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作者天子》第142/212页
第204章 异军突起
川军出兵宜昌与日舰对峙的消息很快传开,在沸沸扬扬的各种战争、动乱消息中,显得非常突兀,各大势力反应不一,有惊愕有担忧,也有称赞,更多的是忽视与麻木。
暗中投靠南方国民政府,占据鄂西地区并宣布易帜革命的荆襄镇守使黎天才,无疑是最为震惊的一个,同时也有些看不懂川军的举动。
被川军驱逐的宜昌守备部队,正是黎天才麾下的鄂军混成旅。
打到宜昌的川军两个旅,兵力雄厚,攻势猛烈,仅用三个小时就攻占县城及周边重镇,却没有滥杀无辜,也没有对逃跑和被俘的两个团鄂军赶尽杀绝,除了扣下守军仅有的四门老式火炮和七挺轻重机枪之外,川军立即将三千俘虏释放,每人发给三个大洋,然后驱逐离境,被俘军官还可以保留自己的配枪。
川军总司令萧益民到达宜昌的当日,被赶出宜昌的三千鄂军尽数回到襄阳,令黎天才悲喜交加感慨万千,难过的是麾下混成旅丢失了富裕的宜昌,被缴走三千支长枪和少得可怜的重武器,损失不可谓不重;惊喜的是混成旅四千弟兄回来了三千八百余人,整个建制得以苟全,这一结果让黎天才和他手下将校暗呼侥幸,相继意识到来势汹汹的川军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奉命进攻黎天才叛军的北洋第六混成旅赶到孝感,就传来川军击败黎天才叛军、占领宜昌的消息,旅长吴佩孚和湖北督军王占元同样震惊不已。
虽然平叛各军都知道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发出的讨伐令中,川军也是受命平叛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谁也没想到川军来得这么快,叛军这么不经打。
王占元担任湖北督军两年以来,从未真正控制过富裕的宜昌,这也是王占元为何在接到段祺瑞的命令后快速派出一个旅进攻宜昌的原因,但是川军来得实在太快了,不但击溃宜昌叛军,还抢在所有讨伐军队之前一举占据宜昌。
更为要命的是,川军最后与强大的日本军舰形成对峙,很可能发生军事冲突进而酿成无法收拾的大祸。
这一结果让王占元大感意外和惊讶,但他对无法占据宜昌并没有太多沮丧,税收富裕的武汉三镇和鄂东、鄂南地区才是王占元必须确保的地区,以王占元目前仅有的一个师又两个地方守备旅兵力,控制大半个湖北已经非常勉强,如果再分兵宜昌就捉襟见肘了。
因此,王占元觉得根本没有必要派出部队去充满隐患的宜昌纠缠,更没必要与强大的川军产生龌龊,那个年轻跋扈非常护短的川军总司令可不是善类,哪怕不能成为朋友,也要离他远一点才是上策,宜昌总归是湖北辖地,等过一段时间风平浪静,再通过中央政府向川军讨回宜昌也不迟。
唯有不得不停在孝感的第六混成旅旅长吴佩孚看清了川军的真实面目,吴佩孚震惊之余,连声哀叹,最后忧心忡忡地对麾下懵懵懂懂的一群团营长解释:
“川军借平叛之机挥师东下占领宜昌,绝对是早有准备的巨大阴谋,川军总司令萧益民是一只猛虎,原本龟缩巴蜀偏安一隅并不可怕,如今猛虎出匣,势不可挡,恐怕全国局势会因此出现更大变数……芝泉兄糊涂啊!”
