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全集.com》第62/570页


劈脑门!削眼仁!砍马腿!掏耳朵!

刚才还不可一世的日军骑兵马上就意识到自己遇上了克星。遇上这种不讲道理的打法,马第一个遭殃,兵第二个完蛋。

正面马占山的骑兵也多了出来,不是骑兵团,而是骑兵旅。

这里离省城有60里路,而且旁边没有任何援兵。

“小多门”终于体会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是什么意思。

骑兵被围,对日军前敌总指挥多门来说,是一个很意外也很沉重的打击。

“小多门”及其所统率的骑兵一个不少,全挂了!

这些杀人狂最终为自己在省城的禽兽作为付出了代价。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你敢杀我伤兵,我就敢灭你“弟弟”。马占山做人的准则一向如此,丝毫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多门则对挂了的“小多门”痛惜不已:让你找马占山,你却和阎罗王唠嗑套近乎去了。

“小多门”临死前捡到的那些物品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

日军又把它们交上来,多门召集熟悉马占山的特务汉奸一鉴定,这些“专家”一致确认,这些都是马占山日常必备用具。

和“小多门”比起来,老多门的思维能力无疑要缜密得多。一想,明白了。

马占山肯定死了。

你想,一个三军主帅,用的手杖和烟枪就算再累赘,那也是心爱之物,少说也得有几个卫兵给他扛着,哪里会随随便便就扔掉。

只有一种解释:物的主人已死,考虑到既非金,也非银,就没人愿意再留着它们了。

多门对自己的这种推理深信不疑,随之便命令鸣金收兵,以穷寇莫追为由把其他几路追兵也都收了回去。

没几天,活蹦乱跳、如假包换的马占山便又在海伦露面了,这让多门闹了个大红脸。

随着马占山率部撤出齐齐哈尔,江桥抗战落下帷幕。此战,中国军队可以说是虽败犹荣,日军却遭遇到了“九一八”以来最惨重的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桥一战中,日军除战死战伤以外,冻死冻伤的也占相当比例。

原因在于日军缺乏御寒装备。

江桥抗战以前,仙台师团在东北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他们原本以为,黑龙江守军也同样不堪一击,“天兵”一到,立即会四散奔逃,所以根本就没打算要在黑龙江省过冬。

没想到此东北军非彼东北军。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秋天打到冬天,援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愣是没能把马占山怎么样。

这样一来后勤补给就跟不上了。

日本人打仗,一个重要的死穴就是不重视后勤保障。

在当时的日本部队中,有一句流行语,叫做:辎重兵倘能作战,则铁树也能增加军费(增拨军费为日军最关心话题,故有此说)。在诸兵种里面,辎重兵也就是后勤部队是没什么地位可言的。

在精神原子弹的刺激下,人人都想当前锋去射门,没有谁愿意做不得分的后卫。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就没少吃后勤不继的亏,死了将近两万人,但十之八九都不是被清军干死的,而是病死、饿死、冻死的。

在这方面,日本人的记性实在很差。

到进入齐齐哈尔之前,当地已是冰天雪地,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这种气候下的野外作战,别说打仗,就是散散步都会被冻趴下一大片。

东北的气候,竟然比马占山的部队还要凶猛,这也是多门不敢继续穷追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30章 再战江湖(1)

种种迹象表明,马占山的部队经过江桥一战,并未丧失元气,他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和实力。

马占山自从到了海伦之后,由于声名在外,要求采访他的国内外记者那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不过对于记者们来说,采访名人,绝不是一件好干的差事。

当前:第62/5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