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全集.com》第30/47页


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后来被美国政府指为共产主义分子和苏联经济间谍的美国人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认为,只有以黄金为锚的美元才有资格充当国际货币,国际贸易、信贷等必须以美元为准,其他货币则直接与美元挂钩,间接与黄金挂钩。“怀特计划”强调黄金的作用,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美国黄金储备丰富,1945年占世界货币黄金储备的59%。实际上这是强调美国的作用,显示出美国对世界金融霸权志在必得的野心。

布雷顿森林会议其实是强者美国对弱者英国的压制,弱者英国则尽量讨价还价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其他42个国家的代表无非是绿叶般的陪衬。当时,一些中国代表竟然在会议期间到附近的国家公园游山玩水,一位猎人误以为他们是蓄意破坏的日本间谍而开枪射击,中国代表团成员遂“抱头鼠窜,斯文扫地”。

对于美国人来说,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会议上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美元则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保留黄金所体现的经济与政治权力,保住作为国际金融基础的美国黄金,并在此基础上奠定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美元本位制正式加冕,美元登上王者宝座。

另外,各国还同意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在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一个全球性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借入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世界银行建立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的战后重建,此外还辅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将英国从国际金融霸主的位子上赶了下来。在英美唇枪舌剑之时,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神经极度紧张,身体到了崩溃的边缘,凯恩斯夫人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是声泪俱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身心交瘁的状态。电报来来去去,变得越来越绝望,他几次准备提出辞职但又被劝说不能这样做,伦敦的电文越来越简单,后来干脆没有了消息”。1945年12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凯恩斯被迫完成对美国的最后一次屈服后,伤情感怀,重病复发。一个月后,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溘然长逝。

凯恩斯弟子――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布雷顿森林制度不过是“美元交响曲的新乐章”。美国以不到30亿美元的出资额享有了IMF和世界银行27%的投票权,这一比例最高曾达到33%。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要求80%的多数票才能通过新的决策,美国因此而获得了否决权。英国及其自治领控制了25%的投票权,因此也有否决权。但英国本土仅有13%,这种否决权是不稳定的。美国可以分化瓦解英国各自治领,英国难以将这些票数集中起来。相比之下,法国仅有5%。因此,只有美国才能独占否决权,控制国际金融秩序。IMF和世界银行确保了美国政府对国际金融的控制权,本质上不过是美国财政部的分支机构。美国政府甚至直截了当地将两大机构总部置于华盛顿、紧挨白宫和财政部。这等于美国政府在向世界表明:IMF和世界银行必须秉承美国的意图行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但这种外汇只能到国外才能兑换黄金。这种制度,是把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黄金或外汇基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

金汇兑本位制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采用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受到与其相联系的实行金本位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控制。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本位制的发达国家可以视其需要将货币贬值,也就是降低其流通的银行券的含金量,降低价格标准。这样,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落后国家由于要在发达国家存放大量外汇准备金,就会白白丧失部分价值。

在英国霸权时代的国际金本位下,黄金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居民可以自由兑换黄金。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1945年之后的10年,美元比黄金还要抢手。欧洲、日本复兴所需要的关键物质和技术,都必须从美国进口,美国当然要求它们用美元结算。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成为世界记账单位、关键货币、合约单位、价值储藏手段、交易媒介、干预外汇市场的主导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延期支付的货币单位以及国际储备货币。

连设在曼哈顿的联合国总部都是建筑在洛克菲勒兄弟捐赠的土地上的,外国外交官入驻曼哈顿抬升了相邻土地的价值,洛氏兄弟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慷慨捐赠。联合国初创时,美国所占的优势显而易见。在51个创始国中,苏联集团只占6个,美国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多数席位。

不过,当时的美国金融霸权尚未达到一统江湖的程度。美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操控国际货币体系。因为各国政府有权将美元钞票拿到美国财政部直接兑换成黄金。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是制约美国无限制货币扩张的有效武器。此外,尽管英国实力下降,但直到1953年,国际贸易的40%仍用英镑结算,各国外汇储备的48%仍是英镑,英镑保持了仅次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而此时英国黄金储备只占全世界的5%。

不买账的苏联

“二战”后的美国最初是将英国视作对手,而将苏联看成自己的左膀右臂。美国政府认为,苏联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保证战后的美国霸权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它们打算将苏联纳入布雷顿森林体系。1943年,美国财政部准备给予苏联10%的IMF份额。苏联想从世界银行获取长期贷款,并从美国那里以租借形式获得信贷来尽快进行战后重建。美国答应给苏联35年期、利率2%的10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可以保证美国获得苏联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并将苏联变成美国商品的出口市场。在“二战”期间,美国出口额的20%都输入到苏联,而苏联的锰、钨、锌、汞、铂、钒、石墨、石油和云母等原材料大量供给美国。甚至在冷战开始后的1947年,美国锰矿石的1/3,铬矿石的1/2和铂的1/2以上都进口于苏联。

