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全集.com》第57/713页


邓海带人守在坞堡门口维持秩序,同时暗中交待前来的农户们回去之后将抗租成功的消息到处传播,以便鼓动更多的乡民起来抗租。

当日下午,屈家租户联合抗租成功的消息传遍三户亭,原本受到昭家和景家武力镇压的佃户们再次串联起来,赶到这两家的坞堡之外齐声高呼着“减租两成”、“释放乡民”等口号!

这一次,出乎佃户们预料的是,昭家和景家很快就答应了大家的要求,不仅当即释放了以往抗租的佃户,还答应了佃户们今后减租两成的要求,同时还主动提出对以往被打死打伤的佃户家人实行减免田租五至十年不等的补偿!

至此,三户亭各处村落抗租的行动获得了巨大成功,佃农和租户们奔走相告,纷纷将这重大的喜讯向各地传播。

时间悄悄地又过去了两天,丹水县城内,上都尉袁胤所在的官衙内,一场争论正在展开。

“启禀上都尉,近日末职接到附近哨探报告,言称三户亭一带乡民受人蛊惑,日夜聚集密谋作乱,其势越演愈烈,还请大人火速派兵前去弹压和制止!”一位姓李的县吏沉声向高坐在主位之上的袁胤报告。

袁胤年过四旬,肤色红润而充满光泽,他皱眉不悦地说道:“李户曹,三户亭方向不是有昭、景、屈这三家百年豪族存在么?他们每一家都拥兵数百,还有坚固的坞堡可供防御藏身,对付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乱民当属轻松,哪里还需本都派出麾下兵马?”

袁胤麾下一名幕僚接着说道:“李户曹真是小题大做!都尉大人奉后将军之命,率军督守丹水,乃是为了防范武关西凉贼兵,可不是用来对付一群造反的乡民!”

李姓县吏见袁胤对乡民造反的事情毫不上心,心里一阵苦笑,于是缄口不语,退在一边。

正在这时,忽然堂外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响起,接着便听到报讯的士兵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

“都尉大人,不好啦!城外忽然出现大量请愿百姓,他们高喊着‘减租减赋’的口号,正与守城的士兵对峙呢!”

“什么?这群乱民好大的胆子,竟敢聚众冲击县城!”袁胤闻言大惊,从座中起身。“来呀,传本都命令,立即集结城中兵马,给我将这些造反的乱民统统拿下!”

“都尉大人,万万不可如此!”李姓小吏跳了出来,急忙阻止袁胤这道命令。

“李严,你这厮好大胆子!小小县吏,竟然阻扰本都尉发号施令!来人啊,将李严给我关进牢中,待吾回来之后再行治罪!”

“都尉大人,万万不可对这些受到蛊惑的乡民们动武啊!一旦引发流血冲突,只怕事态会进一步恶化,引起更大的动乱和民变!”

李严被两名卫兵架着臂膀朝外拖去,即便如此,他依然放声高呼,竭力劝阻袁胤带兵出城,驱赶造反的百姓。

正文 第三十六章 血染丹水

袁胤在名人辈出的三国舞台上算不得有名,对于他的记载也只是寥寥数行,但这不等于说他在当时就没有地位和权势。【www. 电子书】

袁胤是袁术的从弟,从袁术起兵以来便追随在袁术身侧,深受袁术的信任和重用。历史上,袁术占据了物产丰富的扬州之后,便将丹阳太守这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留给了袁胤。袁术死后,袁胤率领袁术残余的部曲,扶着袁术的灵柩和家眷子女到皖城投奔庐江太守刘勋,结果被刘勋的手下所杀。

若论袁胤与袁术的关系,就像曹仁与曹操的关系。曹仁也是曹操的从弟,一生深得曹操的信任与器重,在魏国将领之中地位崇高,官拜大司马之职。

这袁胤虽然不如曹仁那样能力出众,但既然能独领五千兵马驻守在丹水县城,也足以证明他此时已经成为袁术的左膀右臂,拥有很大的权势。

当袁胤听说有一群不知死活的乱民围住了丹水城门,顿时火冒三丈,不顾县吏李严的劝阻,立即下令城内兵马集合,然后直扑城外,意欲将聚集起来请愿的百姓统统捉拿下狱。

然而,当袁胤登上城门向下观望时,却被城外黑压压的人潮震慑住了。

在丹水城外此时已经汇聚了上万手中拿着锄头、镰刀、长叉等各式农具的百姓,而且远处还可见不断有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如同涓涓溪流汇入汹汹的人海之中。

袁胤跟随袁术当官以来,还从未见过今日这样的阵仗,他担心城下的百姓越聚越多,连丹水县城都会变得不再安全,于是急忙向带兵出城的将领雷薄和陈兰二人下令:“雷将军、陈将军,速速带兵驱散这些作乱的贼人!生死勿论,定要保证丹水安危!”

这雷薄和陈兰是袁术新近才招揽来的武将,两人本来就急于展示武力、建功立业,听了袁胤这道乱命之后,顿时杀性大发,带着手持刀枪的士兵就对城下的百姓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戕害和屠戮。

“兄弟们,给我杀啊!杀光这群胆大包天的乱贼!”

雷薄骑在战马之上,挥舞着两根长柄的铜锤,一锤砸向一个转身逃跑的百姓头颅之上,立刻便将这人的头骨砸碎,红的鲜血和白的脑浆飞溅的到处都是。

“杀呀!袁大人有令,生死勿论,务必保证丹水安全!”

另外一路的陈兰手持一柄长矛,红着眼睛对身后的士兵们大声叫嚣,在他的矛尖靠下的位置挂着一些碎布和肉屑,显然已经杀掉了不止一人。

这些袁兵见到百姓惊慌失措、四散逃命,一个个也是胆气十足,跟在雷薄和陈兰身后不停地放箭,不停地将长枪刺入倒地百姓的身体,不停地用刀砍下百姓的头颅……

可怜这些前来请愿的百姓,本来只是想效仿三户亭租户们的做法,以为凭着人数众多和声势浩大就可以逼迫丹水城内的地主们做出退让,如今却迎来了城内驻军的无情杀戮。

经过了最初的慌乱和逃散之后,百姓们发现官兵依然紧追不舍,而撤退的道路又被后续赶来的百姓堵住,他们索性不再逃命,而是拿起了手中的农具毅然迎上了袁军的刀枪。

接下来,一场毫无征兆的大规模军民流血冲突在丹水城外爆发。

百姓手中虽然没有刀枪剑戟这样锋利的武器,但胜在人多,而且已经失去了理智,所以对已经冲散了阵型的袁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当前:第57/71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