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全集.net》第354/1164页
再者,孔融亡故不过数月,如果这时候李贤迎亲纳妾,恐为千夫所指。
位高权重,却也不是全无顾及,李贤原本出身便不好,如果再不注意收敛,只怕前来报效的人会越来越少。
按照徐庶的提醒,征得陶谦同意之后,李贤将招贤馆设到了下邳城,一旦徐州有良材投靠,招贤馆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钱粮米粟,以供路途所用。
这等明目张胆挖墙角的行径,如果换做其他人,早就将人打杀了,了偏偏陶谦欠着李贤恩情,不敢造次。
扬州的战事如火如荼,如果不是李典、于禁,徐州兵早已经败下阵来。
这时候,别说设立几个招贤馆了,便是让陶谦破财消灾,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陶谦很多事情都已经想开了。
以陶商、陶应的本领,如果将徐州基业交给他们,只会害了他们,可这偌大的家业不给自家儿郎,还能给谁?
之前,陶谦属意刘备,认为刘玄德颇有仁义之名,他救援孔融,对民甚厚,由他执掌大权,应该不会亏待了陶氏一门,然而,后来,李贤横空出世,多次出兵救援徐州,于情于理,陶谦都欠着李贤天大的人情。
恰好,孔融死的不明不白,刘备身上也沾了些污名,陶谦心里的那杆天枰便不由得往李贤这边倾斜了一些。
扬州袁术北上窥视的时候,北海国内兵力不多,可李贤还是凑出两千兵马相援,所来兵马不多,然而领兵大将却是难得的良将,渐渐的,陶谦打定了主意,如果李贤打败袁绍、刘备、曹操三方联军,过些时日便将这徐州交给他!
陶谦身体抱恙,岁数也大了,眼瞅着时日无多,这时候,他麾下的文武将领便有了别样的心思。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陶谦待人宽厚,极少打杀责骂,可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主公,又会有怎样的境遇?
良臣择木而息,有不少人开始暗中勾连打算,到底怎样才能牟取最大的利益。
徐州不必北海国,北海国内孔氏一族根深蒂固,初此之外鲜有几家传承久远的大族,可徐州却不同了,这里的陈氏、程氏、曹氏、糜氏都不是个好相与的。
地方上的大小官吏都为这些世家大族所用,如果继任者不能取得这些大族的支持,只怕政令不出下邳城,而且处处都会受到掣肘。
李贤自然不知道陶谦已经为他准备了一份大礼,这一日,他正搂着绣娘翻云覆雨。
后世里学到的那些羞人的招数,李贤一一施展出来,倒是让绣娘********,讨饶不已。
李贤毕竟年轻力壮,每日又坚持锻炼,虽然比不得赵云、太史慈这等猛将,可也是等闲三五人近不得身的水准,偏偏绣娘又敏感的很,由她一人侍寝,李贤极难尽兴。
“李郎,若是在外头有相中的姑娘,不如就收了罢,孔家娘子也是大度的,不会与你计较”
李贤心中得意,封建社会就是好啊,三妻四妾都不多,不过,他知道女人心海底针,万一对方心口不一,自己兴冲冲地应诺下来,那岂不是伤了伊人心,当然了,该坦诚的还是要坦诚,不然显得不够磊落:“我与糜缳的事情你也知道,等糜氏定下日子,我便娶了她,除此之外,我心中再没有旁人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郎便是多纳几人也不妨事”
李贤打了个哈哈,没有接话。
两个婆娘如鱼得水,三个婆娘只怕就要有些矛盾了,要是再多,这后宅只怕永无宁日。
第303章 求贤若渴
十日之后,太史慈率领大军回返都昌城。。。
出征时两万三千人马,此番凯旋,只有一万三千人来到城外,乐安国新附之地,周仓统领六千背嵬军留在了临济城,而赵云麾下的千余骑卒追逐刘备,早已经进入兖州境内,其余的三千人却是战死在乐安国,无法生还了。
李贤率领官吏出城相应,酒肉犒赏自然是不曾短缺了,论功行赏的事宜也已经提上日程,只等准备妥当之后便发放钱粮。
之前,北海军尚未回返的时候,郡国内不少人心中揣揣,他们生怕曹操的兵马从兖州杀过来,现在,太史慈凯旋而来,郡国上下宛若吃了定心丸一般,他们告诫自己,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何必杞人忧天?
北海军卒跋涉数百里,厮杀数十阵,早已经是身心疲惫,显然,不经过一番休整的话,北海军是难以发挥出战力的。
将麾下兵马在城外安置妥当之后,太史慈便随着李贤进入郡府。
寒暄过后,李贤迫不及待地问道:“子义,乐安国可以守住吗?”
