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兰陵校对版作者满座衣冠胜雪》第3/87页


  “嗯。”段韶慈爱地看着她。“你是女孩子,不要跟他们那些大男人睡在一起,以后说起来不大好。你来住我的帐篷,我去跟大帐睡。”
  “那可不行。”顾欢急得直摇手。“那要让人家看见,我还能做人吗?再说,这一路上我都是跟他们一起住的,反正都是衣不解带,胡乱睡一觉,没关系的。义父,你是知道我的脾气的,我才不管别人说什么闲话呢。他们要怎么想,根本不关我的事。”
  “那好吧。我女儿果然不同常人,很好。”段韶赞许地点了点头。“那你就好好休息,明天黎明即起,我们一起出发。”
  “是。”顾欢做男儿状,潇洒地一抱拳。
  段韶开心地哈哈大笑。
  顾欢也高兴地说:“义父晚安。”然后便转身跑了。
  段韶看着她离开的背影,一直微笑不已。
  顾欢来到大帐,很快洗脸洗脚,只脱了外面的衣裳,便躺到地铺上,用被子将自己一卷,就闭上了眼睛。
  她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兰陵王高肃的模样,心里便开始盘算起来。
  这场战争虽然在这一世还没发生,可她在前生已经清楚地知道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因此,她在仔细计划着,一旦出现那样的情况,她要怎么做。想着想着,她悄悄地笑了起来。
  夜很静,偶尔传来巡逻兵轻微的脚步声和马的响鼻声。顾欢只觉得倦意很快袭来,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
  高肃,字长恭
  段韶,字孝先
  斛律光,字明月


