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军神全集.net》第118/449页


但是此次欧洲之行,让他清楚的知道,世界局势的走向仍然保持着既定的轨道,发生在远东的政局改变,并没有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斯图亚特夫人不怎么关心政治,所以对吴畏的猜测虽然吃惊,但是并不怎么在意。
杜迪夫人家大业大,又家学渊源,对政局的敏感性也更高,对吴畏的猜测感到震惊之余,也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可能变成现实。
她仔细想了想,向吴畏说道:“还会有多久?”
吴畏耸肩道:“我又不是上帝,那要看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杜迪夫人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巴尔干的大国太多了。”
吴畏笑了一下,点头说道:“也可以说是世界太小了。”
“为什么美国不会卷入?”杜迪夫人这个问题出口,立刻反应过来,说道:“因为美洲只有这一个大国。”
吴畏微笑看着她,“这只是我的猜测。”
杜迪夫人轻轻摇头,说道:“你说得对,美国的地理位置太好了,把资产转移到那里去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说到这里,她突然问道:“你的国家呢?”
“我会努力让她变得更好。”吴畏含糊的说道。
杜迪夫人看着他,笑着说道:“我要把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你的国家去。你的总统不是希望增加造船能力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吴畏愣了一下,看着她一时说不出话来。
叶知秋的英国之行终于结束了,为了表达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爱德华七世和贝尔福首相为共和国使团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表现出的样子就像是即将失去一位兄弟。
共和国是号称礼仪之邦,虽然这次英国之行,最后闹了个两手空空,但是也不能让英国人看笑话。使团众人只能强颜欢笑,和英国人周旋。
用吴畏的话来说,这仪式倒像是英国人在庆幸使团终于离开了。
按照计划前往法国的途中,整个使团都显得无精打采,倒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叶知秋身体好了很多。
在靖远号上叶知秋的船舱里,吴畏看着泰晤士报头版上叶知秋和爱德华七世的大幅照片,向叶知秋说道:“他看起来比你年轻。”
叶知秋受了英国人这一个软钉子,心理自然不会舒服,看着报纸上的照片皱眉说道:“那是因为他有一个能干的首相。”
吴畏挑了挑眉毛,身体站得笔直,就当没听到叶知秋的话。
因为据他所知,这是叶知秋第一次对自己的总理大人表现出不满。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叶知秋对吴畏非常信任,这从他专程招吴畏到身边来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吴畏并不是那种常见的幸进之臣,因为他是有实打实军功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凡的见解,最重要的一点是,身为一个穿越者,他对这个时代的所有人物都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足以让他对任何人都不会卑躬屈膝。
叶知秋看起来也很欣赏这一点,所以并不禁止叶黛和肖媛与吴畏接触,也从没有干涉过吴畏在杜迪夫人的住处流连,甚至在英国期间,他开始喜欢和吴畏聊天。
但是吴畏却很明白自己的本份,对于什么事情自己可以发表意见,什么事情自己只能听,还有什么事情自己只能听不着都有很明确的认识。很显然刚才叶知秋说的话,就属于第三条。
萧逸之当初虽然侥幸从大火中逃脱,但是到底受了惊吓,身体大不如前,在政务院里处理政务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不得不把更多的事务分给其他人来负责,这也是程斌为什么能够崭露头角的原因。
共和国实行的是总统负责制,总理由国会推荐后总统批准,所以严格来说,萧逸之就是个打工的,还是临时工,地位虽然高,但是甚至不如黄有为顾雨这些人能吃国家一辈子。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觉得总理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是国会还是总统,都是可以提出罢免动议的。
可是对于年青的共和国来说,这种政治制度完全是崭新的,执行起来自然也就很容易走样。
萧逸之在国会里有其当一部分支持者,在共和国的政治氛围里,这种支持通常来自广泛的人脉,而不是相同的政治理念,所以除非萧逸之真弄到天怒人怨的地步,逼着议员们要爱惜羽毛,不然的话,他是不会被国会抛弃的。
而对于叶知秋来说,他一直在致力于减弱被标记在身上的强势标签,除非不得已,否则的话,他也不想罢免自己的第一位总理,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萧逸之主动请辞上面。
于是很神奇的,萧逸之现在虽然不怎么管事,却在总理的位子上坐得很稳当,让朝野上下大跌眼镜。
吴畏对于这种局面其实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不过这种看法有点小人之心,所以从来没有和人说起来过。他很怀疑叶知秋是在趁着政务院没有能和他打擂台的人这个机会,加强总统府的权力,毕竟萧逸之抱病,他手下的人们总不可能替他跳出来争权。
叶知秋倒也没有指望吴畏能出声附和,或者说,他已经在为刚才那句话后悔了,所以没等吴畏说话,就立刻问道:“你那位法国朋友为什么没有跟我们一起走?”
“她有自己的船。”吴畏解释道:“而且她觉得和使团保持距离更有助于站在超然的地位上帮我们说话。”
叶知秋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向吴畏说道:“如果我们有更多这样的朋友就好了。”
吴畏看了他一眼,心想您老倒是敢想。
英吉利海峡足够狭窄,所以叶知秋一行很快就在法国的勒哈弗尔港上岸,然后换乘马车前往巴黎。
开始的时候,吴畏曾经奇怪于在英法两国都很少见到汽车,但是杜迪夫人为他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这个时代汽车的性价比实在太差了,特别是需要配套的石油工业还没有展开,燃料稀缺。再加上汽车经常性的出现故障,还有内燃机技术不过关,汽车尾汽常常冒黑烟等等原因,所以欧洲人更喜欢清洁方便的马车。
后来吴畏又向程斌和顾雨打听过才知道,国内使用的汽车其实也不多,大多是美国人赠送的。出于对美国人慷慨的回报,共和国又订购了一部分,说起来,北京的汽车密度还要算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当然要除去在美国的汽车制造厂。
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民看起来要比法国人更有活力,对待来自东方的叶知秋一行也更好奇,甚至有一些人主动上门来洽谈生意,当然主要集中在茶叶和丝绸瓷器这一类的传统贸易品上,吴畏估计他们也不知道除此之外,共和国还出产什么。
作为法国总统,卢贝表现得要比英王爱德华七世热情得多,对于叶知秋这个以军事力量起家的总统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准许叶知秋全部卫队随行。
事实上,与德国直接接壤的法兰西共和国正面临着来自强邻的巨大压力,对于共和国这个身处远东的大国,抱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踏上法国领土后,吴畏接到了托马斯厚厚的回信,与这封信一同到来的,还有杜迪夫人的一封短信。
在这封只有一页纸的信中,夫人告诉吴畏,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偕同夫人刚刚结束了对巴尔干半岛的访问,准备途经瑞士访问法国。
叶知秋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显得很惊讶,很显然他的情报系统完全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他沉吟了很久,才向吴畏说道:“替我感谢那位夫人。她知道沙皇访问欧洲的目地吗?”
吴畏摇了摇头,杜迪夫人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知道这种秘密。
叶知秋下意识的喃喃自语道:“难道是为了我们?”
吴畏看着他,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叶知秋有些反应过度了。他虽然不知道尼古拉二世为什么挑选这个时候来访问法国,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如果这样做是为了邂逅叶知秋,那么俄国沙皇必须要拥有非常迅速的通信手段才行。
吴畏敢打赌,在这个连无线电技术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如此迅速的传递消息,所以对于叶知秋来说,他可能在法国遇到尼古拉二世完全是一个意外,相信对于后者来说,这个猜想也同样成立。
他摊手说道:“我倒觉得,能在中立国的领土上和俄国沙皇会晤是一件好事。”
叶知秋深深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你在政务院,应该比程斌干得更好。”



