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全集.net》第171/412页


宛陵乃是丹阳郡治所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能将宛陵攻克,也是大功一件啊。这么一想,郑横便追问道:“此战有几分把握?”




第221章 缓兵之计稳军心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江东水军自虎林撤出之后,在荆州水军的巨大压力之下,被迫放弃春谷,退往巢湖。巢湖与大江入口处,本就有座水寨。也正是在这座水寨之中,孙权得知程普被围之后横剑自刎,孙河死于乱军之中,而陈武等将校下落不明。
有人说陈武投降,也有人说陈武战死,但无论是投降还是战死,在孙权看来已不重要了。他现在最为关注的,是仍然滞留在江北的太史慈及一万余人马。因临湖仍然被荆州军占据,交通阻断,已经很久没有太史慈的消息,每当想起此事,孙权便觉得很是担忧。
步军精锐尽失,五万余人被水军接应出来的仅有三四百,而从陆上逃脱后逐渐收拢的,也不过近千人。那些山越人倒是逃出来不少,可听说他们离开虎林之后,又转头向荆州军投降了。如今被刘琮编为山越军,大头领阳范,也成了荆州山越中郎将……
至于江东水军,经过数月休整之后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实力,可再战虎林之后,如今只剩下残缺不全的数百战船,艨艟斗舰这样的大型战船更是几乎损失殆尽。
好在水军将校伤亡不多,若是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恢复水军昔日战力。可眼下无论是兵员、战船、军械粮草乃至时间,无一不缺。
不过孙权并没有打算就此认输,他自从到巢湖之后便立即下令,从丹徙、会稽等地调集郡兵,又派人请来张昭、虞翻、董袭、鲁肃等人,商议如何退敌之策。与此同时,孙权专门去见了一次周瑜,言语之间很是恳切,不但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还表示对此次贸然出兵深为痛悔。
“如今我军新败,恐军中士气沮丧,上下皆无斗志。不知公瑾何以教我?”孙权望着周瑜,态度谦逊的问道。其实军中那些流言孙权早就知道,但现在他却不能对周瑜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怀疑,否则的话,很有可能激化两人之间的矛盾。
周瑜对此又何尝不知?虽然他很恼恨那些人说什么反孙拥周的话,但这种事情,却并不好当面向孙权解释。士气沮丧,军无斗志,究其原因其实多半在孙权身上,然而周瑜能这么说吗?
至于对策,周瑜思忖片刻后,缓缓说道:“当此时,唯有先稳定军心,才能再言其他。只要能让全军上下看到希望,自然就会有斗志。”
“希望?”孙权喃喃问道:“如今我江东希望何在?”
周瑜深深的看了眼孙权,说出的话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一般在孙权耳边炸响:“向刘琮请降……”
虽然孙权如被雷击,但还是很快回过神,迟疑问道:“公瑾所言,是缓兵之计?”
周瑜点头道:“唯有如此,才能拖延荆州军大举进攻的时间,也才有时间使各路人马汇集于此。”
“可若是假意请降,将士们不知是假,岂非更为失望?”孙权皱眉问道,对于这个计策,他打心眼里是不赞同的。
见孙权如此说,周瑜轻咳一声,接着道:“如此一来,将军不就知道众将的真实想法了吗?”他其实很不想点破这一层的,但不知为何下意识的便说了出来。也许是因为受到孙权的猜忌,才会如此想证明自己的忠诚?可自己到底是忠诚于死去的孙伯符,还是眼前的孙仲谋呢?
孙权听了眼前一亮,颔首道:“既如此,就依公瑾所言。”他现在越来越担心控制不住军队,最忠心的精锐部曲死伤殆尽,从各郡县抽调而来的郡兵县兵且不说战力如何,忠诚度首先就是个大问题,若是再交给不忠于自己的将领统帅,那后果令孙权想想都不寒而栗。
如果真的能借这次假意投降观察出诸将的真实想法,也能让自己识人更明,不至于错用了那些起了异心的将校。
至于这么做是否能稳定住军心,在孙权想来,若是能让全军上下不再每天担心被荆州军大举进攻,或者真的有可能使得大伙儿都放松下来。至少不要人心惶惶,每天都有逃兵出现,那样话不用荆州军来进攻,全军就有可能一夜之间崩溃了。
“只是此计瞒不过刘琮,能拖延的时间也有限。”见孙权微眯着双眼,若有所思,周瑜又说道:“所以同时还要向曹公求援,若是曹军真的能抽调出人马南下,则刘琮定然首尾难顾,而荆州乃是其根基之地,到那时他只怕也只能选择退守荆州了。”
孙权虽然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别扭,但还是点头道:“权即可便给曹公写封书信。然而曹公那边怕是要宗族子弟入许昌为质。”说到这里,孙权猛然想起来,若是孙翊没死的话,打发他去许昌却不是正好?可惜……
“这个却不用担忧,关中诸将在许昌也多有子弟为质,只要能换的曹公出兵南下,则将军仍然可以保有江东。待荆州退兵后休养生息,整军备战,三五年之内,便可出兵西进,攻取荆州!”周瑜说着这些违心的话,心中颇感悲凉。若是伯符尚在,何至于要屈膝向曹操求援呢?
