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汉燕王全集.com》第135/242页


首先,就是军饷的发放,以及军粮的供给问题。鲜卑族人各个骁勇善战,凡是成年的男子,稍加训练,都是一名不错的骑兵,即使在怎么优中选优。以鲜卑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最后被选到军中服役的,依然有五万之众,这五万军士的粮饷、装备、战马等等等等。都需要尽快筹措,以便把他们尽早训练成军。虽然在光州,也就是以前的鲜卑境内,敖烈得到了大量被冻死的牛羊。诸葛亮把这些牛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通过万通商会和甄氏商会变成了钱粮,但也仅仅是比较宽裕的完成鲜卑人内迁之后的问题而已。根本就没有多少多余的钱粮来供养这五万骑兵。
其次,鲜卑人虽然在一系列比较平和的政策下,逐渐融入了汉人之中,但毕竟时日还短,还没有形成彻底的融合,如果在这个时候,敖烈率领大军离开的话,难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机挑起境内汉人和鲜卑人的矛盾,这对敖烈的统治,势必会造成影响,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再次,敖烈在一年之内连续平定高句丽、扶余和北疆,不少武将、能臣都被留在了当地,用以安抚当地民众的情绪和震慑宵小,像魏延、张绣、邓芝等人,分别留在扶余、高句丽等各地,出征乌桓和匈奴,这些猛将和能臣是必不可少的,敖烈必需要找到合适的替代者,让替代者接替魏延等人的工作。
另外,敖烈还要留下足够多的将士,镇守燕京,对内可以安民,对外可以保境。尚未完全汉化的鲜卑人中,还存在着少数极端份子,如果他们和冀州的袁绍联合起来,那将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所以,这次征讨乌桓和匈奴的人手,不能太多,最多只能抽调出全部军队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敖烈麾下虽然有二十四万大军,但最多,也只能动用六万人而已。想要以六万将士迅速平定匈奴和乌桓,实在是有些困难。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敖烈等人的话题,逐渐转换到了政策改革上来了,随着光州并入敖烈的治下,原有的幽并都督令,显然已经有些不太适应了,现在的情形,亟待敖烈在原有的政策中保留精华,然后在加入一些新的政令进去,从而促进幽、并、光三州稳定的向前发展。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敖烈推迟了战前的准备,转而开始和麾下数十名文武官员,共同商讨新政的制定。在商讨的过程中,最为沉默寡言的,就是田丰了,可是一旦他开口提出意见,就一定是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要害,即使是面对敖烈的辩论,也丝毫不肯松口,直到这个问题,在众人的反复磋商之下,得到妥善的解决为止。
七天之后,新的政令出台了,现在敖烈掌管着三个州的地盘,而且以后还要攻打匈奴和乌桓,所以,幽并都督令这个名称,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新的政令在大家的商讨之下,被命名为燕京律。敖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都在燕京,以燕京的名称命名新的律法,也确实是在合适不过了。在汉代,令和律的范畴可是大不相同,令只能作为小范围之内通行的法令,比如九禁十八斩,就职适用于军中,而不能运用在民生中。而律,则是大范围之内实行法令的统称,能被成为律的法令,至少也是一个王国内通行的法令,才有资格被称作律。敖烈虽然没有封王,但是实际权力和王也差不了多少,刘协还给了他临机专断的职权、总督三州军政大事的职权以及开府的职权,凭借着这些特权,敖烈可以名正言顺的制定律令,而不必担心受到天下士林的谴责,只需在律令正是实行之前。给刘协写一道奏折,告之实行新令的事情,让刘协了解一下新律法的内容,就可以了。
