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全集.net》第205/1164页


“还请使君宽恕我先斩后奏之罪,当时曹军兵临城下,若不是徐和及时来援,我军怕是要损失惨重”
“维中言重了,收降徐和,等于为我北海国平添臂助,此乃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李贤也只是客气的表示一下,为了堵住悠悠之口而已,不过,有道是演戏要演圈套,当下他嘴里道:“据我所知,徐和虽然出身黄巾,却与卞喜两兄弟截然不同,他既没有多造杀孽,也没有纵兵劫掠,算是难得的义贼了”。
孔融笑着摆手,道:“我听说过徐和,他不是与曹孟德有仇怨吗?”
“没错,此人与曹操誓不两立”
“好了,且不说这徐和,维中你应该听说了徐州陶应的事情,不知你做何感想?”
“他要战,那便战,我北海国可不是随便什么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一番话说的格外提气,厅内众人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北海国向来以富庶闻名,却从来不以军力见长。
像李贤这般酣快淋漓的宣言,厅内的官吏十多年都没听过了。
他要战,那便战,多么痛快!
一言既出,厅内的官员们当即满面红光,他们深藏在骨子里的那些“战意”纷涌而出,顿时觉得畅快至极。
乱世来临,光逞口舌之勇是毫无用处的,涉及到生死攸关的重大利益,一切还是得靠实力。
只有实力强劲了,别人才不敢任意欺凌。
之前东莱军不在的时候,北海国上下总觉得缺了一分依靠,面对咄咄逼人的徐州兵也总欠缺些底气。
眼下,李贤率军回返,众人顿时觉得有了主心骨。
一时之间,厅内主和的几人全都倒旗易帜,绝口不提米粟之事。
唯有一人迟疑地问道:“敢问李使君,若是胜了陶应,徐州军大举报复,那又该如何是好?”
“陶谦虽老,却不至于昏庸至此,我北海国与徐州郡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双方不能携手御敌,无论是袁绍、曹操还是袁术都有可能趁隙攻来,陶应不过是陶谦次子罢了,他在徐州郡的地位还远远不至于一手遮天”
孔融听得暗暗颌首,李贤果然有勇有谋,他虽然领军在外,却对徐州的事情了如指掌,真是令人惊叹。
“请恕我无礼,李使君,徐州军实力强劲,东莱军真有取胜的信心吗?”
李贤志得意满地笑了起来:“徐州军再强悍难道还能比夏侯渊的曹军还要强?”
进入厅堂之后,李贤第一次露出张狂之意,只听他继续说道:“徐州军被曹军杀的丢盔卸甲,可那于禁、夏侯渊却也没在我手中讨得好处。陶应兵马不过两万,他若是真有胆量,早已经攻往都昌,又哪里会在边境徘徊?况且,为了以防万一,此番我东莱军可以与北海军攻击陶应”。
一万名东莱军加上五千名北海军,这等于是北海国内九成的军力了。
如此军力若是依旧败了,那孔融也就认栽了。
辛辛苦苦筹备了这么久,为的不就是扬眉吐气吗?
军卒敢战,军将丝毫不畏,孔融哪里又胆怯的理由?
“好,太史慈,我且问你,北海军可否听从调令?”
太史慈眼皮一跳,想来孔融耳中应该听到了什么风声,所以才有此一问。
不过,当下却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太史慈抱拳应诺,道:“使君说笑了,无论是刀山火海,北海军都将义无反顾”。
“好,李贤、太史慈听令!
“在!”
“东莱军休整过后即刻与北海军合兵一处,务必于五日之内抵达平昌”
“喏!”
“粮秣一事,由沿途郡县供给”
“喏!”
孔融军令一下,厅内再无异议。
东莱军没有回返之前,各种疑虑都可以作为软弱的理由,可现在,战无不胜的李贤回来了,没有人觉得需要向陶应低头。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罢了,不知天高地厚!


第209章 战术上藐视敌人
憋屈了这么久,北海国上下全都淤积了一股气。 --
之前,管亥兵寇都昌也就罢了,官军跟贼寇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可现在,亲近如手足的徐州军竟然趁着北海国大将李贤不在的时候兵寇犯边,这等忘恩负义、寡闲廉耻的行径顿时引得人人愤慨。
要知道,徐州郡内遇到灾荒的年月,北海国可是没有少给粮秣。
眼下,陶谦还在,陶应就做出这等过河拆桥的事情,等到陶谦死后,徐州郡内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必须给陶应一个深刻的教训,最好让他这辈子也生不出针对北海国的怀心思。
不打便罢,要打便要打的他铭记终生,这是李贤的战前目标。
孔融麾下的文武官员,第一次对同一件事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这在以往的历史上也是极少见的。
李贤懒得理会这些勾心斗角,从孔融手中领了军令过后,他与太史慈在城外分道扬镳。
东莱军在剧县,北海军在平寿,身为大军统领,他们都需要回营统领兵马。
这时候交通基本靠走,没有运输机,没有火车轮船,只能靠双腿赶路,反正北海国内平安无事,李贤便让北海军先行一步,到达昌平的时候再等待东莱军。
太史慈也有类似的想法,北海军成军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开拨出行,若是与东莱军一同赶路,那就完全起不到练兵的效果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说实话,太史慈还指望在途中进一步强化训练,确保军卒的战力。
李贤提出在昌平相会的主意可谓恰好好处,太史慈毫不犹豫便应诺下来。
大军开拨,需要调拨粮秣,召集民夫。
五千名北海军出征,随行的辅兵民夫足足有三千人,他们需要押运粮秣,看护军械。
真要是到了两阵厮杀的时候,民夫是指望不上的,倒是那些受过短暂训练的辅兵可以顶上。
李贤回到东来军中的时候,大军已经离开了剧县,正在往南下的途中。
为了节省时间,李贤早就派人快马来报,告诉军将们徐州军入侵的消息。
无论是胡庸还是周仓都觉得怒火中烧,徐州军这帮懦夫,东莱军在乐安国与夏侯渊厮杀的时候,若是徐州一支兵马直取泰山郡,那时候夏侯渊腹背受敌,肯定得退兵暂避风头。
现在,软弱可欺的徐州军竟然把北海国当成了更软弱的柿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胜曹军,东莱军上下斗志高昂。
自打东莱军成军以来,大小作战几十次,每次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长此以往,每一名东莱军卒都已经把“傲气”刻入骨髓,在战场上,他们不畏惧任何敌人。
听闻孔融下令大军南下,教训陶应的时候,东莱军中兵马俱是兴奋不已,便是徐和都有些摩拳擦掌。
投入李贤麾下之后,徐和得到了极大的信任,他麾下的七千人马没有抽调出一兵一卒,最为难得的是,李贤也没有安插亲信进入军中。
这种无条件的信赖让徐和很是感动。

当前:第205/116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