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全集.net》第202/412页


然而当时真正光芒四射,令天下人瞩目的人是谁呢?是出身于四世三公,天下门生故旧遍布的袁绍!从何进那里首先得到权力的是袁绍,杀太监两人倒是一块动手,董卓来了先一步出洛阳的也是袁绍,召集诸侯反董拿到盟主之位的还是袁绍。
自那之后袁绍对韩馥、对公孙瓒以及对黑山军的攻略,所展现出来的素质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最强,而那时董卓已经挂了,曹操、孙坚、刘备还在为各自的地盘奋斗,所以袁绍在消灭了公孙瓒之后,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势力,也就理所当然了。抛开出身于世家大族这一点,这就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可以说在曹操迎奉天子之前,两人从同样的起跑线上出发,所达到的成就已经非常明显的对比出了两人的能力了。
同样,曹操也并非是天生枭雄,他的能力是在之前一系列的不断奋斗不断试错中慢慢积累出来的,最终在某个时刻达到了与袁绍齐平的地步,然后利用天子这个唯一的资源得到积累实力的唯一机会,才有机会和袁绍战于官渡,然后通过偶尔获得了必然。
所以说一个完善强大的制度,足以改变战争胜负的结果。战国七雄为何笑到最后的,是地处偏僻,人口城池都不算多的秦国?秦国其实是打破了旧制度和旧的社会组织方式。提倡战功,提供了平民依靠战功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渠道,这就是制度改变带来的效率提高。所以秦国能够在武功上迅速提高。实际上,秦国是把全国都军事化了。这种优于其他六国的制度保障了秦国这个战斗机器的高效,因为无论是士气,武器,战术,领导力,外交,谋略,后勤保障,都有着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其当时秦国所能做到的最好。
刘琮的新政之中,也很注重战功,他并不担心因此而出现新的军事贵族集团,相反,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大批新的忠于自己的世家崛起,同时也会有大批旧有的,对自己不那么忠诚的世家慢慢消亡。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正因为其缓慢,所以基本上看不到刀光剑影,但平和温柔的手段背后,所隐藏的冷酷也就很难为人所察觉。
即便有所察觉,在既定的大势面前,又有多少人会选择拼个鱼死网破呢?恐怕唯有在刘琮所制定的规则下,缓慢的积攒实力,慢慢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新政的推行在荆州进行的还算顺利,但是多多少少会触犯到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一点,做为新政的主要制定者,刘琮不会不知道。现在自己大权在握,实力强横还能保证新政的顺利推行,然而一旦形势有变,则内部的那些利益受损的潜在反对者,必然会跳出来在后院纵火。
何以应对?除了适当的妥协之外,自然是拉拢与打压并重,好在现在看来,还没有人敢跳出来当这个出头鸟。荆州也好扬州也罢,刘琮都给世家大族留出了足够的利益,以及可以预期的上升空间,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那刘琮也不是善男信女,手中的刀枪,难道是吃素的吗?
其实打压也并非一定要明刀明枪的来,而拉拢却必须表现在外。千金买骨的道理,刘琮还是知道的。
与前来迎接的荆州诸人稍事寒暄,众人便一同入城,不过这短短数十里之地,道路两旁却挤满了前来迎接亲人的许多百姓。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抱着孩子的妇人,在人群中钻来窜去的孩子。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明光骑的家人,但也有不少水军将士的亲朋好友。虽然整齐的队伍并没有因为亲人的出现而变得混乱无序,但行进中的将士们心情却早已激动不已。
刘琮又何尝不是?只是他如今性情沉稳许多,心里再怎么着急,也不会表现出来。
待回了牧守府,刘琮稍稍漱洗换了身衣服之后,便立即先往后院拜见蔡夫人。自从刘表死后,蔡家又因叛乱之故遭受灭顶之灾,双重打击之下,蔡夫人心情郁结,如今的身体很不好,勉强应对了几句便精神不济,很是困乏的样子,刘琮见状便不再多说,起身告退。
见刘琮若有所思的自蔡夫人的院子出来,迎上前的甄宓脚下一滞,倒是小叶子欢快的跑上前,在刘琮身前停下脚步歪着脑袋,扬起小脸,甜甜的唤了一声:“阿翁!”
刘琮展颜一笑弯下腰一把抄起小叶子,在手中掂了掂说道:“不错,又长高不少!”
