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鬼才全集.com》第134/351页


“谢过主公夸赞。登还有话要说。”陶谦的夸赞,没有让陈登露出多少喜悦,却是接着说道。

压在心中的大石放下,陶谦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高兴的说道:“元龙但讲无妨。”

“主公意欲扬州,何不趁此机会,派人去往扬州刘繇处,请求救援。刘繇初上位,自然需要功绩稳定其位,主公此举,正好合其心意,敌损我增,转首之间,主公实力大涨。”陈登笑着,将其后续计策缓缓道出。

“哈哈哈……好一个陈元龙,好一个一石二鸟之策。”陶谦听完,得意的大笑了起来。

几日后,雍州长安,陶谦上表的奏章先是被送到了曹操府上。

“奉孝,你怎么看此事?”曹操让人将郭嘉找来,待他看过之后,出言询问道。

“呵呵,没想到陶谦还有这般计谋,看来他手下也不全是庸才。”提起陶谦,郭嘉有些不屑,同为当年出兵讨董之人,能够被郭嘉看上眼的,不过寥寥几人而已,陶谦,还算不上。

“如今长安初定,我欲以此事增加朝廷威望,奉孝以为若何?”曹操见郭嘉不言,知道其心中在等着看自己的意思,便当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主公也知,如今徐州、冀州、幽州三地,大战将起,诸葛瑾虽然屯兵徐州,只怕其最终目的,乃是冀州。主公欲行此事,若是单单只有一个诸葛瑾,只怕不成。长安初定,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最缺少的,便是时间,主公何不下一个止戈令,不求彻底止战,只要能拖得一些时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好的。”顺着曹操的意思,郭嘉将其延伸道。

“止戈令?”曹操有些犹豫了,转而冲着郭嘉问道:“奉孝也知,如今战事一起,诸如袁绍、刘备、诸葛瑾之辈,皆是不会遵守朝廷旨意的,若是被拒,岂不是让朝廷威严扫地?那我等挟持天子,岂不是毫无用处了?”

郭嘉听了,呵呵的笑了:“主公勿忧,刘备,汉室宗亲,诸葛瑾,汉室驸马,袁绍,四世三公,主公只要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三人自然有苦而说之不出,嘉以为,此时发出诏令,不仅不会损及朝廷颜面,反而能够让朝廷威严彰于天下,又可为主公赢得发展时间,何乐而不为?”

想了良久,曹操终于狠了狠心,将手中表奏一握,霍然说道:“好,我这就去皇宫,让献帝写下诏令。”

公元193年六月,长安发出天子诏令,曰:止戈。天下震动……

正文 第一百三九章:返琅琊,诸葛有后

河间,鄚县,原本一个破败的小县,此时却驻扎了袁绍十余万大军。/进入夏日之后,天气炎炎,整个军营中,一股沉闷之气赫然透出。

大帐中,气氛几近凝滞,诸人皆是大气不敢出一声。

忽然,袁绍将曹操派人送来的圣旨猛的掷到地上,高声怒道:“实在可恨,莫非曹阿瞒真的以为,小皇帝在他手中,这天下便是他说了算吗?”

袁绍最是喜好面子,如今与刘备对峙近一年,总算是将诸葛瑾等的去了东海,冀州南部暂时不再用他担忧,正想着要给刘备雷霆一击呢,曹操忽然送来了止戈令,怎能让他不怒?

小心的瞄了一眼袁绍,许攸向前走了一步说道:“主公,曹阿瞒欺人太甚,这不是明摆着要与主公作对吗?如今大军在外,劳师动众,若是无功而返,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听见这个,袁绍脸上怒气更甚,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面,浑然不管桌上茶杯翻滚,茶水洒了满桌,鼻孔中傲然哼了一声道:“曹阿瞒,哼!”旋即看向众人,开口问道:“如今我十万大军再次驻扎,曹阿瞒想要凭着一句话便让某退兵,无稽之谈,诸位可有良策?”

