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全集Zei8.net》第2/208页


“是啊,不与你多说了。”德王拂拂袖角,带着庆王一道离去。
郭临瞧了瞧远处背对这边的几个小太监,方才德王他们过来说话,两拨领路的小太监们就自发地躲远了,这会子连自己要带的主子走掉了都不知。
“唉,成王败寇。”世子发出一声轻叹。也不喊那些太监,径直朝钟鼓楼走去。
郭临知道他是在说赵王,快步跟上,笑言道:“你说,皇后亲生的皇子,直到皇后薨前,都养在身边。居然会在皇上处决了太子和安郡王后,在牢中大骂。尤其,还骂了皇后。”
“他要是能躲过这劫,对于其他人来说,可比如今的皇太孙难对付多了。”
待走得远了,庆王才开口道:“三哥,那个郭校尉就是下任的京兆尹?”
“是的。”德王沉声道,“这么个位置原本父皇也不会让我或老七的人插手。只是我也没想到竟是这个郭校尉,听说虚龄才满十六。”
“父皇竟然选择这个人,”庆王灵光一闪,“三哥,我听说这人在楚王府地位不低。太子谋反那日,楚世子在宫门口迎战五弟,那么想来,被楚王爷安排贴身保护父皇的,恐怕就是这个郭校尉。”
“他还有点儿本事。”德王望向前方的宫门,微笑道,“来日方长。”
钟鼓楼下已候了不少大臣,与楚王爷或是世子本人交好的,都过来打了个照面,对郭临也有点头示意的。原本远在琼关的人突然来到京城上朝,聪明点的已经嗅到了苗头。
不远处倒是有个人玩味地瞧着这边,因那目光实在扎眼,搁在身上实在难受。郭临瞟了一眼,竟是个熟人――七皇子君意沈,她只好远远地冲他拱拱手以示尊重。
“吱呀――”一声,宣政殿殿门缓缓打开,众大臣们各自整理袍袖,并排站好。两个小太监推开殿门,垂手立在两侧,一只小小的皂色靴子迈出门槛,小小的身板站在旷大的门前,克制的童声中透露着成熟:“皇爷爷请诸位大臣进殿。”
“臣等领旨。”

  ☆、第3章 京城暗潮

楚王带军在西北边境战的正酣,清城却是战事已了,只剩几件修城事宜。朝廷也已经派来了新任太守。郭临与世子驻守清城的这几日,城中一切安好,算是圆满完成了楚王爷的任务。
太守府内,郭临推开书房门,见世子正坐在主位与一旁的新任太守卢成仲说笑:“方才去牢里看了那个瘸了腿的魏将,确实长得丑,本世子没白骂他。”
郭临撇嘴,不理会他这恶趣味,将一封简报丢过去:“王爷三日前就已经进了草原,你我还是回琼关吧。”
世子听了埋头思考。卢成仲看看郭临又看看世子,犹豫道:“下官有句话不知……”
“卢大人直说无妨。”郭临早看出他有话要讲。
“清城现下虽说是兵危已解,可前任太守贪污又加上兵事,城中人心不稳,以下官之才实难应对。”
“这点卢大人可以放心,朝廷那边有消息,已经再派人来了,左右不过这几天。”
“多谢校尉提点,那,下官这便告退了。”
目送卢太守出门,世子不满道:“这么急着回琼关干嘛?”
郭临给自己倒了杯茶:“想我家活泼可爱端庄贤惠的婢子不行。”
世子一口茶水喷出老远,郭临不正经时,插科打诨远胜于他。他想了好久憋出个正经理由道:“这个……清城还没稳定……”
“皇上下旨由德王来处理清城事宜。”
后路封死,世子叹口气:“好了,我知道了。唉,本想这次捎带你立个更大点的功的。”世子表情颇有些遗憾。
郭临不禁若笑:“世子爷你还是放弃吧,我真不想升官。”
十日后,边关大捷传来。楚王爷这次出兵可谓全力击之,毫不手软。时隔十年之久,魏国再一次成了战败国,上书与大齐互通友好。皇上龙心大悦,下了旨意,命楚王带着魏国降使回京。楚王回到辅国将军府呆了一晚就启程了,照旧是世子随行。
今日凉风习习,郭临带着姚易和贴身婢女阿秋,一路往兴泰郡上最有名的香满楼而去。街边的民众张灯结彩,庆祝楚王大捷。
按理说像楚王爷这样功绩累累,又是当朝亲王的人,应为皇上不喜,但皇上与他之间却从未有过这样的芥蒂。楚王一向潇洒,与当时的皇室格格不入。年轻时喜欢隐瞒身份行走江湖,娶回来一位江湖女子做王妃,姻亲上不曾沾染半分权贵。扶持圣上登基后,便一直领命镇守琼关,甚少回京。郭临觉得这才是楚王聪明之处,娶江湖女子定然被皇室不喜,但却是直接且明确地远离了那个位子,也让皇室放下戒心。而后的领军职,离京城,便是不卑不亢,既不夺权也不少权,既可成皇上之助力,也不与之造成威胁。十几年如一日的态度,才让他无论有多大兵权领了多少将士,皇上也总能安心。
掀开雅间帘子进来的小二,手里端着满满一盘热气腾腾的牛肉,上面淋了新鲜的酱汁。郭临马上起身接过盘子,深吸一口气赞道:“香啊!”