第3章
  破晓时分,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齐军大营里却有很多人都已起身。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穿衣,洗漱,披甲,吃饭,然后上马,出发。一切都有条不紊,更没有喧哗叫嚷。所有人都静悄悄地鱼贯走出大营,策马向邙坂奔去。
  黎明才至,朦胧的微光渐渐出现,一行人安静地疾驰,只有马蹄敲打着土路的沉闷声音不断响起。
  段韶和高肃走在最前面,旁边是他的几名副将,他们的亲兵都跟在后面,大约有三百人。斛律光留守大营,同时保护于昨日夜间赶到的齐国皇帝高湛的安全。
  顾欢走在段韶的身后,留心打量着四周的景物。
  在前世,她曾经来过这里。一千四百多年后,邙坂被称为邙山,站在邙山上看黄河以及最长的黄河铁路大桥,是旅游项目之一。她当时在洛阳出差,公司的合作伙伴派了车,带她来到建于邙山最高处的极目阁,远眺山脚下的黄河、大桥和洛阳胜景。那时候,面对眼前壮阔的景色,她就曾经想象过,千年前的古城洛阳有着怎样的辉煌与繁华。没想到造化弄人,她竟然穿越时空,真正来到了这里。
  一边走一边感慨,她看着前后左右的景物,目光不可避免地总会扫过走在她前方侧面的高肃。
  他与段韶和斛律光一样,身着银色铠甲,头上戴着遮住了大半张脸的盔胄,有着一种异于平时的英武。他一直在与段韶低声商议着什么,目光专注,神情郑重,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人常常在打量他。
  虽有美男在侧,顾欢并未分心太多,仍然时刻保持着警惕。她知道危险正渐渐向他们接近,但她并不知道这危险会在何时何地出现。这段历史太浑沌,史书的记载更如国画般写意,并没有具体的细节,因此她要特别留心去观察,去发现。
  一行人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渐渐走到了邙坂的最高处翠云峰顶。
  其实这座山的海拔只有三百米,可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便显出了挺秀之姿,是洛阳的一道天然屏障。站在邙坂上,洛阳城周围的情况便一目了然。这么重要的地方,周军居然没有派兵抢占,可见其战术上有多大的缺陷。
  宇文护是个蠢货,当政客一流,当军事家九流,却偏偏要来指挥这么大的战役,倾国之力,举国之兵,却被他这样乱用,真是可惜复可笑。顾欢想着,唇边浮现出一丝讥讽,接着又叹息了一声,想起了周国的皇帝宇文邕。那个貌似傀儡的皇帝此时应该正运筹帏幄,准备一击成功,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吧。
  她一路走一路想,不由得越想越远,渐渐地有些走神了。
  他们很快走到太和谷,段韶突然勒住马缰,伫足观望。
  其他人也都停了下来。高肃的脸一沉:“有周军。”
  段韶镇定地道:“昨日我们到来的时候,阴雾浓密,他们不知道我们有援军到了。”说着,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副将。“你立刻回去,通知斛律将军,急告各营,集合所有骑军,列阵迎敌。”
  副将抱拳道:“遵命。”随即回马便走,急驰而去。
  段韶回头道;“顾欢,你率一百亲兵,与王爷一起回去,准备战斗。”他是派顾欢带人保护高肃,却又说得非常技巧。
  顾欢立刻肃然领命,朗声道:“遵命。”
  高肃与段韶多次并肩作战,这时心意相通,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也不谦让,只道:“段大人,只要十骑随我回去即可,其他人留下跟着你。”
  段韶知他英勇,大营离此也不远,便道:“好,就让五十骑跟你回去。”
  高肃再不多言,拨转马头,便狂奔而去。
  顾欢率五十名亲兵紧紧跟上,与他疾驰回大营。
  这时,对面的周军也遥遥望见了他们,一时弄不清他们是哪路人马,不免有些犹豫,没有及时行动。
  高肃带着顾欢他们飞骑奔至大营,那里的队伍已经集合完毕,整装待发。高肃与斛律光会合,立刻命令队伍出发。
  按照各军战力和实际情况,段韶为左军,高肃命令跟着他从晋阳过来的千名铁骑以及自己军中的一万精骑迅速赶至太和谷,斛律光为右军,率领他军中的所有骑兵向洛阳城南奔去,高肃为中军,从正面向洛阳急速推进。
  所有将士都军容齐整,士气高昂。
  高肃分派完毕,转头对顾欢说:“小兄弟,你带着他们速去邙坂,增援段大人。”
  “遵命。”顾欢对他行了一礼,拨转马头,当先冲去。
  在她身后,一万一千名精锐骑兵紧紧跟随,万马奔腾,声势惊人,却井然有序,急而不乱。
  周军自包围洛阳以来,齐国守军在城中不出,援军又止步不前,周国诸将遂产生自满情绪,都认为自己兵多将广,齐军绝不敢出战。这时忽然见到大批齐军出现,都非常惊讶,不由得产生了微微的恐惧感,不过,周军毕竟人多势众,立刻以步军为先导,向邙坂冲来。
  高肃为求快速赶到,挑选前往太和谷的均是拥有好马的精锐骑兵,在人数上远远不如周军。他们站在山坡上,看着漫山遍野涌来的周国兵将,却并无惧色。
  段韶冷静地看着冲过来的无数敌兵,不时拨开射到眼前的利箭。等观察清楚敌人的攻势后,他便下令:“往山里退,把敌人引过来。”
  那些骑兵没有与敌人接战,立刻有序地向后撤去。
  周兵都以为齐军怯懦,顿时兴奋起来,大喊大叫着向他们追来。
  斛律光率军迂回到洛阳城南,尚未到达,高肃的中军便与周兵正面接战。
  高肃命下属各将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向敌阵突进,自己则手持白龙银环刀,率五百兵勇直扑敌人阵中,全力向金墉城冲去。
  金墉城位于洛阳西北角,北依邙山,地势高峻,是全城制高点,更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如果要攻洛阳,金墉城就是两军必争之地,高肃自然要首先解除金墉之围。
  这时,段韶的左军已将敌人拖进北邙山中。因山路狭窄,山势复杂,陡缓不一,周国的步军无法保持队形,渐渐拉开了距离,变得十分散乱。
  山上不利于骑乘,段韶下令:“全军下马,冲。”
  一万多齐军全部跳下马,手持刀矛枪戈,大声呐喊着,向周军冲杀过去。
  顾欢没有下马,而是向山下看了一眼,随即对段韶说:“义父,我去助王爷一臂之力。”
  段韶闻言,也看向洛阳城外。
  只见身穿银甲的高肃只带了区区数百人便杀进了敌人的重围之中,正全力向洛阳的金墉城前进。敌人如潮水般向他涌过去,刀光霍霍,枪如林,箭如雨。高肃运刀如风,如出闸猛虎,挡开箭矢,斩断刀枪,将敌人一拨又一拨地斩于马旁身前,犹如割草一般。
  段韶立刻说:“好,欢儿,给你三百人,务必要保护王爷安全。”并随即对自己身后的亲后下令,要他们跟随顾欢前去支援兰陵郡王。
  “遵命。”顾欢一马当先,从山上直扑下去,如一支尖刀,突然插进敌阵中。
  ―――――――――――――――――――――――――――――――
  注:金墉城,为曹魏明帝所筑。《水经注》称:“谷水又东经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阳城北角筑之,谓之金墉城。”


第4章
  因为金墉城的重要,围困这里的周军也是最精锐的部分,但比起突厥的虎狼之师来,他们的战斗力远远不如。

当前:第3/8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