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全集.com》第500/655页


这纯粹是胡扯,严颜武艺再高也没有夏侯??厉害,论到武艺,除去赵云、张飞、马超,关羽、许褚几人,武艺最高的就是夏侯??了,太史慈都不一定是夏侯??的对手。

夏侯??虽说不忿法孝直小看自己,但也觉得法孝直主意还不错,于是依计行事。

严颜确实上当了,别忘了法孝直也是益州官员,在刘璋手下任事,对于大多数将领的脾气秉性还是很了解的。夏侯??一顿痛骂,正好戳到严颜的肺管子上面了,严颜不听劝阻,出城和夏侯??决一死战。

夏侯??只用了一个诈败之计,就将严颜调离江州城,紧接着就掉头杀了回来,和严颜战在一处。

严颜见势不妙,急忙领兵撤退,又被夏侯??的额两路伏兵拦在城门口,心慌意乱之下,夏侯??到了,二人大战上百回合,夏侯??终于一枪将严颜刺于马下。

但当时严颜并没有死,而是被亲兵拼死救回江州,但严颜终归岁数大了,悲愤之下,伤口崩裂,一命呜呼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夏侯??虽说武艺高强,但想要在一百多招就刺死严颜也不可能,严颜败得那么快主要是因为他自己心急,既要对付夏侯??,还要忧心中伏一事,再加上夏侯??人多势众,才被夏侯??刺死的。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严颜败了就是败了,战场不是打擂,能赢就是能耐。

“陈到呢,陈到干什么吃的,还不出兵救援江州。”刘备也顾不得严颜怎么死的了,气急败坏的叫道。

向宠哭丧着脸答道:“主公,陈到手中一共就有数千兵马,怎么救援江州啊?”

刘备也只是一时急切,才口不择言,说完这句话,他也醒悟过来,此次北伐,他已经将手下的军队抽调一空了,陈到手下那有什么兵马了,根本就无力救援江州。

刚要从手下抽调骑兵千里驰援去救江州,刘备却猛然想起,自己手下的骑兵都被马超带走追击赵云去了,这时刘备才醒悟过来,赵云和魏延根本就不是为了支援张辽,却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

好毒辣的计谋,环环相扣,步步引诱自己,李重和曹操的联手攻势简直是无解啊!刘备无奈的叹了口气。

“为什么?为什么李重和曹操会联合起来对付我?”刘备看着向宠,几乎是下意识的问道。

向宠干巴巴的蠕动几下嘴唇,看了看刘备铁青的脸色,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慢慢的垂下脑袋。

别说,向宠还真知道原因,但他却没办法和刘备明说,别说是向宠了,其实不少人都知道曹操和李重联手对付刘备的原因,刘备自己不知道,那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缘故,谁让他是当事人呢。

刘备总被李重和曹操合伙欺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刘备的身份。

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景帝十八代玄孙,刘协的叔叔,这个身份估计是真的,就算是假的,这么多年的宣传下来,它也是真的了。

皇叔这个身份有好有坏,在战乱刚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朝廷还是心存敬畏的,就是曹操、孙坚等人都未必就有自立为王的心思。刘备这时后扯起汉室宗亲的大旗,确实可以招揽一品忠于汉室的人,对于收拢人心有很大的帮助。

但风云突变,袁术称帝了,虽然袁术称帝的时机不对,实力也不够,最后被联手干掉。但是,袁术称帝一事给朝廷的威信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大家这才发现,造反也不是什么大事啊,袁术不就造反了吗,不过是实力弱点罢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众诸侯霸主心里的想法罢了,谁也不会明面上说出来,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袁绍等人的野心萌发了。

就这样,一众诸侯扩张势力,相互吞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情况,三足鼎立。

现在刘备身份的坏处就显现出来了,李重称王了,曹操也称王了,但一定要知道,曹操和李重都不姓刘,不是汉室宗亲,是没有资格称王的。

李重这边就不用说了,马上登基称帝都很正常,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曹操差一点,但也不差到哪去,一刀宰了献帝,自己登基称帝也不算出意料。所以说,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重,都已经野心尽露了。

刘备可不一样,刘备是汉室宗亲,称帝的话那叫篡位,而不叫谋逆,刘备见到曹操和李重二人都能理直气壮的叫一声:逆贼!

诸侯相互吞并是可以有人情的,比如曹操抓到了李重,可以饶过李重的性命,就像张绣,在曹操手下干的有声有色,同样,李重抓住曹操也是一样的。

但刘备不一样,无论是曹操还是李重,落到刘备手里都是一个死字,不光他们二人要死,就连亲朋好友都要死,原因很简单,造反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这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说李重和曹操现在都是逆贼,是天然的同盟关系。

第二个就是刘备的人品问题了,反复无常,这个反复无常不是指背盟败约什么的,曹操和李重也经常翻脸不认人,但那只是战略需要,可以归结到上兵伐谋这一类型里。

可是刘备不一样,刘备反复无常就真是人品问题了,背叛公孙瓒,背叛袁绍,背叛曹操,背叛陶谦,背叛刘表,劣迹斑斑,数不胜数,试问,谁敢和这种人合作。

也许会有人给刘备辩解,说陶谦的儿子和刘表的儿子都属于废物类型,没有辅佐的价值,刘备反客为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理论纯属扯淡。

别人不说,就拿诸葛亮来举例子,在士族之中,诸葛亮算是一个异数的,对汉室朝廷比较忠心。

但看看诸葛亮的名声是怎么来的,诸葛亮的名声不是来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那是吹嘘,实际上史书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长于内政,短于谋略,诸葛亮能名传千古主要是因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过:(刘禅)能辅则辅,不能辅君当自立之。反正就是这个意思,但诸葛亮并没有废掉刘禅,而是忠心耿耿的辅佐刘禅,北伐曹魏,最后身死五丈原,留下一声叹息,千古美名。

但如果诸葛亮真的废掉刘禅,自己登基称帝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诸葛亮的名声就会直落千丈,甚至会在司马懿之下,最起码,司马懿打赢了战争,而诸葛亮输了。

当前:第500/65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