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将全集.com》第496/497页


“九品中正制,以分九品而定官,其中自有其利处,然却让寒门无路,科举一途,虽然有径可寻,但易于陷入经书不可自拔,未可是治理天下也!”
卫涛微微一笑,娓娓而道来。
“我之意。是以科举选才,但凡能够行科举一事者。皆可是为官吏,然此官职位不过最高者九品,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最少也需与此干上一年,一年者当以定优劣,但凡是优者,则以九品中正制以定品级。品级高者,则大升其职,品级低者则其位不动。至于劣者,自当革除其职也!不过此等提升,纵有大功者,最多拔擢二级,而且还需再经三年历练,有此而后,行定品选出有资质之人,而后再行科举,以科举成绩定优劣,优者更上,劣者则下。”
听到卫涛所言,周瑜等人更是皱眉而思。
其实卫涛这一套也是简单,就是将每一次官员的提升都用科举来确定,而得不得到科举的资格则是由着九品中正制而决定。
当然,若是如此一来,那么寒门同样也是没有丝毫机会,因为按着原来的九品中正制,他们往往都是属于没有资格参加入科举的人。这也就不是卫涛的意思了。
所以卫涛对于九品中正制品级的评定还是要有修改,当下不等周瑜等人开口卫涛就是继续而言道。
“九品中正制之中所言定品的确不错,不过经此一来却是有所不足,其中还需加上官员资历,官员声望,以及官员才干评定,另外天地君亲师也,其老师,姻亲之家等等都须是考量,其中分寸细节还需好生考量才是。此为万世之基础,切不可亲率才是。”
“这……这……”
哪怕周瑜等谋臣皆是不世谋臣,但一时之间也不可能就是想得清楚明白,同样也需要花费时间细细思量,同样是需要时间细细思量。
“呵呵……公瑾,汝等不必着急回复于朕,其实这也只是朕的一些想法,至于可不可行,还需要重臣商讨,如今将汝等找来,却是先与汝等定下个大概而已,汝等回去之后好自而思之便可。”
卫涛微微一笑而道,其实卫涛这也是借着他们的口这一份决议通告给各个世家大族,以此来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臣等领命,还请陛下给予臣等一些时日好自商议。”
果然一听,周瑜等人皆是相视一眼,而后就是向着卫涛拱手而道,都是顶级谋臣,虽然一时有些想之不透,但也知道这其实就是卫涛先小让一步,是给世家颜面,也是向世家表明,想要独揽朝政是为不可能。
对此,卫涛自然不会不允许,随即就让周瑜等人各自归去。
时间一过数日,这一段时间当中,这一阵议事已经是在天下传扬了出去,不少人都是在议论,而各大世家更是因此往来频繁,席间所言之事便为如此也!
对此,卫涛是乐观其成,只要最后的结果能够是好便好,九品中正制若真正能够让汉族万世强盛,卫涛必定以取之。
可惜九品中正制却是做不到此。
当然,虽然也是经过卫涛一番修改之后,但卫涛同样也是不敢说自己做法就是为正确,最多只能够是说试上一试而已。
这期间倒还是发生了一件小事,司马懿癫疯失踪,真正的失踪,哪怕是卫涛下令去查,也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无论司马懿是不是真的癫疯,但从此而后再也没有丝毫那司马懿的迹象,谁也不知道那司马懿当时是不是真的已经癫疯。
集合天下所有的谋臣,将最后九品中正制最为重要的用人部分九品官人法,再是与科举结合到了一起。
那些世家大族的人不傻,他们也知道,卫涛能够容得下世家大族,但不可能无限制的容下世家大族。
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卫涛就是九五至尊,虽然只是一人,但本身便在所有世家的联盟之上,而如今卫涛既然已经有所退却,那么也没有必要一定是逼迫至极的道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论我卫涛还是那些世家大族,虽然也是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但其实根本也不过就此在认真的探讨而已,最后终于是就此将之定下。
这一局真的说来,其实也是各个世家向着卫涛投降,虽然卫涛依旧是要世家,而且世家的根基也不会被寒门动摇,但相比其真要达到的却是没有得到,卫涛还是能够以寒门制约住世家。
毕竟双方的实力不等,卫涛的实力更强而已。
而当这等协议一成,除了一些真正是为灰心丧气不愿再是出仕的人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全都是留了下来,收回了辞官之请。
而在经过了这么一次之后,卫涛趁机梳理天下,将各地之权利尽可能是收归道自己手中。
这不是卫涛恋栈权利,而是当此之时,唯有是如此才是能够更好的稳定天下。
而在用人制度上适用了九品官人法之后,很快九品中正制就是风行天下,不少读书之人都是习惯于以此分定种种高下。
不过正如同九品中正制结合了科举一般,但凡是有推行,无不是如此,都是与着考验相结合,并不单单指着出身分品。
其实这其中少不得卫涛在暗中的大力推广,如此一来,不少事情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很是轻易就此可行了。
事实上,在九品官人法将第一批官员选出,而后又是在原有的官员之中相互考核,卫涛已经是发现如此一来,效果的确是上佳,所以干脆就是主动推行天下,有着卫涛自己的引导,比之历史上要好上许多。
单单只是如此,就足以是让卫涛欣喜不己,也许自己没有完美之策可以让汉族永世为强,但随着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却是可以让汉族尽可能的是保持着强大。
这对卫涛而言,的确已经是可以算是尽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五胡乱华已经被卫涛多生生改变,而且随着新朝建立,中原百姓也可重新安居乐业,不断增强整个大梁王朝的实力。
而且卫涛还更不止是如此,凭借着自己对于外族的同化之策,汉族越来是越强,越来越是为壮大,并且随着外族的融入,汉族本身也是多出一种对外的侵略性,哪怕这侵略性往往只在边疆才是浓厚,但也足以是支持汉族不断对外开拓进取。
因此,对外的战争并没有因为天下一统而停息,反而是因为卫涛当时之策而更为强烈。
那些本来是为大汉边患的民族,在无法寇略中原之后,全都是被卫涛打发出去成为了不断向外的远行军,而有着大汉为后盾,这等远行军始终是保持着强大的实力,为着大梁朝扩充领土。
如此一来,历史上因为土地兼并,最后不得不内争不断自耗元气的中原内部终于是被尽可能的延期了下去。
如此而来,大梁王朝就是比任何人所想象的都是要长,成为了这一代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王朝!(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七章 日本没有了……
转眼之间,数年即过,大梁朝蒸蒸日上,日夜繁华,而且强兵将武,更胜于昔日汉武之雄风。
而且不仅仅是陆上纵横,海上水军一出,可谓是万船辟易,根本无人可挡也!