在燕京律中,原有的九禁十八斩、屯田令、盐铁令等数种适用的法令被保留了下来,以确保军令森严、促进农事生产以及把盐和铁彻底控制在敖烈手中等等。除此之外,一些促进民族融合,相互协调发展的法令,被命名为华夏令,正式被编入燕京律中。华夏令这个名字。是敖烈亲口叫出来的,除了敖烈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明白“华夏”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意思,但是既然是敖烈亲口取的名字,而且态度十分坚定,众人也就同意了下来。华夏令的法令极为严厉,对汉人和鲜卑、扶余、高句丽等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凡是试图分裂民族融合的。挑唆民族矛盾的等等行为,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一律严惩不贷。
在新编的令法中,还有一个法令。是敖烈特意提出来,然后经过众人的完善之后,专门用以约束戍边部队的,名为戍边令。一个国家的边疆。是这个国家疆土的门户,而驻守在边疆上的将士,一定要十分忠诚而且骁勇善战才能守好这个门户。否则的话,一旦外敌入侵,负责驻守边疆的将士,在金钱、美女等等诱惑之下,放松了警惕,或者直接打开国门,放敌人进入自己的国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于戍边令的提出,敖烈是参考了后世令人敬佩的边疆部队之后,认为制定戍边令,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才提出来的。敖烈想打造一支像后世那样,对祖国充满忠诚、对国人充满忠诚的戍边部队。只有把国门交到这样的将士手中,敖烈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当然,现在敖烈只是负责大汉北疆的戍卫工作,所以,他的戍边令,只对北疆有效。
本着精简和通俗易懂为根本,燕京律制定出台之后,一共有十二道法令,共计小项条款一百八十三条,在律令繁杂的汉代,可谓是最为精简的一部律法了。别看燕京律的法令并不多,但是对军、政、民生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详尽且细致的涵盖,能够让幽、并、光三州内的所有子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法可依。燕京律的出台,对敖烈治下的三州有着深远的影响,相信在燕京律的约束和规范治下,境内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类似后世的法制社会,不会再有人在犯罪之后而逍遥法外的情况出现了。
同时,燕京律打破了一直以来,士族阶层居于统治地位的垄断。燕京律倡导人人平等,即便是士族众人犯了法,也一样会被捉拿问罪,和普通民众没有任何的区别,所以燕京律刚一出台,就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拥护。敖烈是决心用燕京律当做突破口,正式向士族宣战!已经不合时宜的士族制度,距离彻底被废除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当然,幽、并、光三州内,并不存在足以影响大局的士族,因此燕京律的实施,并没有受到什么阻力,但是敖烈相信,当燕京律的功效逐渐发挥出来之后,居住在三州之外的汉人们,一定会感觉的到,燕京律是真正为老百姓制定的律法,届时,必然会有大量的汉人会迁居到三州境内来。
和老百姓的反应不同,三州之外的士族世家们,在观看了燕京律的规定之后,没有一个人的脸色是好看的,不少人都气的把手中的燕京律手抄本,发泄般的撕成了粉碎。不过,刘协倒是一个例外,他在观看了敖烈派人送来的燕京律条款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加赞赏,并立刻下旨,在关中地区试用燕京律。
虽然刘协也算得上是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大汉如今十分倾颓,刘协这个名义上的天子,实际能掌控的地方,也只有洛阳以及长安两个城市附近的地区了,几经磨难之后的刘协,早已经看的很通透了,权力什么的,他早就不放在心上了,只要大汉的血脉能延续下去,大汉的子民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刘协就知足了。
