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全集.com》第32/47页


北朝鲜领导人非常希望能统一朝鲜半岛,并向斯大林请示。但斯大林不愿因支持北朝鲜而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所以一直不同意这么做。美国却毫不避战,十分希望在朝鲜半岛引发大规模冲突。1949年,美国国务院通过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NSC68)。文件称苏联是冷酷无情的寡头统治下的奴隶制,苏联将采取军事手段在全球对美国展开进攻。

实际上,当时的苏联在“二战”中失去了2200多万青壮年,战前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经济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斯大林此时正在复员军人增加劳动力来重建国家。美国在军事、政治与经济等任何一个领域都远远领先于苏联。朝鲜战争将会使苏联卷入进来,调动起西欧和美国民众对苏联的恐惧,迫使英、法、德、日等国牢牢依附在自己的周围,从而巩固美国的政治、经济与金融霸权地位。这还能为美国在对苏冷战中争取道义上的支持,从而遏制桀骜不驯的苏联和中国。

对于金融寡头们来说,一次经济衰退或萧条是一种出清过剩产品与消灭弱小竞争者的手段,一种利用失业现象作为压低工资标准并削弱工会从而为他们自己谋得更强大地位的手段。而战争则是扩大生产、提高利润并获得经济繁荣的工具。

“二战”后,随着战时需求的急剧衰减,美国军工合同大幅度减少,而民用支出规模太小,美国经济开始衰退。1948~1950年,美国失业率上升了130%。全国生产指数在战争动员最高峰时达到212的顶点,1948年却已下降到170,1949年再降到156。从1947年开始美国的出口就不景气,1949年3月至1950年3月再下降了大约25%。而朝鲜恰恰是发动一场有限战争的理想场所。通过朝鲜战争,美国的金融家与工业寡头们能以保证国家安全为借口,动员美国民众支持永久性的军工扩张。

1949年3月,在美国专家的帮助下,南朝鲜秘密策划“北进计划”以北侵北朝鲜。该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10个师主力集结于三八线,在美军配合下,实施美韩联军直取黄海道西登陆作战;第二阶段,美韩联军将在平壤地区粉碎朝军,直进鸭绿江边,统一朝鲜半岛;第三阶段,在蒋介石军队配合下跨过中朝边境线,对中国东北实施美蒋韩联合“扫共作战”。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以为,“美国人能供我们所需的武器,我们将向平壤开战,歼灭朝鲜军队是毫无问题的”。

从1949年春天起,南朝鲜屡次发起挑衅,其规模从瓮津半岛的团级交战,发展到开城的师级交战。南朝鲜公开史料称:“包括6次交战在内共发生300余起。”北朝鲜史料称:“在1949年1年之内,南方即向北方越境达1836次之多。”1949年8月,南朝鲜强征大批青壮军入伍,进入战时体制。整个1949年,南朝鲜北侵次数达2617起。

北朝鲜只是应对南方的侵略,却没有反戈倒击的意图。于是,美国人又开始放烟幕弹迷惑苏联。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1号文件》(NSC48/1)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NSC48/2)两份文件。文件称,为了遏制、削弱苏联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要维持美国在亚洲大陆沿海岛屿中已经占有的军事基地,沿日本―冲绳―菲律宾一线建立战略性的太平洋防线。美国必须利用日本的工业力量,引导日本走经济自立的道路,断绝中日贸易,鼓励日本在东南亚、南亚开辟新市场。对于韩半岛或台湾等防线以外的地区,则明确表示美国决不会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

1950年1月,杜鲁门总统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谈话,正式宣布放弃对中国台湾、南朝鲜的保卫责任和任何军事方面的援助。艾奇逊明确表明:“防线从阿留申群岛开始,经日本,至琉球(冲绳)。美国将继续确保琉球这一重要防御据点。根据琉球人民的利益,美国在适当时候将移交给联合国作为保护领地。但琉球是太平洋防线不可缺少的一环,必须确保。防线由此向南延伸,与菲律宾联结……如果太平洋防线以外的地域发生军事入侵,谁也不能保障这些地域的安全。万一发生入侵……首先不得不依靠被侵略国人民自己的抵抗,然后根据联合国宪章,得到全世界文明国家的支持。”

美国试图给苏联发出信号:美国并未将南朝鲜和中国台湾纳入军事保护的地区,换而言之,当南朝鲜和中国台湾受到军事攻击时,美国不会采取军事行动。这种信号让斯大林以为,北朝鲜的军事统一行动不会损害美国利益,也不会引起美国的军事对抗。苏联一改朝鲜动武的忌讳,转而鼓励北朝鲜武力统一半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南方军队一路狂奔到釜山一隅。此时的美国急不可耐,立刻自食其言,派遣美国援军反攻北朝鲜,同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让中国台湾成为遏制中国的不沉之航母。经过来回几番拉锯战,达到目的的美国人在1953年和中国、北朝鲜签订停战协定。南北之间的对抗状态则一直保持到今天。

