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作者天子》第172/212页


  正堂里,半个月前在日本人护送下秘密返回上海的黄郛瘫倒在墙角下,双眼呆滞,大嘴张开,身下的地板已经湿透,根本不知道自己因为咽喉肿痛没有饮酒才逃过一劫。
  经验丰富的日本人很快明白过来,随着日军情报课长的一声命令,四名日本警察和军官簇拥着已经吓傻的黄郛乘车离开现场,日军情报课长和赶来的法医略作勘测,很快得出氰化钾中毒的结论。
  次日上午,消息灵通的《申报》、《字林西报》、《远东邮报》几乎同时发行号外,黄府集体中毒案与黄郛秘密返沪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上海,死者名单中一个个蜚声中国的名字引发强烈反响,近日纷纷发表言论叫得最大声的南北政治家们却集体失声了。
  与《申报》的谨慎不同的是,《远东邮报》和《字林西报》已经将“黄府集体中毒案”与五天前的“南京爆炸案”连在一起分析,“黄府集体中毒案”中七名政治流亡者和五名民党高层官员的身份、履历被详细披露,最后,两报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幸免于难的黄郛,以及以暗杀一举成名的民党楚翘汪精卫。
  不管外面如何风声鹤唳,天翻地覆,万众瞩目的萧益民仍旧“重伤昏迷尚未苏醒”,马利医院的副院长、美国著名医学专家乔治博士在各方的强大压力下,与德国医学博士舒特伦茨一起前往金陵饭店,出席由民国中央政府陆军总长王士珍、外交总长唐昭仪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详细公布了萧益民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和治疗情况,对萧益民将军长时间的晕迷深表担忧。
  接下来,主持记者会的陆军总长王士珍也是一脸沉重地宣布萧益民的病情,非常痛苦地坦言他来到南京已经三天,六次前往督军府探望萧益民的病情,陷入深度昏迷的萧益民连眼皮也无法动一下,浑身插满了管子,满脸的结痂和浮肿的光头,让人怵目惊心,无比担忧。
  最后,王士珍在中外记者的不停追问下,不得不代表总理段祺瑞宣布:“在萧益民将军的身体没有进一步明确之前,所有一切仍旧维持现状,全国各军必须留驻原防,不得进行任何调动!”
  王士珍说完立刻离去,跟在他身后的外交总长唐昭仪脸色平静,但微微弯曲的身子和双眼中无法掩盖的焦虑,让很多记者看到了幕后的巨大的危机,几名老资格的欧美记者立刻做出清晰的判断:北京政府根本无法控制萧益民麾下强大的军队,如果萧益民长期昏迷或者一旦死去,忠于萧益民的军队必然会发起更大规模的军事报复,中国大规模的内战将会不可制止地爆发!
  然而,仅仅过了两天,三月二十三日,萧益民苏醒的喜讯传遍全中国。
  当天晚上八点至八点三十分,萧益民与前往探望的陆军总长王士珍、外长唐昭仪、新任督军府首席经济顾问兼江苏省工商厅长张謇、江苏省长韩国钧进行了短暂会谈,南京乃至全国局势因此而迅速恢复稳定。
  得知这一重要消息,原本已经做好离开准备的英国公使朱尔典、日本特使小幡酉吉、美国公使莱恩斯等七个国家的使节迅速做出反应。在朱尔典的邀请下,各怀心事的六国公使和特使集中于双门楼英国领事馆,开始为自身利益举行“坦诚愉快”的非正式会谈。
  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十点,三天前赶到南京后一直没有露面的川军总参谋长包季卿上将、川军副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王陵基上将在督军府一楼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代表康复中的萧益民感谢全国各界和中外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副总司令王陵基以非常确定的语气宣布:“忠于国家、服从中央的川军三十万将士没有任何军事行动,更不会倾巢东下,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
