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汉燕王全集.com》第169/242页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诸葛亮出任冀州牧的同时,敖烈还为他留下了三位好帮手。诸葛亮的好友徐庶被敖烈提升为冀州牧长史,协助诸葛亮处理冀州的内外事务;同时度辽将军张郃以及安北将军徐晃也被留了下来,负责训练军士,统率部队,并肩负着抵御曹操的潜在任务。
上任之后,诸葛亮在敖烈的授意下,对冀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诸葛亮传檄镇守在魏郡的曹洪,要求他退出冀州,保全冀州的领土完整。曹洪很快给诸葛亮回了一封书信,说兹事体大,他不能做主,要向曹操申请命令,请诸葛亮耐心等候。对此,诸葛亮倒是并没有很在意,曹洪的表现在他的意料之中。不过诸葛亮相信,曹操一定还没做好和燕军开战的准备,大战过后,无论是曹操还是燕军,都需要休整,以曹操的精明,他绝不会在这个时候霸占着魏郡不放的。那样就等于是向敖烈发起挑战了,要回魏郡只是迟早的事。
其次,诸葛亮对刚刚结束的大战做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在这次大战中,共计俘虏了三十三万降军,另斩首十万余人。在处理俘虏的问题上,诸葛亮秉承了敖烈去芜存菁的做法,从中挑选出精壮十八万,其余的人一半遣散回故乡,让他们回乡务农;另外一半则是连同家小一起打点行装,准备迁居到燕京及周边各郡县去,以加强燕京地区的劳力。带动幽州的经济发展,尽快从整体上赶超冀州。那些从袁绍麾下投降过来的官吏,敖烈则是专门成立了一个考核组,对他们进行考核,只有才能和人品都过关的人,才会官复原职,甚至还会得到升迁,而那些不合格的人。对不起,燕王府可不是可养闲人的地方。另外,燕军在这一战中牺牲的人数,也被清点了出来,自从敖烈组建军队开始,这一战的损失是最大的,有四万多人战死在了沙场。四支精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折损,其中尤以麒麟军伤亡最大,战损超过五千。对这些战死的将士,诸葛亮把他们的名字书写造册。一边让工匠在忠烈碑上镌刻他们的名字,一边在冀州的府库中调拨大量的钱粮,向战死将士的家属发放抚恤金。
清点好了战损之后,诸葛亮又把整顿的方向,对准了冀州内部的各个士族。一些奉公守法的士族,诸葛亮没有动他们;而大部分剥削老百姓、靠吸食老百姓血汗度日的士族,却遭到了诸葛亮的严厉打击,张郃在诸葛亮的命令下,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士族进行了抄家,把他们霸占的良田重新分发到冀州百姓的手中,然后把他们驱除出冀州。至于个别罪大恶极,让老百姓怨声载道的士族,诸葛亮毫不留情,直接让张郃推送到邺城的广场上,当着老百姓们的面,开刀问斩。在把良田和钱粮分发给老百姓们之后,从那些士族家中抄出来的各种财富、物资,依然堆积如山,让敖烈不由得发出一夜暴富的感叹。诸葛亮对士族的一系列措施,让那些比较善良的士族们心悦诚服,同时也让冀州的数百万百姓很快安定了下来,彻底走出了战争的阴影,真心实意的拥戴起燕军来。
最后一个整顿的方向,诸葛亮放在了冀州境内的军民身上。这一点也是敖烈最先提出来的,每占据一个州,敖烈都会让人普查人口,并登记在册。现在,诸葛亮也进行了同样的工作。经过数日忙碌的普查,冀州的人口终于得到了一个比较详实的数据,军士的数量就不用说了,前面已经说过了,是十八万,当然这是不算各地郡兵在内的,而各地的郡兵在优胜劣汰的淘汰下,在减去以前的一些官员虚报士兵人数,自己从中吃亏空的现象,最后得到的数量一共是六万三千人。至于人口,在除去将被敖烈带回燕京的八万降军以及他们的家属,依然有着四百多万之众,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历经数十年的战乱之后,冀州依然拥有这么多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不愧中原第一州的称号。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曹操的功劳在内,曹操攻克半部青州的时候,大量的军士和流民进入了冀州境内,现在全便宜敖烈了,人口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最珍贵的资源。