小二笑道:“郭校尉这般喜欢酱牛肉,可要再多切几斤带回去?”
“不了,”郭临夹起一筷子牛肉放入口中,“熬上一锅上好的猪骨汤带回给王妃就成,还麻烦小二哥去瞧瞧我那婢女阿秋可回来了。”
小二正要应下,一串银铃般地笑声就打断了他。一个穿着上襦下裙的圆脸小姑娘袅袅地走进来:“少爷,你叫我啊?”
郭临努嘴道:“新衣服啊!”跟在阿秋身后的姚易也掀帘进来,手里提着抱着的一点儿空隙也没有。郭临看着那堆东西咂舌道:“买了这么多!”
阿秋挑挑眉,扯了扯肩上黛色的披帛,拉开椅子坐下,手指捻起一小块牛肉放入口中,口齿不清道:“仗打胜了,胡商的脂米分就便宜了不少嘛。”她吃得急,手指上和唇边都沾了不少的油,早上出门涂的口脂也被弄花了。姚易已经是一副不忍看下去的表情,还把手边的买来的布匹拿远了点,生怕簇新的料子被阿秋弄脏,郭临忍着笑掏出一条干净的帕子丢过去。
阿秋今年不过十四岁,是郭临来到王府那年楚王从战场上救下来的鲜卑人。王爷见她独身一人也不好生存,而且她是个女孩,便问她可否愿意做郭临的贴身婢女,用以弥补姚易这个护卫的不足,好贴身照顾她起居。阿秋自从知道了郭临是女扮男装,就处处帮她做好掩护。世子只知道郭临有个偶尔胡闹甚至喜欢偷穿郭临军服的婢女,却不知道这些都是为了掩饰身边兄弟的性别。
郭临走近窗边,街旁的商铺大小不断的吆喝、宣讲楚王功绩的说书人的话语声,伴着骡马的铃铛脆响悠悠入耳。这幅情景,仿佛和六年前楚王又一次获胜后的边关诸城一模一样。她缓缓闭上眼睛……
“小姐,快走,他们要抓的是你,奴婢不会有危险的!快走!”
她猛地睁开眼睛,眼前人声鼎沸、驼铃阵阵,还是一样的街道。她深吸几口气,眼间的戾气渐消。回过头来,阿秋已经消灭了大半盘的牛肉,桌上的帕子沾着油印,姚易则提着酒楼赠的清花酒招呼郭临喝一杯。郭临上前收了帕子,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
下了早朝,世子与王爷在朱雀门上了马车,回丰乐坊的楚王府。
世子忍了又忍,见楚王没有丝毫要说话的样子,按捺不住道:“父王,我不理解,您为何总是压下阿临的功劳。这次出战清城,他军功该胜于我,怎么就只从七品升到了六品。”
“你以后会明白的,”楚王也不解释,“总之我不会害了她。”
世子虽然不爽,总想为兄弟讨份功。但楚王却有另一番想法,眼看郭临如今已快十六了,换做女孩也快及笄。官职小,到时卸职也易,一个姑娘家,要那大的官做甚。
马车一路进了王府,李管家匆匆跟来,道:“王爷,方才太子殿下派人送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楚王一愣,道:“他动作倒快。”
方才朝议结束,皇上留楚王唠嗑几句,说是十多年未见皇弟墨宝,如今战事大胜,让楚王写副字,晚上宫宴时正好带来君臣共赏。楚王笑言长久不回京,府内的笔墨都要去新买才好。眼下不过刚刚到府而已,太子就已经送来了笔墨纸砚。
楚王一路走进书房,李管家已经将那些文房四宝一一摆在了案上。楚王接过世子递来的茶,轻抿一口:“意非,近日上朝你有何发现?”