小叶子又害怕又高兴,等被刘琮放下来之后,转身说道:“弟弟也长大了,叶子都快抱不动啦。”
其实一岁多点的婴孩她怎么会抱不动?不过是甄宓怕她到底年纪小不稳当罢了。这会儿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被甄宓抱在怀里,见刘琮目光望过来,忙上前一步把襁褓送到刘琮手上。
小家伙睁着黑亮的眼睛,本来还挥舞着胖胖的小手,吐着亮晶晶的小泡泡自得其乐,遽然看到刘琮,定定的看了一眼,目光很是清澈,然而下一刻却毫无征兆的小嘴一张,哇哇大哭起来。慌得刘琮赶紧又交给甄宓,悻悻道:“没出息,见到老子怕成这样!”
甄宓嗔怪的看了刘琮一眼,维护道:“孩子还小,又是久未曾见到夫君,自然会如此。”
虽然很想多享受片刻这难得的天伦之乐,但前面还有大批荆州文武相候,刘琮也只能歉意的看了眼甄宓,便往前院而来。
堂上早已排开了数十坐席,众人或彼此窃窃私语,或相互问候别后情形,看起来很是其乐融融。等刘琮进来之后,见状微微一笑。如今荆州能有这样的局面,对于他来说自然再好不过。他看得出来,大伙并非仅仅是官场上做样子,一场江东之战使得文武之间,前方和后方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彼此的隔阂也就不知不觉消除了。
尤其是自从刘琮平定江东,坐拥荆、扬二州之后,只要政治眼光不是太差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荆州集团的未来,定然一片光明。话说回来,那种没什么政治眼光的人,也不可能出现在今天的大堂之上。
迎着众人的目光在正中的几案后坐下,刘琮双手按着膝头,目光环视,每个人都觉得刘琮看向了自己,心中俱是一暖。
“诸位这一年来,辛苦了!”刘琮的语气不疾不徐,但却是发自肺腑。如果没有在座诸人的支持,何谈平定江东,即便想保有荆州,都是妄想啊。



第277章 何为干才看子绪
没有人把刘琮的话当成客套之辞。这一年来为了江东之战,为了荆州的稳定和发展,自己付出了多少,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随同刘琮出征的谋士武将自不必说,便是留守荆州的诸位,哪一个不是殚精竭虑,整日里忙的脚打后脑勺?
直到此时,才有人反应过来,当初刘表在时,自己虽然也还算尽心任事,但却没有像去年那样充满干劲。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似乎一切都很自然,可放在以往,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是因为新政中那些考核条文吗?也许是有这个原因在其中,但似乎又不完全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之下,自己是心情愉快甚至当成自家之事去操劳的。对!就是自家之事这种感觉,才使得自己不以奔波劳碌为苦,甚至反倒乐在其中!
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已经与荆州息息相关,与刘琮休戚与共了吗?
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变,使得堂上诸人在审视自己这一年来的得失时,不约而同的得出了以上结论。他们很清楚,唯有荆州继续强大下去,才能保证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在这个乱世中,获得生存的权力,拥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属下等不过是尽了职守本分。倒是大将军与诸位征伐江东,不避锋矢,转战经年,才是真正辛苦了!”蒯越坐直身体,拱手对刘琮说道。他这番话自然是对刘琮所言的回应,同时也代表留守诸人表态,既不居功自傲,也不虚辞推让,很是获得了留守诸人的赞同和附和。
刘琮听了,颇为动容,双眼微眯着缓缓说道:“大家都辛苦了。琮率领大军东进,若非将士用命,临阵死斗,自然难以取得数次大战之捷。同样若非诸位在后方稳定荆州,筹措粮草、补充人马,琮与诸位将士在前方又如何能安心对敌?好在大伙同心协力,如今总算取了江东,说实话,这可比我之前的预期要快了许多!琮希望从今以后,诸位还能够如今日一般,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则为荆州之幸,亦为琮之幸也!”
“敢不同心戮力,为大将军尽忠尽节?”蒯越马上接着刘琮的话高声应道。
堂上诸人也都纷纷应和,群情激荡之下,几乎所有人都丝毫不怀疑自己此时的真诚。前途可期,建功立业已经完成了一小半,现在荆州文武对于刘琮虽然还不到顶礼膜拜的程度,但坚定的追随刘琮,却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动摇的信念。
之前刘琮还在江东时,便已对留守荆州的众多文武官员进行了封赏,除了升官之外,大多都增加了俸禄,这也是刘琮不得已而为之。毕竟他现在名义上只是征南将军、荆州牧,即便有征辟属官之权,但要授予五品之上的官职就必须上表争取。这虽然是个过程,却也是不得不走的过程。否则名义上就站不住脚。不过增加俸禄这就是刘琮能自主决断的事了,我的部下就是比你同级的俸禄多,有本事你也按这个标准走啊?