在历经十常侍、董卓之乱后,关中地区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士族存在了,刘协在处斩王允的时候,还借机拔掉了一些毒瘤,更是让这个地区的士族遭受了一定的打击,所以燕京律在关中地区,也得以顺畅的颁布施行了下去。刘协这个无意的举动,为以后的大一统,提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军政分离
在燕京律颁布的同时,敖烈还在人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他把镇守在扶余的魏延、镇守在高句丽的张绣调了回来,为出征匈奴和乌桓做准备。和张绣一起镇守在高句丽的邓芝,被敖烈任命为高句丽郡太守,总揽高句丽的事务,同时,敖烈还正式任命陈群为扶余太守,让他负责扶余的事务以及油田的事情,敖烈还把夏侯兰派到了扶余,负责帮助陈群对油田进行开发,并同时接替魏延的职责,负责保护油田的一切机密,防止其他诸侯的探秘。
崔琰的光州牧和公孙瓒的护军将军之职不变,共同负责光州的军政大事,而原来崔琰的并州牧长史之职,则有崔琰力荐的张既担任,而公孙瓒原来的辽西太守职务,则是由他的胞弟公孙越担任。这里要说一下张既这个人,这个人在演义中名声不显,其实他可是一位治政能手,历任过县令、太守以及州牧之职,后期是曹魏集团治理雍、凉二州最杰出的能臣,他治理雍凉二十余年,与施政惠民而著称,后世称之为政能之才。而且,张既的识人之明,也是当时的一绝,他先后聘用的七八个副手,后来都成了名动一时的名士,只不过,张既的识人之明,仅限于治政型的人才,不像敖烈那样,有着全方位、全角度的先知先觉。
随同张既一起赶赴并州的,还有吕布的部将曹性,他将接替高顺的职位,负责统率并州的军士。至于高顺,这可是一位练兵的大家,敖烈可没有理由一直把他仍在并州,让高顺回到燕京负责训练军士。才是高顺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地方。
对人事进行调整之后,敖烈又在大都督府内,成立了一个军事府,其成员仅有寥寥数人,分别是诸葛亮、贾诩、荀彧、李儒、鲁肃、徐庶和陈宫。这几个人在负责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军事府的职责。在和平的时期负责对军备物资的验查,在战时则是负责制定作战计划,为敖烈出谋划策,并且一应军马调动,必需要经过他们的同意。为此,敖烈特意让王浑和马均制造出两百多块大小不一的虎符,虎符上刻着一个“燕”字,每次军士的调动,带兵的将军必需要和军事府的几位对应手中的虎符。之后才能完成调动。调动完毕之后,带兵的将军要立刻回军事府交割虎符。经过军事府验收人马无误之后。才能交割伏虎和兵马。
在军事府成立的同时,敖烈还成立了一个政务府,和军事府遥遥相对,分处大都督府内的东西两侧。与军事府一样,政务府的成员也不多,只有刘虞、刘和、顾雍、蒋琬、董和、杜畿、阎柔七人。刘虞虽然有些老迈了。但是他却不肯服老,每天忙东忙西的,敖烈干脆让治政相当有一手的父亲再度出山,为自己打理政务。至于敖烈的大哥刘和。是最近才返回燕京的,他是奉了刘协的旨意,回到幽州来帮助敖烈的,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同样进入政务府的杜畿。刘协知道敖烈刚刚打下了光州,手上的人手一定不够用,就让刘和还有杜畿前来帮敖烈的忙。
政务府的几人,除了刘虞、刘和以及杜畿之外,其他几人也都是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刘和跟杜畿,也被敖烈分别任命为典农中郎和典金中郎,分别负责农务和金属的管理工作。至于政务府的职责,则是负责协调配发二十四万大军的一应粮饷、军备等物资。在战时,则是负责筹措粮草,把粮草交给负责押送的将军,再送往前线的战场。
军事府和政务府的成立,等于把军政大权全部攥到了敖烈一个人的手里。通过军事府的七个人,敖烈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控麾下二十四万大军的一举一动,在通过政务府的七个人,敖烈等于是捏住了大军粮草和军备物资的命脉。军事府有调动兵马的权力,但是手里却没有兵马;直接带兵的将军手里有兵马,但却没有调动的权力,同时也没有粮草;政务府手里有钱有粮,但是却不能调动军队。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完美的制约,组成了一个链条,有效的防止了日后出现兵变的可能性。
