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全集.net》第224/1164页


不过,若不是李贤娶妻在先,说不定会有人编篡出他有龙阳之好的说法。
就这么行了三日的功夫,李贤一行人终于回到平昌城。
与十日之前剑拔弩张的氛围截然不同,向南的城门大开着,护城的卫卒笑着打趣,李贤率领军门进入百步之内,这些城卒依旧不曾发觉。
李贤火往上涌,他才走了没几日,平昌城就成了这副模样。
太史慈呢?胡庸、周仓他们呢?
这要是徐州军摸过来,就算有十个平昌城也丢了。
距离城门不过几十步远的时候,卫卒终于发现了不妥。
“啊呔,来者何人!”陡然见到黑压压的人群,卫卒脸色一变,可看清楚旗帜上北海军的花纹之后,他又换了副表情,道:“不知道是哪位将军驾临?”
打马立在城门口,李贤阴沉着脸,道:“让你家将军出来见我”。
那卫卒瞥了瞥李贤的装束,又看了看李贤的旗帜,当即恍然,道:“原来是李长史!小的有眼无珠,李长史莫怪”。
“行了,不要废话了,去唤你家将军过来”
“喏!”确认李贤的身份之后,卫卒不敢怠慢,急忙一路小跑往城内蹿去。
没多久,一个白胖的军汉骑着高头大马,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李贤身前。
“下官该死,不知长史驾到,未能远迎,还请长史莫怪”,军将费力地翻身下马,躬身作揖,状似恭谨。
李贤冷哼一声,道:“你是何人?”
“下官乃平昌县尉”
“喔?为何我离去之前没听说过城内还有个县尉?”
“不瞒长史,下官走马上任不过三日”
感情是个新上任的官儿,怪不得瞧着面生的很,李贤强忍住心头的不满,道:“太史慈何在?东莱军何在?”
面对李贤这等凶名在外的大将,平昌县尉不敢有丝毫托大:“回禀长史,孔国相为显示我北海国的善意,下令将大军调拨到了十里开外的地方”。
“徐州军呢?”
“据说也后退了十里”
“已经达成盟约了吗?”
“尚未达成,据说还在商讨细则”
李贤深深地往城内望了一眼,道:“派个人在前头为我带路,我要回营”。
昌平县尉不敢怠慢,急忙应诺。
在向导的指引下,没多久,李贤便看到了东莱军的旗帜。
隔着老远,示警的卫卒便吹响了号角,营中一时间旗帜抖动。
这里的警觉性还是蛮高的,李贤稍稍去了几分火气。
咚咚咚,鼓声响起,一队队军卒紧急集合。
黑压压的两千人马已经可以影响到军营的安全了,东莱军不敢怠慢。
哒哒哒,没多久,周仓、胡庸等人打马出营。
为防误伤,李贤使人打出了自己的将旗。
高高飘扬的将旗醒目无比,营中瞭望台上的军卒看罢之后急忙叫道:“莫慌,是李使君回营了”。
“李使君回营了”
周仓与胡庸面露喜色,等了这么久,李贤终于回来了。
李贤在的时候,众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李贤不在的这些时日,各营人马虽然依旧各司其职,但是,大军在面临孔融调令的时候束手无策。
有心扛令不遵,又怕让李贤为难,无奈之下,东莱军只好与北海军一道后撤十里。
这时候,北海国与徐州军议和的使者想必已经达成了和解的意向。
胡庸懒得动脑,他见了李贤,第一句话便是:“主公,你可回来了!”
“嗯,我要是再不回来,只怕连平昌城丢了都不知道”
“平昌城丢了?”
李贤哼了一声,道:“没有,还在我北海国治下,只是城防松懈的很,在我看来,若是徐州军有心发难,无需吹灰之力便可以将其攻下”。
平昌城内的大致情况徐盛都已经听说了,所以他比较明白李贤的想法。
斟酌一番说辞之后,徐盛缓缓道来:“国相不知道听信了谁的谗言,一心想跟徐州重归于好,调令一下,我等别无选择”。
“实在是荒谬至极,太史慈呢?”
“我在这里”,听到东莱军这边起了变故,太史慈不敢怠慢,急冲冲便赶了过来,哪曾想,正好遇见了李贤。
李贤一夹马腹,来到太史慈马前,道:“子义认为徐州是真心求和还是假意求和?”
“陶谦与陶应不同,据说他已经时日无多,在这种时候,他实在没有必要拿自己的一世英名来设圈套,对他来说,确保徐州无事便可以了”
太史慈这么一解释,李贤觉得也是这个理儿,历史上,陶谦可是把徐州交到了刘备手中。
其中,刘备到底使了什么诡计,李贤不清楚,但想来,这时候的陶谦应该不是一个食言而肥的家伙。
像袁绍、袁术、孔融、陶谦这样世家大族出身的豪强,他们不屑于用谎言来取胜,他们宁愿做一个伪君子,也要爱护自己的名声。
唯一的例外就是曹操了,此人可以喊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个十足的真小人。
如果对手的曹操,李贤可能要担心他出尔反尔,使得缓兵之计,可对陶谦,好像真的没有担忧的必要。
不过,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的。
“无论如何,平昌城的防守都不应该大意成那个样子,我得上奏国相,请他妥善处理此事”
昌平是北海国的桥头堡,它若是失陷敌手,偌大的北海国就完全陷入了被动。
李贤如此烦躁,徐盛颇为理解。
“使君,要不然我们增派些兵马过去,外人问起来,就说是入城休整?”
这么做,很容易引起孔融的不满。
李贤思量再三之后,还是决定不管闲事。
昌平若了丢了,日后再夺回去便是。
可若是在孔融面前留下坏印象,日后想要补救可就困难了。
想到这里,李贤问道:“子义认为如何?”
面对李贤,太史慈涨红了脸,道:“此事怕是不妥”。
胡庸正要反驳,却听李贤说道:“喔?如何不妥?”
“眼下北海正与徐州商讨议和之事,如果因为兵马调动的原因,毁了议和大事,那你我便成了北海国的罪人”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可不是等闲人能够消受得起的。
即便是大大咧咧的胡庸都有些无言以对。
毕竟,相对于劳民伤财的战争,和平才是等闲百姓最期盼的。

当前:第224/116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