  紧接着,总参谋长包季卿向两百余名中外记者介绍发生在湘赣粤地区的小规模交战情况:
  “今日中外舆论对湘赣粤交界地区的剿匪戡乱颇多猜测,再次需要说明一下,湘军、赣军和川军各部联合进行的剿匪戡乱行动,完全是遵照中央总理兼军政部长段祺瑞将军的命令进行,而且在长达二十五天的剿匪作战中,没有发生任何屠杀俘虏和无辜平民的情况。目前,三军联合剿匪作战仍在进行,根据萧益民将军的最新指示,从现在起,我们欢迎中外记者前往剿匪地区实地采访……”
  欢呼声、惊呼声轰然而起,激动的场面差点失控,数以百计的记者情不自禁涌上前提出要求,大家心里非常明白,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宝贵机会:
  萧益民遇刺后,南方革命党各派奇迹般地抛开分歧,联合迅速起来组成八万联军,正在向湘赣闽三省边境地区挺进;
  湖南督军谭延闿领带的湘军第一师、段祺瑞新任命的江西省长欧阳武部赣军两个师、川军将领王瓒绪率领的四个师随即展开针锋相对的布置,据说两军前锋部队已经发生小规模交火,一场决定南方政府生死存亡的大战一触即发。


第249章 痛定思痛
  月色下的督军府西花园,更显深幽,湖光粼粼垂柳轻荡,花香四溢处处流动春天的盎然气息。
  带有浓郁晚明风格的两层古典式小楼里,身形消瘦脸色苍白的萧益民端坐在主位上,两边分别是包季卿、王陵基、王键、何其武、麻刚和刚从北京赶来的众议院议长张澜、四川省新任省长曾寿五、法国《远东邮报》幕后老板徐维岳、身份极其隐秘的情报局副局长唐鹤龄,川军总司令部六名处长和侍卫长吴季尽数列席。
  主持会议的总参谋长包季卿简要介绍完目前的局势,副总司令王陵基接着向会议通报与谭延闿和程潜的湘军、欧阳武的赣军、陆荣廷和莫荣新的桂军之间的合作计划及军事协作方案。
  众人听了王陵基的通报内容,无不动容,除萧益民、包季卿和情报局长麻刚之外,在此之前没人知道,王陵基早在三月上旬就已奉命秘密前往湖南衡阳,与湘军统帅谭延闿、程潜、桂系统帅陆荣廷和桂军总司令莫荣新举行秘密谈判。
  面对广东方面无所不在的政治侵略和武装颠覆,深受其扰的湘桂川三省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很快达成共识,相互间确定了针对广东的秘密联盟,不但订下包括武器装备和矿产资源在内的战略物资交易合同,而且制定出一系列军政合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湘桂川三省秘密合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广东军政势力展开全面压制,财大气粗的四川以现金和先进武器装备抵扣的方式,大量收购湘桂两省生产的生铁、铜锭、锌锭和锡锭等金属产品,断绝广东的粮食供应和商贸税源。针对广东的军事合作,则仅限于封锁边境和武力威慑,进而达到促使广东内部不战自乱的目的。
  三省合作计划原本进行得很顺利,但谁也没想到竟会突然发生震惊中外的“南京爆炸案”,幸运的是萧益民福大命大逃过一劫,次日下午便已完全醒来,王陵基在赶来南京途中接到消息,迅速将情况电告惶惶不安的谭延闿和陆荣廷。
  谭延闿、程潜、陆荣廷、莫荣新等人接到密电,如释重负,很快作出一系列积极反应,四人紧随四川、贵州和湖北三省政府首脑之后通电全国,强烈谴责“南京爆炸案”的幕后凶手,高度赞扬萧益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并在发给王陵基的密电中,重申了继续合作的信心和全力支持萧益民的政治立场。
  “总司令康复的消息传出之后,与我三省联军对峙于湘赣粤边军的广东各军不战而退,杨希闵的滇军和李烈钧的赣军甚至发生短暂交火。很显然,广东方面的所有行动,都和‘南京爆炸案’紧密相连,幕后凶手一目了然,可以肯定,此次暗杀行动绝不是广东政府某个人自行做出的疯狂之举。”
  “我的意见是,我们的报复行动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不借此机会立威,就无法打击那些卑鄙无耻的叛乱势力,就无法震慑那些一开口就是为国家和民族而革命到底的伪君子!”