“江东初定,百废待兴,目前最大的困难,便是缺乏粮食。”刘琮叹了口气,环视众人,语气变得坚定起来:“既然琮已领有江东,就断然不会坐视江东百姓因战乱之苦而饿死!向江东运粮之事,如今进行的如何了?”
徐庶挺身应道:“自本月初,已陆续向江东运送了二十万石粮食,当可暂时缓解,至于后续所需粮食,目前已多半集中到夏口,待第一批运粮船只返回之后,即可再度顺江而下,直接送往牛渚。”
江东缺粮吗?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自然是不缺的,但刘琮可没指望他们能拿出粮食缓解目前的春荒,或许会有某些世家大族开设粥棚,但更多的应该是以粮借贷,甚至以粮换地。这样的事情哪怕是顾、陆、魏、张等世家都会做,更何况旁人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非只有商人。
这并不能说江东世家大族就是良心大大的坏了。如今这个乱世之中,他们这么做固然不怎么光彩,但谁又能因此而指责他们呢?
刘琮颔首说道:“既然已经安排妥当,琮也便放心了。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有任何疏漏,须知饥荒之时,最易出现暴动,为了口吃的杀人实在太正常不过了。若是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立即就会成黄巾之祸。”
见徐庶点头应了,刘琮又转头对杜袭说道:“很快便要到春耕时分,荆州这边农事准备的如何了?”
杜袭如今已是典农中郎将,举凡农业相关之事基本上都由他负责,闻言不假思索的便将目前的准备情况一一道来,那些详实的数据,例如新增耕地多少,新招流民多少,耕牛的分配调度,农具的产出消耗,种子的良莠等等脱口而出,使得刘琮立即对荆州的农业情况有了更新更准确的认识。
什么是能吏干才?这就是!正是杜袭等人的努力,才让刘琮的新政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才使得他制定的种种制度得以落实,并且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其实刘琮所制定的新政并没有多少标新立异的地方。对于官制、军制本身的改变也不多,但就是那些关键之处的改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有的来自于后世的知识体系,有些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作改动。
他所做的,无非是在适应这个时代的同时,利用后世的经验来完成制度的改善。同样是屯田,曹操在做,如果孙权不死,早晚也要做。这是个英杰辈出,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也是腥风血雨,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黑暗时代。有人在破,有人在立,破立之间,才有了许多或慷慨或悲壮的传奇……
见刘琮有些失神,众人都不禁有些茫然,好在刘琮很快回过神,对杜袭抱歉一笑:“有子绪执掌农事,琮大可放心了!若是有何困难,子绪尽管直言,无须为难!”
杜袭愣了一下,困难自然是有的,但是他认为还没有到需要向刘琮求援的地步。不过刘琮既然这么说,他便拱手道:“属下自当尽心竭力,不负将军所托!”
农业乃是立国根本,所以受到刘琮的重视大伙儿也都认为理所应当,但紧接着,刘琮说起的话题,却令在座的大部分人觉得有些意外。



第278章 非止农桑缺人手
“自先父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以来,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而今已千者有余!荆州所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官学之设功不可没!”刘琮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望向綦毋闿、宋忠等人,沉声说道:“今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以至凶暴横行四方,逆贼嚣张于朝。有感于此,吾欲在江东设立官学,以揽风俗教化。前者吾请先生择选博学之士,往江东任学官,不知此事进行的如何了?”
