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全集.com》第29/402页


远远便看见,庞万春与王寅有说有笑,显然,王寅已经发现了庞万春的才能,否则武人之间不会这样表现。

武人就是武人,赏识的都是个中高手。

方天定看见了两人,两人自然也发现了方天定,随即拱手相迎:“太子万安!”

方天定摆了摆手:“哎,私下不用多礼。”方天定知道王寅这是做给庞万春看的,至于庞万春,看见刚刚提拔自己的方天定哪能不施礼。

王寅看了看方天定就知道必定是有要事相商,随即道:“太子,可是有重要事情商量,而且这件事与我与老庞有关系?”

不愧是兵部尚书,能被选作文臣,不单单是会写字那么简单。事实上历史上的王寅可以说是一个政治高手。

这么快就叫做老庞了,方天定很是高兴。毕竟凝聚力是很重要的,随即笑道:“王尚书果然厉害,一语中的。我们打下这睦州之后暂时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训练兵丁,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要开始锻造新式武器,其中有一项必须与两位商量。”

庞万春倒是有所悟,随即道:“可是弓?”

作为神箭手,庞万春很快就想到了方天定找自己的缘由。刚刚的交谈,庞万春已经知道王寅也是一名箭法超群的高手。

方天定笑了笑,问道:“攻城战,野战之中,有两种弓选,一种是距离稍近却可以连发的强弓,一种是距离超远五息才能射出一箭的长工。二位会选择哪一种?”

庞万春不假思索道:“当然是强弓!”

事实上,这不是庞万春的选择,而是历史的选择,强弓长弓战国之前便有之。但是漫长的岁月之后,长弓成为了猎人的工具,强弓成为了弓兵的标准配备。

王寅点头:“的确,长弓距离虽然远不少,但是对于步兵的数量以及骑兵的速度来说,这点儿距离微不足道很快就会变成劣势。因为不能连发,实在太慢了。”

中国古代,所用弓都是强弓,少有人用长弓,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有一个国家用的是长弓,那就是英国,当然,英长弓出现的时间是公元1500年之后,至少比中国发明长弓的时间晚三千年。

长弓有一个特点,就是弓身成微弧形,长将近一米七。而强弓,则是曲型,一共有三折,搭箭的地方有一个反向弯曲。则是为了增加稳定性。

就算是现代复合弓也是采用的强弓的外形。牛角弓,便是一种强力的复合弓,哪怕是现在的碳纤维复合弓与金属复合弓也仅仅能与牛角弓的拉力射程保持一致而已,却不能超越。

之所以提出长弓,却是有一个特殊的目的。那是一种让人闻风丧胆的兵种,狙击手!

方天定随即道:“若是在我们军中,有一些人箭法比普通士兵好,再加以威力增强的长弓,远在强弓射程之外就将敌酋射落马下,你说最后的战斗回事谁赢?”

这还用问,冷兵时代,战争不是简简单单的比人多而已,一个优秀的将领完全可以让自己军队的实力翻十倍。项羽三万人巨鹿击败四十万秦军,陈庆之两千人打得十万敌军大溃逃。这就是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真正含义。

庞万春眼前一亮,拍手道:“太子是说我们培养用弓箭的刺客,专门用做偷袭敌军的将军?”

王寅却没有激动,而是沉声道:“长弓准度太低了,除非训练到我们三个这样的水准,否则就是空谈,但若是有一百个我们这样水准的弓手,那也就用不着长弓了,直接对敌一千重骑兵都是必胜。”

长弓,的确准度不高,因为射程太长,穿透力强,稳定性却不行,很容易就射偏了。要是都有方天定甚至王寅这个水准,一队百人弓兵,立身平原之上,只两百步开外,到一千骑兵冲到近前,足以发出一千五百只箭,将敌人剿灭了。只可惜,这种水准,不是单单训练就可以得到的成果。

方天定只说了一句话:“把檀木换成榆木。”其实最适合长弓的材料是紫杉木或者红杉木,只可惜,这些树,整个亚州也只有越南和中国的台湾省两个地方量产了。

但是榆木就不一样了,虽然不是随处可见,但是配备一支千人弓兵队,绝对简单。

但是,榆木真的适合长弓吗?曾经有人用榆木制造过强弓,威能太低,所以放弃了。而现在,方天定提出用榆木制造长弓?难道榆木真的适合长弓么?

其实,这是作弊,因为15世纪的英国人实验出了这个结果。方天定当然没有试验过,就像知道菜谱和会炒菜一样。知道榆木可以造长弓,和实际造出来,还差得远。所以方天定才招来了两人。

方天定笑道:“我已近派人把方圆数百里之内锻弓技术最好的匠人全部招了过来,以后你们两人就负责试验以榆木锻造稳定性威能射程皆佳的长弓了,其后的训练问题还是老庞你负责,或许累了一点,但是这绝对不容有失!”

庞万春也知道这件事情的轻重,随即点头道:“敢不从命呼?”

王寅也没有来得及笑庞万春还绉了两句文言出来,只是拱手道:“这件事事关重大,太子不亲自监督吗?”

方天定摇了摇头:“我有更重要的事情。”看着疑惑的两人,方天定哈哈大笑:“我要炼钢!”

炼钢!王寅大惊:“太子会炼钢?”

得到方天定点头答复之后,王寅惊呼:“天佑我南国耶!”

炼钢,第一个练出钢的人,乃是战国欧冶子。百炼成钢锻造出了两把名剑。其后,炼钢手段却失传了。

这也是华夏传承的特点,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样的严格界定下,莫说炼钢这样的技术,就是怎么用烙饼占芝麻的技巧都有可能失传。

但是直到西汉,这种技术竟然又出现了,而且是至匈奴人身上抢来的。当然匈奴人的技术是从中亚抢来的。

当前:第29/40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