在敖烈麾下,所有的将士和谋臣,可以说都是赤胆忠心之人,但是敖烈也知道,自己的势力早晚是要扩张的,届时势必会有大量的人才加入到自己的麾下,敖烈可不敢保证以后加入进来的人,都是现在麾下这样的忠诚之士,人一多,难免会龙蛇混杂,为了杜绝屡见不鲜的兵变事件,敖烈提前成立军事府和政务府,也算是防患于未然了。
连续忙碌了十几天,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筹措粮草,打造军器,为出征做准备了。这次出征,敖烈只能带六万人参战,因此,武器的优良和粮草的足备,就成了十分关键的因素。粮草的事情,敖烈一向是不太过问的,有父亲和顾雍他们打理,敖烈放心的很,于是,空闲下来的敖烈,迈步走进了将作监,他想看看王浑和马均师徒,最近有没有弄出什么精良的武器出来。
自从王浑、马均对箭塔、抛石机以及溪子连弩等武器,做出改良之后,敖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缠身,已经很久没有来过将作监了。他期待着王浑师徒能够再次给他带来惊喜。
刚刚进入将作监,敖烈就听到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嘎吱声响起,原来,是王浑、马均带着几个人,在试验他们新近制作出来的弩炮。敖烈看到整个弩炮大部分都是用木头制作的,少部分核心位置,则是用铁制成,弩炮近乎一人高,两翼张开,足足有一丈宽。此刻,弩炮上架着三支儿臂粗细的标枪,每一根标枪都有二十斤左右的重量。显然,这就是弩炮的弩矢了,能发射这样沉重的弩矢,可见弩炮的张力是如何的惊人了。
利用机械的力量。把三根粗大的弩矢拉上了膛线之后,牙酸的嘎吱声戛然而止,王浑有些凝重的稍微调整了一下弩炮顶端的准星,随即回头对马均说道:“可以发射了。”马均闻言,立刻用脚重重的在弩炮的底部一个机关上踩踏了一下。
随着马均的动作,铮铮铮——三声响亮的弹射之声发出,三根沉重的弩矢激射而出,直取两百步之外的木人标靶。敖烈顺着弩矢的方向看去,惊讶的发现在两百步之外的木人标靶前,竖起了三张厚度有拳头大小的木盾。这还不算,木人的身上还套着一副铁甲。显然,王浑他们是想看看,弩矢的威力能不能在射穿三层木盾之后,还对身穿铁甲的木人造成有效杀伤。
下一刻。敖烈目瞪口呆的看到,三根沉重的弩矢势如破竹的洞穿了三层木盾。在木盾上留下三个螺旋状的创口。然后同时精准的射在了木人的身上!木人身上的铁甲,在沉重的弩矢面前,和纸糊的没有什么区别,很是干脆的被三根巨弩射穿。三根巨弩在洞穿了木人之后,犹有余力的向前继续飞行了十几步,然后一头扎到了地上。巨弩的前半截狠狠的扎入大地之中,粗大的尾部露在外面震颤不休。
敖烈震惊了,这样威力巨大的弩炮,和后世宋朝的三弓床弩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历史的记载中,宋朝的三弓床弩,是当世公认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床弩,射程可达令人惊叹的七百步之遥!三弓床弩有两种弩矢,一种较细的弩矢,体积大概和人们手中的佩剑差不多,以速度取胜;另一种则是和标枪一样的巨弩,跟王浑制作的巨弩大概差不多,以力量取胜。据说,后者这样的弩矢,在七百步之外发射,可以对敌人的城墙造成一定的震动,并且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插在城墙上,为宋军的步卒攻城,打好前提基础。
王浑等人制作出来的弩炮,在威力上和三弓床弩不相上下,只是射程要差了不少,只能达到二百二、三十步左右,远远无法和三弓床弩相比。但是,在机动力和操作性上,却比三弓床弩高出不少,敖烈看过后世的史书,上面记载着,三弓床弩需要三十人合力,才能利用机械的力量,对三弓床弩进行装弹和发射,而眼前的弩炮,算上王浑、马均这两个在旁指挥,并没有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在内,也仅仅只需要十个人就足够了!
“好!此物堪称战场上的神器了。”敖烈由衷的大胜赞叹道。听到敖烈的喝彩,王浑等人才发现敖烈的到来,此前,几人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弩炮的试验中,并没有注意到敖烈。
王浑和马均连忙走上前来,对着敖烈恭敬的行了一礼。自从马均投身燕京学府以来,敖烈还没有在私下场合和他说过话呢,当下,敖烈身后拉住马均的手臂,关切的问道:“在燕京,一切可都还习惯?”