冀州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敖烈就准备班师返回燕京了。周瑜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辞行,这次周瑜率领三万江东军前来助战,正可谓是雪中送炭,着实帮了敖烈不少的大忙,敖烈对朋友是毫不吝啬的,每一位准备返乡的江东将士,都得到了一笔不菲的酬金,战死的数千名江东子弟,得到的酬金则是双倍,统一交给周瑜,由周瑜带回江东发放给他们的家人。本来周瑜是不想收这笔酬金的,可最终还是挨不过敖烈的一再要求,也就只好收下了。
送走了周瑜之后,敖烈又在邺城停留了一日,随后整顿人马返回了燕京。临行前,敖烈又留下两万燕军给诸葛亮,使其在冀州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六万之众,敖烈相信。以诸葛亮的本事,有这二十六万大军在手,又有徐庶、张郃和徐晃的帮助,曹操想要在冀州有所作为,势必难如登天。
十数日之后,敖烈带着先头部队,顺利返回了燕京。留守在燕京的荀彧等人照例出城十里迎接敖烈。当敖烈在众星捧月之下,回到自己的府邸的时候,发现府门上大都督的牌匾已经被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崭新的巨幅牌匾,上书“燕王府”三个烫金大字。
敖烈在这块牌匾之下,默默的站立着。自己八岁从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瞬间在脑海中一一闪过。那些记忆,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杀戮也有祥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辛酸……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连敖烈自己都说不清那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其实就敖烈的本心来讲,封王不封王,他真的不是很看重,可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他也不会去推卸责任。没错,是责任。敖烈把燕王这个宝座,看成是对天下百姓的责任。而不是权力的象征。站在王位上,敖烈不会被至高的权力迷失了本心,而是决心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回馈天下的百姓,引导汉人回到没有硝烟的正常轨道中去。
自从被封为燕王之后,敖烈因为要应对冀州的战事,还一直没有来得及行使燕王的权力。按照大汉律法,被封为王的人,是有权利封赏百官的,官职的名称和朝廷大员的名称基本一致。权责也大多相同,只不过细微处有一些差别,官阶和俸禄比朝廷的官员低一级罢了。在回来的路上,敖烈就已经想清楚了对麾下众人的封赏,现在,到了正式公布的时候了。这是对麾下众人的奖赏,更是肯定,也是他们应该得到的荣誉,同时还是他们今后更加努力为人民服务的鞭策。
一身戎装的敖烈进入了燕王府,文武官员们分列两侧。等到众人都坐好了之后,敖烈从怀中拿出了一道早已写好的诏令,上面记载着对麾下众人的封赏。
文官方面,冀州牧诸葛亮受封为相国,加封武乡侯。相国的权责地位与朝廷中的丞相相同,只是叫法略有不同。荀彧受封为太尉,加封敬侯;贾诩受封为太傅,加封寿乡侯;扶余太守陈群被调回燕京,接替诸葛亮以前的职务,担任燕王府司马之职;张既也被调回燕京,卸去原职,出任尚书令;主簿蒋琬升任中书令;田丰升任谏言侍郎;杜畿升任司农;敖烈的亲生兄长刘和升任司空;老臣阎柔升任光禄勋;李严升任御史中丞;渔阳太守董和升任政务府丞,主管政务府事宜;陈宫升任军事府丞,主管军事府事宜;徐庶升任太常,原职冀州牧长史之职不变;邓芝升任执金吾;李儒升任监察使,掌管暗影和监察司;王浑和马钧受封为正副将作大匠。其中,张既、杜畿与刘和的官职,与朝廷中的大司马、大司空等三司权责相同,因为燕国毕竟只是个王国,因此去掉“大”字,以彰显对朝廷的尊敬。