“怀特计划”的提出者怀特表示,美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对于世界未来的发展要远高于美英关系。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汉森甚至提出美苏共治世界的主张,“苏联在地球一端的崛起和美国在地球另一端成为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可惜的地缘巧合――两个大国占据辽阔的大陆,在彼此并无竞争的地区控制着庞大的资源――这一现象必须被看做未来历史进程的主导型和支配性力量。我们在此处面对着一个全新的力量分配格局。在这个框架下,法国、德国和英国所扮演的角色,必然地肯定显著不同于过去时代的欧洲歌剧为它们所确定的角色。”

1943年10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在美、英、苏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上提出备忘录,建议由美、英、苏、中、加拿大、挪威和巴西等国组成一个专家委员会来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促进非歧视性贸易,重建稳定自由的汇率。苏联政府对此表示赞赏,对建立IMF和世界银行也表示出兴趣。怀特于1944年3月建议给予苏联5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他认为这样做将给美苏两国政府在战后的继续合作提供健全的基础。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美国还答应将苏联在IMF的份额提高到12亿美元,以体现苏联的经济实力。

美国人给足了苏联面子,但其意在于削弱苏联的政治经济自主权,让苏联成为英国一样的附庸国。美国人认为,苏联为了获取足够数量的贷款最终一定会忍气吞声,接受美国的条件。苏联也知道,尽管美国打着自由贸易、门户开放的幌子,实际上是为了美国的长远利益而考虑。

几个世纪以来,俄国多次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十月革命”后,苏联刚建立就又再次受到了西方盟国的入侵。丘吉尔还曾讲过,“把布尔什维克主义掐死在摇篮里”。这让苏联不仅感到自身的弱小与不安全,还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看成不可靠的盟友。于是,战后在国土周边国家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便成为苏联的根本国策之一。

在苏联红军占领了波兰战前的全部领土后,1945年1月,作为波兰的临时政府,亲苏的卢布林委员会宣告成立。“二战”结束后的两年里,社会主义迅速成为11个国家的政体形式,所辖人口超过1亿,这些国家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三国(均被苏联直接吞并)、波兰、德国东区、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它们都变成了保障苏联国土安全的势力范围。

1944年4月20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召见美国大使哈里曼时表示,苏联政府虽然对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有不同看法,并对一系列问题持反对意见,但仍同意派出苏联专家在华盛顿同美国继续讨论。苏联政府认为,美国将在战后利用这两个机构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控制和渗透,更担心“基金”关于取消货币管制、固定卢布汇价及交流经济信息的规定会有损苏联的国家主权。

最能表明苏联态度的是斯大林评价丘吉尔的一段话。1945年11月9日正值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丘吉尔借机向斯大林发表讲话,将斯大林恭维成一个真正的伟人和苏联之父。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便让苏联共产党党报《真理报》将丘吉尔的讲话全文发表。第二天,斯大林看到这段讲话后写信给他们说:“丘吉尔的谈话,对于俄罗斯和斯大林充满溢美之词,我认为将它发表出来是一个错误,这种赞美对于丘吉尔是必要的,那是为了抚慰他那肮脏的良心,掩饰他与苏联的敌对关系;特别是掩盖这个事实,即丘吉尔和他在工党里头的信徒是反对苏联的英、美、法集团的组织者……发表这个谈话,我们就帮了这些绅士们的忙……我们现在有很多身居要职的工作人员对丘吉尔、杜鲁门和伯恩索夫的这种赞扬感到傻乎乎的狂喜。在另一方面,却又对这些绅士说出的不利的话感到沮丧。我认为这些情绪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使我们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一种谄媚。假如将来我们再发表这种类似的谈话,我们将灌输这样一种谄媚和奴颜婢膝的思想。我且不说苏联领导人不需要外国领导人的这种赞美,就我个人来说,这种赞美也是很刺耳的。”

由此看来,斯大林的苏联政府一直都对来自西方的任何表面工作都保持着警惕和防备,绝不愿意成为美元外交的棋子和美元霸权的附庸,苏联经济亦不需要借助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帮助。结果,尽管苏联牵强在“布雷顿森林协定”签了字,但却于1945年12月29日拒绝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未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1947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指责说:“布雷顿森林机构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为了一个大国的工具。”这个“大国”指的就是美国。

但斯大林的决定却成为美国发动冷战的借口。就像美国驻苏首任大使布利特所说的,“苏联每一次向另一个地方或国家扩张其势力,美国和英国就失去了另一个正常的市场”。美国不能允许这个世界出现第二个拥有经济主导权的国家。英国是这样,苏联也不例外。