不过孙权却不觉得向曹操求援有何不妥,毕竟曹操开始代表天子,这么想着,孙权便觉得此事大有可为。说到底,现在孙权已无实力自保,除了向曹操求援,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可想吗?
然而据说曹操现在的处境也比自己好不到哪儿去,进入九月以来,曹操与袁绍数度交锋,并没有取得什么战绩,相反却被袁绍压制在官渡,进退不得。
对于孙权的这个担忧,周瑜却有自己的看法:“曹公用兵智计百出,变化莫测,现在能以少敌多,拒敌于官渡,袁绍拿他毫无办法,就说明曹公还能继续坚持下去,所欠缺的,只是一个破敌良机罢了!而袁绍十万大军渡河南下,已经快一年时间,如此大军孤悬于外,粮秣补给损耗何止万千?疲惫之师,断难持久也。以瑜观之,或在年前,或在年后,两军必然会分出胜负。”
“哦?以公瑾之见,曹公获胜的希望很大?”孙权连忙追问道。
周瑜沉吟道:“应该如此。”
“那么我们只要拖延到年后,便有机会!”孙权闻言精神一振,脱口说道:“如今已是初冬时分,再有两个月时间,总够了吧?”



第222章 死中求活取敌城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一匹快马在山间小道上奔驰如飞,枯枝斜逸于路,马背上的骑士却只微微低头避开,头盔上猩红的帽缨被这细枝挂住,扯下数根缠在枝头。这枯枝带着那几根红缨犹在剧烈摇曳,还未止住晃动,那马上的骑士已绝尘而去,只留下一串沉闷的马蹄声。
江东素来不是产马之地,因而战马尤其珍贵,不过此时那名骑士却不断挥鞭抽打,似乎毫不吝惜。这战马原本体型极为健壮,肌肉很是饱满,优美的脖颈上马鬃修剪的非常整齐,奔跑时肌肉在乌黑油亮的皮肤下滚动着,然而现在它的模样却极其狼狈,马腹下、马腿上满是泥浆,浑身热气腾腾,优质牛皮制成的马辔也显得松垮许多。
骑士也比战马好不了多少,虽然在这样阴冷的深秋山中,却早已汗流浃背,若非此行事关重大,他又怎会如此不惜马力,拼命赶路?
“唏律律!”眼看前方道路上忽然闪出几骑,这骑士猛地勒住战马,因冲势太急,那战马人立而起,嘶鸣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对面的几名荆州斥候见状,策马迎面而来,尚未到这名骑士身前,当先一人便大声喝问:“来者何人?”
那骑士到底还是爱惜战马的,扯着缰绳在原地兜了几圈,这才翻身落马,手抚战马脖颈,对那几名荆州斥候说道:“某乃江东信使!有讨虏将军亲笔书信奉上镇南将军!”
斥候什长使个眼色,一名部下越众而出,到那骑士前下马打量了一番,伸手道:“刀来!”
信使毫不犹豫的解下佩刀,递给那名斥候。什长见了颔首道:“随我来。”说罢,兜转马头,在前面带路。那骑士暗自松了口气,上马之后按辔徐行。斥候什长将他引过数里之后交给另一拨斥候,又行了数十里之地,这信使才被送到春谷。
刘琮揽信阅后,心中冷笑,打发信使先行退下,转头对贾诩说道:“孙权来信请降,先生怎么看?”