地方上,通州牧鲁肃、明州牧田豫、光州牧崔琰原职不变,均加封为乡侯;吕布的并州牧之职则正式卸任,由在燕京学府中深造的郭淮接任;顾雍被扶正,领幽州牧之职,加封醴陵侯。在后世的史书中,名动天下的十方全才至此雏形初现,分别是安邦之才诸葛亮、王佐之才荀彧、筹策毒士贾诩、政能之才张既、密重之才顾雍、帝师之才鲁肃、治世之才蒋琬、器量之才王浑,再加上后来投效到敖烈麾下另外两位能人,被共同称为十方全才,这十个人,在日后撑起了燕国的脊梁,一起成为了燕国的开国功臣。
武将方面,敖烈选出了五员大将,赐封为五虎上将,这五虎上将,每个人都是功勋卓著,武功盖世之人。分别是贪狼天将、温侯吕布;白虎天将赵云,加封顺平侯;破军天将马超,加封威侯;射日天将黄忠,加封刚侯;武曲天将太史慈,加封孝侯。在汉朝的官职体系中,原本是没有这样的官职的,敖烈为了彰显五虎上将的功勋和武勇,特意制定出来的。此外,因麒麟军在讨伐袁绍中的卓越表现,甘宁被封为锦帆天将,水军都督之职不变;许褚被封为骠骑将军,加封牟乡侯;典韦被封为卫将军,加封中乡侯;魏延受封为车骑将军,加封南郑侯;张绣受封为征北将军,加封宣威侯;张辽受封为征南将军,加封晋阳侯;徐晃受封为征东将军,加封阳平侯;张郃加封为征西将军,加封建昌侯。这八个人,官职仅此于五虎上将,号为八部良将。此外,高顺受封为奋威将军,接替吕布以前的官职;庞德受封为镇南将军;马岱受封为镇西将军;公孙瓒受封为镇北将军;水军副都督苏飞升任靖海将军,副都督之职不变;夏侯兰升任广威将军,依旧驻守在扶余,保护那里的油田。
以上的数十位重臣中,敖烈一口气封出去十九位乡侯。乡侯,是敖烈所能封侯的极限了。再加上天子亲封的温侯吕布,敖烈麾下的侯爵,达到了二十位之多。在官职得到升迁的同时,敖烈还封赐给他们不同数目的黄金作为奖赏,尽管敖烈知道他们大多不会太看重钱财,但这却代表着敖烈的一份心意。
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余的官员也都得到了官升一级的封赏,有几个表现的十分突出的,还得到了敖烈的破格提拔。
敖烈在进行封赏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为燕国做出过贡献的人,即使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官职在身。比如说司马徽、郑玄、徐荣和华佗这四个人。这四人中,前面两人在燕京学府中任教,为北方五州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徐荣则是燕军普通军士实际上的总教官,很多的军士都接受过徐荣的训练,而且燕军演练的阵法,也是徐荣编纂的,可以说,燕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徐荣这位幕后英雄功不可没。至于华佗,他医术精湛,不但对军中的伤兵有救命之恩,还无私的把自创的五禽戏传授给战士们,让他们得以借此强身健体,同样是实至名归的幕后英雄。敖烈知道他们不愿做官,因此只封给了他们一个虚衔,不用他们每日都来燕王府点卯,但却命令主管政务府的董和,每月按时发放双倍的俸禄。
至此,燕国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每一位官员,都像是一个零件,共同组成了燕国这辆庞大又精密的战车,并推动这辆战车,努力向前。直到很多年之后,十方全才、五虎上将和八部良将的名号,依旧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的史学家对他们的赞誉,丝毫不在汉初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下。更有一些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正是他们在英明神武的燕王领导下,才得以让天下的万千子民,脱离战乱之苦,让汉人的传统得以延续。