广州的革命大本营已经哀鸿一片,对于立志北伐并在紧锣密鼓进行战争准备的孙中山和革命军来说,整个湖北最大的革命力量无疑是刚刚投身革命的鄂军将领黎天才和他麾下两个步兵旅。
原本孙中山指望盘踞豫南的张钫部与占据荆襄宜昌的黎天才部连成一片相互呼应,以牵制北洋军队的众多兵力,便于革命军从东面的福建和西面的湘赣两线展开北伐,如今强悍的川军突然出川,转眼间击溃黎天才部占据了宜昌,使得本就混乱无比的全国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和诡异。
湖北革命军占据的荆襄地区自此处于川军和北洋军的夹击之下,吓得豫南的张钫一天之内连续给孙中山发去两封电报,其部名义上是开到了鄂豫边境等待指示,可看样子是不会再南下荆襄了。
广州革命军大本营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讨论,终于发现中国的第三股军政势力已经无可阻挡地兴起,不少人已经把三国鼎立的老黄历挂到了嘴上,可代表北洋势力的曹操异常强大,代表刘皇叔的川军也已经异军突起,南方国民政府却没有昔日江东孙权的本钱。
一片哀叹声中,孙中山终于做出重要决定,再次派出四川籍的革命元老杨庶堪和但燮辛乘船赶到上海,再从上海赶往四川,力争与第三方势力的总头目萧益民达成合作,孙中山和诸位革命元勋的意思很明白:哪怕合作不成,也不能成为敌人。
不管外界反响如何,四川军政当局依然按照自己的步子走,四川省长张澜和巴蜀名流邹文翰等人已经悄悄前往长沙,拜访刚刚被北洋政府撤职但尚未进行交接的湖南督军、文化界名流谭延闿。
此事除了湖南本地的几个军阀密切关注之外,其他各省竟没有传出半点声音,消息灵通的湖南工商界把四川政府代表团的到访,称之为两省在工商业乃至总体经济发展上的一次重要交流,川湘两省之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自此获得突破,对两省的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谁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四川军政当局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外联,张澜一行几乎是踏着川军占领宜昌的脚步出川的,从此迈出了四川地方政党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总领军政的川军总司令萧益民在宜昌的表现也一反常态,当天下午与日本领事小笠吉原和日侨代表举行见面会之后,萧益民接见了惶恐不安的宜昌县长黄叙甫、钱庄代表周恒兴、报社代表穆子彬,诚恳地解释川军出兵宜昌的理由,倾听三人的意见,最后承诺川军官兵将严守军纪,竭力维护宜昌及周边各乡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配合宜昌政府和社会各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协助政府建立属于自己的警察队伍,除确保宜昌长江段的安全防卫、税务征收用于军费之外,绝不会粗暴干涉地方民政。
傍晚,萧益民以川军总司令的名义,高调宴请宜昌商会代表和各界名流百余人,酒宴过半,萧益民走上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一手抓起厚厚一叠套红封包,一手指着桌面上红绸覆盖的一排托盘,扫视台下战战兢兢的两百余各界代表,带着微笑大声说道:
“之前听说过宜昌的富裕,没想到这富裕程度远远超过本人的估计,诸位请看,这五十几个装着银票和各国银行现金支票的红包,以及这桌面上快堆不下的一盘盘银元,刚才我的参谋们统计了一下,诸位送给我萧某人的见面礼,竟然高达二十一万八千多元啊!”
台下响起一片碗筷落地声,接着全场一片寂静,一张张或是惊恐、或是疑惑甚至暗含愤怒的眼睛,齐齐盯着台上风度翩翩的萧益民,下午刚和萧益民见过面的县长大人和钱庄代表已经吓得冒冷汗,所有人此时都是一个想法:完了,给少了,川军老总要生气了!
萧益民放下手中的红包,摘下帽子,抚了抚修剪整齐的寸头,似乎犹豫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诸位贤达,你们之中有政界人士、有教育界名流、有工商业主、有宜昌各民间社团代表,可以说你们完全能代表整个宜昌的民意,今天本人之所以匆匆宴请大家,无非是借此机会和大家见个面,无非想听听大家真实的想法罢了,可无论我走到那一桌,无论我怎么低声下气地询问大家关于宜昌的现状,大家都战战兢兢不予回答,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这让我很难过。”
“诸位,现在已经不是满清的暴政时代了,在座的所有人包括诸多博学的德高望重的耆老在内,都已经剪掉了长辫子,难道大家连讲两句真话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台下两百余众神色骤变,一张张脸上全是复杂之色。
萧益民微微一叹:“虽然我今天才到宜昌,可是我对和四川山水相连的宜昌现状非常清楚,我知道自民国元年开始,宜昌就被来来去去的各种军队轮番盘剥,我知道宜昌的父老乡亲包括在座的诸位在内,每年需要交给军阀们的税赋是全省的三倍,除政府依法征收的部分农税和商税之外,其余全是巧立名目的各种捐税厘金,沉重的税赋已经压得宜昌的父老乡亲们直不起腰来了!”
“诸位,你们都是文化人,四川的报纸一直在宜昌发行,四川的商人、学子前来宜昌和经过宜昌的每年还少吗?可我到现在为止,只听到你们赞扬我川军将士的勇猛,赞扬我军将士买卖公平,不欺负老百姓,赞扬我军将士身上的武器装备精良,就是没听到你们赞一句四川的各级政府,这是为什么?”
