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全集.net》第90/1164页


“也罢,孔融此人极好脸面,这一次要是回绝了他,只怕糜氏在北海的日子就难熬了,嗯,既然是双方各有裨益的事情,那就把船借给他使唤吧”
糜缳没想到自家兄长这么好说话,他心里准备了很多的说辞,一时之间都没了用武之地,“大兄,你就不问问孔融想做什么?”
“孔融如果想让我们知道,自然会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让我们知道,那么我们还是什么都不要知道的好”
绕口一般的措辞,让糜缳大为佩服。
兄妹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决定立即抽调船只前往北海郡。
都昌城内,李贤的兵马休整了两天两夜便再度开拨了。
临行之前,刘备毛遂自荐,也想跟随李贤出征杀敌,却被孔融好言相劝,稳了下来。
开玩笑,刘备身上可是有个“皇叔”名头,要是让他知道孔融与黄巾勾连到一处,只怕孔融马上就会身败名裂。
李贤就不同了,土生土长的介亭人,只要运用妥当了,就是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
这一次大军出征,光是运粮的队伍就在三千人开外。
当然,孔融与李贤对外封锁消息,只说是诱惑贼寇来攻的手段,其实运送的是“假粮”。
饶是刘备想破脑袋,也绝不会想到孔融已经与管亥达成了协议。
第一日,贼寇果然来“攻”。
李贤设伏,以“假粮”为诱饵,杀的管亥“大败”。
缴获旗帜、盔甲、金银无数,黄巾溃逃。
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官军一路追击,黄巾“望风而逃”。
消息传出,天下人震惊,其中都昌百姓都是欢欣鼓舞。
李贤李游缴麾下不过两千人马,竟能追的两万人马的管亥不战而逃。
难道李贤真的是当世良将?
与此同时,李贤是天下星君下凡的消息也散布开来。
在蒙山,李贤以一千尚能大破张饶一万贼寇,如今在都昌,两千人马追击两万黄巾,按理说也在情理接受的范围之内。
第五日,黄巾已到潍水北岸,这里背靠大海,已是绝境。
糜氏的海船已经有半数到位,李贤应允的粮秣也有多半抵达。
踏上船舷,管亥深深吁了口气,这一次灰溜溜的离开,几乎可以说是无奈之下的绝望选择,若是有可能,下一次他要卷土重来。
北上高句丽,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尝试,有的贼寇想另立山头,逍遥快活。
这几日的功夫,在管亥的配合下,李贤杀死的贼寇全都是这些桀骜不驯的倒霉鬼。
第八日,一万八千名黄巾离开了。
临行之前,管亥拍着李贤的肩膀,道:“之前是我小觑你了,能够捣鼓来这么多大船,这么多粮食,我服你!”
李贤不动声色:“此去高句丽,渠帅可放手施为,番外化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要渠帅下定决心,区区高句丽,不足挂齿”。
管亥叹了口气,道:“我真是搞不明白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就不怕他日我卷土重来,找你的麻烦?”
李贤眨了眨眼睛,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如我们打个赌好了”。
“什么赌?”
“倘若下一次你兵临城下,我依旧能够打败你,到时候你便要听我号令!”
管亥深深地盯了李贤一眼,发现对方毫无惧意,他不禁感叹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好!我管亥应下了,他日我若再败于你手,我便奉你为主!”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说罢,管亥与李贤俱是大笑。


第九十四章 升任县尉
五日之后,糜氏船队去而复还,随行的糜家管事稍来管亥的一个口信,说其可以向李贤许诺,两年之内绝不犯中原!
两年的时间,足够李贤做很多事情了。
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承诺,李贤彻底松了一口气。
骨子里,管亥跟周仓都是一类人,他们一言九鼎,重信守诺。
既然管亥说两年之内不犯中原,那么李贤便可以放宽心,无视高句丽潜在的危险了。
如今已经是初平二年,董卓迁都长安,天子刘协大赦天下。
闻言之后,徐庶拉着李贤足足喝了三坛的酒水。
有了这纸诏书,徐庶便不再是戴罪之身,他可以出仕当官,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回乡探亲了。
徐庶南下荆州读书养性,未尝没有躲避官府通缉的意思。
现在好了,天子大赦天下,徐庶恢复了清白身,这等好事,自然要尽情痛饮。
又过了三日,天子的赏赐也到达了都昌。
由于董卓把持朝政,天子刘协名存实亡,诏书中对于孔融厘清郡内匪患的赏赐只有寥寥几句。
没有金银布帛的赏赐,只是加封孔融为虎贲中郎将,对于李贤等人的赏赐更是吝啬的很,让北海相孔融“酌情封赏”。
黄巾退了,挥兵救援的刘备没有了滞留的理由,在得到孔融丰厚的“仪程”之后,刘关张三兄弟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历史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倘若没有李贤,刘备就是救援北海国,救下孔融的大功臣,可现在由于李贤的横插一杠,救援北海的首功被李贤抢去了,据说介亭兵勇还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货,这让心生妒恨的刘备更是恼怒,可却又无可奈何。
论兵力,如今李贤麾下有兵马三千人,跟刘备的四千人比起来略逊一筹,可若是比起装备的精良程度,精打细算的平原军无论如何是比不过介亭兵勇的。
论将领,李贤麾下的周仓、胡庸等人也是能战善战的猛将,即便比起关羽、张飞略有失色,可却并不足以完全影响到双方的实力对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客军的刘备无论如何是讨不到便宜的,还不如见好就收,这样才是长远之计。
打发走了刘备,太史慈向孔融告了个假,他要回乡探母。
儒家提倡仁孝为先,孔融自然照准,并给予了太史慈丰厚的赏赐。
不管怎么说,太史慈也算是出色完成了任务,求来了刘备的援军。
锦上添花的刘备虽然比不得雪中送炭的李贤,可总归伸出了援手,孔融恩怨分明,自然要把这功劳记到太史慈头上。
刘备、太史慈各有赏赐,此役最大的功臣李贤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
孔融考虑再三,决定擢升李贤为夷安县尉。
县尉俸禄四百石,掌管一县治安,地位仅在县令之下。
原本孔融想给予李贤更高的职位,可又担心贸然提拔,会揠苗助长,反正李贤这份功劳在这里,日后好生维护、提拔他就是了。
不过,李贤毕竟是大功臣,孔融在颁布封赏之前决定探探他的口风。
“维中,此番救援都昌,你功勋卓著,我打算升你为夷安县尉,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比起不入流的吏员游缴,县尉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大汉官员的行列。
李贤原本就没指望做多大的官儿,反正现在的他有了“名声”,又收获了大量的金钱。正是闷身大发财的好机会,倘若风头太盛,容易树大招风,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当前:第90/116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