冷战,妖魔化桀骜不驯的苏联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坎南从莫斯科给美国政府发出著名的八千多字的“长电报”,正式宣称苏联业已成为美国的敌人,建议美国“对苏联的扩张倾向加以长期的、耐心而坚定的、警惕的遏制”。紧接着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城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宣告冷战的开始。他在公众面前将苏联妖魔化成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呼吁英美联手遏制苏联对欧美的扩张与颠覆。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提出过彻底解决德国问题的摩根索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将德国分割为南北两个国家。在经济上摧毁德国的全部工业,让德国成为欧洲的农牧区。凡和战争相关的士兵、工商业者和平民,无须经过军事法庭审判而直接处决,也就是消灭德国一半的人口。将一部分剩下的德国人移民到北美、南美和澳洲,将德国人口控制在2000万人以下。现在,由于苏联的不服管教,美国开始着手复兴并控制欧洲经济,尤其要放手让德国发展经济,重整军备来遏制苏联。

其实当时的苏联在“二战”中早被打烂了,斯大林忙于重建苏联经济,根本无意与美国进行对抗。苏联仅在1941~1945年抗击德国侵略的过程中就损失了大约1/3的国家财富。那些被德军侵占的苏联国土生活着占苏联总人口数45%的居民,为全苏联提供了33%的工业产值,47%的作物播种面积和45%的牲口(大型家畜),铁路里程占全苏铁路总长的55%。

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那里焚毁了1710座城镇,7万多个村庄。150万栋房屋和建筑遭到彻底毁坏或受到部分破坏,致使2500万人失去家园,无处容身。31850个工业企业被摧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那些机械制造和冶金企业,在和平时期,总产品中近60%都是由它们生产的),还有数不清的小型企业和车间,1876个国营农场,2890个拖拉机站,98000个集体农庄,216700家商店、食堂、餐厅和其他商业企业,4100个火车站,36000个邮政电报局、电话局、广播站和其他通信企业,6000家医院,33000家诊所、防疫站和治疗所,976座疗养院和656个度假地,82000个中学小学,1520个技术学校,334个高等教育机构,605个科学研究所和其他科研机构,427个博物馆,43000个图书馆以及167座剧院。

德国占领军掠走了175000台金属切削机床,34000套压力机,2700台采煤机,15000套风镐,500万千瓦容量的水电设备,62座高炉,213座平炉,45000台织布机及300万个纱锭。苏联最宝贵,最主要的工业基地蒙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

和平时期修建的122000公里铁轨中的65000公里在占领之下遭到破坏,15800个机车头,428000节车厢被击毁。侵略者击沉或俘获了4280艘客运、货运和内河摆渡轮船、舰队技术支援船和4029艘无动力船只。26000座铁路桥中有13000座被炸断。有2078公里长的既有电报、电话通信线路在沦陷期间被侵略者破坏和窃取。

苏联居民区遭到了惨无人道的爆破及纵火焚烧。2567000座城市居民住宅中有1209000座在沦陷期间被破坏,这些毁掉的城市住宅加起来占到了城市规划居住面积的50%以上。在农村,1200万个住宅中有350万个在沦陷期间被破坏。

美国人不仅大发战争财,还利用战争战后重建控制欧洲。1947年,美国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杜鲁门主义”,认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同年,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马歇尔制订了一项向欧洲16国提供了132亿美元的贷款和实物的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俗称马歇尔计划”。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马歇尔计划”涉及的资金通常都先交付给欧洲各国的政府(包括当时的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府)。所有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每个参与国的首都均驻有一名经济合作总署的特使。特使的职责就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议。经济合作总署不仅鼓励各方在援助资金的分配上进行合作,还组织由政府、工商业界以及劳工领袖组成的磋商小组,对经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决定援助资金的具体流向。经济合作总署还主导了一个技术援助计划。它资助欧洲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参观访问美国的厂矿企业,以使他们能够将美国的先进经验和制度应用于本国。同时,也有成百上千的美国技术人员在这一计划的帮助下,作为技术顾问前往欧洲。

其实早在“马歇尔计划”执行之前,许多欧洲国家的经济就已经开始复苏了。那些接受援助较少的国家,发展速度反而更快。总的说来,欧洲在战后的经济增长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并不密切。就拿西德来看,1948年美军的费用几乎占了西德政府预算的一半,直到1950年,美军的费用还占西德政府预算的1/3。美国虽然给西德一些经济援助,但因为又从西德拿走了许多东西,对西德的经济恢复并不利。此外,由于许多欧洲富人在“二战”期间把他们的资金转移到美国,欧洲各国政府完全可以把这些富人的企业国有化来获得数目同样可观的重建资金。

“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惠国当然是美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生产的商品大量过剩,而“马歇尔计划”则让美国向国外输出过剩的产品。“马歇尔计划”的大部分援助都被西欧国家用来购买美国货,其中46%用来买仪器和棉花,16%用来买煤,19%用于买钢材和铝材,只有14%用于追加企业资本。

当前:第30/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