萧益民停下来,稳定一下激动的情绪,再次指向桌上的红包和托盘:
“这二十一万八千多元是笔巨款,能买到一个加强营的武器弹药,能建五十栋占地三亩高两层的洋楼,能买三艘我们川军江防部队那种军舰……这笔钱我收下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这钱将用在什么地方……”
“进城的时候,我看到宜昌公立中学的校舍很陈旧,门口的大街上满是积水和垃圾,中学对面那个露天集市全是杂乱的草棚子和木头房子,到处是狗屎和马粪,臭不可闻,所以,我要把这笔钱用在这两个地方……”
“我想委托黄县长的县政府出面召集工匠,重修宜昌中学和集贸市场,要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材料,其中水泥和钢材由我们川军提供,必须在八月底以前竣工投入使用!我的话完了,大家如果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请到城中大营找我,这几天我都会留在宜昌。”
萧益民说完带上军帽转身就走,一群将校和卫兵也随之离去,宽阔的大堂里寂寞无声,百余名本地明流满脸震惊,面面相觑,不久之后忽然爆发出阵阵欢叫声和吵闹声。
第205章 各怀心事
一场大雨在正午时分瓢泼而下,宜昌码头连同宽阔江面,全都笼罩在厚重的雨幕之中,乘坐日本海军一千二百吨级轻型驱逐舰来到宜昌的田中义一只能继续待在舰船上,遥望雨中的宜昌城,沉默不语。
提前到达宜昌的冯国璋极力要求举行的盛大迎接仪式,被迫取消。
码头上,日本驻宜昌领事馆的小笠吉原和晴川正源领着一群领事馆官员、四十人卫队、三百多名日侨,坚持等候在风雨飘摇的草棚下,冯国璋、徐树铮等北洋将领尴尬地站在城楼上观望。
由冯国璋卫队担任的仪仗队,缩到城门洞里,一个个湿漉漉如同落汤鸡一般,哪里还有半点儿礼仪姿态?
本应一同迎接田中义一到来的四川督军、川军总司令萧益民早已离开,身穿川军夏常服的萧益民此时跑到了码头左侧的江堤上,与二十余名川军将校和工兵营弟兄一起,冒着大雨逐一巡视正在施工的防御工事。一大群官兵都没准备雨衣,全都沐浴在大雨中,不时在重要施工段停下讨论对策。
冯国璋等人对此颇为不悦,不少将校感觉贵为陆军上将的萧益民纯粹是在做戏,同时也对萧益民的轻慢无礼腹诽不已。
可是,乘坐长江流域最大军舰前来访问的日军参谋次长一时半会儿不会登岸,欢迎仪式也因为大雨搞不成了,大家都在门楼下避雨傻等,气氛变得非常的无趣和尴尬,几个随行将校开玩笑说宜昌不欢迎日本人,所以老天爷才突然下起了大雨。
身为段祺瑞智囊、了解萧益民对日态度的徐树铮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对萧益民冒雨视察在建工事、与麾下普通官兵亲切交流同甘共苦的风范大为赞叹,他告诉冯国璋等人:
“一鸣老弟非常重视工兵建设,几年来发表的数十篇军事论文中,近三分之一内容涉及防御,对各国工兵及战场防御体系的建设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就连德国军校也将萧老弟的论文编订成册,作为军事参考教材使用。”
“芝泉兄不止一次在私下说过,他最佩服一鸣老弟的细致和科学,当年四川边军重建之初,为了测算士兵负重越野强行军的考核等级,一鸣老弟亲自背负四十斤背包和弹药,全副武装跟随普通一兵进行训练,连续干了十五天,才把边军的这项考核标准摸索出来并予以确定。”
“所以说,诸位看到一鸣老弟冒雨视察在建工事不足为奇,他就是这么较真的一个人,而且年纪轻,有本钱,哈哈!”