马均没料到以敖烈的身份,竟然会主动询问自己的生活状况,不免感到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回答道:“一切都好,师父待我也很好,有劳君侯关心了。”敖烈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王浑到:“王大人,看你们对弩炮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弩炮的威力,想必,这不是你们今天才研制出来的东西?”因为王浑挂着将作监的将作令职位,也算是敖烈麾下的大臣,所以敖烈才会称呼他为大人。
王浑立刻点头答道:“禀君侯,这一款弩炮,我们已经先后进行了三次改良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同时我们正在着手对它进行第四次改良,改良之后,争取让它的威力更大一些,射程更远一些。”
敖烈笑呵呵的问道:“经过三次改良,说明制作弩炮的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了,为什么没有向某禀报此事?”敖烈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的这句话一说完,包括王浑、马均在内的十个人,同时向敖烈头来幽怨的目光,看的敖烈心中发毛,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良久,王浑才幽幽说道:“君侯日理万机,哪有心情关注将作监的事情?您已经快一年没有踏进将作监一步了。”
听到王浑的话,敖烈顿时大感尴尬,确实,最近东奔西跑的,再加上三州境内各种事物亟待处理,敖烈自己都记不清已经多久没来过将作监了,只记得上一次来将作监,还是箭塔和抛石机改良之后的时候,算算日子,恐怕王浑说的一年日期,都是为了照顾敖烈的面子,而少说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三大杀器
尴尬的笑了笑,敖烈连忙岔开了话题:“依某看,这种弩炮想要达到最佳效果,用普通的木头是不行的,一定要用枣木才行,枣木质地坚硬,虫不易驻,耐水行也很好,是制作弩炮的不二选材。”
王浑等人的思维,立刻被敖烈的话拉回到弩炮的选材上来,再也顾不得对敖烈的幽怨了。其实,将作监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求**,极为强烈,他们以亲手造出这个世界所没有的东西为骄傲,这种特质,在普通人的眼中,可能有些偏执、有些古怪,但是敖烈知道,这种特质,正是他们探寻未知的动力,放在后世,几乎每一名有成就的科学家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特质的影子。
思索了片刻,王浑开口说道:“不错,枣木对张力的承受能力,也要远高于普通的木材,如果用枣木来制作弩炮的话,甚至不用改良,弩炮的威力和射程,也会再上一层楼,没想到君侯对将作之道,竟然也有涉猎啊。”
敖烈嘿嘿一笑,然后把后世宋朝的三弓床弩原理,简单给王浑等人讲解了出来,并点明三弓床弩的特点,是一枪三剑弩,也就是说,三弓床弩可以配备四支弩矢,一根粗如标枪,另外三根则是和长剑的体形类似,作战的时候,既可以选择力量性的标枪弩发射,也可以选择速度性的三根剑弩发射,还可以同时将四根类型不同的弩矢同时发射出去。
随着敖烈的讲述。王浑等人的思维顿时被打开了。在汉代,后世的很多东西,人们不是没有制作出来的智慧,只是没有人会往那个层次上去想罢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导致的,并不是人们没有这个能力。当然,马钧的思维还是比较超前的,他可以触类旁通,发明翻水车等等利于农耕的器物出来,不过。这也是马钧的悲哀之处。在某个领域太过于天才的人,往往会被绝大多数的平凡人,视作异类,历史上的马钧就是这样。当诸葛连弩问世之后。马钧曾经对曹魏当权者进言。表示自己可以制作出比诸葛连弩更加精准的连弩,可是最终他的意见却没有被采纳,因为诸葛连弩放在当时。已经是顶峰的存在了,谁也不认为会有另外一种连弩能够超越它,所以马钧的言论,自然就被当权者认为是天方夜谭,从而自动给忽视了。所幸现在马钧已经投到了敖烈的麾下,他的聪明才智,可以尽情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发挥了。
在敖烈的讲述中有了一种顿悟的马钧,迫不及待的转身向身后的弩炮走去,他有一些想法,需要经过和弩炮实体的对比之后,才能下定论。因为太过沉浸于对弩炮的改良,马均甚至都忘记了向敖烈行礼告退,直接把敖烈当做了空气。