Ps:Ps;大琨带着女儿出去玩,回来的晚了,今天就更这一章4500字的大章了。说一下,五虎上将的名称是大琨从三国群英传中抄袭来的,大家不要喷,因为大琨觉得这五个名号听着很顺耳,也很形象,最主要的是,够威风!另外声明一点,历史上是没有这样的官职的,这些官职只在游戏中存在。



第三百二十七章 喜讯
对官职进行完调整和升迁之后,敖烈又把再次扩军提上了日程。每次大战之后,及时的补充军队的新鲜血液,都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保证燕军的战斗力不会流失。以前受限于人口和钱粮,偌大的北方五州只供养了不到三十万将士,现在敖烈得到了冀州,又在冀州的大批士族手中抄来了巨额的财富,手里有钱又有粮,人口又很充足,打破了北方五州一直以来的桎梏,让敖烈得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扩军。
这次扩军,敖烈提出了一个范围,明确了扩军的具体人数在五十万左右。这五十万兵员,将由各族青壮共同组成,其中汉人占据五分之三,其他各个少数民族将占据五分之二,征兵的年龄为十八岁到二十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士兵一旦训练成军,将成为燕国未来十年强悍的军事力量。敖烈也对这五十万新兵做好了规划,他们将分批接受徐荣、高顺等人三个月的训练,然后分派到各地。他们中间的十五万人,将会被编入正规军,以填补冀州之战中的战损。同时敖烈让四支精锐部队的主将,在原有的正规军中自由选人,补足每支精锐两万人的编制,要知道,这四支精锐在冀州之战中,受到的损失也不小,尤其是甘宁的麒麟军,战损可是高达五千以上的。
除了被编入正规军的十五万人,其他的新兵将会被分往冀州九万人,分往并州八万人,光、明、通三州各六万人,用以加强北方六州的常规军事力量。这样一来,在幽州的部队就会达到三十五万人,其中精锐八万,水军六万,正规军和郡兵合计二十一万;诸葛亮主持的冀州,也将增兵至三十五万;郭淮坐镇的并州将驻军十八万;崔琰掌管的光州、田豫掌管的明州和鲁肃掌管的通州。都将达到十万驻军的标准。这样统计下来,在燕国境内,将会有一百一十八万的大军,比冀州之战前的三十多万,增长了近四倍。
定下了征兵扩军的基调之后,敖烈还来不及喘一口气,从冀州押送物资的部队就回到了燕京。在冀州之战中。燕军缴获了大量的钱粮辎重,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直接被运送到了光、明、通三州,用以对这三个新州的建设,加快这三个州的经济发展。即使是这样,仍有大量的物资保留了下来,诸葛亮在其中抽调了一部分。补充到冀州的府库中,其余的都被送来了燕京。敖烈对这批辎重最看重的一部分,就是那些被毁掉的武器衣甲了,这些东西虽然已经变成了废铁,可敖烈坚信王浑和马钧这两位巧手,一定会变废为宝,为将士们锤炼出更多、更精良的装备。须知。在汉代,铁器可是十分珍贵的,缴获来的这一大批破损装备,足以让敖烈剩下一大笔钱了。
把这批破损的装备交给王浑、马钧的同时,敖烈还加大了对将作监的拨款,以供这两位能工巧匠进行更多的研发。同时敖烈让他们暂停了对尖端武器的制造,转而开始锻造常规的武器装甲和利民的农耕器具,毕竟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五十万新军的装备问题,以及对三个新州的开发,仅仅靠从袁绍手中缴获来的战利品,是远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而且通过新河一战,敖烈深刻的认识到,天女散花这种跨时代的武器,威力实在太大。如果大量制造,并在军中普及的话,势必会导致时代的变动,让火器时代提前来临。敖烈吃不准这对后世的影响是好还是坏,为了不影响到后世的正常发展,敖烈决定限制天女散花的数量,不让它普及到军队中,这也是敖烈下令暂停制造尖端武器的原因之一。
