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虎全集.com》第394/690页
蒋方震点头道,“兴帅心里有数,卑职也就不再多言了。”
“兴帅,好消息,奉天兵工厂把120MM和150MM两种口径的重炮造出来了。”叶重和蒋方震刚聊完,军械处的萧迪就跑了过来。
坐在椅子上的叶重一下子站了起来,心情大好地道“百里兄,一起去看看。”
为了防止城南日军可能的暴动,除了在城南设有军队外。东北的几大政府控股的飞机制造厂,还有奉天兵工厂都建在了城北。在警卫的的警卫下,小汽车穿过森严的戒备,进入奉天兵工厂的核心地带。
车窗外,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白人的身影,这点在通辽兵工厂也很常见,不过与通辽兵工厂的大多数俄国技师不一样的是在奉天兵工厂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军工人才。
小汽车在火炮试射场地停下。4门架设好的大口径火炮,两门120MM的重型榴弹炮,两门150MM的重型榴弹炮,颀长的炮筒斜指天空,显得是如此的霸气。
“日军轻武器的配制并不高,自从兴帅在欧洲大规模采买军火之后,随着以后战防炮,MP18冲锋枪装备到部,东北军在轻武器上不会弱于日军,唯一的差距便是重火力上的加强。以前通辽仿日造的三八式105重野炮放在民国来说,是镇军利器。不过跟日本军队的装备比起来就要逊色一些了。现在奉天兵工厂仿造出了德式的这两种口径的火炮,东北军和日军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假以时日,正面战场上与日军抗衡,并非难事。”蒋方震看着眼前的大炮,眼睛中闪动着莫名的光采道。“萧处长,这两种口径的大炮性能怎么样?”
“从德国过来的技师在兵工厂的工作还是相当严谨的。这种120MM口径的火炮与德军原来的制式装备性能已经相当接近了,不过奉天兵工厂的制炮机械才刚投入生产不久,很多机器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调试,因此对于生产难度更高的150MM重型榴弹炮,性能比起德国的原产货要逊色一些。实际口径炮管长17倍口径,高低射界-11度–45度。水平射界5度,炮弹重44公斤。大炮全重2250公斤。最大射程8500米。另外使用寿命上,德国原产的,每根炮管大概可以多打3到4百发炮弹。”
“大炮的质量要想办法提高。军火要装备几十万东北军,不能把军火把成艺术品,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又要兼顾到火炮的生产规模。”后世二战中苏联有一种122MM口径的火炮性能非常出色,不过整体上大炮的使用寿命是不及德军的。炮管更换率比起德军要高得多。可质量虽然低一些,苏联却是用量的优势,再加上俄欧的严酷的气候,生生挡住了德军。
“是,兴帅,另外兵工厂还根据德国的105MM口径的火炮,对东北军现役的重炮进行了改进。在炮身减轻了20公斤的前提下,威力增大了将近六分之一。”萧迪道。
“现在三种口径的火炮产量怎么样?”
“现在105,120,150MM三种口径的火炮月产量分别是4门,2门,1门。这次从欧洲采买了大批的机械,今后奉天兵工厂主要负责造炮,还有一批制炮机械在调试阶段,预计到后年底,奉天兵工厂的建造全部峻工后,就算以后不再添加机械,重炮的生产枪械能再番两番左右。”萧迪回答道。
整个奉天兵工厂从选址到峻工要花将近4年的时间,跟通辽兵工厂比起来可谓是龟速至极了。不过两者意义不一样,通辽兵工厂主要是解决最基本的自给自足问题,涉及的军火只是步枪,中小口径的火炮,工艺上简单了很多不说,而且需求压倒一切,叶重是做了诸多准备,集中了全力才让通辽兵工厂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投产。
而奉天兵工厂的情况不一样,主要是造炮,中,大型口径的迫击炮,这些重炮,还有大量的75口径的火炮。叶重也不想因为赶进度,给奉天兵工厂留下一些隐患,慢火出细工。
而且现在东北到处都要用工用人,王永江找叶重抱怨过几次,要统筹全局,因为建造奉天兵工厂占用太多的资源,影响了其它方面就不好了。就目前而言,一个月有7门重炮,一年就是84门,而且生产的主流还是75口径的,以东北目前的财政情况,在每年的扩军经费与巨额的军费后,不足以支撑东北军再装备如此多的重炮。因此必然会有一部分存放到军械库。在需求上也不那么急。
“除了迫击炮和75山炮,野炮以外,重炮暂时以这三种为主。”叶重拍了拍炮身道,“至于重型野战加侬炮那种大家伙,还有更大口径的,可以摸索出来,不过暂时不宜大量生产。对了,关于坦克的研究,怎么样了?”
“快出来了,坦克研究上投入的资源是最多的,那边俄国的,德国的,还有东北自己的技师都有,最迟两个月内会有结果。”萧迪道。“可惜原来在德国有过坦克制造经验的人咱们没有挖到,要不然早就造出来了。”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仿造出来也不错了。”叶重道。“不过希望性能不要逊色法国原产的太多。”
“是,兴帅。”
“兴帅,张敬尧现在是彻底被赶出湖南了,谭延闿占领长沙之后,对张敬尧部穷追猛打,一直到湖北与湖南交界的地方,才停下来。”从奉天兵工厂回来,文山赶过来道。
“张敬尧的第7师现在还剩多少人?”叶重问道。
文山道“不多了,以前在平江的时候就被第9师的骑兵团打散过一次,张敬尧能开进长沙城,不过是沾了吴佩孚的光罢了。现在张敬尧的第7师,仅剩下四五千残兵败将。”
“谭延闿派人过来问侯兴帅,说什么湖南局势已经稳定,什么时候派人过去堪测湖南的矿藏。”
“这个谭延闿。”叶重笑道,“他不是来问我什么时候派探矿师的,其实是想我早一点帮他解决他的帽子问题。没有中央的承认,他这个湖南督军就名不正言不顺。”
“怎么回复湖南派过来的人?”文山道。
“东北银行和奉天商业银行在湖南的扩张还算顺利?”叶重问道。
“还不错。谭延闿没暗地里下绊子。”文山道,虽然东北银行的事务主要是财政厅那边负责。不过文山主管情报,在这件事上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李安群的那个混成旅呢?”
“谭延闿正式提拔李安群就任湘东北镇守使,节制平江,通城,汩罗,岳阳一带的军民事务。”文山道。
“这么说谭延闿还算个守信之人?”
“总体上谭延闿的名声还是不错的,不过这次听闻他和手下的得力大将赵恒锡闹了些不愉快。听说谭延闿在攻进长沙之前,会把湘军总司令的头衔让给赵恒锡,结果进入长沙之后,又食言了。跟着谭延闿的那帮文人都得了不少好处,相反赵恒锡这个拥兵最重的大将却没得到多少实惠,对谭延闿已经心生不满。”
“哦?这么说现在的湖南还是有隐患的。”叶重皱了皱眉,原本想通过湖南将东北钞的影响力扩散到江南一带,如果后面赵恒锡推翻了谭延闿不买东北的账可就不好办了“先静观其变,湖南暂时应该不会有事,让李安群尽快把兵练起来,以备不测。”
第四卷 第242章 答应出兵
时间已经是深秋,徐树铮亲帅边防军第1师,两个步兵旅又一个骑兵团,合计1万1千余人,沿京奉路大张旗鼓的北上。
“徐司令,边防军和叶重的东北军在陕西闹了别扭,咱们进入东北,他不会暗地里下黑手吧。”调任边防军第一师师长的高在田忍不住向徐树铮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