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下天山》第155/155页


不高兴么?”
  冒浣莲道:“准说我不高兴?”
  桂仲明道:“那么你是在想着什么心事?”
  冒浣莲嗤嗤一笑,说道:“我是在想你这傻小子,怎么就只知道傻笑?”
  桂仲明此时倒不糊涂了,说道:“傻人才有傻福呢,要不然怎讨得你这样天仙似的人
儿。”一面笑一面把冒浣莲拥入怀中。
  冒浣莲刚才的确是别有所思,不过,若说“心事”则嫌“严重”了些,她只是想起了一
个人,想起了远在京华的纳兰容若。想起了那天晚上,在边城的帐幕里,她和纳兰容若也是
对着烛光,品茗清谈,藉新词而表心意。
  “莫续京华旧梦,请看黄沙白草,碧血尚阴凝。惊鸿掠水过,波荡了无声。更休问绛珠
移后,泪难浇,何处托孤茎,应珍重,琼楼来去,稳泛空溟。”她心中默然念那晚写的这几
句词想道:“人生哪有十全十美,仲明纯真戆直,得婿如此,夫复何求!如今我,已是孤儿
有托,但愿纳兰公子也能够早日重续鸳胶。”她险上的笑容重新绽开,与桂仲明同入罗帐。
  万里之外,京城相府的白玉楼中,纳兰容若正在对月怀人。他当然不会知道这晚正是冒
浣莲的洞房花烛夜,更不会知道冒浣莲也曾经想到了他。
  他是因为日间听到了大军已经从回疆撤退的消息而为冒烷莲祝福的。“化干戈而为玉
帛,虽然言之尚早,但最少她在回疆是可以有一段平安日子好过,我也可以放下一块石头
了。”唉,但又不知要待到何时,方始能够,沧桑换了,并辔数寒星?”
  愁思难道,他不知不觉又念起那首题为“塞上咏雪花”的“采桑子”来。这首词既是他
的自陈抱负,也是为了思念冒浣莲而写的。自从与冒浣莲分手之后,他已不知念过多少次
了。
  非关癖爱轻模样,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
  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
  万望西风瀚海沙。
  杨云骢的衣冠冢已经建好了,凌未风拜祭过师兄的衣冠冢后,就准备下山了,不过,此
际他却并不是和易兰珠话别,而是捧着一封信出神。刘郁芳写给他的那封信是易兰珠刚刚交
给他的,他写给刘郁芳那封信当然亦已回到他的手上。
  “傻叔叔,你怎么啦?一会儿发笑,一会儿发呆,刘大姐的信上究竟说些什么?”
  凌未风道:“她写的和我一样,不过,她说得比我更好。你瞧这几句,虽然是引用《庄
子》,却胜于万语千言!”
  易兰珠念道:“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若相忘于江湖。这是什么意思?”
  凌未风道:“这是说我们要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不要像困在涸辙的两条泥鳅一样,只能
靠着彼此所吐的口沫滋润。其实这也正如那天你和我说过的那番话的意思一样,有许多事情
等待我们去做,我们是不能愧对死者的。”
  易兰珠道:“那天我说的话只是想劝你们走出忧伤的深谷,并非――”凌未风道:“我
是愿似潮而有信,只可惜钱塘潮水,也冲不淡韩大哥所流的鲜血。”因此刘郁芳和凌未风的
“天山赏雪,钱搪观潮”之约,也只能像对待他的感情一样,最少在目前来说,是只能相忘
于江湖了。
  往后十年,桂仲明成了武当派北支的开山祖师,按卓一航遗命,张华昭也列入武当门
下,学了达摩剑法,算桂仲明的师弟。凌未风传了晦明禅师的衣钵,光大天山剑派,飞红巾
做了回疆各族挂名的盟主,在天山的时候少,在草原驰骋的时候多。有什么事情发生时,凌
未风就会来到她的军中,帮她应付,事情完了,再回天山。李思永后来在川西战死,他的妻
子武琼瑶本是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遂也带了一双儿女,回到天山定居。武林中人,以前本
有“天山五剑”之说,“五剑”是指杨云骢、飞红巾、楚昭南、辛龙子和凌未风。杨、楚、
辛三人死后,江湖把“五剑”扩大而称“七剑”。天山七剑除了原有的飞红巾和凌未风之
外,又再加上了桂仲明、冒浣莲、易兰珠、张华昭和武琼瑶五人。刘郁芳虽然不在天山,也
被称为“天山之友”。“五剑”中有叛徒楚昭南和介于正邪之间的辛龙子,“七剑”加上
“天山之友”的刘郁芳,则都是英雄儿女。“七剑”虽以天山为家,却并非不闻世事,而是
常下天山的。他们的传奇故事,给编成了诗歌,在草原上到处歌唱。正是:
  已惯江湖作浪游,且将恩怨说从头,如潮爱恨总难休。
  瀚海云烟迷望眼,天山剑气荡寒秋,蛾眉绝塞有人愁。
                       ――调寄浣溪沙
  (全书完)
小说网 www.

当前:第155/15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