第208章 远方故人来
对于俄国沙皇的来访,很显然法国人也有些意外。当然这种意外和叶知秋感到的绝对不一样,毕竟一国元首出访,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充分的沟通,是不可能成行的。这一玩意毕竟不是邻居串门,可以做不速之客。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议题,都需要事先沟通才地。
这个时代的英国虽然顶着世界第一强国的头衔,但是如果要说起世界债主,还要首推法国人。
法国人此时的金融业非常发达,在全欧洲都扮演着债主的角色,俄国人因为糟糕的国内经济,算是法国金融业的最大主顾。
所以比起共和国使团一行来,法国人在对待俄国人的时候显得更有底气,毕竟这个时候的欧洲人还不知道杨白劳其实也能逼得黄世仁走投无路。
叶知秋比尼古拉二世到达巴黎的时间要早上那么一点,考虑到这段时间内有三个国家的元首聚集在这座城市里,卢贝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谨慎,他先会见了叶知秋,并且亲自向叶知秋征求意见,以确定他是不是准备与尼古拉二世见面,毕竟两个国家的军队刚刚在两年前打了一仗,现在共和国还扣着一万两千名俄国战俘。
而且很明显,虽然法国在远东的利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依然不妨碍喜欢放债的法国人对叶知秋领导的共和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本上就相当于来打听“你需要钱吗?”的那种,而且法国人运气好,叶知秋还真需要。
即使是在吴畏看来,一九零零年的金水河战役也是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毕竟那个时候,共和国刚刚和日本人打了一仗,同时招惹两个强敌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没人知道为什么叶知秋要派遣一支孤军深入西伯利亚,来挑战俄国人的神精。
幸好俄国人自己的内部也很不稳定,各种叛乱活动此起彼伏,牵扯了国内的大部分精力,这才让国防军侥幸取胜。
事实上,中日康子年间的那场大战,俄国人并不是没想过混水摸鱼,根据第三十一师的报告,俄远东军区的确有过向黑龙江沿岸集结的迹象。
可惜中日两国之间的这场战争结束得太快,还没等金水河战役中伤筋动骨的俄国人完成战前动员,日本人就已经被打得丢盔弃甲了,面对正在迅速增兵东北的国防军,俄国人不得不中止了后续行动。
吴畏一直觉得,共和国应该优先解决日本问题,不适合同时与日俄交恶。
所以现在叶知秋在法国与尼古拉二世碰面,倒的确是一个缓和双方关系的机会,这也是吴畏要建议叶知秋认真考虑两国元首会面的原因。

当前:第118/4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