  说到这里,王陵基放下稿子:“根据情报局获得的最新消息,今日上午九点左右,盘踞肇庆至云浮一线的前广东督军龙济光一怒之下,斩杀元帅府派去招安的两名官员和三十余名护卫,随后指挥麾下两个混成旅突然调头东下,一举击溃了驻扎山水的粤军第三独立旅杨坤如部,基本控制了西江和北江水陆交通枢纽。这一突变,必将引发广东境内各势力的大规模内斗,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个人认为,挥师东进彻底平定江西和皖南的作战计划可以实施了。”
  王陵基话音落下,情报局长麻刚补充道:“还有个消息很好地证实了副总司令的判断:琼崖镇守使邓本殷于昨夜率部离开海口和临高,乘坐两艘法国货轮和数十艘大型渔船赶赴雷州,目的是趁乱拿下南方最大的鸦片和军火走私港口湛江港。”
  “如此一来,邓本殷部必然会与长期驻扎高廉地区的粤军第四师发生剧烈冲突。粤西沿海地区安定多年,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富裕得多,不但邓本殷对那里志在必得,驻守粤桂边境的桂系大军、赶走粤军占领西江上游地区的沈鸿英也早已虎视眈眈,粤桂之间的争夺战已经不可避免。”
  众人连连点头,迅速联想到了桂系统帅陆荣廷和莫荣新日夜不忘收复广东的巨大野心。
  会议一直进行到凌晨三点仍未结束,随着总体战略计划的大幅度调整,几乎每一个随之调整的行动方案和政治策略,都引起与会者的反复权衡乃至激烈争论。
  凌晨五点,会议结束。
  张澜、曾寿五和徐维岳与萧益民匆匆话别,直接乘车前往下关军用码头,登上蓝旗洋行的三千吨货轮赶赴上海。情报局副局长唐鹤龄悄然返回《远东邮报》南京分社,继续以著名法籍华裔记者的身份留在南京。
  天色微亮,萧益民、包季卿和王陵基并肩漫步在园中,受伤以来反复检讨自身得失的萧益民像变了一个人,不但诚恳地向两位得力助手和老大哥致歉,而且说出来一番令包季卿和王陵基无比动容的肺腑之言:
  “我还是太嫩了,不但小看了天下英雄,也高估了自己,总以为有了钱、有了枪杆子,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可结果……教训深刻啊!别看我对谁都彬彬有礼,其实一直以来我对绝大部分军政名流都充满了敌意,看不起自己的对手,总以为自己比谁都聪明,从不主动去团结、去争取政治上的盟友,更没有抓住机会接纳杨度、孙宝琦、王宠惠等一大批深具影响力的落魄名人……”
  “感谢黄郛和汪精卫的两颗炸弹,要不是这次遇刺,我恐怕还不能及时醒悟过来,要不是徐维岳师兄在上海为我弥补过失,默默为我多方解释,留住了一个个蜚声中外的大才,哪怕这次我逃过一劫,也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孤立危局之中……”
  包季卿与王陵基对视一眼,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
  数日来,他们一同目睹了萧益民的痛苦思索,一起提心吊胆地经历了萧益民发出的一道又一道密令,直到现在,两人才相信萧益民已经完全冷静下来,而且变得更为成熟,更为现实了。
  包季卿看到萧益民沉痛懊悔的样子,哈哈一笑拍拍萧益民的手臂,巧妙地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来:
  “有个问题恐怕需要斟酌一下,方舟的第一军、廖震的第六军很快要离开湖北,孙兆鸾的第二军接防宜昌之后最好别动,不能因为我军的大规模东进而减少对两湖地区的控制和威慑。刚才我和方舟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组建第九军势在必行。”
  王陵基看到萧益民还有些犹豫,知道他担心新兵的战斗力问题,于是提出个巧妙的解决办法:
  “按照历年来的惯例,本期军校毕业生一半进入总司令部各机关锻炼,一半分配到西康边防军基层连队,可以从中抽出一批优秀学员担任新军的连排长。其次,去年在总司令部各机关锻炼了一年的五百名毕业生,也到了下放各军基层磨练的时候。”