在行政机构方面,敖烈也做出了一些微调,把政务府升级为政务处,把军事府升级为军机处,分列燕王府中东西两侧最显眼的位置,依旧由董和与陈宫分别主管负责。两处原有的职权不变,同时敖烈赋予他们更大的权责,北方六州粮草、兵马的调动,只要达到一定数量,必须通过这两处的批准,真正的做到军政分离,杜绝了日后出现权臣的可能性。随着敖烈的封赏群臣,这两处内原有的任职人员,有大半已经得到了升迁,去负责更重要的事务了,因此敖烈让贾诩等人,在治下官员中推举出二十四位品行出众、才能卓绝的人补充到两处之中,协助董和、陈宫处理日常事务。
忙忙碌碌的度过了半个月,敖烈终于把手头的工作全部交代了下去,剩下的,就是麾下众位官员的事情了,敖烈可以安心的当一段时间的甩手掌柜了。在空闲下来的第一时间内,敖烈就来到了府中后院,孝顺的陪了敖夫人一整天。随着岁月的变迁,一丝华发已经爬上了敖夫人的鬓角,尽管敖夫人的姿容犹在,但是敖烈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母亲已经老了,这让敖烈的心底泛起了一丝酸涩,自从八岁从军之后,自己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自己的实力在飞速壮大的同时,父母却正在悄然老去,想到这里,敖烈的心中十分难过,忍不住落下了两行热泪。
伸出一只素手拂去敖烈脸庞上的泪痕,敖夫人轻柔的说道:“傻孩子,娘知道你有很多大事要忙,娘不会责怪你的。哭哭啼啼的不像样子,哪里还有半点燕王的威仪啊,更何况你可是要当爹的人了呢。”
什么?当爹?敖烈茫然的止住了哭泣,惊诧的看向母亲。“你这是什么表情?琰儿已经有三个多月的身孕了,亏你这个做丈夫的竟然不知道。”敖夫人略带责备的说道。敖烈身为燕王,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政务,顾不上自己这个母亲,敖夫人不会责怪他,可是他竟然连自己的妻子有了身孕都不知道,这可太不像话了,敖夫人是过来人,更是一位母亲,深知怀有身孕的种种不便和难受,不由得为蔡琰打抱不平起来。
惊诧慢慢变成了惊喜。敖烈的嘴角逐渐咧到了耳朵根,巨大的惊喜让他从难过中挣脱出来,就在他要得意的笑出声响的时候,一只大手悄然来到敖烈的脑后,不轻不重的拍打在敖烈的后脑上,刘虞苍老的声音在敖烈身后响起:“小兔崽子,别以为当了燕王就可以无法无天。就可以不顾父母妻儿,给我记住,你永远是我的儿子,我永远是你爹!”
因为太过惊喜,敖烈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到刘虞的靠近,表现的一点也不像身负绝学的超一流武将。不过就算他察觉到了,也不会躲开刘虞的这一巴掌,正如刚才刘虞所说,敖烈无论拥有多高的身份地位,他永远都是刘虞的儿子,这是不可改变的,老子打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像小猫一样乖巧的转过身,敖烈看向刘虞,开口说道:“父亲……”刘虞挥手打断了敖烈的问安,指着蔡琰的跨院说道:“行了,这里不需要你了,赶紧给我滚到琰儿那里去,赶紧的。”
敖烈答应了一声,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了父母的房间。向着蔡琰的房间跑去。看着敖烈的背影,刘虞和敖夫人相视一笑,脸上尽是满足的神色。
敖烈一边跑,一边回想着自己和蔡琰缠绵的情景,最后他确定下来,一定是他在出征袁绍之前的那一夜,把生命的种子播进了蔡琰的身体中。算算时间,不多不少刚好三个月。回想起那一夜,自己在三位娇妻的服侍下,尽享齐人之福。那香艳的场景,令敖烈忍不住一阵心神摇曳。
推开蔡琰的房门,敖烈看到蔡琰正带着将为人母的微笑,依坐在床边,小女人的幸福感十足。甄宓和孙尚香一左一右陪伴在她的身边,孙尚香的一只玉手,还轻轻地搭在蔡琰的小腹上,似是想感受一下蔡琰腹中小生命的律动。在这一瞬间,敖烈忽然感到有一副幸福的担子,轻轻地落到了自己的肩上,同样也是在这一瞬间,敖烈对父爱的理解变得深邃了许多,他开始理解刘虞为何对自己兄弟二人极为严厉的根源了,严厉源自于父爱,父亲如山,不会像母爱那样慈祥、温和,但每一位父亲,却都是期望能够望子成龙的。