“杀!给我杀上去……”
甘宁一把将刀抽出来,指着岸上无数低矮的倭人就是大声吼道,两岸边到处是破碎的船只碎片。
纵然是东瀛口口相传的‘神风’,最后也没有可能阻挡得了半点梁朝大军,所谓的日本水军更是一触即溃,纷纷败逃。
“这些倭人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嘛,陛下为何一定要我们小心行事?我麾下任何一人也可以随便就是将这些倭人全都拿下了。”
甘宁轻笑了一下,看着登陆的大梁官兵率军追杀倭人,顿时露出了不屑的笑意。
“兴霸将军莫要轻看此事,这可是陛下托付给我们的任务,可没有那么简单呢!”
说是如此之说,旁边的陆逊面上也是带着轻松的笑容,同样精通水战的陆逊自然是看得明白,仗打到了这时候,那些倭人根本就是没有反击的可能。
而本来陆逊也是想过陆上战斗如何,但这时候见到大梁朝官兵追杀那些倭人的架势就是明白,倭人在陆上同样不可能翻得了天。
“兴霸将军,陛下用心良苦你还当是知道,我等水军每年耗费的钱粮也是不少,除了昔日征江东之外就更无功绩,莫说是我等。哪怕是兴霸将军论起功绩来也不足以封公。可陛下力排众议如此。给了兴霸将军公爵,给了我陆伯言侯爵,我等都是愧领啊!如今陛下让我等攻东瀛正是为了如此也!”
“哦?伯言且是说来听听!”
对于陆逊的能耐,甘宁还是十分认可的,加上他心中本来也是有几分疑惑,如今一听到陆逊所言就是来了兴趣。
“兴霸将军,不说其他,单单只说。如今天下太平,哪怕是在边疆宿卫者也多是姜伯约,徐文向等人,哪怕是昔日从龙之臣张文远、赵子龙也皆是渐任虚职。如此一来是为酬功,二来也是陛下仁慈,不欲因此而起内乱之争也!”
陆逊微微一笑却是对甘宁而道。
“不过兴霸将军却是不同,如今单以资历论,兴霸将军可谓是最为高功之将军,可陛下依旧是亲派将军征讨东瀛,何也?”
“这……”
甘宁很是有几分犹疑。要知道甘宁虽然本性鲁莽,但也是不蠢。而且以他的年岁而言,其他同岁的诸位将军已经是渐渐引退,这一次领军,他自己心中也是有几分嘀咕。
“陛下这是让将军取功也!将军也可见到这些倭人是什么货色,不是我贬低将军,就这等倭人,随便派几个偏将就足以是尽灭之,何须将军也?这是陛下以让将军全功也!那倭国虽小,但也是一国,有此灭国之功劳,将军才可坐稳公爵之位也!”
“陛下恩德,臣不敢亡!”
经由陆逊一说,甘宁这才是恍然大悟,随即回身向着洛阳所在方向而行了大礼,待到大礼行毕之后,甘宁才是起身而言。
“陛下信任,我必定会是为陛下将此东瀛取下以报陛下之大恩也!伯言,我必定是将此国以服也!”
“谬矣!将军谬矣!若如此虽然有功,但非陛下所望也!”
见到甘宁不解的模样,陆逊没有是多做隐瞒,直接就此而道。
“陛下曾经是有言,闻出此东瀛乃是昔日先秦之云蓬莱也,其上物产极丰,可养中原子民,只是此等孤岛悬于海外易于多生事端,所以欲以此为囚笼矣!若日后有外族俘虏尽皆送至于此,命其劳作取资材养中原也!”
“陛下果然有此言?我中原地大物博,何须求此一岛?”

当前:第496/49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