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是不是有神仙全集.net》第106/121页


人马座:“但是,无论如何怎么说,在我们当今这个年代,知道佛教的人多,知道道教的人确实非常少。这样,道文化怎么可能成为与西方文化合璧的东方主流文化代表呢?”

道长:“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奠基的,必将是我们东方的、中国的和文化。道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不容置疑,因为道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中,早已经深深进入,造就了我们的思维模式,但是却不为我们大多数人所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道文化存在的证明和传播,而不论你承不承认,因为你本身就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生活在思维,在融和,在贯通。道的教育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行为的一个‘不自觉’核心。大部分人都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因为文化的承袭而不知觉地在弘道,而对我们修行的人来说,是需要有意识地用我们的生命来弘道。

“但是有一点呢说对了,就是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在融通的过程中、超脱自己的文化。这个时代需要的是用生命来对话,因为这个时代绝对要通过一个东西的出现,比如说人类向更高形式生命状态的提升,来体现这个时代与历往不同的进步。”

无话不说:“这个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有必要合壁吗?”

道长:“当然有必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虽然都同属地球文化,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太大了,东方人是整体思维习惯,西方人观念是无限细分的思维方式,体现在科学,医学,哲学观念,各个方面。我们这个文化的伟大,是在几千年之前就有的高起点,我说过了,一步到达那样一个对世界,对生命的认识;而西方的文化,科学,只有发展到了今天,终于有了很多成型的理论,比方说控制论,系统论,量子力学,还有混沌论,还有泛系理论,信息论等等,他们得到自己的实证科学的认可,才有可能在今天接受我们的东方文化。”

小男:“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合壁,是很漫长的事?还是在经历了漫长之后,到现在已经是一瞬间的事儿了?”

道长:“它不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它应该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因为我们的生命科学--基因科学虽然已经成型了,但它缺少一个核心的东西。量子力学也还没有介入到现代的医学体系里面去,而能量医学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完善,这些都必须要经过中国独特生命科学体系的认知,去和他们配合。”

胖子:“道在这个时代有大的显现吗?”

道长:“一直都有。但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对于生命的提升,将是道在这个时代很重要的一个验证。跟随这个理念,我们在这个时代对道的证悟将比在任何的一个时代都要重要。”

无话不说:“话虽这么说,我也相当赞同,但是我还是有我的疑问。既然是这样,你们已经方向这么明确了,应该自己修炼都来不及,你们还为我们这些俗人这么费劲干嘛?因为我在心里,也是不相信活雷锋什么的,他最后不也是‘翠花上酸菜’吗?”

大家哄然而笑!完全没有想到无话不说的思路能够在这么严肃的话题上,依旧放肆、跑得这般的遥远……道长笑毕:“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只知道闭门苦修而不问身边与天下的人,只能是小乘的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我们修行是内功和外行并进的,就是说一定是‘功和德’并进。不做任何有益于大众的事情、就自己修炼成功的,这是不可能的,有功还要有德,不能独善其身。”

人马座:“道长这个能够再说细致一些吗?”

道长:“比方说你这一生有很多的孽障,你要消除这些孽障、你才能回到大道里面。但是回到大道里面你原来欠的那些孽障就不产生因果相报了吗?这个世界是由因果关系延续的、我们讨论过无数次了,那我们曾经的孽障不报了怎么办?还是要报的,报的方法就是要干扰你让你修不成。这里就有一个因缘总爆发的问题。比方说我现在立定要发愿修成得道,那么不管我修成也好,得道也好,只要实现就一定是超越或断绝我原来所有的因果,但是所有的因果它又是要体现、要报的,怎么办?就必须要做一个很大的善事来抵消它,使它的因果平衡。你们可以思考一下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善事是什么。”

小洁:“帮助我们修道?”

道长:“道在每个时代、在证道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形态表现。每个时代的道都以它无限的多样性和无限的生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今世道要显现一个什么形态的道象出来?唐朝时候的人,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现状,和它之后、之前的时代、和现在,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道的脚步到了今世,它遇到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是什么?”

道长:“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生命,关心我们自己,关心我们的健康。那么这个时代,道所显现出来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呢?这对我们每一个修道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凭什么说我能够修成大道呢?现在我们人的劫难很多,我们远不如唐朝人、汉朝人那样的单纯,我们的孽障更深重一些。我们怎么能够摆脱孽障与道相合呢?所以从来没有我们只管自己修,而不去管外面的社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释迦牟尼就不会去传道了,老子也不会去写道德经了,基督耶酥也不会广泛地去布教。一定有一个与道相合、与这个时代的道融合一体的机会。”

小男:“确实,好像从来没有过,全球的人都在练瑜珈,都讲究美容,运动,科学研究基因,思考怎么延缓寿命。我也想过,是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关系,使得全球的人都相互影响着赶时髦呢?以前是信息不通,所以各自为阵……”

