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作者鲁迅》第3/52页



  宋皇?中,曾公亮〔27〕等被命删定旧史,撰志者欧阳修〔28〕,其《艺文志》(后略称《新唐志》)小说类中,则大增晋至隋时著作,自张华《列异传》戴祚《甄异传》至吴筠《续齐谐记》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29〕王延秀《感应传》至侯君素《旌异记》等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30〕诸书前志本有,皆在史部杂传类,与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至是始退为小说,而史部遂无鬼神传;又增益唐人著作,如李恕《诫子拾遗》〔31〕等之垂教诫,刘孝孙《事始》〔32〕等之数典故,李涪《刊误》〔33〕等之纠讹谬,陆羽《茶经》〔34〕等之叙服用,并入此类,例乃愈棼,元修《宋史》,亦无变革,仅增芜杂而已。

  明胡应麟〔35〕(《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类:

  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36〕是也;

  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霍玉》之类〔37〕是也;

  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38〕是也;

  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之类〔39〕是也;

  一曰辩订:《鼠璞》,《鸡肋》,《资暇》,《辩疑》之类〔40〕是也;

  一曰箴规:《家训》,《世范》,《劝善》,《省心》之类〔41〕是也。

  清乾隆中,敕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2〕,以纪昀总其事,于小说别为三派,而所论列则袭旧志。

  ……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缉琐语也。唐宋而后,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班固称“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如淳〔43〕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然则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杂废矣。

  今甄录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惟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则黜不载焉。

  《西京杂记》〔44〕六卷。《世说新语》三卷。……

  右小说家类杂事之属……

  《山海经》〔45〕十八卷。《穆天子传》六卷。《神异经》一卷。……

  《搜神记》二十卷。……《续齐谐记》一卷。……

  右小说家类异闻之属……

  《博物志》十卷。《述异记》二卷。《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右小说家类琐语之属……

  右三派者,校以胡应麟之所分,实止两类,前一即杂录,后二即志怪,第析叙事有条贯者为异闻,钞录细碎者为琐语而已。传奇不著录;丛谈辩订箴规三类则多改隶于杂家,小说范围,至是乃稍整洁矣。然《山海经》《穆天子传》又自是始退为小说,案语云,“《穆天子传》旧皆入起居注类,……

  实则恍忽无征,又非《逸周书》〔46〕之比,……以为信史而录之,则史体杂,史例破矣。今退置于小说家,义求其当,无庸以变古为嫌也。”于是小说之志怪类中又杂入本非依托之史,而史部遂不容多含传说之书。

  至于宋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民间,其书故当甚夥,而史志皆不录。惟明王圻作《续文献通考》〔47〕,高儒作《百川书志》〔48〕,皆收《三国志演义》及《水浒传》,清初钱曾作《也是园书目》〔49〕,亦有通俗小说《三国志》等三种,宋人词话《灯花婆婆》等十六种。然《三国》《水浒》,嘉靖中有都察院刻本〔50〕,世人视若官书,故得见收,后之书目,寻即不载,钱曾则专事收藏,偏重版本,缘为旧刊,始以入录,非于艺文有真知,遂离叛于曩例也。史家成见,自汉迄今盖略同:目录亦史之支流,固难有超其分际者矣。


         ※        ※         ※



  〔1〕“饰小说以干县令” 语见《庄子・杂篇・外物》。县令,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

  〔2〕桓谭(前?-56) 字君山,东汉沛国相(今安徽淮北市)

  人,官至议郎给事中。所撰《新论》,《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七卷,已散佚,今存清人辑本。此处所引“小说家合残丛小语”等语,见《文选》卷三十一江淹诗《李都尉》李善注,“残丛”作“丛残”,“譬喻”作“譬论”。

  〔3〕“短书不可用” 《太平御览》卷六○二引桓谭《新论》:

  “余为《新论》,术辨古今,亦欲兴治也,何异《春秋》褒贬耶?今有疑者,所谓蚌异蛤、二五非十也。谭见刘向《新序》、陆贾《新语》,乃为《新论》。庄周寓言,乃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亦皆为妄作,故世人多云:‘短书不可用’。然论天间莫明于圣明,庄周等虽虚诞,故当采其善,何云尽弃耶?”按《庄子》,战国庄周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尧问孔子”,不见今本《庄子》。《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撰。

  《汉书・艺文志》著录内篇二十一篇,外篇三十三篇,今存内篇。该书《天文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4〕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语见《汉书・艺文志》总序。黔首,唐颜师古注:“秦谓人为黔首,言其头黑也。”

  〔5〕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官谏大夫、中垒校尉等。曾于天禄阁领校群书,撰成《别录》。原有《刘向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刘歆(?-23),字子骏,官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撰成《七略》。原有《刘歆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子骏集》。《七略》,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七卷,已散佚,今存清人辑本一卷。

  〔6〕班固(32-92) 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官兰台令史。曾校书秘府,继其父班彪编撰《汉书》共一百卷。其中《艺文志》载:刘歆曾“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7〕“可观者九家”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记述十家,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及小说家,并评论云:“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8〕颜师古(581-645) 名籀,唐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中书侍郎、秘书少监。精于训诂,以注《汉书》著称。

当前:第3/5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