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简史黑暗时代全集.net》第9/9页


  在战后的几十年当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复苏则是非常不同的另一番景象。苏联的复苏一方面得益于来自德国的劳工(莫斯科的很多大型建筑都是由德国战俘修建的)和赔偿物资,一方面也得益于苏联的大规模军备和一直存在的秘密警察(后来演变为克格勃)[310]。但是在农业产出方面,苏联直到1960年才超过沙皇统治时期。1949年,苏联宣布成功爆炸了原子弹,过了一年,朝鲜战争爆发,冷战有可能升级为热战。实际上,朝鲜战争刺激了国际市场对原材料和德国机器的需求,它也使西方的军事经济组织(北约是主要代表)更为稳固,并发挥积极作用。进入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德国和日本分别成为了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国家。这一不同寻常的巨大变化迟早将对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影响。日本,韩国,甚至包括中国台湾(在1960年,韩国只能出口假发),连同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都走上了自己的发展轨道。中国的成功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但苏联不久后就解体了。这时,德国终于获得了统一。盟军取得胜利的46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97] 即魏玛共和国政府。
  [298] 乔治–亨利·苏图(Georges-Henri Soutou,1943— ),历史学家,1943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299] 比利时港口城市,位于比利时北部。
  [300] 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876—1967),联邦德国总理(1949—1963)。
  [301] 詹姆斯·伯恩斯(James Byrnes,1879—1972),美国国务卿(1945—1947)。
  [302] 德国西南部城市。
  [303] 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1883—1967),英国首相(1945—1951)。
  [304] 瓦尔特·乌布利希(Walter Ulbricht,1893—1973),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曾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后来两党合并成为了德国统一社会党。
  [305] 卢修斯·克莱(Lucius Clay,1897—1978),美国陆军上将,驻德美军指挥官,曾成功指挥向西柏林运送补给品的空运行动。
  [306] 西欧国家的多边清算组织,其成立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端,1958年为欧洲货币协定所取代。
  [307] 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1906—1990),英国历史学家。
  [308] 《苏醒的德国》,“二战”德国军歌。
  [309] 皮耶罗·斯拉法(Piero Sraffa,1898—1983),意大利经济学家。
  [310] 苏联间谍组织。
  致谢
  多年来,我搜集了很多有关“二战”的图书。我最早买到的是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A.J.P. Taylor)所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1961)和科雷利·巴尼特(Correlli Barnett)所写的《沙漠将军》(Desert Generals)(1962)。我也很幸运地在多家图书馆读到了更多的书。位于安纳托利亚中心的比尔肯特图书馆建造用时很短,但是对我的帮助却非常大。在英国,伦敦图书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都非常便利,它们让人身心愉悦,受益无穷。我非常感谢这3家图书馆的馆员。我还要感谢我的系主任皮纳尔·比尔金(Pinar Bilgin)博士,以及比尔肯特大学的同事们,你们营造了快乐且高效的氛围。感谢图书的出版商,他们是来自Basic Books图书出版公司的拉腊·海默特(Lara Heimert)和来自企鹅出版公司的西蒙·温德尔(Simon Winder)。我尤其要感谢亲切友善又博闻多识的编辑诺曼·麦卡菲(Norman MacAfee)。我的儿子鲁珀特·斯通(Rupert Stone)是这本书的第一位读者,能得到你的鼓励,我感到非常高兴。
  参考书目
  关于“二战”的图书种类非常多,而且不乏精彩之作。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约翰·基根(John Keegan)所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1990)。这本书对很多军事术语作了解释,比如坦克和飞机的设计等。作者的叙述非常清晰,他用精炼的语言描写了很多发生在陆地、空中和海上的战役或战斗。任何参考书目只如同沧海一粟。约翰·基根把这一数目限定为50本,其中大部分也是我想列入参考书目的。在这一基础上,我想我最好能继续提供50本后来出版的书。在互联网和机器翻译的繁荣发展之下,英语图书已经在数量上具有了压倒性的优势,所以确定这50本书要比预想的更加容易。