“琰儿,宓儿,尚香,某回来了。”在见到三位娇妻之后,敖烈本来已经想好的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了,最后只说出这句最简单、最朴实但却最能让三女感动的话。对于三女而言,她们都是天之骄女,出众的容貌和各自显赫的家世,让她们从小都被当做掌上明珠,所有人都捧着她们,顺着她们,可是她们却不在意这些,她们在意的,是自己出征在外的夫君,能够平安归来。
在甄宓和孙尚香的搀扶下,蔡琰缓缓着起身来,然后三女用同样深情款款的目光,看向了敖烈。三女中,一直以蔡琰为首,不单是因为蔡琰的年纪大一点,也不仅仅因为蔡琰是敖烈的第一个妻子,更主要的是,蔡琰的才华和自身修养,以及谦和、恭顺的秉性,让其他二女折服。因此,在见到敖烈之后,第一个开口的便是蔡琰,她带着几分羞涩几分满足,轻启朱唇道:“夫君,看到你凯旋归来,这种感觉真好。”
敖烈连忙上前两步,轻轻地扶住蔡琰的双肩,似是在扶着一件稀世珍宝一样,口中连声说道:“别起身,快坐下,小心伤到小宝宝。”敖烈的话,把眼前的三女同时给逗乐了,甄宓打趣的说道:“夫君你好没常识哦,琰儿姐姐有身孕才三个月,身体都还没有明显的变化,怎么会伤到小宝宝呢?”
敖烈闻言,这才尴尬的注意到,蔡琰的小腹只是微微隆起,若不是敖烈对蔡琰的每一寸玉体,早已熟烂于胸,还真看不出她有什么变化。说起带兵打仗、运筹帷幄,当世能超过敖烈的人堪称绝无仅有;但若说起有关身孕的事,敖烈就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了,那可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看着敖烈尴尬的神色,孙尚香噗嗤一笑,取笑着敖烈:“元华先生说了,孕妇多做点运动,对小宝宝是有好处的,你一个人大男人,什么都不懂,穷紧张个什么劲?”从孙尚香的语气中,敖烈听得出来,孙坚辞世给她带来的伤痛,已经成为了过去,孙尚香已经从丧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女霸王的风采,这是敖烈乐于看到的事情。
搬了一把椅子,敖烈坐在蔡琰的床榻对面,和三位娇妻讲述离别以后的一些事情,当然,敖烈是绝不会把那些带有危险的事情讲出来的,而是专门挑一些好的事情讲给她们听。逗得三女不时掩口失笑,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夹杂着敖烈充满阳刚的欢笑,从蔡琰的闺房中向房外传递出去,任谁听到这样的笑声,都会感到由衷的舒心……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兼而有之
兖州治所昌邑,这里是曹操的老巢。诸葛亮通过曹洪传递给曹操的檄文,此刻正摆在曹操的案头。曹操一言不发的看完了这封檄文,忽然笑了起来:“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吾在拿下半部青州和荆州三郡之后,犹然想染指冀州,结果却只得到区区一个魏郡;这敖墨寒也是如此,占据了大半的冀州还念念不忘魏郡,人心啊。”
一旁的郭嘉轻笑道:“冀州的每个郡都富庶的很,魏郡也不例外,敖烈当然想把魏郡也拿在手中了。况且,魏郡比邻兖州、青州,是进兵中原的桥头堡,敖烈又怎么会看不清楚这一点呢?”
站在郭嘉对面的戏志才叹息了一声,说道:“敖烈其人,当真是百年不世出的奇才,短短数日之内闪电般击败袁绍、攻城略地,连反应的时机都没给咱们留,便占据了冀州大部,集智慧、勇气、胆略和气魄与一身,与之为友,是莫大的幸甚,若与之为敌,当真让人头疼不已。可惜的是,主公注定要做他的对手了。”
曹操笑道:“人生在世,若没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岂不是会很无趣?昔日在寿春,吾与他青梅煮酒,遍论天下英雄,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吾二人方可称当世英雄,从那个时候起,吾就知道,他将会是吾一生的对手,可敬的对手。”
顿了一顿,曹操转头看向另一边的荀攸和程昱二人,问道:“你们说,敖烈年仅二十出头,却能取得如此彪炳的战绩,所为何来?”
