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全集.net》第152/1164页


好奸诈的贼子,竟然不按套路出牌!
“小贼可恨!”卞南又惊又怒,他好不容易才避开马匹的碾压,然而没等他喘出几口大气,便听得脑后生风。
不好!
危急关头,卞南再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他一个懒驴打滚,方才躲过了李贤的必杀一击。
战场厮杀,胜者为王,李贤得势不饶人,他把手中的长枪挥舞的梨花带雨,密不透风。
刚开始,凭借战场上的厮杀经验,卞南还能勉强支撑几个回合,可渐渐的,随着气力衰竭,再加上丧失了马匹带来的高度优势,面对杀伤力倍增的李贤,卞南几乎只有应付之力,再无反击之术了。
这样下去,落败是早晚的事情。
换了趁手的长枪做武器,李贤杀的兴起。
过去的一年多,李贤每日里苦练不辍,虽然没有名家指点,可他双臂力大无穷,只要被挑上一下,当即就要身受重创。
没过多久,黔驴技穷的卞南身上便多处受伤。
几名老寇奋力搏杀,试图前来增援,却都被官军拦住了。
终于,李贤看准了机会,一枪刺出,“噗”,长枪入肉,卞南发出绝望的惨叫。
“大头领!”
“将军!”
四下里的黄巾老卒惊恐不已,卞南往日里在黄巾军中也是武艺过人的好手,没曾想这么快就败下阵来。
“哼!”李贤冷哼一声,单手用劲,彻底将枪尖推入卞南的身体。
这位统领万余兵马的黄巾大将大声惨呼,他试图双手阻止枪身的动作,可李贤却没有让他如愿。
趁他病要他命,面对杀人如麻的卞南,李贤不会心慈手软,他目露凶光,单手转动枪柄。
带有棱角的枪尖在卞南身体里搅动着,“噗哧、噗哧”。
卞南口吐血沫,终归还是死了,李贤双臂蓦然发力,高高将卞南的尸首挑了起来,嘴里喝道:“卞南已死,顽抗者,杀无赦!”
厮杀正酣的黄巾老卒气势一泄,当即一败涂地。
恰在这个时候,诱敌深入的徐盛在解决了贼人的骑军之后掉头回返,加入了战团。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没了卞南,贼寇们再无战心。
当官军喊出“跪地求饶,缴械不杀”的口号过后,几乎再也没有敢于反抗的贼人了。
这一战,李贤折损兵马超过了六百人,当场击杀黄巾三千人,俘虏五千人,阵斩黄巾大将卞南,倒也算为兖州刺史刘岱报了一箭之仇。
为此,李贤特意将卞南的脑袋硝制妥当,只等时机一到便送到刘岱家中,也算是向刘岱的家人示好。
不管怎么说,曹操夺了刘岱的基业,刘岱的家族肯定大为不爽,秉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交好刘氏大有裨益。
当然了,一场大战结束之后,最紧要的事情是清点战果,救治伤员。
李贤军中的惯例是抚恤丰厚,无论军卒能否再次登上战场,他都不会厚此薄彼,能够救下的兵卒,他绝对不会放弃。
为此,李贤在各地高薪招揽了十名医士,有了这些医士的存在,伤卒的存活率大大增强。
东莱军卒之所以斗志高昂,人人敢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活着,李贤不会亏待他们,即便不幸战死,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出手大方的李使君也绝不会让他们死的不明白。
新卒成为精锐老卒的前提是:上过战场,见过血,亲手杀过人,活下来。
只要能够活下来,每一名兵卒都会成为宝贵的资源。
天色渐晚,东莱军又厮杀了几个时辰,早已经是又累又乏,考虑到附近并没有什么具有威胁性的敌对势力,李贤下令大军原地扎营,休整一夜,明日再打道回府。
徐盛性子沉稳,李贤便让他率领兵马看押降卒,至于胡庸、周东昌、周仓,他们负责打扫战场。
比起真刀真枪的厮杀,打扫战场其实更消耗体力。
不过,这也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黄巾军烧杀劫掠,不知道毁掉了多少家园,抢了多少钱货,而他们又居无定所,所以不少人都是把金钱随身携带的。
人死之后,钱货是带不走的,这就便宜了东莱军。
根据李贤定下的规矩,军卒打扫战场所得的财物,无论数额多少,都必须上缴一半。
如果有军卒为了战利品发生私斗,一经发现,立即没收所有财货。
在这样严苛的军纪约束下,军卒们各行其是,反正钱货人人有份,不至于为了眼前之利触怒上官,万一被开革了出去,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己方人马的尸首已经全部收敛妥当,明日大军开拨之后,李贤会调派车马过来,运送尸首回乡。
至于黄巾的尸首,为了防止瘟疫的发生,李贤使人砍伐了大量的树木,统一焚烧。


第164章 不虚此行
都昌城,孔融听闻卞南大军来袭,李贤主动率军出击的消息之后彻夜难眠。
战况如何?东莱军是胜是败?贼寇又到了哪里?
孔融身居高位,数年来掌控一郡之地,对他而言,朝政糜烂,权贵跋扈,天子式微,仕途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了,与其到都城做一个有名无实的上卿,倒不如待在地方,守护一方安宁。
其实孔融的想法也很简单,他没有太多的野望,一心只求自保,只想在乱世来临之际不被他人侵扰。
如何才能自保?自然要有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马,一名百战百胜的大将。
毫无疑问,李贤的东莱军就符合以上的全部要求。
在过去的一年里,靠着东莱军的震慑力,北海国歌舞升平,没有发生一起外敌入侵的战事。
如果是之前,孔融兴许会以为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天下人,让他们懂得了“孝义恭悌”,可自打上一次被管亥围困了半个月之后,孔融便知道,空有名望,只会让自己成为人人试图取而代之的活靶子,只有自身实力够强,才会让人不敢小觑。
换句话说,是李贤给北海国带来一年的安宁,眼下,他率领兵马出战三倍于己的敌寇,战况究竟如何?
孔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实在是承担不起没有李贤,没有东莱军的后果。
针对李贤自作主张,主动迎战黄巾的决定,国相府内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班人马,其中一部分自然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另外一部分则是吹毛求疵一般的反对。
“使君,李贤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没有军令便自行出击,这等行径实在是狂妄至极,为正试听,请使君对其严加惩处”
“笑话,卞南可是有万余兵马,而我北海国满打满算也不过这一个数字,据我所知,剧县的李贤与太史慈两部人马加起来堪堪超过五千之数,这么点人手,如果不能主动出击,只会被黄巾不断欺扰,疲于奔命,莫忘了,兖州刺史刘岱是怎么败的”
刘岱被卞喜兄弟杀死之后,他已经成了一个失败的典型。
堂堂的兖州刺史,到底是怎么败的呢?
据说,刘岱就是中了卞喜的调虎离山之计,麾下精锐首尾不能相顾,这才被贼寇趁机直捣中军,杀了刘岱。
这样血淋淋的代价自然惨重无比,而兖州在刘岱死后,一夜之间大乱。
即便曹操自领兖州牧,这样的情景也没有太过好转。
同样的事情谁也不想发生在自己头上,兖州已成前车之鉴,北海国说什么也不能重蹈覆辙。
国相府内的大小官吏都是北海国内各股势力的代言人,而他们恰恰与黄巾军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是曹操、袁绍,本地的豪族还有可能首尾两端,举棋不定,可敌人是黄巾,他们心狠手辣,绝不会因为世家大族的身份而心慈手软。
青州、兖州多地的世家豪族不就是惨遭黄巾毒手,满门尽丧吗?

当前:第152/116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