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没想到刘琮如此重视此事,旁人也多以为刘琮接下来会谈及政务军务等事。当初因刘琮接掌荆州之事,綦毋闿认为刘琮非嫡长而有违道统,为此还曾辞官表示抗议,后来刘琮领兵讨伐江东,他才在刘琦的劝说之下又回到官学。再加上新政推行以来,传授儒学的官学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反倒是那些杂学技艺之学,无论是在钱粮还是屋舍上,都得到了大力支持,所以刘琮这番话才会让大伙都有些意外。
宋忠是负责主持此事的,而且他对于此事很是支持,闻言挺直腰背,对刘琮说道:“忠已遴选博士五人,可任教授者二十八人,至于可为教师者,目前大约有百余人,具体人数还需再行统计。”
他与綦毋闿都是影响力很大的大儒,两人曾合撰《五经章句》,称为《后定》,宋忠本人还在为《易》作注,目前已经有《周易注》两卷。汉代经学的传统是死守章句之学,作烦琐的考证。因而一直遭到后人的诟病,虽然也曾有人在尝试简化,但只是个别学者对某一经而作,至刘表才开始集合众多学者之力,对《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一起进行删繁就简的工作,为学校提供一套简明实用的教本,使生徒能够在短时间内通晓经义。
这便是《五经章句》的实际作用了,实事求是的说,綦毋闿、宋忠等学者对于荆州的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以前刘琮之所以没有特别向官学进行政策方面的优待和支持,是因为当初刘表已经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也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加上军事形势一直颇为紧张,专精技艺者一方面人数少,另一方面社会地位低下,难以吸引人才,所以才会显得刘琮特别重视医护、军械制造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学校。
如今既然要在江东开设官学,自然要借鉴荆州已有的成熟经验,用荆州培养出的人才做为江东官学中的主干力量,所起的教化之功,其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荆州学风之盛,早已经吸引了很多外地学者,比如杜夔精通音律,丝竹八音,当初曾在朝廷中担任过雅乐郎,避难来到荆州,刘表命他和孟曜整理雅乐。还有邯郸淳,其人博学有文才,尤其精通文字学;梁鹄,著名书法家,曾担任过选部尚书。这些人到了荆州之后都受到刘表的礼遇,被聘请到荆州官学讲学。
这些人的到来,也使得荆州官学的学科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六经,同时还有天文历法、刑法、兵法等等。
学者除了自己治学之外,恐怕最大的心愿,便是将自己的学说尽数传授给更多的弟子,一方面使得学说有继承发扬,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扩大学说的影响力。所以无论綦毋闿还是宋忠,对于刘琮在江东开设官学都是抱着积极支持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个扩大影响的好机会。
当然热心此事的还不止他们二人,司马徽、颍容等人,也对在江东设立官学教育弟子很是上心。只是荆州官学这边也需要人,暂时还未能离开荆州前往江东,不过他们的弟子已经有不少人可以担任教习、教师等职,所以宋忠所言的人数之中,还有不少他们的弟子。
刘琮听了颔首道:“江东与荆州不同,设郡、县二级官学,所需教授教习众多,先生能在这么短时间遴选出众多学士,可见荆州人才之充足。此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还望诸位先生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对于刘琮所说的影响深远在哪儿,意义重大在何处,堂上诸位因身份能力不同,都有各自的理解。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刘琮这话已经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或许现在还没有人会想到,刘琮这样做是为了制造一批新的世家大族,即便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见效之慢,时间跨度之长,也足以令人为之瞠目结舌了。然而在刘琮看来,荆州集团或者说荆扬集团的基本利益,是左右本集团政策、战略的关键所在。当然目前来看自己还能够集中权利,但随着荆扬集团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可以想象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会从内部产生相当的阻力。
如果不能在荆扬集团内竖立自己的绝对威望,有一大批忠心的世家大族支持辅佐,那么离败亡之日也就不远了。刘琮深知,压制也好,扶持也罢,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联合和斗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高屋建瓴的分析和把握形势,善于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制定联合与斗争的正确策略,才能争取主动,防患于未然,立于不败之地。
“将军为何不在扬州设州学?”宋忠有些疑惑的对刘琮问道。这几年来荆州州学很是兴盛,学者云集,弟子逾千,对于荆州学派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毕竟集中力量好办事,若非一大批学者都集中在荆州官学之中,也不会形成现在这样的局面。所以宋忠才会有此疑问,在他看来,扬州也当设立州学为好。
不得不说,宋忠精于学问但政治敏感性还是有些欠缺。设立州学的话,是放在吴县呢,还是放在余杭、山阴?然而无论是设立在何处,必将成为江东世家大族子弟的聚集之所,以这些世家的底蕴和能力,州学设立之后还能起到刘琮所希望的作用吗?
当然这些话刘琮是不会宣之于口的,他沉吟片刻,以扬州地广人稀的理由,说明自己为何不在扬州设立州学。这个理由也算说得过去,宋忠等人便不再多说什么。

当前:第202/4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