  13卷本的《德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Das Deutsche Reich und der Zweite Weltkrieg)是一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籍。1990年,该书以《德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为名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它的学术性和公正性无可指摘。迈克尔·伯利(Michael Burleigh)所写的《道德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Moral Combat: A History of World War II,2010)是广度及深度都比较突出的旧式古典叙述作品。约翰·卢卡奇(John Lukács)所写的《最后的欧洲战争》(The Last European War,1976)、《历史中的希特勒》(The Hitler of History,1997)和《决斗》(The Duel,2001),描写了丘吉尔与希特勒在1940年夏天的个人冲突与对抗。伊恩·克肖(Ian Kershaw)的两卷本《希特勒》(Hitler)(第一卷1998年,第二卷2000年)是写得最好的希特勒传记之一。在英国《卫报》(The Guardian’s)起诉戴维·欧文(David Irving)的时候,我仔细查看了《卫报》所准备的一些资料,我发现克肖的军事与政治知识极为渊博。戴维·欧文所写的《希特勒的战争》(Hitler’s War,1977)本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描写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那一部分,但却因为作者声称希特勒不了解犹太人的遭遇而大煞风景。克肖的《致命抉择》(Fatal Choices,2008)描写了主要的战略决策。格哈德·魏因贝格(Gerhard Weinberg)的《武装的世界》(A World at Arms,2005)是一本非常全面的著作。
  对于战争的起因,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1961)一书中进行了相当有价值的叙述,最初的100多页尤为精彩,这一部分点明了凡尔赛秩序的弱不禁风和荒唐可笑。扎拉·施泰纳(Zara Steiner)所写的《消失的光芒》(The Lights That Failed,2005)描写了1933年以前的欧洲世界,比如凡尔赛秩序解体,世界经济开始融为一体。与泰勒相比,作者的态度更为温和。安东尼·比弗的《西班牙内战》(The Battle for Spain,2006)写得非常细致,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描述了共产主义者在西班牙内战中的隐秘活动。此外,戴维·费伯(David Faber)所写的《慕尼黑》(Munich,2008)和乔纳森·哈斯拉姆(Jonathan Haslam)所写的《苏联的冷战》(Russia’s Cold War,2011)也是不错的书。
  朱利安·杰克逊(Julian Jackson)所写的《法国的沦陷》(The Fall of France,2003)、卡尔–海因茨·弗里泽尔(Karl-Heinz Frieser)所写的《闪击传奇》(The Blitzkrieg Legend,2005)和詹姆斯·霍兰德(James Holland)所写的《不列颠之战》(The Battle of Britain,2010)记录了1939年到1941年的多场战役。戴维·埃杰顿(David Edgerton)的《不列颠的战争机器》(Britain’s War Machine,2011)概要地讲述了英国战时经济的动员。科雷利·巴尼特(Correlli Barnett)所写的《战争审查》(Audit of War,1986)直到今天都充满了趣味,他讽刺了英国人的装模作样。他的经典之作《沙漠将军》描写了“二战”中的北非战场,他的见解在今天依然显得颇为独到。马克思·黑斯廷斯所写的《轰炸机司令部》(Bomber Command,1976)描写了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的开端和进程。在这一方面,这本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最好的一本。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所写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自由而战》(John Maynard Keynes: Fighting for Freedom,2001)已经成为经典之作,作者对战时的财政金融有着深入的见解,他也在作品中讲述了财政部得以继续存在的原因。
  如果想了解德国在1941年进行的巴巴罗萨计划,你可以读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Gabriel Gorodetsky)所写的《大欺骗——斯大林与德国入侵苏联》(Grand Delusion: Stalin and the German Invasion of Russia,1999)和康斯坦丁·普列沙诺夫(Konstantin Pleshakov)所写的《斯大林的愚蠢——德国入侵苏联秘史》(Stalin’s Folly: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German Invasion of Russia,2005)。1989年以来,随着新的档案材料大量解密,东线的战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克里斯·贝拉米(Chris Bellamy)的《绝对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Absolute War: Soviet Russia in the Second World War,2007)总的来说是一本官方的著作。戴维·格兰斯也出版了以一系列著作来表达他对苏联这一段讳莫如深的官方历史的深刻洞见,这些著作有他与乔纳森·豪斯(Jonathan M. House)合著的《奔向斯大林格勒——苏德战斗行动,1942年4月到8月》(To the Gates of Stalingrad: Soviet-German Combat Operations, April-August 1942,2009)和《斯大林格勒大决战—1942年9月到11月》(Armageddon in Stalingrad: September-November 1942,2009)。格兰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由柳碧卡·埃里克森(Ljubica Erickson)和马克·埃里克森(Mark Erickson)合作编辑的《苏联——战争、和平与外交》(Russia: War, Peace and Diplomacy,2004)一书中不仅包含他所写的《苏德战争中被遗忘的战斗,1941—1945》(Forgotten Battles of the Soviet-German War, 1941—1945),同时也包含其他关于东线战场的重要文章。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所写的《苏联战争》(Russia’s War,1997)是一部经典作品。安东尼·比弗所写的《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1998)生动地描写了战斗的场面。在埃里克森所编辑的图书当中,比弗写有名为《斯大林格勒与战争体验研究》(Stalingrad and Researching the Experience of War)的一章,他在其中提到,他的研究是非常困难的。