朝鲜战争的一大赢家便是日本。1945年年底,美国准备把日本的造船厂、化工厂、钢铁厂都拆了,搬到日本曾侵略过的那些国家去。有些美国官员甚至主张彻底消灭日本这个民族。1947年,在美国占领下的日本通过了《反垄断法》和《反集中法》,目的是要解散掌握日本经济命脉的财阀集团,彻底削弱日本的经济恢复能力。朝鲜战争将日本从永久性贫困的陷阱中解救出来。麦克阿瑟与他的助手洛克菲勒财团未来的掌门人――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代表美国政府,支持日本工业重组为巨大的财阀集团。

除了约2.5万日军直接参加朝鲜战争外,在美国的默许下,日本军工迅速随着战争进行而恢复。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月,日本就将3000枚反坦克地雷送到前线。战争第一年,日本为美军提供了包括凝固汽油弹、贮油器在内的价值721.9万美元的装备。战后几乎崩溃的日本汽车业,接受了美军卡车的订单,得以起死回生。在美军的化学武器研究中,许多“二战”时的日本化学战专家成为美军的座上宾,这些日本专家在改进细菌弹,特别是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和散布感染细菌的昆虫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美国驻日大使墨菲公开称:“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其列岛变成了一个大兵站。没有它,朝鲜战争就打不成。”

为使日本在朝鲜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大力扶植日本恢复军火工业,并将原定用于战争赔偿的850座军工企业交还日本政府为美军生产军火。从1952年3月8日开始,日本可以不受限制地生产飞机、舰艇、武器和弹药。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共为侵朝美军提供了价值1.1亿美元的武器弹药。整个朝战期间,日本接受的军事订货达到30亿美元,接受的美国援助则高达21亿美元。这将日本大多数行业都调动起来,为日本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而且直到今天,日本仍保持着强大的军工实力。

转进中国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也是朝鲜战争的一大赢家。为了遏制中国内地,美国恢复了对蒋介石流亡政府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第七舰队长期驻扎在台湾海峡。1954年,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缔结了共同防御条约。大多数非共产党国家继续承认蒋介石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权,并保留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

朝鲜战争最大的赢家仍属美国,尤其是美国的金融与工业寡头。朝战期间,美国国防预算增加了400%,从战争开始时的不到130亿美元增加到1953年战争结束时的600多亿美元。美国国防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需求者。全美最大的100个金融与工业垄断组织获取了朝战订单的64%。杜邦财团控制的通用汽车公司获取了7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占第一位。摩根财团控制的波音飞机公司夺去了3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占第二位。通用电气公司夺得了29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占第三位。美国各公司在战争期间年平均利税总额高达882亿美元,比“二战”时增加了100%以上。自此,以各大财团为核心的美国军工复合体开始形成。

朝鲜战争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价格回升和工资的增加,从而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比如,钢铁工业是一种特别要依靠战争而繁荣的工业。它的最大利润是在战争中赚得的,它的最大发展是在备战中和战争期间实现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钢铁生产能力上升到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40%以上。战后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不到1亿吨,但开工率很低并不断下降。朝鲜战争爆发后,钢铁工业又开始蓬勃发展,生产能力则迅速膨胀到1.18亿吨,其中增长的0.14亿吨钢铁都是军用方面。

用美国的剑为美国掠夺更多的钱

通过朝鲜战争,美国统治精英极力制造一种危机与冷战的恐怖气氛。1953年,在这种气氛下,美国公众对战争和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以至于选举了退休将军艾森豪威尔当总统。而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府却完全由以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杜邦财团、梅隆财团和福特财团为代表的金融与工业寡头控制。除了劳工部长马丁・金德尔出身铅管匠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内阁成员如下:

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是苏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成员,美国钞票公司和加拿大镍公司董事会董事,美国农业化学公司和巴勃可克・威尔可科斯公司董事,纽约和第五街银行董事,等等。

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是姆・阿―汉娜公司董事会董事兼总经理,汉纳铁矿公司总经理,匹斯堡固本煤炭公司、国民钢铁公司、雷容工业公司、道格拉斯矿业公司、塞斯克汉纳煤业和汉纳矿业公司以及来东投资公司的董事会的董事长。同时,他还是下列这些公司的董事:汉纳炼铁公司、大湖钢铁公司、唐纳―汉纳煤焦公司、密之安钢铁公司、威尔顿钢铁公司、中西钢铁公司、菲尔普斯・道奇公司、克利夫兰花旗银行、加拿大糖业有限公司以及另外18家公司。

国防部长查理斯・欧文・威尔逊是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家公司在朝鲜战争时期获得54.9亿美元的政府订货,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这位兄台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有过一句名言:“对通用汽车有利的就是对美国有利!”