道长:“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地球村的概念。举一个很通俗的例子,你们观察过没有,这个时代什么是最赚钱的?美国有一个作家叫保罗.皮尔泽(PaulZanePilzer),是布什、克林顿两任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他写了一本书,他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健康的世纪,是世界财富的第五波。世界财富的第四波是IT行业。你们回忆一下他讲得对不对,想想比尔・盖茨。上个世纪年轻人弄一个网站可以一瞬间卖到多少个亿,那样快的财富增长速度是历史的经验中你做什么都比不上,做房地产都不能相比。世界财富第三波是汽车行业。

“人类到现在已经摆脱了饥饿贫困,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已经不需要为吃饱穿暖去花费很多时间和心思,需要花心思的是我们人怎么能够活得更好。但是生老病死使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享福。非正常的死亡越来越年轻化,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关心自身健康,从街景都能够看出来。二十年前、甚至五六年前,都没有现在这样,在中国任何一个城镇、几乎任何一条大街上都有按摩、推拿、洗脚。人类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关于健康的革命性的概念。作为一个经济顾问,一个商人,他们有意无意地都寻到了‘道’在这个时代的呈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知道‘道’是什么表现形态,就可以顺道而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借助了道缘,完善了我们自己。”

小男:“你说过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生命的局限,我们人是在面临突破维度空间吗?”

道长:“其实这些问题不应该讨论……”

大家:“说说嘛,道长,我们又不是学术会议,在这里讨论最合适了,只是聊天……”

道长:“这个大家知道,一些先进国家的研究者设想下一步要发明的宇航器,就是要研究三维到多维的航天加速器,到十万亿年之后的银河系的外围去,也就可以一瞬间就到了。而从我们道家的角度认为,很多的东西的存在,如果从信息上去理解他,是很容易的,过去和未来,遥远与现在,就在我们的方寸之间……”

大家再次怔住。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广大到不可想象的“宇宙”究竟是什么?怎么那么多万亿年的之广博银河系,太阳系,以及小小地球上始终被我们认为“一去不返”、“遥遥未知”、难以深究的人类过去与未来,只在我们内心的方寸之间?

啊啊……这天中午,细雨低回,大地芳香,微风清爽,我潜心地“功接功、接功”--呵呵,也包含了将近半个小时的睡功,一直练习到下午的三点。接受常月的身体调理。

两耳不闻红尘事,双眼只见天与地,我是幸福的人!真的,幸福得心直踉跄,不断忏悔种种红尘往事之中的执着与沉迷。天地开阔,平静坦荡,从来不索不取,而我们小小、小小只人,真是好大的胆,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放弃,什么都念念不忘,争夺、掠抢一切的功名、利欲,一切的自然、资源……静坐的时候我仿佛穿透了细细的雨幕,往来与过往的所有一切之中,为所经、所历、所视、所思而触目惊心。深深触动。

我一再翻阅一直带着的圣经,细细读老子的《道德经》。寻找为人的本性与本分。我希望能够醒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再次与大家会面,依然在抄经室。这种一墨,一纸,手握毛笔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古老场面,把所有人的心瞬间拉回到它正当的位置。心无旁骛……抄写完毕,大家寻觅到也忙完自己事(练完自己功?)的道长,继续这连绵数天,没有一丝条理可言的“想到哪说到哪”,仿佛这也是一门大家不可或缺的功课了。

小男:“道长,我一直在想着你中午说到的缘起,你说所有的生命它都有另外的一种表达形式--波,我们只需要去感受一下,这个感受也可以勉强叫缘起。是这个意思吧?但是我想问的是,我们生命,这个肉身的缘起,是怎么一回事?”

道长:“道教的经典讲,男是藏精于肾,女是藏血于肾,父精母血的交融,经三百日而胎圆,然后异灵入体,我们的生命就开始了。简单说是这样,这就是我们肉身的缘起。至于‘异灵入体’--我们的身体是家园,灵是家的主人--那是另一个领域的缘起,有更为广阔而复杂的因果与因缘。”

小洁:“我见到过有的小孩,神神叨叨的,是不是小孩能够看到,或者感受到什么?”

道长:“有几种可能。其中一种情况--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很少见的,假如说某个小孩的魂魄不全,那么其他的灵体就会在他的身体进入进去。就是我们说的突然之间这个人会变成一个特殊的状态。这种现象成人也有,像有些人的精神错乱。人的精神在错乱的时候,人进入一种特殊的封闭状态,实际上有可能在这个人的‘思想’里面,灵与灵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很激烈的夺舍。这个舍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灵魂的家舍。”

人马座:“灵魂的转世,人的出世,是不是也是对人体家园的夺、或者舍?”

道长:“倒不是夺和舍。但是假如一个人正好刚刚去世,他的魂魄一出来正好刚刚接得上一个人的新生,如果他们有因缘的必然,又有特殊的方式可以接通的话,在当时就可以从这边转到那边去。道经言‘父母已成胎,性命隐然可备,存则可为神居之舍,勿令他人得而居,而我争先夺而居之’,是这个意思。”

当前:第106/1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