  “我建议,将这五百名经过机关锻炼的军官,全部调往钟颖的西康边防部队,再从西康边防军各部抽调五百名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担任第九军各级主官,这样一来,就能以最短的时间形成战斗力。”
  “这是个好办法!可以立即执行。”萧益民立刻同意下来。
  王陵基继续补充道:“另外,调两个工程兵团来南京恐怕不够,再增调驻扎宜昌的第五工程兵团前来更保险一些,我们工程兵的军事素质和技能远远强于苏军,战斗力甚至不在李纯的北洋军之下,只要拿起武器,三个工程兵团就能当成三个步兵师使用,必要时抽出其中一个工程兵团卫戍南京,王键的第七军就能腾出手来。”
  包季卿大声赞成,萧益民略作权衡果断决定:“好!那就命令宜昌第五工程兵团立刻准备,不用带任何武器装备,全体徒手开来南京,武器装备另从成都军需仓库统一调拨;命令孙兆鸾协助总部和宜昌基地,迅速在鄂西和豫南地区征召两万新兵,以补充三个工程兵团东调的空缺,这笔专项资金由麻刚的情报局负责提供。”
  “这样好,省财政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西康那边今年还得加大投入,所以盐税得留给钟颖他们。”包季卿随声附和,同时提醒萧益民不要忘记西康的军政建设。
  萧益民微微一笑,显然是心中有数了。
  跟在后边的机要副官迅速记下三人的决定,萧益民继续前行,忽然看到自己的儿子远远跑过来,心怀大畅快步迎上,一把抱起儿子用胡子一通猛扎,弄得五岁的儿子咯咯大笑拼命挣扎。
  “爹爹……”
  萧益民放下儿子,从妻子怀里接过三岁多的女儿亲了一下:“今天怎么起这么早?”
  “妈妈说带我和哥哥去石船玩……大伯,牧牧要你抱!”
  女儿娇声扑向包季卿,弄得包季卿乐得不行,接过小侄女高高举起来,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萧益民拉着儿子的手,歉意地望着来到身边的爱妻:“会议天亮才散,徐师兄走时都来不及见见你和孩子一面,让我代他请你到上海去住一段时间,他的两个孩子和我们的南征、牧牧差不多大。”
  从成都一直流着泪赶到南京的易真颖已经完全平静下来:“行啊,这几年总是通信,总是看照片,大嫂和两个侄子真人一面都没见着,去见见也好,顺便替你收拾一下上海那栋房子。”
  “报告——”
  萧益民听到张斯可的声音,只好对妻子歉意地笑了笑,转过身,低声问道:“重要吗?”
  张斯可点点头:“王士珍将军和唐昭仪先生在电话中的语气颇为严肃,估计五分钟后就会赶到。”
  萧益民转向包季卿和王陵基:“果然不出所料,而且来得出奇的早,走吧,我们出去迎接一下,一起用早餐。”
  王陵基笑着说:“估计北京和日本人那边逼急了,他们才这么匆匆登门,看来今天能带给我们实惠了,哈哈!”
  包季卿有些无奈地叹道:“段芝泉恐怕走火入魔了,有了我们上缴中央的财政,手头宽泛了竟然还要重拾‘西原借款’,去捧日本人的臭脚,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得不偿失啊!”


第250章 改弦易张
  萧益民与王士珍、唐绍仪的会谈非常顺利,川军三巨头萧益民、包季卿、王陵基重申了拥护段祺瑞总理执政、服从中央领导的政治立场,不但承诺进一步加强两大军政集团之间的合作,而且对段祺瑞集团的“西原借款”保持沉默,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身负重任的王士珍和唐绍仪大大松了口气,但萧益民提出的交换条件,却不是王士珍两人能够拍板的——请求段祺瑞和中央政府授权萧益民组建“中央军政部南京行营”,全面统辖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军政大权,江苏省督军一职由军政次长萧益民长期兼任。

当前:第172/2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