曹操的这句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深思。是啊,敖烈从军的时候,是从一名普通的军士开始做起的,当时他的父亲刘虞也只不过是一郡太守。算不上多有背景,可偏偏敖烈硬生生的开辟出了一条道路,从普通军士一路走来,短短十余年间便坐到了燕王的宝座上,成为大汉近百年来罕见的异姓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沉思良久,荀攸率先开口说道:“适才志才说过。敖烈其人,集智慧、勇气、胆略和气魄于一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先决条件,但某认为,敖烈最可怕的地方,是他的思维。他总是能够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并取得不错的成果,比如说红衣弩炮,这种弩炮威力巨大,震慑力惊人,某实在不知道他是怎么琢磨出来的,他似乎拥有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当世无人能及。”
“不止如此。”荀攸的话音刚落,程昱立刻补充道:“他似乎还拥有先知的能力,听闻敖烈近日在燕京大赏群臣,封赏了八方全才、五虎上将和八部良将,这些人,在投效敖烈之前,大多数都鲜有名声。但却在敖烈的手下得到了全面的发挥,逐渐成长为国之栋梁,由此可见敖烈的识人之明,可敬、可畏、可怕。”
戏志才接口说道:“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君主必定是文治武功,内政外交无一不精,主公就属于这一类的君主。但敖烈做的却并不比主公逊色,他对内曾先后数次改革内政,祛除律法上的弊端,发布聚贤令。推出了一系列惠民的政策,且知人善任;对外,他讨董卓、灭张举、败袁术、杀李傕、斩郭汜、破袁绍,继而横扫北疆,威震华夏;外交方面,他可以和主公临时结成联盟,也可以大力扶植孙策坐领江东,但他在其中投入的感情却很分明,对主公,是权宜之策,而对孙策,却是长久之计。这样的人若不能取得成功,那才真的是怪事了。”
听着众人的议论,郭嘉开口说道:“其实,嘉的心中始终存在一点疑惑,敖烈,就真的对大汉那么忠心吗?表面上看,如果没有敖烈的一再帮扶,天子早已沦为傀儡,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威仪,而且敖烈每年都会给朝廷缴纳大量的岁贡,凡是反汉之人,敖烈不远千里必定诛之。可是,敖烈如果真心向汉,又为何把打下来的几个大州归纳到自己的治下,而不交给天子来管理呢?不要说是天子下诏书硬塞给他的,那不符合常理。敖烈自己一定也存有掌管这些大州的意愿,而对敖烈极度依赖的天子,一定明白敖烈的心意,这才下旨把北方几个大州交给敖烈治理,说句不敬的话,敖烈才是现今大汉正真的掌舵人,而天子,只是保留着名义上的威仪和尊严罢了。可是敖烈的另一个做法却又令人疑惑,如果敖烈想自立,那又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救天子于水火之中,并且亲自帮天子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呢?敖烈,到底是英雄还是枭雄?当真令人费解。”
这一场讨论,在众人的带动下,已经偏离了最初的道路,但曹操却听得很有兴致,笑着说道:“其实敖烈是忠还是奸,是英雄还是枭雄,本就不必在意。以吾看来,这两者他是兼而有之。只不过他的忠,不是忠于天子,而是忠于普天之下的千万百姓而已。或许正是因为他时刻把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才会让北方六州的百姓对其趋之若鹜,敖烈登高一呼,则北方六州子民争相竟从。这是敖烈刻意培养出来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才会让燕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用敖烈自己的话来说,这种信仰叫做……嗯,对了,叫做军魂。”
郭嘉等人对视了一眼,没想到曹操对敖烈研究的如此透彻,可谓是一语中的。看来,曹操是真的把敖烈当做生平第一对手来看待了。虽然在曹操的解释下,让郭嘉等人明白了军魂是燕军战斗的原动力,但他们却想不出办法来效仿,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敖烈,没有其他人知道军魂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伸手在桌案上一摁,曹操把诸葛亮的檄文慢慢揉碎,然后缓缓说道:“通知曹洪,让他告诉诸葛亮,吾从魏郡归来后,因水土不服,一直身体不适,无法理事。魏郡的事,让曹洪尽量拖延。拖得越久越好。诸葛亮笃定吾不想和敖烈开战,却不知吾也料定敖烈同样不想和吾撕破脸。公然撕毁同盟,抢劫友军的地盘,这个骂名,他敖烈担不起,也不能担。”