冯国璋和众将校听完这番话非常意外,联想到萧益民数年来的所作所为和受到中外军政两界的瞩目和赞誉,便觉得自己似乎忘记了萧益民博学多才的另一面,再望向雨中越走越远的萧益民、王陵基和川军官兵,大家慢慢觉得心里似乎好受了一些。
冯国璋微微点头赞扬几句,心里却对徐树铮与萧益民的关系揣摩不已。
冯国璋知道徐树铮作为段祺瑞的特使赶来与萧益民见面,名义上是调解宜昌驻防事宜,暗地里是为大沽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索要机枪生产图纸和技术,至于是否还有别的秘密使命,却是冯国璋无法了解的。
通过一年来四川与中央、萧益民与段祺瑞之间的微妙关系分析,老辣的冯国璋非常敏感地发现,段祺瑞和萧益民之间存在诸多默契和联系,仅以此次段祺瑞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以陆军总长名义命令川军协同平叛来看,两人之间似乎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合作关系。
徐树铮离开北京之前,段祺瑞专门就萧益民和四川军政结构和政治取向做了详细说明,叮嘱徐树铮不要受其他将帅的影响,支持川军代管宜昌,以打击内部分裂派系代表王占元等人,只需与萧益民就未来一年的系列合作达成默契即可。
连续下了一个多小时的大雨终于停止,可装扮一新的码头和街道,早已经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田中义一走下军舰登上码头时,依然神采奕奕,似乎毫不在意这些表面文章,仍然保持优雅肃穆的军人风度,对前天才在武汉见过面聊过天的冯国璋和徐树铮等人亲切有加,可他左顾右盼,却没有看到他最想见面的川军总司令萧益民前来迎接。
见惯大场面的冯国璋只好歉意地解释说,萧益民将军一开始就和众人一起等候,后来因为大雨突至,担心正在修筑的工程出问题,只好匆匆离开了,估计这个时候正在准备今晚的欢迎酒宴。
徐树铮也在一旁解释说,今晚的欢迎宴会由萧益民将军主持,届时他定会亲自向贵客敬酒致意。
田中爽朗地笑了笑,与冯国璋和徐树铮等人愉快地登上码头,一个连的日军卫队和数百湿漉漉的日侨紧跟其后,一个个弯腰低头,非常恭敬,但走起来也非常累人。
垮塌一半的斑驳城墙外,肃立着两排荷枪实弹、列队欢迎的中国官兵,队伍一直从城门口外沿着临江路向东延伸,队伍尽头就是日本驻宜昌领事馆和日侨区,田中一行不需要进城,就能通过夹道欢迎的队伍中间前往日本领事馆。
有件事宾主之间都不愿意提起,田中来访之前,作为宜昌最高军政长官的萧益民郑重向小笠吉原和晴川正源提出要求:
除田中义一、领事馆官员和随行的日军军官之外,随同田中来访的日本军人,包括驻守在宜昌日侨区的一小队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在未经中国守军临时司令部许可的情况下,不能擅自进城,只能在日本领事馆和日侨区活动或停留。
经小笠吉原急电田中请示,获得田中的许可之后,这一规定获得双方的严格遵守,否则,态度强硬的萧益民有权拒绝田中义一的来访,在此之前,萧益民和四川政府已经十余次拒绝日本军政两界对四川进行任何形式的访问,不管是日本方面还是北京政府,都拿萧益民和四川政府没办法。
相貌堂堂身形直挺的田中义一,看起来非常有风度,也许是久居上位的原因,田中义一的一举一动都洋溢出一种自信和威严,登上码头就原地立正,端端正正地向两排列队欢迎的中国官兵敬礼,然后沿着两列队伍,大步前行,遇到积水的水潭也不拐弯,擦得一尘不染闪闪发亮的军靴从容不迫地踏在水潭中,令陪同的冯国璋等人感慨钦佩。
黑压压数百人跟随田中义一和冯国璋等人走到一半,田中义一突然停下,在中国将校们惊讶的注视中,田中义一走向路边一位身穿夏季迷彩作战服的军官,仔细观察笔直肃立的年轻军官衣领上的川军独特的少尉标志,再打量一番少尉腰间的大威力军用手枪和特制匕首,非常感兴趣地转过身来,询问冯国璋:“冯君,这位少尉是四川军队所属吧?”
冯国璋含笑点头:“将军果然博闻强记,哈哈!不错,是川军第一师的警卫部队……杨森上校,你来给田中将军介绍你的部下吧。”
队伍后面的杨森大步上前,向冯国璋敬了个礼,转向田中义一,大声说道:“我第三旅直属警卫连奉萧益民总司令的命令,列队欢迎将军的来访,保卫将军和随同人员的安全,这是我川军第一师第三旅警卫连少尉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