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墓三分》第29/30页


  这一次的迁移可以说是举族齐出,大家不仅带的有粮食和工具,还有一些种子,预备到了新地界重新播种。
  等大家聚齐听到的却不是找到了世外净土的消息,而是处立在一个处于两国交战的敏感地段,顿时众人议论纷纭,充满了抱怨。
  这时,远哨前来报告,在距离这里五十里外的地界,发现楚国的军队。
  众人余魂未定,进接着又传来急报,冶国的军队也出现了。
  众人顿时慌乱起来,有人提出要拼死一战,有人提出要赶紧逃亡,甚至有人还在盘算偃路子是不是因为族里驰援晚了,误了他的性命,才安排下这样的圈套。
  族长悄悄的离开了人群,独自走到丘陵下,把佩剑插在路边,蹲下来抱着头沉思起来。
  他从二十一岁起就接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一族之长。
  这几十年来,他带着族人,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终于把当年的一个小族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从最初各诸侯国鼎立开始起,他的祖上就极有远见的预示了今后的华夏大地除非一统,否则很难有立身之地。果然世事不出所料,中原大地随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历经战火涂炭,于是先祖发下宏愿,要为族人找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世外之地。
  几代人的努力,眼看着就要实现,可是现在偏偏遇到绝境的困扰,稍有不慎,举族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忽然丘陵上一片混乱,族长举目望去,奇怪的是本来身在丘陵高处的族人说话声音很清晰的传入他的耳朵,原来方才怀疑偃路子人品的人刚把提议说出来,就遭到大家的唾骂和殴打,偃路子的人品和对族里的贡献是人人皆知的,就算身临险境也不该如此。
  族长不禁看的热泪盈眶,他深刻的理解到族人对于自己部族的那种发自肺腑的关爱之情。
  他不禁热血沸腾,他发誓一定要带领族人冲出重围,找出“灵山”。
  他伸手正待拔出地上的佩剑,准备冲上去,激励族人一番,他并不憎恨那个提出怀疑偃路子人品的人,要知道人在险境,有各种想法是很正常的,让他欣慰的是大多数人还是明白事理的,尤其在这种时候。
  他正待前行,谁知一伸手,却抓个空。他奇怪的一回头,发现佩剑已经身陷下去了,只露出半截,他记得刚才插入的时候只是轻轻插下,并没有施多大气力,可是眼下佩剑怎么会陷下去那么多呢?
  他来不及多想,拔出佩剑,冲上去,等他站到丘陵顶端的时候,族人都回过头静下来,等着他发话。他正待说话,忽然觉得有点不对。
  他回头看去,发觉丘陵下反而看的很清楚,他又重新下去,这回比刚才下去感觉路途更远了,族人看着他跑上跑下,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甚至有人在议论这地方邪气太重,怀疑他被污秽的东西缠身了。
  他没有理会众人的议论,重新走到刚才的坑穴前,正待趴下去仔细查看。
  “停了,都停了,快来看。”从营帐里跑出一个女孩,惊恐的大喊着。
  众人纷纷围上去,掀开帘子,发现桌子上放着的“司鼎”里面的米不再流动了。(司鼎:古代计时工具,类似于后来出现的“沙漏”,用青铜制成,上面切割出斜着的沟槽,下面是类似天平的两个托盘,沟槽里面填上米,当米积满一个托盘,另一个托盘就会升起,撞击顶端的响板,一托盘米为一辰。)。
  “天啊,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救救我们吧!”人群中有老人跪下祈祷,跟着有不少人也纷纷跪下,祈求上天保佑。
  族长离开营帐,这时他发现自己像矮了一截,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好比现在人坐在升降机里,本来在高楼顶端,看着周围建筑觉得都在眼下,突然降到一楼,周围的一切又重新变的高大起来。
  族长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他看看脚下,再看看四周,他发现丘陵居然消失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跑到坑穴前,发现里面居然看不到黑色的岩石了,取而代之的是像海一样蓝的水。族长看看四周,周围都是平地,他一时之间有点茫然,他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刚才在丘陵下能够那么清楚的听到族人的吵闹,为什么配剑会深深的陷落进去,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整个丘陵都在下陷。
  难道,难道说,眼前脚下的这座丘陵,就是,就是――
  传说中的灵山吗?