司法部长赫伯特・布朗乃是劳德律师事务所成员,艾克塞斯保险公司董事,国民零售商互助保险公司董事。

陆军部长罗伯特・勒・斯蒂文斯是斯蒂文斯纺织公司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董事长,并任纽约电话公司、汉明威―巴特列特制造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食品公司、亚历山大史密斯父子公司、杰克逊公司等的董事。

空军部长哈罗德・埃・泰尔波特是哈・埃・泰尔波特公司成员,泰尔波特公司董事兼经理,标准只管公司董事,奥拓里德电器公司、密德公司财政委员会主席兼董事,国民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麦迪逊广场花园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等的董事。

商务部长新克莱尔・威克斯是美国企业协会主席,李德―巴登公司、卡尔―法斯特那联合公司董事长,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吉利保险刀公司、普尔曼卧车公司、美国夹板公司、全国制造商协会等的董事。

预算局长约瑟夫・道奇是底特律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复兴银公司顾问委员会及执行委员会委员,克莱斯勒公司、标准意外事故保险公司、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的董事。

驻英大使文思罗普・吴・阿尔德里治是大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内地造纸公司、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联邦储备银行、纽约中央公司等的董事。

海军部长罗伯特・安德逊是大石油商。内政部长道格拉斯・麦克是通用汽车公司俄勒冈州代理商。农业部长艾斯拉・塔夫特・本生是谷米商和碾磨业的代表。邮政部长阿瑟・萨末菲尔德是通用汽车公司密歇根州代理商。

在国内,这些寡头利用朝鲜战争在民众中造成苏联武力扩张的恐慌来解决社会控制问题。政府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一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歇斯底里的恐惧心理,并利用这种心理来进行国内镇压活动。1954年12月,美国参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提交的不信任案,认定共产党为非法组织,是不忠诚于美国国家利益的组织,开始肆意迫害共产党和不同政见者。后来美国司法部对美国共产党领导人提起诉讼,指责他们阴谋教唆和鼓吹用武力和暴力推翻政府,美共领导人纷纷被投进监狱。中情局控制宣传系统,制造反共气氛。1948~1954年,好莱坞出产了40多部反共电影。在这些电影中,反共都被塑造成英雄一般的行为。通过这些欺诈的手段,美国金融与工业寡头们引导民众支持政府的军事扩张。

美国政府扭曲事实,捏造虚假的信息。当时,苏联只拥有50枚~100枚的洲际弹道导弹和不到200架的远程轰炸机。而美国却拥有威力相当于1500颗投于广岛的原子弹的核武器,50枚洲际弹道导弹,80枚核潜艇导弹,90枚海外陆基导弹,1700架能够抵达苏联的轰炸机,300架可以携带原子武器的舰载攻击型轰炸机,1000架可以携带原子弹的陆基超音速攻击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自始至终都拥有远强于苏联的核威慑能力和绝对的核优势。但美国却鼓吹自己与在核武器和导弹方面已经被苏联远远甩开,借此大力发展军工业尤其是核军工。到1960年,美国军事开支已达458亿美元,占整个财政开支的49.7%。这让各大财团控制的军工企业的利润成倍增长。

在国外,美国的国际政策打着反共的幌子以胁迫它的附庸卫星国俯首甘心听命。朝鲜战争使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政治同盟变成了真正的军事同盟。1952年开始,美国扩张北约军事力量,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建立从属美国的军事基地。对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援助转而用来购买美国生产的军用物资用于重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美国除了在日本和南朝鲜驻军外,还与自己的老殖民地菲律宾缔结了军事联盟条约。1951年9月,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了三国安全条约,取代了英国的传统地位,控制了这一地区。到1955年,美国在世界26个国家设立了450处军事基地,这使美国拥有了全球军事霸权。

用美国的剑为美国掠夺更多的钱,这便是目的。在南朝鲜,以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花旗银行为主要投资者的美国金融势力在南朝鲜的投资高达12.5亿美元以上。在古巴,军事独裁者富尔根西欧・巴蒂斯塔一直在为美国金融家的利益卖命。美国金融势力主导着古巴经济,控制着古巴80%~100%的公用事业、矿产业、畜牧业和炼油业,以及40%的制糖业和50%的公共铁路。

195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采取行动颠覆了深受民众爱戴的危地马拉哈科沃・阿本斯民选政府,罪名是后者受到苏联的影响威胁了美国的商业利益。阿本斯征用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所拥有的23.4万英亩土地分给当地贫苦农民。但因其所提供的补偿未能满足美国人的要求,得罪了控制联合果品公司的美国大财团,这才遭此噩运。

创建于1899年的联合果品公司,主要经营将第三世界国家种植园中生产出的蔬菜、香蕉和菠萝销往美国和欧洲的业务。该公司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拥有大量土地,同时还拥有的国际铁路和运输船垄断交通,此外,还经营电话、电报、广播、出版、发电、饮料、制糖、木材加工和石油工业。但该公司垄断市场的主要手段还是控制生产香蕉的土地,垄断土地使用权是联合果品公司生存的主要手段。联合果品公司在海外的每一个庄园,不仅在经济上自成体系,而且自订法律,自设军营,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枪杀工人,成为国中之国。

联合果品公司与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兄弟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是联合果品公司的法律顾问与股东。助理国务卿约翰・卡伯特也是该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他的兄弟,美国国务院国际安全事务局局长汤姆斯・卡伯特曾担任过该公司的总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科特勒曾是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世界银行总裁约翰・麦克洛伊、美国副国务卿沃尔特・史密斯和美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罗伯・特希尔都曾是该公司董事会成员。

当前:第32/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