敖烈有些惊愕的看着马钧的背影,随即摇头笑了起来,这简直就是后世人们口中的工作狂啊,一心只会扑在研究和工作上,整个心思除了研究之外,再也没有容纳其他东西的地方了,连对上司基本的礼仪都给忽略了。在后世,敖烈见过不少类似的人,他们是企业中的中坚力量,企业靠着这样的人,不停地开发产品,进行利益创收,但是这一类人,却很难得到升迁,因为他们的脾气秉性,让上司对他们是又爱又恨,在依赖他们技术的同时,却不会给他们升迁的机会。不过,敖烈的心胸很是豁达,他对马钧,只有爱,而没有恨。
王浑在旁为马钧辩解着:“君侯,德衡(马钧的字)作物成痴,倒不是有意怠慢君侯……”敖烈大度的一挥手,笑呵呵的说道:“某能理解,某也没有要责怪德衡的意思。本来,某还想讲述其他的几样东西给德衡听,现在看来,只能劳烦王大人转述给他了。”
一听到敖烈还有其他的稀奇物的讲述,王浑的心思立刻被吸引了过来,吩咐一名工匠去招呼其他的弟子,然后亲自跑到房中,端了一把椅子出来,顺带还给敖烈拿来了一壶茶,正是敖烈研制出来,让万通商会贩卖的六阳雪名茶。敢情,王浑是怕敖烈说到一半口渴,那可就太扫兴了,看王浑的样子,是准备把敖烈肚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全给挖出来一样。
随后,被王浑派去招呼其他弟子的人,也回来了,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十个人,这是王浑的亲传弟子,算上正在一旁的弩炮边苦思冥想的马钧,一共是十九人。这十九个人都是王浑手把手教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凡的技艺。同时,他们也都是燕京学府毕业的学员,对敖烈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敖烈也不担心新式武器的研发,会在研发过程中被泄露出去。
其实早在两年前,敖烈就对将作监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对将作监军器这一部分的生产,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核心机密只掌握在王浑、马钧等少数人手里,每一种武器的核心构件,都由他们亲自完成,大多数工匠只是铸造一些看上去很平常的部件而已,根本就不知道核心部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另外,对武器整体的安装,则是由另一批工匠来负责,他们只负责安装,不参与铸造。敖烈就是采用这种流水作业、分而治之的办法,尽可能的保证军中那些跨时代的新式武器,不被其他的诸侯探秘到详情的。迄今为止,除了血杀军和龙骧军名扬天下的计都斩马刀和罗睺龙角枪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之外,其他的先进武器,依然是敖烈一人独有,其他的诸侯想破脑壳,也仿造不出来。而斩马刀和龙角枪,没有敖烈独创的血杀八斩和龙骧九式,根本也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就算其他的诸侯效仿成功了。也是鸡肋般的存在。
看着眼前十九个出色的工匠,敖烈的心中感到很是踏实。有这些能工巧匠的存在,敖烈就已经领先其他诸侯一步了,随着在燕京学府中学艺的生员们逐渐成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良匠出现在他们的队伍中,逐步扩大将作监的规模,等到一、两年之后,弩炮等先进武器,就可以成批量的生产,大规模的配备到军中了。
伴随着心中的喜悦。敖烈详细的讲述出了另外两种战场上的大杀器原理。第一件。名字叫做天女散花,其原理和后世的地雷差不多,只是内部的填充物和地雷不同,是利用火油配合一定数量的硝碳、硫磺等混合物。填充到西瓜大小的铁弹中。然后或用手抛。或用抛石机抛射,也可以埋在地下做成触发物,一旦铁弹的外部受到剧烈的撞击。或者是引信被触发,就会发生爆炸,铁弹表面的铁皮被炸开,破碎成细小的铁片,向四面八方激射,故名为天女散花。这个东西,是敖烈根据后世地雷的原理想出来的,其难以攻克的问题在于,如何调配铁弹内部的填充物比列,以及铁弹适合的厚度,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既要保证能够被炸开,又要保证内部的填充物受到震动之后会产生爆炸。敖烈不敢保证,这个东西一定能被研制出来,但是在后世的历史上,明朝时期,曾经出现过触发式的水雷,说明古人对火药的运用,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必定是经过成千上百年的实践,才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现在敖烈的手中掌握了扶余的油田,完全可以利用凝固状的火油,配合硫磺、硝碳研制出全新的火药,一种比首发于隋朝时期的三元体系更加全面的火药。