“此缓兵之计尔!看来孙权还是不甘于失败,试图调集人马负隅顽抗啊。”贾诩捋着稀疏胡须道:“如今江左之江东军放弃襄安,退至九江郡历阳,孙权退守牛渚,庐江郡已大部落入我军掌握之下。江右丹阳郡只剩下宛陵、芜湖、石城等地,分兵攻占的话,则可从陆路直取会稽郡,到那时孙权何以当之?所以他现在一方面要稳住将军,另一方面则要稳住江东内部。”
刘琮凝神思忖片刻,觉得孙权不可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缓兵之计上,若是换了自己,能怎么做呢?眼下这种情况,除了用缓兵之计外,就只能向外部求援了。
如果说现在谁最有可能成为孙权求援的对象,那一定非曹操莫属了。
不过曹操会插手江东吗?若是袁绍没有举十万大军南下,那肯定是会的。现在嘛,却是无需顾忌他的。
然而孙权假意投降,难道就不怕影响军中士气?本来就已经遭受一场大败,孙权再这么做的话,只能让军心更加动摇。即便他将内情告知军中将校,可是那些普通士卒自然是要瞒着的,如此一来,他们会怎么想?要知道既然用假投降来拖延时间,双方必然会往来使者,这消息定然会传的尽人皆知……
思及此处,刘琮便对贾诩说道:“孙权此举,似有动摇军心之患,难道他就不怕吗?”
贾诩想了想摇头道:“他现在不如此,就连一点时间都争取不到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对孙权而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惜,我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刘琮起身自案几后走到帐中,贾诩见状也站起身,两人一同望向屏风旁边悬挂的地图。荆州军自进占春谷之后,便开始分兵袭扰宛陵等地,兵分数路向江东腹心长驱直入。
虎林之战荆州水步两军损失很小,战后又收降了数千江东兵和近万山越兵,现在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所以孙权请降无论真假,对于刘琮来说区别并不大。
底定江东,就在此时!
不过为了打击孙权,刘琮还是亲自执笔写了封回信,信中揭穿了孙权假意投降,实则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并正告孙权“当此时,除自缚来降之外,别无他路!”
此信一挥而就,刘琮待墨迹稍干,唤来那江东信使交给他。信使见刘琮面沉如水,窥不出此行结果如何,自张迅手里接过书信之后便匆匆踏上归途。
就在此时,江北群山之中,太史慈正率领部下在崎岖坎坷的山中艰难前行。
原本在孙权的计划之中,太史慈及其所部要在他进攻虎林之时,一举攻克皖口,然后与前来接应的江东水军一起,截断虎林荆州军的后路,以形成全面包围之势。然而虎林一场大火,将孙权的五万人马烧的灰飞烟灭,两万水军也只剩下数千人,战船不过数百,仓皇自虎林撤走之时,哪儿还有余力去接应太史慈?
太史慈在约定的时间顺利进入皖口,然后左等右等偏生没有江东战船前来,第三天头上,才陆续接到消息,江东军已在虎林大败……
这下可把太史慈和这一万人闪在此处,好在太史慈当机立断,确认消息无误之后,便马上下令全军沿江东进。因为在此之前,根据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来看,江东的荆州军并不多,只要自己避开县城大道,走山路的话应该能将部下安全带回去。
于是艰难的行军,便随着太史慈一声令下而开始了。最初两天还好,大伙儿虽然忧心忡忡但体力还保持的不错,可随着深入山中,又遭逢一场秋雨之后,全军上下顿时有不少人因此病倒。紧接着粮食日渐告罄,因为此次出兵江左本就没有携带多少粮食。
山中虽然有些飞禽走兽,却哪儿能满足近万人每日所需?太史慈眼见全军断粮,不得不从山中杀出,自山外的数十个村庄中强征了一部分粮草,又攻破了两家豪强的坞堡,总算凑足了回程所需的粮食。在荆州军合围之前,太史慈便再度领兵入山,虽然山中道路崎岖难行,但总算没有被刘琮调派而来的各部围困。
只是如此一来,每天行军的里程便大大减少,伤亡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病而死,令太史慈颇为无奈。
“将军,再这么在山里转下去,只怕一个月都走不出去啊!”趁着暂时歇息的空当,一名校尉挨近太史慈,低声说道,眉宇间满是忧虑。他所率领的两千余人数次战斗伤亡不大,但一路上坠落山崖、得病而死的,却有近三百余人。眼看部下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这名校尉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来向太史慈建言。
太史慈如何不清楚眼下的困境?只是山外荆州军布置了数道重围,若是贸然出山,只怕全军就要被围歼于江北。
“山中道路难行,大军连绵数十里,首尾难顾。”那校尉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对太史慈说道:“不若化整为零,分兵出山……”

当前:第171/4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