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是不是有神仙全集.net》第100/121页


当即有人抗议:“无话不说,咱们交往才十几天吗?”

无话不说:“你们逻辑思维太严谨了吧,刚刚说过,放松一点,我是打个比喻。大家伙这么多人,不就十几天吗。我和你单说……”

大家笑:“那你和我呢……”

有人回答:“这个缘分,起码得往五百年以上去想了吧……”

道长:“白天我们不是说到有句古话‘十年修得同船渡’嘛,我们可以借助逻辑来推断一下。”

生的伟大:“那要看依据的是十分钟的渡船,还是三个小时的渡船,还是半个月的豪华地中海游轮……”

笑……道长:“因缘的牵连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一句戏言。我们能够坐在这里,都是很不容易的因缘。大家都有很多很多的事,稍微错一点儿,可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我们。这样的聚合,我们就把它叫做缘分。我在欧洲的时候给西方人讲缘分,我不知道‘缘分’这个词用西文应该怎么翻译,我们中国人说缘分都懂。最后他们翻译出来的是‘命运的安排’。”

人马座:“缘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道长:“我们白天讲了很多,命和运不是一回事,而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缘分’,与命、运一样,缘和分也不是一回事。重要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缘与份,在‘必有事发’之时知道如何应对,知道怎样随缘和安时而处顺。”

大家再次纷纷要求“这一定得给我们讲讲啊……”

道长笑:“我们的讲座是不是太自由了,说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完全不顾课程的安排啊……”

无话不说:“这样好,这样比较随缘,咱们话题的缘分到了这儿了,不说都不行……”

大家:“道长,你已经有很多内容‘以后找机会再说’了,这个就不要以后找机会了,现在就是机会……”

道长笑:“好吧。命、运、缘、份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却总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前面说过,命是我们存在的一个层面,运是前后相随的滚动轨迹,在这个反映命的层面上,运化的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就是我们的缘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命’所在层面的前后左右,都限制在我们的缘分之内。不同的命运层面都被相应的缘分所制约。好比我们行车,在二环线上就必然受到二环线路况的制约,在四环线上同样也有四环线的路况制约。坐飞机就要受到机场、航班和气流的制约。你在出行中所遇到的相关车流、人流、交通、肇事等万事万物,都是你的缘分。除非你离开二环线,才能摆脱二环路况对你的制约,离开三环才能摆脱三环路况的制约。走在哪条‘道’上,或者说‘命’在哪个层面上并无高低好坏之分(虽然不同人的命从形式上看好像有贫富贵贱之差),实际上都是平平等等。关键是能不能无论在哪条‘道’上都能处理好自己的缘。如何善待自己的缘,才是修行人修‘行’时的关键所在。这其实也就是在道上修道。

“缘和份是两样东西。缘,使我们在一起;份,是我们有多少时间去做事情。份是会发生变化的,需要我们的心的变化,也是性的变化。有缘才能够在一起,这很对,但是那个份,是需要调整的。怎么理解‘缘’,与‘份的调整’?

“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固执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了解缘的意义。我们的心总是不愿意去接受,去尝试,去改变。如何善待缘分?只有当你的心有了透彻的了解,你才会去转变你的人生态度。类似这样的话,可能你们都听过无数了,但是,有几句会进入到你们的心里?所以不讲这些道理了,有一个故事‘大海是怎么样越过沙漠的’,讲的就是这个,希望对大家在生活中的遭遇,有更多‘缘分’的认识:

“大海总想越过沙漠,到达沙漠另一端的地方。但是每一次海水努力地漫上来、漫上来,努力地想越过沙漠的时候,都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沙漠很轻易地就吞噬了大海。沙漠是吸水的,水一遇到沙马上就沉下去了。海水很绝望,它似乎永远也到达不了另外一个陆地,它只要一开始行动,就都被沙漠吞噬了,无论海水怎样冒险,怎样一次一次不断尝试。它注定无法越过沙漠。直到有一天,水遇到了风。那天早上风告诉水一个事情,说如果你愿意改变的话,你完全可以到达你想去的另一个大陆。水很迫切,问要怎样改变。风和颜悦色地说,‘如果你愿意变成水蒸气的话,由我这个风把你吹带到那边,然后降为雨,再变回成水。’水答应了,变通了,它变成了水蒸气漂浮到了空中,然后在风的吹动帮助下,到达了另外的一片陆地。海水终于越过了沙漠。”

道长停下,很专注地看着我们。像是用他的无语在询问我们:有多少人愿意改变自己,“登陆另一个理想中的大陆”?

每个人都在安静中寻找自己的答案。面对我们自己心中的愿望,我们除了努力,除了幻想“天上掉个大馅儿饼”,有过“先改变自己,顺应客观”的念头吗?

