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绣君心全集》第245/248页


“爹爹!”甜甜的四个声音一起响起,四双儿女一起扑进容尘的怀里。

这十五年里,希孟一直都在绣阁忙碌,嫌少有时间陪同几个孩子。就像当年的娘亲一样,一心为了绣阁,忽略了孩子。

不过不同的是,希孟晚间的时候是一直陪着孩子们的,给她们讲现实世界的童话故事,讲稀奇古怪的故事。这成了孩子们和她唯一可以沟通的桥梁。

可是孩子们很高兴,觉得很幸福。容尘也很快乐,每天舞文弄墨,闲暇时间去钓钓鱼,或者下下围棋,乐在其中。

半年后的一天,希孟预料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一道圣旨的到来,让这个家立即爆炸般的慌乱起来。

果然是让他们全家迁徙到京城,最好入住皇宫,专门给皇帝后妃绣作。

希孟拿着这道圣旨想了很久,最后下了决定。

三天后。举家迁往京城。只是这次迁居,很是方便,除了几人上路之外,就没有带任何东西。奉命传旨的不敢多问,就只是监视这几人不跑路就行。

一路颠簸了许久,终于到了京城。

进宫面圣的那天,一家人穿的很是隆重,看着不像经商之家,反而是达官贵人。

这是希孟的想发,皇帝下旨让她进宫绣作,却不让立即开工赶制马上登记需要的龙袍,反而先宣见,明显不就是想看看她到底有几斤几两重,和坊间传闻是否符合罢了。

皇帝很年轻,对这件事也没用兴趣。来主持的是皇太后孝庄,还有摄政王多尔衮。

大殿上,希孟看到多尔衮的瞬间,忽然想到二姐。也不知跟随多尔衮的那个云天,到底如何了。还有自己的二姐,会不会有事。

“听闻......”

“这次任务很急,哀家希望你能发挥最好的水准,将龙袍等需要的衣物赶制出来。“皇太后看着希孟一家华丽精美的衣物,已经猜到希孟的用意。

果然没看错人。用绣品代替嘴皮子,这是最有效最好的办法。

“民妇领旨谢恩。”希孟和一家人退下后,开始着手动工。

十日后,精心赶制的龙袍等衣物送进皇宫后,希孟见到了一直想见的二姐。

分别十五年,再次相聚,两姐妹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云天十年前战死沙场,如今希慧是带着两个儿子一起生活的。

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娶亲,她也就可以去云游,继续回到江湖,去两人曾经一起游过的地方回忆。

希孟同以前一样没有阻拦。只是这次希孟是希望甚至是盼望她离去的。这样他们一家才没有后顾之忧乘海船出国。

一番悄然而精心的策划开始了。希孟先以在京城开绣阁为条件,将家人明是转移到了绣阁里,实际上却是被软禁在此。

随后找准时机,将儿女和容尘都送进花钿里。这样没有了后顾之忧后。

1644年,清顺治帝在紫禁城正式称帝,大清国至此拉开序幕。

同时,希孟按照计划,借着出宫迎接亲人之际逃离,一路由事先找好的外商作掩护,逃到上海县。在那里,一家人按照约定,踏上商船,迁往国外定局,按照现在的说法,他们的目的地是英国。

纵观希孟在大明大清间短暂的生活,却完成了她成长的过程。

对与绣技,她最大贡献是使顾绣技艺臻于成熟,并且发展成为顾绣,在技法上进行突破,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绣技大融合。

十五年期间,她遍访名师,绣有传世作品:《洗马图》、《松鼠葡萄》、《扁豆蜻蜓》等。

容尘的师傅董其昌这样评价希孟的顾绣:“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人巧极天工,错奇矣”。是为“针圣”。

诗人郭荣在题韩希孟绣品《序言》中写道:“凡人物、翎毛、花木、虫鱼之类,深浅浓淡,无不如意,亦无针痕线迹,使人不辨为绣为画。”

希孟的绣艺为顾绣增添了艺术内涵,从而确立了顾绣卓越地位,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这是希孟知道她穿越过来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按照自己的喜好,结合当时宋绣和明绣的所有特点,发扬了顾绣的优点,并且独创了新的顾绣,这种秀绣被她自己命名为“露香园顾氏绣”,亦称“韩媛绣”。

同年。大清政府一道圣旨宣布,这位绣了满清开国龙袍的希孟为:天下第一绣。

当前:第245/24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