  “轰隆”一阵震天的响声从地底传来,像是天地间在一瞬间发生了巨大爆炸,整个丘陵的原址快速的陷了下去。
  没有人能形容出这种速度的猛烈
  这种速度之快足以让人在瞬间昏晕过去。
  “停”我打断了陈伯类似于梦游的叙述。
  陈伯从回忆中醒来,不快的瞪了我一眼,墨蓝在旁边轻轻的拉了一下我。
  “恩,对不起,陈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觉得有些出入,所以打断你一下,就是你刚才说族长让人把偃路子送回的时候,是让人分散进来的,可是后来为什么后来人是聚集到一起,成两批呢?”我问道。透过墨蓝的眼神,我看的出,他对我问的问题感觉很无聊。
  陈伯似乎明白我接下来要说什么,笑呵呵的说:“小伙子,你问的问题和我当年问诖骅郦的一样,她说当时正赶上楚、冶两国交战,人迹混乱,所以为了避免遭受城鱼之殃,队伍分散容易出事,族中的长老才把人马集中起来。”
  “按照你说,族人当时脚踏的正是灵山,可是灵山不是在地下吗?怎么跑上来了?”我问道。
  “呵呵,这个以后我自然会告诉你,先不要急吗?” 陈伯喝了一口茶笑咪咪的说道。
  “好的,你继续说吧,我只是觉得要是有人分散了,没和家人聚集到一起,共赴灵山是一件遗憾终生的事情,你想,这些失散的人既没有和家人团聚,又失去了去灵山的机会。估计比死了还难受。”我随口说道,因为在我心里总希望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看不得别人妻离子散。
  陈伯听到我的话,手剧烈的抖动了一下,晃动着茶杯里的水溢出不少。胸脯起伏不已,好半天才平息下来。
  “陈伯,你没事吧?他不会说话,你别介意。”墨蓝关切的问道,随后在背后狠狠的掐了我一下。
  “没有,其实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存着一个很大的疑问,就算他不问,我也要说出来。因为当年我也问过
  和你一样的问题,只不过这是后来的事了,当时诖骅郦说了几个名字,我听到中间的一个,当时就傻了。” 陈伯面色沉重的说道。
  “谁?”我想不出经历过这么多风浪的陈伯为什么事隔多年提出来,还仍然这么紧张。
  “当年诖骅郦给我说了几个,除了一个在史上赫赫有名外,其余的我后来查找了大量资料宗谱,才找到另外一个的后人。”
  我和墨蓝顿时紧张起来,听着陈伯说出这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
  “吕不韦、弓子明。” 陈伯慢慢的从嘴里吐出了几个字
  第二十节 错误历史
  我和墨蓝顿时惊呆了,我们都不敢想象历史居然这么巧合。
  “什么,这不可能,这究竟是什么部族,怎么出了这么多奇人?是不是重名重姓?”我心中始终抱着怀疑。
  “怎么不可能,当时我和你一样,后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肯定就是后来成为秦国的相国,被尊为“仲父”,吕不韦,你想,历史上有没有说吕不韦的财富是从何而来?” 陈伯说道。
  “好象是说他祖上世代经商,积累下来。”墨蓝说道。
  “哼,在那个时代,说的好听点,刚脱离奴隶社会才多久,世代经商,哪里来的世代,就算他祖上经商,可是他后来向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后妃华阳夫人行贿,帮助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登基,你想想,面对历史上那么强大的一国之君的后妃,什么珍稀宝贝没见过,要想向这样的国君夫人行贿,得出多大本钱,他哪来的那么多钱?” 陈伯不屑的说道,看来这些年他也读了不少史事,连这样的典故也知道。
  “那你说他是从哪里得来的。再说也不能仅仅凭着财富就说明这两个吕不韦就是一个人呀?”我不服的问道。
  “当时说实话,我也不相信,可是当时据诖骅郦所说,当时分散在外地没有来的及赶来的几个人里面,其中属吕不韦最为聪明,在当时族里任“司库”一职,是负责帮族里进行置办采购外需的,其他的几个人也大都是在外面帮助族里看管一些生意,当时族里因为撤退的匆忙,来不及通知,所以就在去的路上留下了一些族里的暗记。” 陈伯说道。
  “可是你还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说明两者是一个人呀?”我说道。我始终不敢相信这两者会是一个人,我心里隐隐约约觉得有哪些地方似乎不对。
  “后来我翻了一些典籍,现在不是很多书刊上都说当年吕不韦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吗,原因就是他做的是帝皇买卖,把千古一帝作为生意的筹码,可是你想他当年一个生意人,在当时占据了族里剩余的财富,按照当时的标准,他已经很成功了,可是为什么还要去扶植帝皇,在这上面做文章呢?” 陈伯说道。
