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全集.com》第355/570页
三个师长里面,高师长年龄最大,资格最老,所以张冲才一口一声“老将军”。“老将军”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话始终听不进去。
行行行,你高明,那你一个人去军部请示卢军长吧,高某人可没这个闲工夫陪你扯淡。
张冲知道靠他一个人恐怕说服不了卢汉,而且军情紧急,再请示也来不及了,便退而求其次:要不这样,你的部队过河,我的部队不过河,或者你的部队不过河,我的部队过河,这样也好留个后手。
高师长年纪大了,早就想上床睡觉,对张冲的话是越听越厌烦:你这么做就更加要不得了,是违反军令的,别废话了,还是照原命令执行吧。
争论的结果,第183师先过河走了,张冲为大局着想,也只好跟着过河,但他终究心有不甘。
运河北岸肯定有问题,跟这些师长也说不通,只有自作主张了。
他把自己的第184师一分为二,一半过河,另一半则留在南岸作为预备队。
张冲作为师长,本可以留在运河南岸,但他无论如何不放心,当夜就亲自过河,登岸之后立即指挥部队深挖工事――眼见得危机四伏,还睡什么觉。
第二天的战况说明张冲绝非杞人忧天。
第184师由于连夜修筑了工事,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损失,张冲不仅守住了自身阵地,还得以抽出力量援助其他两师,成为滇军主阵地不致崩溃的重要保证。
首先援助的是第183师。看到张冲在危难之时主动援助自己,那位高师长感动之余,也十分惭愧。
张冲见状赶紧宽慰对方:过去的事就算了,现在大家同心协力守住阵地要紧。
这边刚救完火,那边扼守禹王山的第182师也不行了,已被矶谷师团压到了山脚下。
救是一定要救,可问题是第184师过河的部队一共才两个团,除自守之外,又分兵支援了第183师,现在哪还有什么剩余。
幸亏我在南岸还留了预备队。
预备队过河需要时间,张冲不肯坐等,就自己先带了一个特务排急奔禹王山。
日军早就封锁了前往禹王山的道路,特务排虽然个个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但在一道道火力网面前,连他们也变得胆怯起来。
战场之上,有的危险不该冒,有的危险却一定要冒。
张冲说你们不要怕,只要有火力掩护,就一定没问题,我先来!
趁着机枪手向日军阵地猛扫,张冲几步一跃,率先穿过日军的火力网,有师长做榜样,后面的士兵果然没人害怕了,依样学样,一个接一个地冲了过去。
到了禹王山下,第182师正在苦战。日军一排炮弹打过来,把附近的小树都给扫平了,张冲也被炮弹震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大家赶紧请他进隐蔽所,张冲把手一摆:什么时候了,我还躲那里面去!
张冲来到前沿阵地,对官兵们说:你们只要再坚持半个小时,我的预备队就能赶到。
第182师本来都快顶不住了,但看到友军师长亲自率队前来,精神又立刻振作起来,这样一直得以坚持到预备队到达一线。
在预备队到达后,张冲会合两师,不仅成功击退了日军,而且还凭借一个反冲,冲上了禹王山山顶。
按道理说,张冲前来就是增援第182师的,活也干得十分漂亮,可以打道回府了,但是他的脚步忽然停住了。
因为那种奇怪的感觉又再次袭上心头。
站在禹王山山头,张冲隐隐约约看到了许多日军汽车正在来回奔驰,而它们去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即禹王山下的一座小树林。
这是要干什么?
一愣神的工夫,张冲忽然醒悟:小树林是日军的一个临时集结点,汽车是在运送兵员和弹药,而动静如此之大,说明矶谷师团要把禹王山作为必争焦点了。
所有滇军将领里面,张冲属于最有心之人。到达徐州之后,他就勘察了台儿庄周边的地形,结果发现台儿庄东南的禹王山很不一般,堪称兵家要地。
跟台儿庄一样,禹王山也是背靠运河,日军只要攻下禹王山,一样可以达到强渡运河的目的。
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如果你把手伸出去,在同一个位置被连烫两次,要再让你伸第三次,那还真有点强人所难。
矶谷也是如此,他在台儿庄大捷中曾吃足苦头,如今又在台儿庄前沿遭到滇军的顽强阻击,始终攻不进来,那他一定会再动别的念头。
这个念头就是,弃台儿庄而专攻禹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