《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全集.com》第2/89页


当然,曹操是三国时代的真强者,他的政治智慧、用兵谋略与用人手腕都毋庸置疑,成为偶像实属必然。不过,在笔者看来,刘备虽不显眼,却是整个三国历史中最值得探讨的人物。

撇开传统的“忠与奸”、“善与恶”、“英雄与枭雄”这种二元对立法,这位传奇皇帝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么在乱世的夹缝中,像小强一样坚强地存活下来的?他的“泥鳅功”又是如何练成的?

对于以上疑问,笔者参照《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相关史料,加上自己对历史的解读与想象,为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做了一次比较完整的描述。

这里需要说明:

一、笔者并非专业历史学者,写的虽是史实,但不可避免会加入个人的主观解读和一些比较夸张的戏剧效果。

二、为行文顺畅,本书不特别引注史实出处。不过大致上不出《后汉书》、《三国志》以及其注释所引用的文献范围,时序上大部分参考《资治通鉴》,但部分排序不合理的地方,笔者会自行调整。

三、在叙述中,有很多记载在时间或真实性上有争议或冲突,本人将依照叙述的方便加以裁剪。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刘备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第一回 大风起兮

祖宗问题

首先要交代男一号的背景资料。

刘备,字玄德,生于东汉延熹四年(公元161年),户籍所在地为幽州涿郡涿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身为西汉景帝之子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换言之,刘备出身宗室贵胄,细排下来,当今皇上还得叫他一声“叔”。

皇上对他一口一个“皇叔”地叫着,这辈分,大得有点吓人。

事实是这样吗?

现代作家刘少卿所编的《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第十七代孙。

从刘胜到刘备的谱系是: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谱系。当然,全国各地的中山刘氏族谱时有所见,但大都只是与上述略有出入罢了。

在这里,笔者要向那些为了填补自刘胜到刘备谱系空白而点灯熬油、茶饭不思、绞尽脑汁的族谱编纂者们致以安慰性的敬意,并且遗憾地告诉你们,这些流传了很久的谱系,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很简单,虽然正史上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号,却间接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刘备的皇叔身份,这想来应该是不假的,然而也正是这声“皇叔”道破了天机。

要知道,古代的称呼,尤其是在皇室,可不是闹着玩的,得严格按辈分来叫。既然刘备是献帝的叔父辈,而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十三代(史料记载),中山靖王刘胜与长沙定王刘发又是兄弟,那么刘胜到刘备应该是十二代。

这不是数学问题,是常识。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想来想去,归根结底还是《三国演义》惹的祸。

请列位翻开《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中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这里的记载与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只差一代。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影响之深远,不是简单一句“家喻户晓”或“经久不衰”所能够概括得了的。也正是借着它无穷的生命力,中山刘氏的世系得以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传播。

至于《三国演义》中这段中山刘氏世系记载出自何处,就只能问罗贯中老先生了,而老先生早已仙逝,这答案自然就成了谜。也就是说,有关刘备的族谱,除了基本可以确定的那几位,其他人都是一笔糊涂账。

糊涂归糊涂,故事还得继续。

话说当时刘胜的儿子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此也就有了涿县刘氏这一支,然而这位陆城亭侯大人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成色不足”为借口,废除了大批同姓诸侯,史称“酎金失侯”事件。很不幸,刘贞也在下岗名单中。

所谓“酎金事件”,完全是一场政治阴谋。

当年汉武帝颁布了“酎金律”,要求分封的王侯在祭祀宗庙时必须上缴十足真金,成色差一点,就削你的爵位。结果上百王侯的爵位因此被剥夺,成了平民。

汉武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巩固江山。要弄明白这件事,时间得往前捯。

武帝的曾祖父高祖刘邦当年封了好多王(刘姓王),结果到了汉景帝这会儿出事了。吴王刘濞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七国之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那么多王在周围虎视眈眈,这不等于在皇帝身边埋了好些颗定时炸弹吗?搁谁谁都受不了。

于是到了汉武帝这会儿,他颁布“推恩令”,规定王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而庶出(小老婆所生)的弟弟们则一律封侯。这样一来王的土地便被分散,权力被平均,也就没办法对抗中央了。

既然要把王的力量分散掉,那么当初为什么还要封王?这不是没事找抽吗,不封不就没事儿了?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时间还得往前捯……就不捯了,列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

话说刘贞被夺去了爵位,降为平民,也就是说,早在刘备出生前约二百八十年,他的祖先就已被踢出了皇室阶层。传到东汉末年要说还有什么皇家余荫、宗室光环之类的,恐怕连鬼都不相信。

其实这也没什么,当不成侯爷,当个地主总可以吧。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山刘氏固然至东汉已非宗室,但总算还是当地大姓,这都要拜那位中山靖王所赐。

当前:第2/8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