道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这个故事都值得借鉴。那么我们再考虑缘分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缘而无份?我们有没有一点变通的主动和灵活?或者说甘愿牺牲一下?我们愿意不愿意改变一点点自己?如果我们固守,我们是越不过所有的沙漠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不过。如果我们愿意改变,我们就会达到一切的目标。每一个人都需要改变,你一定要知道,你是无形的,你就能改变。你回到无的状态下改变,不要以一个固定的模式看待。上善若水,最重要的就是水根本无形状,你给他什么容器都能够装下。但是我们自己很执着,我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你非要我来适应就会出问题。而事实上我的固定思维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事实的。”

生的伟大:“道在证道。”

道长:“好,我们回到原先的话题上来了。你们如果理解了这句话,好多中国道家的文化就理解了。宇宙自己的这个根本的道,它有一个证道的过程,道自己在证明自己,道通过它的运动在证明它的本身。我们是道在证道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是由不得我们的,因为它的证道,在这里都要回到自己的本源,回到生命本来的面目上去。在这个‘回’的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命实际上是一点点在按照这个道在证道的过程中去找自己的轨迹。道在证道是一个最核心的命题,在这里面,我们有时会疑问,人的命都定了,那我们自己、个体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就宿命了?干脆我们就不要努力了,就按照命运一切的预定好了。”

无话不说:“起码我就是这么想的。随它弄去吧……”

道长:“不对的。我们所说的‘宿命’,就是一个人的命、运,本身就包含了一个人的努力,也就是说你个人的努力是包含在你的命运之中、而不是排除之外的,它也是我们命的一部分。命在因缘里面波动,无量因缘运动的结果就是推动我们的生命生生不息地向前面走,而这个‘走’,是一个‘回’的过程,是道在证道的过程,我们是在证道的过程中,无论我们是在工作,还是在吃东西,还是在运动,打闹,喝茶,看书,求学,休息,和我们喜爱的人在一起,和我们不喜爱的人在一起,都是有非常的意义的。因缘,命运,缘分,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无量因缘运动的结果。只要你在必有事发的缘起之时,能‘应物不迷’,‘常应常静’,不断地经历过而超越,就是在不断地提高生命层次,不断地‘归根复命’,就能达到‘知常曰明’,‘没身不殆’的境地。”

静默。

小男:“道在证道只是描述了道存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道本身要去证明给你看,我是道……”

道长:“我们的存在,就是证道,正是因为我们有了生命,我们成为了一个观者。《道德经》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吾以观其复’就是‘我’通过观宇宙回到本源的这个过程。我们现在正在走向的就是这个境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它的因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却活得非常痛苦。你们白天抄的清静经里面太上老君曰,‘上德不德……’讲到了众生的烦恼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情绪往往都由外在的事情操纵了,因为有了外在,就有了我的判别,我和谁谁好,我又和谁谁不大好,人就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所有的万事万物产生了一个关系,以我为中心。因为人有一个基本的本性是趋吉避凶,于是这里面就有一个得失和取舍,总想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总想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避开,那么这就产生了贪求,贪求就是痛苦。古人说人生啊,‘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你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还是这个社会中的成功人士,但是你们想一想,即使这样了,你们心里不如意的事情还是很多,还有很多的想法还没有达到,在你们心里大部分的东西还是不如意的,你们现在都能够讲出你们很辉煌的东西,你们的成绩啊,成就啊,但是你们还有更多的事情是不能够去和人讲的,是属于你们内心深藏的东西……”

人马座深深地点头:“没错,‘不如意事常八九’,都几乎成为我的座右铭了……”

无话不说:“道长,这里面是不是还有这么一个区别,我们见一个东西,肯定都是即生贪求,最后自生烦恼不说吧,什么也没有达到,但是我听到一个说法,假如我们能够天天想,月月想,时时想,就像我们现在练功,气感就有点像想出来的……”

生的伟大大笑打断他:“原来你是这么自欺欺人的!气感只是你想象出来的……”

无话不说:“你别打岔,也属于是真的感受到了,那就叫梦想成真吧!而像有的事情,我们在平时都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在想,要赶上朝思暮想呢?我就专想这个了,那有志者事竟成啊,可能最终在无量因缘的作用下,就真让我想着了,这种情况是不是也有呢?”

道长没有笑:“有。这是心志啊,苦心一志,真的会成功。”

无话不说:“那你说是应该不想它呢,还是应该想它呢?”

笑……道长:“要看你是怎么想的。一个朝思暮想的人他也会是很痛苦的,他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乐趣……”

当前:第100/1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