世子皱了皱眉,迟疑了片刻,才道:“儿子瞧着太子有些古怪。”
“哦,哪里古怪?”楚王拿起桌上的笔细细端详,世子抬袖在一旁帮他研磨。
“说不上来,只是觉得他太过积极了。”
“怎么说?”
世子看王爷摆出了长谈的架势,略一思索,这才缓缓道:“太子从出生起,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同胞弟弟五皇子赵王与他也亲。世子妃出身镇国候府,身份尊贵。府内子息也昌盛。而其他皇子中,二皇子生母低下早已去往封地,三皇子前些年也去了封地,四皇子体弱,六皇子已夭,七皇子还未建府。这种情况下,太子的地位可以说是最为稳固的,没有可以威胁到他的存在。可是这几日儿子观太子的态度,却是事事都要做得极致完好,热情慎重地过了头……”
“不错,”楚王赞道,“此次来京,进步不少。”
说话间,楚王走笔疾书,落纸如飞,挥毫间想起此次大战后,被派往清城处理事宜的正是德王,难不成太子是在意这事。他沉声道:“看来今晚之宴又会发生点什么。”话音刚落,字已写好。世子凑过去看,“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他不由赞道:“父王乃是能书不择笔。”
楚王失笑:“你小子,太子送的笔能差么!”
――――――――――――――――――――――――――――――――――――――――――
宫宴设在了麟德殿,楚王方一靠进太液池就碰到了常家的两兄弟,在老国公爷卸任后袭承爵位的郑国公常继和太子少傅常兴。两兄弟年幼时曾得楚王指点武艺,关系算不上疏离。
老国公在世时是个有勇有谋、性情温和的人,与楚王同为武将却极少因意见不合而起纷争,深得楚王尊敬。冲着这点,楚王对常家的小辈也得稍稍亲切些。
互相寒暄后,双方一齐走进麟德殿,碰到了在此等候的太子。太子长相并不如他父皇那般俊美,但锦袍绣衣,乌发玉冠,还是显得整个人神采奕奕。太子妃贺氏伴在身侧,一身银红大袖纱罗衫,五官秀丽,端庄娴雅,与太子甚是般配。太子妃身后站着侧妃常氏,穿了件鹅黄的半臂襦裙,比起太子妃容色稍显不及,但胜在身姿窈窕。常氏瞧见了兄长,向太子妃低声请示后走过来,站到楚王面前盈盈一拜:“早听太子讲楚王爷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保家卫国。真是百闻不若一见。今日得见楚王英姿,实乃妾身之幸。”
楚王哈哈一笑,瞧着常继道:“老国公竟还有个这么能说会道的女儿。”
一句话众人皆笑,太子妃笑得有些僵硬,不过她很快就恢复了表情,恭敬地道:“皇叔快些进去吧,父皇方才还在念叨着您呢。”
宴席上,皇上坐在御座之上,正满脸笑意地看着内侍们呈上来的坛子里装着的荷花,是一株并蒂莲,含苞待放,正是美态。皇上瞧见楚王,招手道:“二弟快来看,这是意沈从太液池中发现的。”
七皇子正站在皇上下首,笑道:“儿臣贪凉,划了只小舟躲到太液池中,却没想到有这么好的东西。”他年仅十六,十岁前都养在君山的皇觉寺,接回宫后倒是颇受荣宠。虽然性子没几个哥哥那般稳重,皇上却也没拘着他。
只听皇上哈哈大笑:“你贪玩还有理了,也罢,这次就不罚你了。”
有了并蒂莲这个好兆头,看得出皇上心情很好,一时间君臣尽欢。楚王注意到七皇子坐在了太子的下首,而德王坐在他的下首,可见皇上确实是十分喜欢这个天资聪慧的七皇子。尽管如此,德王面上却看不出丝毫不满,时不时与七皇子交谈两句,十足的兄友弟恭。德王下首是五皇子赵王,二皇子晋王身在封地宁远,四皇子庆王一直在卧龙行宫养病,所以都没出席。剩下一个奶娃娃的八皇子,年岁太小也没到场。

当前:第2/20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