北方,燕京。燕王府内。李儒面色深沉的站在敖烈对面,伸手递给了他一张纸条,同时开口说道:“下面的兄弟刚刚送来的线报,益州刘璋为了抗拒汉中张鲁,邀请南荆州的刘备进西川,刘备已经整顿好了兵马。此刻,已经在通往西川的路上了。”
李儒送来的这个消息,着实让敖烈吃惊不已。西川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历史上的刘备也正是凭借益州,最后克成帝业的,没想到前一段时间对刘备的疏忽,竟然会让刘备咸鱼翻身。不但拿下了南部荆州,而且还像历史上那样,开始进军益州了!敖烈清楚,现在他可不是在后世看三国演义,刘备绝不会像书中描写的那样,不忍心夺取同宗兄弟的基业,现实中的刘备,可是比小说中描写的腹黑了许多。从刘表的手中夺下南部荆州,设计气死刘表,就是最好的证明!益州如果真的落入刘备手里,那可就麻烦了,刘备完全可以以益州为根据地,像历史上那样北吞汉中,南抚蛮夷。东据荆州,进而称王称霸。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敖烈有些坐不住了,立刻从三位娇妻交织成的温柔乡里跳了出来。让李儒去召集各位重臣前来议事。
等大家到齐了之后,敖烈把刘备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让大家自由发表意见。刘备这个人,敖烈麾下众人没有一个人对他有好感,以前刘备颠沛流离的时候,敖烈曾经数次帮助过刘备,可是刘备得势之后,却绝口不提以前的事,反而隐隐把他被清除出汉室宗亲的原因,归结到敖烈的身上,在燕国众为重臣看来,刘备这是典型的恩将仇报。况且,刘备虚伪的假仁假义,实在令人太过恶心,骗骗无知的人也就罢了,却逃不过他们的法眼。与敖烈相比,刘备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一个跳梁小丑,连给敖烈提鞋都不配。
因此,对于刘备进军益州的事,众人很快统一了想法,一定要阻止刘备占据益州。可是益州在大汉的西南边陲,而燕国却在大汉的北边,两地之间有着上万里之遥,中间还隔着一个曹操,燕军想要挥兵南下,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面对这个难题,老辣的贾诩提出了一个意见,他建议从通州、并州抽调兵马,然后一路向西进兵凉州,趁着李傕、郭汜、韩遂等人被斩杀,凉州群龙无首之际,羌人胆寒之时,迅速拿下凉州,然后从凉州急转直下,屯兵与益州交界的武都郡,到时或者采用温和的手段,强迫刘备退兵,或者采用强硬的手段,先平了汉中张鲁,让刘备失去停留在益州的借口。
贾诩的这个方案,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从通州、并州抽调人马,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比从幽州出兵无疑要快上许多,还可以节省一些消耗在路上的粮草,但是这个方案却也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冀州大战之后,各地的新兵都在招募之中,还没有开始训练,从通州和并州抽调人马,势必会导致这两个州的兵力空虚,尽管有诸葛亮主持的冀州作屏障,但也并非万全之策,要知道并州南边可是曹操的地盘,曹操随时都有可能对并州发起突袭。这就导致敖烈不能在这两个州,尤其是在并州抽调大规模的兵力。
最后,敖烈决定采纳贾诩的意见,从通州抽调两万名战士,从并州抽调一万名战士,再加上两万血杀军和两万虎贲军,组成七万大军共同出征。七万人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想要攻克益州是肯定不行的,但是趁着凉州群龙无首,拿下凉州倒也不难,等拿下了凉州之后,大军屯聚到武都,对刘璋、刘备和张鲁而言,可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到时候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后续的作战策略。

当前:第169/2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