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全集.net》第407/1164页
茫茫无际的大海,没有方向,没有向导,甚至连目的地都没有,除了糜氏海船之外,其他人没有海航图,他们的船只出海,往往九死一生。
期间,曾有人侥幸寻到了陆地,又成功折返,可损失的财货却远远超过了侥幸置换来的物资。
出过海的人知道,在荒无人烟的海洋上,活着是一件奢侈至极的事情,与其冒险海贸,倒不如将货物钱财交给糜氏,自己坐等抽成。
糜氏的船队如果没有李贤使人造出的指南针,说不定也会损失惨重。
各大家族隐秘派人出海的时候,糜芳曾经请示过李贤,要不要出手将他们全部解决,李贤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航海工具,贸然出海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东汉末年,商队的多寡是反应地方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
徐州境内,随着商队的增多,沿途间,客栈、茶馆、酒肆也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百姓有了活路,自然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去做那杀头的蠢事。
新政实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参与商事的地方豪族还是尝到了甜头,由此以来,李贤的高瞻远瞩顿时令人惊叹不已。
自从李贤吞并徐州以来,他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瞩目,无论是北方的袁绍还是南方的袁术、甚至连兖州的曹操都派出了探子再三盯梢。
曹操也就罢了,他的辖区并不临海,所以只能干瞪眼,可袁绍、袁术就不然了,他们听说李贤日进斗金的消息过后,都有些蠢蠢欲动。
不过,当重金打造的大船倾覆在海中,巨额投资付诸一炬的时候,袁氏兄弟才醒悟过来,这海贸是比陆贸更危险百倍的事情。
总的来说,袁氏兄弟并没有多少开拓性的思维,他们只是下意识的跟风效仿,想赚些银钱罢了,当挫折来临之际,他们很快就打起了退堂鼓,只是,江东的一个人却有不同想法,这个人便是孙策。
初平年间,孙策先是依附袁术,然后假意投靠,从袁术手中借得兵马一千人。
有这千余兵马在手,十八岁的孙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初平四年,孙策在周瑜、程普等人的支持下,进军江东。
孙策的父亲孙坚有不少旧部,他们敬服于孙坚,纷纷抽调人马支持孙策。
在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孙策势如破竹,很快便在江东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时候,兵马扩张过快,钱粮的消耗也成了伤脑筋的大事。
恰在这时,李贤海贸生财的消息传到了孙策耳中。
“公瑾,我想效仿李贤,使人出海生财,不知你意下如何?”
公瑾是周瑜的字号,他听到孙策所言之后,冷静地分析起来:“海上不比陆地,没有官道可循,如果没有航海图,九死无生”。
庐江周氏也是江东大族,周瑜的父亲是洛阳令周异,他的堂祖父、堂叔都官至太尉,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周瑜是个官三代。
不过,周瑜这个官绅子弟却有真才实学,年少时便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等到他成年之后,才学更是冠绝江东。
袁术初临扬州的时候曾经试图将周瑜收入囊中,却被其婉拒了,直到孙策邀请之后,周瑜才欣然应诺。
有周瑜出谋划策,孙策事半功倍,眼下,海航一事可谓事关重大,孙策自然要与周瑜好生商议。
只因周瑜本身便是大族出身,对商贸一事颇有涉猎。
“九死一生?”此番,听到周瑜答复之后,孙策皱起眉头,嘴里道:“李贤手中有航海图吗?”
周瑜微微颌首,嘴里道:“听说糜氏商船在海上宛若老马识途一般来去自如,如果没有海图,他们万万不会如此轻松”。
孙策皱起眉头:“有没有办法赎买一份?”
周瑜摇头,袁公路、袁本初都打过类似的注意,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人成功。
孙策又道:“你说如果我亲自开口向李贤讨要,他忍痛割爱的可能性多大?”
“怕是不过三成”
“我听说陶谦次子陶应正在扬州,不知道他有没有办法搞到海图”
“主公可以派人一试,如果陶应有门路,自然皆大欢喜,大不了我们重金赎买便是了”
孙策应了一声,不无期待地问道:“如果我们自己绘图,不知道要耗时多久?”
