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全集.com》第404/570页
第20章 像风一样自由(2)
那个深夜,年轻人在纸上使劲儿刻画着这样的词语:发狂、成疯、相思……
本来“4・29”空战那天,陈怀民并不在班上,只是因为有个飞行员刚好要结婚,就向陈怀民提出能否顶一下班,虽然明知此次空战很危险,陈怀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就在空战发生的前一天晚上,陈怀民似乎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在日记中提到了:“死”――如果真的出现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为国家而死,死得有价值。
4月29日,木更津航空队因为急于要去武汉进行轰炸,所以开始冲得很猛,战况比后来遭遇苏联空军伏击时还要激烈和残酷得多。
陈怀民的“燕子”很快就中弹起火了,他本来可以跳伞逃生,却选择了向对手直撞过去,两机同归于尽。
一部青春日记,才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
我去南京,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专程踏访了航空烈士陵园。
即使是南京本地人,知道那个地方的人也很少,所以它虽在紫金山风景区内,却几乎就是一个冷清所在。
陵园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很多衣冠冢,看上去,这些逝去的飞行英雄们似乎仍然在准备整队出发。
我们俯下身子,寻找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就像在探访一个个师友故旧:高志航、刘粹刚……
终于看到了他,陈怀民,那个追风的阳光少年,那个勇敢的阳光少年,那个始终眷恋着青春和爱情的阳光少年。
耳边忽然响起了一首忧伤而美丽的曲调――
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见你。
我爱这世界,因为,我爱你。
这首曲调的名字,就叫:墓志铭。
外籍军团
两次武汉大空战,使中国空军失去了最后一批优秀飞行员。
空军不是陆军,每个飞行员都需要穷数年之功才能培养出来,不是谁戴上一副头盔就能坐进驾驶舱的。
宋美龄把陈纳德喊过去,指着桌上一堆信件让航空顾问看。
那都是一封封寄自国外的请战书,写信者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的都有,而在信中他们也无一例外地表示,愿意为中国而战。
陈纳德马上明白了宋美龄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希望他从中组织出一个外籍空军兵团,以弥补国内飞行员之缺。
雇佣洋枪队来帮我们打仗,这无疑是个好主意,可是陈纳德却对此大泼冷水。
美国人对这些主动推销自己的冒险家的底细再清楚不过,他们都是看着钱的面子上来碰运气的,要想从中挑选出真正优秀的飞行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宋美龄那无奈的眼神也告诉陈纳德,到了这一步,只能姑且一试。
陈纳德决定亲自把关。
来应聘的各国志愿者果然是鱼龙混杂,什么鸟都有。最让陈纳德吃惊的是一个胡子拉碴的小伙子,按照他提供的飞行日志,此君已经飞了一万二千小时。
陈纳德本人有二十年高强度飞行的经历,可他的飞行时间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才一万小时。
这洋小伙不但履历惊人,志向和抱负听起来也十分远大:我要去轰炸东京!
陈纳德什么也没说,直接把他带到了飞机旁边。后者马上慌了,吞吞吐吐地告诉陈纳德,说他走的是野路子,属于民间高手,在正式考核上从没有通过考核。
陈纳德笑了笑:“你错了,我没必要考核你的飞行技术,你能一个人把飞机开上天就可以。”
年轻人脸色变得苍白,只得老实承认自己从没有开过任何飞机。
对于牛皮吹到豁边的人,的确用不着什么太复杂的检验手段,基本的ABC,就能让他们原形毕露。
经过陈纳德的逐一甄别,汰劣留良,终于将挑选出的相对优秀者组织起来,成立了“国际飞行中队”。
能留在“国际飞行中队”的成员个个经历丰富,有人还曾经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同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打过仗。在空中,他们确实要比残余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强得多,部队组建后,也圆满完成了包括轰炸日军铁路枢纽和桥梁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