  关于纳粹在欧洲和苏联西部的统治,你可以看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所写的《希特勒的帝国——纳粹对欧洲占领区的统治》(Hitler’s Empire: Nazi Rule in Occupied Europe,2008),这本书可以替代亚历山大·达林(Alexander Dallin)所写的久负盛名的《德国在苏联的统治:1941—1945年》(German Rule in Russia 1941–1945,1981)。在戴维·切萨拉尼(David Cesarani)所编辑的《最终的解决方案——发端与实现》(The Final Solution: Origin and Implementation,1996)一书中,克里斯托弗·布朗宁(Christopher Browning)所写的《希特勒与胜利的狂喜》(Hitler and the Euphoria of Victory)一章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但我还是觉得杰拉尔德·赖特林格(Gerald Reitlinger)所写的《最终的解决方案》(The Final Solution,1953)更为中肯。随着共产主义档案的解密,普雷萨克(J.-C. Pressac)的《奥斯维辛》(Auschwitz,1989)一书对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了审慎的研究。在书中,作者提供了很多可靠的统计数字。汉斯·莫姆森(Hans Mommsen)所写的《憧憬与现实之间的第三帝国》(The Third Reich Between Vision and Reality,2001)给出了作者的多种解释。亚当·图兹(Adam Tooze)所写的《毁灭之代价》(The Wages of Desturction,2006)对德国经济的崩溃另有一番创见。他认为,德国经济的军事化程度要远远超出我们当前的认识。蒙戈·梅尔文(Mungo Melvin)所写的《曼施坦因》(Manstein,2010)和布丽吉特·哈曼(Brigitte Hamann)所写的《威妮弗雷德·瓦格纳——希特勒治下的拜罗伊特》(Winifred Wagner: A Life at the Heart of Hitler’s Bayreuth,2007)描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最后,整个欧洲被希特勒统治会更加糟糕。在战争的后半段,中欧地区面临着被斯大林掌控的可能。在这一方面,你可以读克里斯蒂安·温格瓦里(Krisztián Ungváry)所写的《布达佩斯之战》(Battle for Budapest,2005)和汉斯·格拉夫·冯·伦多夫(Hans Graf von Lehndorff)所写的《东普鲁士日记》(Ostpreussisches Tagebuch,1985),也可以对比阅读亚历山大·菲尔斯特·多纳–施洛比滕(Alexander Fürst zu Dohna-Schlobitten)所写的《一位东普鲁士老人的回忆》(Erinnerungen eines alten Ostpreussen,1989)。格茨·阿利(G?tz Aly)所写的《希特勒的人民国家》(Hitler’s Volksstaat,2005)和约阿希姆·费斯特(Joachim Fest)所写的《政变》(Staatsstreich,1994)、《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2004)都是很好的德语著作,后者的两部作品分别讲述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和地堡中发生的事情。约尔格·弗里德里希(J?rg Friedrich)所写的《火焰》(Der Brand,2002)从一个德国人的角度描写了盟军的轰炸行动。
  安德鲁·罗伯茨(Andrew Roberts)所写的《掌局者与指挥官》(Masters and Commanders,2008)详细地描绘了西线战略的形成过程,你也可以对比阅读马克思·黑斯廷斯所写的《丘吉尔——最好的时代》(Churchill: Finest Years,2009)。卡洛·德斯特(Carlo d’Este)所写的《“二战”中的地中海》(World War Two in the Mediterranean,1942—1945,1990)、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所写的关于火炬行动的《黎明的大军》(An Army at Dawn,2002)、尼尔·巴尔(Niall Barr)所写的关于3次阿拉曼战役的《战争的钟摆》(Pendulum of War,2005)和卡佛勋爵(Lord Carver)所写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之意大利》(The Imperial War Museum Book of the War in Italy,2001)也是我所推荐阅读的。由艾伦·马林森(Allan Mallinson)所写的《英国陆军史》(The making of the British Army,2009)综观了上述的战役。马克思·黑斯廷斯所写的《大决战》(Armageddon,2004)是描写德军末日的上佳之作。
  对于远东战场,你可以阅读威廉·霍普金斯(William B. Hopkins)所写的《太平洋战争》(The Pacific War,2010)、约翰·托兰(John Toland)所写的《日本帝国的衰亡》(The Rising Sun,1970)、罗纳德·斯佩克特(Ronald Spector)所写的《鹰与太阳的较量》(Eagle Against the Sun,1985)和马克思·黑斯廷斯所写的《涅墨西斯》(Nemesis,2007)。

【由www.【网】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当前:第9/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