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逆天全集.com》第2/361页


诸葛亮的家就在卧龙岗下面,不过一里之地,二人说笑之间,不觉就到了家门口。

“夫君,来客人了啦?”正在院内编织竹席的黄月英,见诸葛亮带回生人,忙起身行礼。

“弟妹无需客套,某乃徐庶徐元直,你喊徐大哥便是。”徐庶年少是个游侠,这些年虽然专攻学问,但身上那股豪侠之气,却始终没有抛掉。

“徐大哥,请屋里坐,我这就去为你准备茶水。”黄月英大方得体应答一声,这才转身去了偏房。

“元直兄请。”诸葛亮伸手一让,请徐庶前往茅屋大厅。如今诸葛亮的茅屋之内,除了他们夫妻外,还有黄月英的陪嫁侍女,以及一个老婆子和书童。

诸葛亮的幼弟诸葛均前几日,随来参加自己婚礼的诸葛瑾前往江东游历,因此并不在家中。

“月英,辛苦你去准备一些酒菜,今天我要和元直兄好好喝一杯。”诸葛亮柔声说道。

黄月英欣然的点了点头,道:“夫君稍后,妾身这就去准备。”对于自己这个丈夫,黄月英其实也是颇为满意的,个头高大的诸葛亮,长相英俊不说,而且谈吐儒雅,更重要的是他颇为尊重自己,甚至在空闲的时候,还会帮自己洗菜晾衣,这些琐事别的男人,根本不会搭手的,他却做的怡然自得,着实让她心里倍感甜蜜。

“弟妹果真贤惠,恭喜孔明得此佳人相伴。”徐庶见黄月英温婉有礼,待人亲切,自是为诸葛亮得此妻子而感到高兴。

“元直缪赞。”诸葛亮摆摆手笑道。

“对了,为兄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块玉佩,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庶家传之物,就当是送给孔明你的结婚贺礼,切莫推辞。”徐庶似乎刚想起这事,从腰间掏出一块白玉,递到了诸葛亮跟前。

诸葛亮对于徐庶的脾气,也是了解,知道他既然开口了,自己要是推辞,反而伤感情,所以也就收了起来,郑重的道:“元直,如今汉室垂危,中原大地战火纷飞,你我这样独善其身也不是长久之日,如今亮已经成家,若再不立业,这一家大小,光靠家里的这几亩薄地,只怕生计也难以维持,兄长你也已经年近三十,也该成家立业了,不知兄长可有什么长远打算?”

徐庶沉思之下,叹口气道:“为兄这几年学业虽然略有小成,但奈何天下局势不明,纵观河北袁绍,虽然雄起一时,但此人器量不大,只怕难以成大业,中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野心勃勃,此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也。”

“荆州牧刘表虽然人称八骏,但却并无匡扶汉室之志,更无识人之明,只知弄玩弄权术,利用荆州各大家族的宗族势力,维持着荆州这一亩三分地地的平静,我等这些无根基的人,也就只能做个闲云野鹤的隐士,坐看风云变化,静待明主了。”

诸葛亮见徐庶态度有些消极,心下不由一动,开口劝说道:“元直,这几日我苦思良久,想来想去,觉得咱们这样坐等机会,不如主动寻找机会,这样既可养家糊口,也好过整日空谈,所以亮已经决定,听从我岳父劝告,出仕荆州,谋取一安身之所,还请元直兄勿要嫌弃小吏身份,助亮一臂之力。”

既然已经决定改变命运,那自然就得寻求改变,不等依照历史的走向,继续在隆中干坐着,等上几年,让刘备来寻找自己出山。

若是那样的话,又谈何改变命运呢,所以诸葛亮寻思之后,决定提前出仕,趁未来几年曹操无力南下荆州的机会,好好的发展一下自己的根基。

而且诸葛亮也有这个本钱,他岳父黄承彦,身为荆州名士,襄阳大族,又是刘表后妻蔡氏的姐夫,在荆州这地面上,为他谋取到一官半职,完全不在话下。

第二章 徐庶违礼

第二章徐庶违礼

这段时日来,黄承彦已经不止一次向他提议,希望诸葛亮出仕为官,在官场上历练一下,但以前的诸葛亮心高气傲,岂能看的起那种刀笔小吏的身份,所以每每都找借口拒绝了。

徐庶凝目望着诸葛亮,仿佛要把他的内心看穿似的,久久才开口道:“孔明,你果然变了,依你孤傲的个性,以往纵使三餐不继,也不会为了糊口,而投身道笔小吏,看来成家之后,你的心性果然改变不少。”

诸葛亮起初听到他说自己变了,心头不由一惊,但听到他说自己变了,是因为家庭原因,诸葛亮部由一阵释然,接口道:“男人成家立业,这事天经地义之事,改变也是必然,亮最近有些感悟,闲来赋诗一首,还请元直指正。”

“哦,快读来听听。”徐元直素来知道诸葛亮的才华,得知他有佳作,自是欣喜之极。

诸葛亮沉思之余,随即把自己所熟悉的一首唐诗,给窃取了过来,开口诵道:“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这首词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入仕为官,隐匿官场洪流之中,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却能始终保持心中的清净幽远,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才是一个大智大勇的隐士所为之举。

徐庶听罢,不由喃喃自读一遍,回味一番,不觉抚掌赞道:“孔明此作,不但新颖,而且深谙入世哲理,必可名垂千古。”

诸葛亮摇头苦笑一声,暗暗自忖道:“盗用后世佳作,已是罪过,要是再名传千古,自己就成为文坛大盗了。”

徐庶读罢此诗,再想想此刻囊中的羞涩,不觉深深体会到那句,‘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有此领悟之余,他也不由觉得诸葛亮的境界,的确比自己高,也对水镜先生司马徽私下评价诸葛亮为‘卧龙’的赞誉,深以为然。

“孔明,你的心境眼光,为兄自然信服,既然你有隐入官场的打算,为兄自当相随左右,随你做个官场中的隐士。”徐庶思虑之下,觉得跟诸葛亮遁入官场,的确也是件好事,起码不用再发愁衣食住行的问题,只要自己心境幽远平和,在哪里不都是修行之所吗?

“哈哈,今日我们该好好喝上一杯。”诸葛亮见自己花了这么大口舌,总算说服了他,不觉大喜的笑道。

当前:第2/36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