许攸立在那里,没有立即回列,眼珠子乱转不停,片刻功夫,还真被他想出一个绝妙之策,只见其对着袁绍再拜,有些神秘的出言道:“主公何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子远既有对策,快说来听听。”袁绍看着许攸,脸上带着惊喜之色,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还真有人能够想出对策,要知道,就连他也才是刚刚见到圣旨,心中对许攸的喜爱,不由得又增加了一些。

“此次曹操借着献帝之名,大肆将主公名望夸大,冠以汉室忠良之言,让主公无从抗拒圣旨。诸位皆知,曹操兵占长安,这圣旨虽说是冠上了天子之名,实乃是曹操之谋。主公也可以此为基,发一檄文,使曹操让出长安,还政于当今天子。如今,曹操之根基,皆在长安,汉中地小,不足发展,曹操定然不会放弃长安。至此,主公可给其两个选择,一是收回圣命,二是退出长安。如此,曹操之谋,不足为虑矣。”许攸说完,得意洋洋的看着帐中诸人。

众人听了,纷纷低头沉思此事利弊,过了片刻,审配当先回过神来,虽说他与许攸多有不和,也不得不为此策叫好,出列拜道:“此策大秒,主公可速行之。”

一声叫好,顿时将帐中诸人惊醒过来,审配不停,接着说道:“主公可将忠君爱民提出,广为传扬,忠君忠的是献帝刘协,却不是他曹操,另外,主公可是上奏怒斥曹操,昔日董卓挟持朝廷,实乃国贼,他曹操如此举动,又欲何为?”

“哈哈哈……”袁绍听着,顿时觉得心情大好:“好,此事便交给子远与正南负责,将表奏先行拟出,待我观后,即可上奏,看他曹阿瞒会是怎样一个表情。”

“主公英明!”一众人纷纷出列,冲着袁绍拜道。

不日,曹操收到回奏,冀州牧袁绍的表奏,将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后用满宠之策,加封袁绍为车骑将军,以慢其心,再言及长安窘境,向着袁绍催缴岁贡,其余云云,长篇大论说了一堆,于退兵长安一事,只字不提。

且不说袁、曹两方打着哈哈,对于收买人心,彰显仁义一道,刘备最是在行。见到止戈令之时,刘备迅速上表,奏言袁绍出兵,无辜进犯幽州,挑起争端,以致百姓流离失所,无辜遭难,实乃是罪大恶极,表章中,刘备更是奏请朝廷,出兵平乱。

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不动声色间,将袁绍推向了叛逆之途,端的是厉害无比。要知道,百姓可不会管你几世几公,名望大了,最多也只是让他们惧怕而已,他们关心的,乃是谁能够让得他们过上安定生活,一时间,市井之中,尽言袁氏不义。

徐州,东海,诸葛瑾接到止戈令的时候,琅琊家中正好一封家书递到,却是家中三女,十月怀胎,分娩在即。诸葛珪忍耐不住,写了一封家书寄给诸葛瑾,让其返回琅琊,静候孩子降生。

与着沮授、荀攸商议一番,留下二人在东海主持大局,诸葛瑾带了周泰,匆匆赶回琅琊。三人商议,为了民心名望,接下止戈令,更是推波助澜一番,将事情宣扬开来,使得诸葛瑾的名望再度攀升,大量有志之士奔向青徐,专为投奔而来。

其中,有名之人有颍川许昌人陈群陈长文,颍川长社人钟繇钟元常,淮南成德人刘晔刘子扬,以及东海郯城人王肃王子雍等。几人皆有大才,钟繇被派往泰山,协助戏忠,陈群被派至东海,王肃、刘晔二人被其留在琅琊。

青徐二地,琅琊书院建成已久,此次招募得到王肃,真乃是意外之喜。王肃此人,以研究传统经学为手段,以安邦治国为目的,可谓之为一代大儒,琅琊书院中只有蔡邕坐镇,毕竟是单薄了些,此次有着王肃的加入,真可谓是锦上添花。

回至琅琊,诸葛瑾直接带着刘晔去了天工坊。天工坊,乃是诸葛瑾专门为了研制军事、农用器械而设立的,里面有着马钧、郑浑这样的大师坐镇,这些年来研制出不少好的东西。而刘晔此人也是有着这方面的才华,熟知三国的人肯定不会忘记,三国中攻城战时,杀伤力最大的一个武器投石车,便是刘晔发明出来的。

当前:第134/35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