其实在演义中曾经有过描述,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时候,曾经使用过地雷,但是敖烈不知道演义中的地雷,是否和后世的地雷是同一件东西,因此,敖烈对天女散花的期望值并不高,能研制出来固然是好,若是不能研制出来,敖烈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
相比于天女散花,敖烈讲述的第二件杀器,就切合实际的多了。这是一种新式的战船,和汉代常规的楼船以及艨艟战舰不同,敖烈提出的这种造船方式,整个船舷与船底之间,是呈现倒三角形状的,而不是常规的平底形状。这种战舰和后世的战舰已经有些类似了,更利于乘风破浪,极大的加快了战船在水面上的航行速度。为了把新式战舰的速度发挥到极致,敖烈提出,应该采用比手划桨更为先进一些的方式,即为脚踏划桨。人类腿部的力量远比手臂的力量要大,因此采用脚踏的方式,是肯定比手划桨的方式更能加快战舰的航行速度的。对于能够发明出脚踏翻水车的马钧,敖烈坚信这一点肯定难不倒他。
同时,敖烈还单独提出一种应广泛安装在战舰上的大型武器——拍杆。所谓拍杆,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再加上机械力量的辅助,将两根坚硬且粗长的木杆,成v字形安装在战舰上,一根木杆用作固定,另一根木杆则是杀敌的武器。拍杆运作起来的时候,固定作用的木杆静止不动,而杀敌作用的木杆,则是在杆头上绑上重物,然后从高空呼啸落下,对临近的敌船造成杀伤,或者击破敌船的船体。就像是一支巨大的苍蝇拍,狠狠的拍击苍蝇一样;又像是后世的建筑工地的吊车,失去控制后从高空落下一样,其威力不言而喻。
敖烈之所以会把新式战船提上日程,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块心结。自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之后,敖烈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率领海军远渡重洋,把东边数千里之外的那个扶桑岛国给平了。在后世,人们对这个岛国的恨意,是无穷大的,敖烈自然也不例外,他可不想后世那些国人被屠杀的场面重现。研发新式战舰,开发大型水战武器,一方面是为了以后的战斗做准备,但更主要的,敖烈是想亲自杀上扶桑岛,活捉卑弥呼,将扶桑岛上男女老少斩尽杀绝,鸡犬不留。卑弥呼,是后世游戏中,倭国的女王,敖烈不确定是否真有这样一个女人存在,如果有,敖烈一定把她生擒活捉,然后把她送给自己的对手,比如曹操。敖烈坚信,以扶桑女人的天性,一定会迷惑的对方神魂颠倒,最好能让曹操在卑弥呼的肚皮上精尽人亡。敖烈有些恶毒的想到。
天女散花、弩炮在加上装备拍杆的新式战舰,如果这三种跨越时代的武器能够被研制出来,然后装备到军中,那敖烈的马、步、水军三军的战斗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等到那个时候,敖烈的部队,就会变成半机械化的部队,足以在这个时代纵横天下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丈人来送钱
在对王浑等人讲解了三大杀器的原理之后,敖烈相信他们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惊喜的,不过这份惊喜,短期之内敖烈是不指望了,或许经过三次改良的弩炮还能及时赶制出来,天女散花和新式战舰,可不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事情。
接下来,敖烈打算把注意力转移到常规的武器装备上,他想去看看将作监最近一段时间的成果。王浑陪着敖烈,先后视察了武器和铠甲的流水生产线,并带着敖烈查看了已经铸造出来的库存,在将作监的十个仓库中,已经有六个被堆满了武器装备。
其中一个仓库里是计都斩马刀和罗睺龙角枪,每种兵器数目清晰的都记载在案,斩马刀有一万把,作为血杀军、虎贲军的备用武器;而龙角枪则有五千把,是龙骧军的备用武器。还有一个仓库里,堆放着各种常规的刀枪,具体的数目,王浑一一向敖烈做了汇报,足够装备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了。另外还有两个仓库中,分别存放着四支精锐部队专属的浑铁明光铠和普通军士穿戴的鱼鳞铁甲。最后一个仓库中,则是存放着各种型号的弓弩和数不清的箭矢,虽然弓弩的型号不一,但是却被摆放的层次分明,按照体积的大小、长短,依次由长到短排列着,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军中各个兵种的取用,不至于出现拿错弓弩型号的情况出现。通过这个细节,敖烈发现王浑不但是技艺高超。管理起军备来,竟然也是井井有条。

当前:第135/2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