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群英全集.com》第375/376页


位于蜀岗中峰的大明寺,是扬州八大名刹之一,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前,在此寺传经授戒,大明寺因而名闻天下。寺内的栖灵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塔高九层,雄踞蜀冈之上,是整个扬州城的制高点。

李豫在郭曙搀扶下,来到大明寺山门前。

郭曙见寺门紧闭,对李豫说:“陛下,您在此稍后,曙去叫门。”

李豫点了点头。

郭曙来到寺门前,正要伸手去叩门环,寺门突然自己开了。郭曙手握佩剑,看了看身后的李豫,跨进寺门,周围不见一人。

李豫听到寺院大门开启的声音,久久不见郭曙回来,问:“七郎,有事吗?”

郭曙听到李豫叫自己,连忙退出大门,来到李豫面前回禀:“陛下,这寺院有些古怪。寺门自己打开,却不见僧人。曙以为,陛下您还是……”

李豫:“不必了,引我进去。”根据扬州刺史李国臣介绍,江淮地方经过一年治理,吏治清廉,百姓安居,社会稳定,法相庄严之所更不会有乱匪出没。

李豫在郭曙搀扶下进入寺院,来到栖灵塔下。郭曙见塔门前站着一位身穿方丈袈裟、年纪七十多岁、双目失明的老和尚。

郭曙见状,对李豫说:“陛下,这寺庙好生无礼,竟然让一个瞎眼的老和尚接待您。”

李豫阻止道:“七郎,不可无礼。”

老和尚双手合十:“施主,您来了,里面请。”

李豫在郭曙搀扶下,正要走进栖灵塔。

老和尚双手合十:“这位小将军请留步,栖灵塔乃佛门圣地,不容刀剑戾气。”

郭曙:“你这老和尚,曙连金銮宝殿都能进,还进不得你这破塔。”

李豫:“七郎,你在此等候。”

“陛下,可是……”郭曙显得有些担心。

李豫:“放心,没事的。”李豫虽然看不见老和尚的相貌,却能感觉到一股祥和安宁的气氛。

栖灵塔首层佛像前,老和尚点燃一炷香,交给李豫:“施主请上香。”

李豫双手持香,俯身三拜。老和尚接过香,插入香炉。

老和尚:“栖灵塔中供奉着世尊灵骨,贫僧引施主前往瞻仰。”

李豫跟随老和尚来到栖灵塔地宫,眼睛突然感觉到前方有一缕亮光,在亮光的指引下,李豫来到供奉佛骨舍利的金塔前。佛骨舍利散发出温暖而慈祥的光,洗涤着李豫的内心深处。几年前,寻回敦煌三危寺佛骨舍利时,李豫有过同样感觉。

老和尚:“栖灵塔地宫内供奉六颗世尊佛骨舍利,所谓佛祖即在此处。”

李豫双手合十,虔诚的膜拜圣物。

来到地宫门口,老和尚对李豫说:“施主,您面前是一幅六道轮回图,此轮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轮外刻‘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口衔轮沿,双臂抱轮。此“六道”中前三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称为三善道,后三道――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称为三恶道。一切众生都处于六道因果轮回之中,生生死死,世世浮沉,此生彼灭,彼生此灭。”

李豫:“因果?轮回?”

老和尚:“一切事物均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施主前世笃信佛陀,渴望天下安定。然而佞臣当道,庙堂诸事不能自主。虽君临天下十余载,尽心竭力而无功。现今之庙堂,奸佞尽除,贤良辅佐,社稷中兴,指日可待。施主却将国事委于人子,不出三载,天下复乱,黎民涂炭。”

李豫心中大惊,问:“大师何出此言?”

老和尚所说李豫的前世,似乎就是历史上的唐代宗。根据史书记载,唐代宗李豫信奉佛教,是唐帝国第一位因为宦官拥立而登基的皇帝,以李辅国、程元振为首的宦官统领禁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李辅国恃功自傲,曾对唐代宗李豫直言说:“大家(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战乱之后的国家创伤难愈、人口剧减、田地荒芜,宦官当政,吐蕃入寇,仆固怀恩、李怀光等悍将因为不满朝廷猜忌相继造反,内忧外患不断,唐代宗李豫有心无力,含恨而终。

老和尚:“如今天下初治、百废待兴,皆因施主数年坚始终不渝之力。而今能臣骁将齐聚庙堂,旷古罕有。然有正必有反,有得必有失,若无天子坐镇帝都,能臣骁将恐难驾驭。”

李豫:“大师您也看到了,豫双目失明,故而才将国事委于太子。”

老和尚:“施主虽双目失明,但只要用心去观,仍可以洞察秋毫。五年后,人心平定,国泰民安,才是施主功成身退之日。”

李豫走出栖灵塔,天色已经大亮,老和尚不知何时悄然离去。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进来的!”两名扫地的僧人手持笤帚,上前质问院中的李豫和郭曙。

郭曙手持佩剑回答:“我等是你们方丈的贵客。”

当前:第375/3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