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全集.com》第60/60页


■ 自相矛盾

典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拿着一只矛和一只盾在街市上卖,他先是夸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硬,没有任何的武器可以击穿它”,然后他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利的矛,没有它刺不穿的障碍”,然后有一个人问他:“那若是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这个人便回答不上来了。

后人便经常用“自相矛盾”来表示一个人说话做事前后矛盾,自相抵触。

■ 纵虎归山

典出晋时司马彪所著《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东汉末年,吕布偷袭徐州之后让刘备居于小沛,后因刘备聚集万余人而攻打小沛,刘备无奈之下去许都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必不能长久居于人之下,于是劝曹操杀掉他,曹操不采纳他的建议。后刘备因曹操野心日盛,以韬晦之计骗过曹操,并借攻打袁术之名向曹操借军五万离开曹操,袁术病死,刘备攻下徐州,自立旗号。曹操遂悔攻打刘备,刘备败。

“纵虎归山”指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厉害的人放回属于他的地方,遗留后患。

【由网[ 电子书]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当前:第60/6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