  “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追求生意最最大化吗?做生意的,如果能凭此跃上政治舞台,不仅能够光宗耀祖,而且还能追求更大的财富。” 我说道。
  据战国策云:“濮阳人吕不韦贾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不韦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饱食;今定国立君,泽可遗后世,愿往事之。’
  自古以来,讲究是富不于官斗,所以很多生意人在生意上驰骋的同时也会给自己捞一盏政治头衔,这就是所谓的“红顶商人”,自古以来从不例外。
  “你说的不错,可是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 陈伯说道。
  听陈伯的口气他也仅仅是推测,我始终觉得他的推测有些荒谬。
  “后来我查了大量的史料,我觉得吕不韦确实是他族里的人,吕不韦之所以帮助秦公子子楚(后来的秦庄襄王)登基,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利用秦国的势力,搜寻“灵山”。我查阅过资料,当时诖骅郦所说的治国,其实就是后来的楚国版图中的滑县,当时楚国把灭掉的国家设县管理,比较出名的是申、滑二县,这两个县集中了楚国大量的军事力量。而且在这两个县设置的壁垒也是最坚固的,我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灵山”,而吕不韦拜相后,急于攻打其他六国,其中楚国最为看重。” 陈伯说道。
  “那他后来找到没有?”墨蓝问道。
  “找到了,也等于没找到。”
  “这算什么答案?”我说道。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他后来确实是找到了,可惜,唉” 陈伯叹了一口气说道。
  “到底结果怎么样?”我有点着急的问道。
  “他后来确实是找到了,可惜却被秦始皇给霸占了。” 陈伯说道。
  “什么,你没说错吧,秦始皇杀吕不韦目的是为了夺权,起因是因为他叛乱。” 我说道。我相信经过大量史料考究过的事情应该不会有错。
  “没错,但是后来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他能够一统六国,其见识远见无人能比,难道真的就相信所谓的什么杀了读书人,烧了书就能天下太平吗?既然是这样,那他为什么用武力去荡平六国,他只需去烧人家的书就可以了?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为了掩盖什么,不让后人知道,当时唯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销毁文字记载。还有,为什么世人到现在都没有找到秦始皇的真正陵墓,在陕西出土的陵墓你以为真的是秦始皇的陵墓吗?这些骗骗外行可以,墨蓝,我和你哥生前就对此置疑,那好我问你,别的我不说,只说现在发掘的秦俑的头顶,梳的发纂并不是秦人当时的装束,而是那时所谓的蛮荒之地瑶、青少数民族特有的左角偏发纂;当时秦国军队的服饰都是黑色,因为那是秦王朝特有的尚黑制度,而当时开掘出的秦俑的服色,却是各式颜色都有。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唯一的解释,就是现在开掘的并不是秦始皇的陵墓。” 陈伯一口气说完,脸色涨红,显得十分激动。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我问道。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他找到了“灵山”,出于自己私欲和政治目的,杀了吕不韦,为了让后人不再找到“灵山”,于是在全国范围内“焚书坑儒”,就是为了封闭全部信息。因为他坚信,在当时的社会中,知道“灵山”的秘密的不止他一人,但是在当时没人敢寻找,是因为他是最高统治者,但他不敢保证在以后后代子孙中如果被灭国了,这个秘密会不会被发现,所以才采取了极端的做法。” 陈伯说道。
  “可是当时你和诖骅郦所在的地方不就是“灵山”吗?难道说秦始皇的陵墓和你们所处的是同一个地方。”我有点糊涂了。

当前:第29/3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