太史慈看了一眼桌上的舆图,嘴里道:“乐安国与平原郡之间隔着黄河,只要取了齐国,据河而守,袁本初奈何不得我们”。
李贤深以为然,眼下,泰山郡、济南国兵力空虚,曹操、吕布无意争夺,只要周仓守住北线,让袁术无法渡河南下,那青州便稳如泰山。
不过,听说袁绍在辽东大占上风,他麾下的兵马打的公孙瓒连败数阵,只是不知道与北海军比起来,谁强谁弱,想到这里,李贤问道:“河北军实力如何?”
“许是异地作战的缘故,河北兵卒在乐安国并无战心,那淳于琼更是好大喜功之辈,我感觉他们甚至不如刘备麾下兵马”
李贤依旧没有放松警惕,他记得很清楚,再过几年,袁绍可是拥兵数十万的猛人,这时候要不是有公孙瓒牵制他,说不定早就饮马黄河了。
“这一次击溃了淳于琼,不知道袁本初会不会挥军南下,我本打算取了齐国,再取济南,现在来看,济南国还是要缓缓图之”
太史慈熟知青州地貌,他明白,一旦占据济南国,势必要直面袁绍兵锋,而且有可能与吕布交恶,正所谓夺城容易,守城难,眼下曹操、吕布都将麾下兵力集中在一处,青州驻地只有寥寥几千人马,倘若北海军出击,很容易便可以收入囊中,只是,占据济南国的后果太严重,远远不是如今的李贤能够承受的起的。
相对于位置关键的济南国,齐国就简单多了,与之相邻的泰山郡,曹军兵力不多,占据齐国,不必要承担多余的风险。
聪明人总是善于取舍,原本太史慈还怕李贤好大喜功,得陇望蜀,现在看来完全是自己多虑了。
太史慈心情极佳,他笑道:“使君所言不差,眼下新军未成,不宜扩张过快”。
“嗯,你也看到新军了?”
“大军返城时,半途间正好遇到操练新卒的徐公向,我便与他闲谈了几句”
李贤来了兴致,“依你之见,新卒多久可以形成战力?”
“若论操演兵士,徐公向当为第一,只要做到令行禁止,上得战场便能杀得人”
太史慈并没有直接说出形成战力的时间,而是对徐盛的能力表示赞赏。
李贤也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他笑道:“这次北海军折损的人马可以从新卒中遴选,等到李典、于禁回返,我打算将新卒交给他们,另立两营”。
太史慈与李典、于禁接触不多,不过却也知道,这两人是有真才实干的,“只要使君觉得李、乐二人可靠,此事倒也可行”。
“袁公路难耐寂寞,已经兵发扬州,陶恭祖抵挡不住,前来求援,我便让李典、于禁去了徐州”
太史慈领军在外,对徐州的局势却是不曾了解,“喔?战况如何?”
“李典、于禁用计烧了袁公路的粮秣,袁军无粮,只好退兵了”
太史慈笑道:“恭喜使君又得两员大将”。
徐州之役,可以说是李贤考校李典、于禁的手段。
倘若李典、于禁实力不济,或者说有三心二意,绝对不会任凭李贤驱使,现在,两人用一场大胜来报答李贤的信任,自然算是通过了考校,就算李贤破格提拔,想必也会少去很多非议。
如今李贤麾下武将颇多,拿得出手的文臣谋士却少之又少。
原本国相府的那些官员,多数都是些夸夸其谈之辈,少有真才实学,就算李贤想用他们,都有些无处下手。
之前太史慈北征乐安国的时候,李贤特意嘱咐过,让其注意沿途间的人才,此番,借着话头,李贤便问道:“子义在乐安国内可有收获?”
太史慈明白,这收获自然不是钱粮方面的,而是人才,他知道李贤求贤如渴,当即应诺道:“北上临济城的时候,沿途间偶遇剧县名士徐干,他见我军卒秋毫无犯,当下应诺随军回返”。
徐干,这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呀,其人在青州颇有名气,如果能够将其收入麾下,对其他的文人士子肯定有“抛砖引玉”之功效。
李贤喜上眉梢:“那徐干现在何处?”
“应该还在城内,他身份特殊,不好过分约束,不过他答应我,日落之前会到郡府外等候”
名士肯定有名士的脾气,李贤表示理解,了却了一桩心事,他又想到了城外的军卒,嘴里道:“今夜便取消酒禁,让将士们开怀畅饮,如此可好?”
太史慈自然没有异议,麾下兵马厮杀了这么久,就像一张绷紧了弦的弯弓,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毕竟,一松一驰才是长久之道。
二人又闲谈了一阵,太史慈便告辞离去。
大军驻扎在城外,没有人坐镇指挥,很容易闹出乱子来。
对待凯旋的军士,李贤自然不会吝啬,光是酒肉就装满了几十车。
北海军卒见罢之后自然大喜过望,他们三五成群,勾肩搭背,唱着荤曲,吹着牛皮,很是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