周瑜叹了口气:“怕是要三五年才可以绘出来”。
孙策吸了口冷气,“那李贤的海图是从何而来?”
“我也不知”
“难道说李贤还有其他隐而未发的手段?”
“这个未曾听说过”
一个李贤已经足够强大了,如果再有什么势力在背后帮衬的话,那对于天下豪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暂且将这个念头压下,孙策缓了口气,嘴里道:“出海商贸,公瑾认为还需要准备些什么?”
周瑜略一停顿,嘴里道:“海图、司南、食物、清水、军士、财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孙策摩挲着下巴,“除了海图之外,别的东西都还好说,可是茫茫大海,海船下海之后要去哪里?哪里才有奇珍异宝?”
周瑜做了个凶狠的手势,“先礼后兵,一方面走走陶应的门路,另一方面我们悄悄派人前往徐州,看看能否从李贤手中讨要出海图,如果不行的话,那就动手抢几个水手、船员,有他们在,起码多些成事的可能”。
孙策深以为然:“好,就依公瑾所言,咱们先筹集海船,探探路,如果赚了银钱,再多造海船,加大规模,如此可好?”
“一开始,只怕折损会很大”
孙策双眼眯起,道:“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天上掉金饼的好事,要想赚大钱,不冒些风险怎么可能?不就是折损钱货、船只嘛,这点钱财我还舍得!”
周瑜又道:“主要是人手,钱财易得,良材难寻呀,敢于出海的人原本就不多,如果有了折损,只怕更会让他人畏之如虎”。
孙策扶额叹道:“这事情,李贤做得,为什么我就做不得?他能凭借海路生财,我孙伯符也要分一杯羹!管他什么折损不折损,出海的时候我会有言在先,无论生死与否,只要有我孙伯符一日,便一定不会短缺了他们家中钱粮!”
这番话说的颇有小霸王特色,便是周瑜听了都不禁心摇神曳,这才是他熟悉的孙策。
“主公有此决心,何愁大事不成?”
说罢周瑜自顾自地笑了起来,孙策受到情绪感染,也是大笑出声。
占据江东数城之后,孙策彻底摆脱了袁术的桎梏,从此“海高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江东小霸王的名头不是白给的,与周瑜定下海贸生财的计策之后,孙策很快就付诸行动。
没过几日,扬州城陶应的府邸之外便来了几名不速之客。
客居扬州,陶应一直努力收敛棱角,可还是免不得受到袁术麾下官员排挤。
一个失势的贵公子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不是袁术想借助陶应的名头染指徐州,说不定陶应连一个立足之地都没有。
没有兵,没有将,这样一个只会耗费钱粮的公子哥,丝毫没有值得人尊重的地方。
反观刘备,他虽然落魄而来,可麾下关羽毕竟是万人敌,而刘备本人又善于交际,相对于受人排挤的陶应而言,刘备在扬州交友广泛,很是自在。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刘备长袖善舞,顺利从袁术从中取得了统兵之权。
三千兵马的限额,虽说不多,可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刘备大喜过望,每日里,他与关羽加紧练兵,昼思夜想要杀往徐州,救出张飞。
想到留质在下邳的张飞,刘备便觉得羞愧难当,如果不是为了他,以张飞的勇武绝对可以逃出生天,现在,那样一个勇不可挡的汉子却只能被束缚住手脚,限制自由,想必,对张飞来说,应该是生不如死吧。
刘备得势之后,并没有疏远陶应,虽说这位陶二公子品行不佳,又有弃友先逃的不良事迹,可刘备还是摈弃前嫌,多次送酒送肉,与陶应开怀畅饮。
有道是患难见真情,这时候陶应才意识到,原来刘备真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
然而,刘备毕竟是外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陶应尴尬的地位,直到有一天,曹豹来了。
下邳曹豹,身居都尉之职,又带了不菲的钱粮前来,袁术听罢之后大喜过望,有他相助,何愁不破徐州?
不过,听闻曹豹前来的消息之后,最高兴的还是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