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知县全集.com》第177/1123页


“当然遇到了,困难不少呢。”董师爷道,“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耕牛了。我们阴陵县老百姓很穷,一个村子只有几个大户有耕牛,其他村民都买不起。”

“那每年耕种怎么办?”

“老百姓之间相互帮忙,手拉肩扛呗。”

“那只怕效果不好吧?”

“岂止是效果不好,因为人的力气远远比不过牛,所以这速度也慢得多,也很累,好多农户都没办法翻地耕种。”

“那怎么办?”

“只能刀耕火种呗。”

“刀耕火种?!”冷羿虽然对农事不熟,但是也知道这是最原始落后的耕种方式,也就是在地上点一个窟窿,把种子放进去,然后就不用管了,能长成什么样子就成什么样子了。

冷羿想了想,问道:“一头耕牛卖多少钱?”

“这个不同时候价格不同,现在马上就到春耕了,价格是最高的时候。过了春耕,价格就会降下来了。”

“现在一头牛多少钱?”

“一般的耕牛应该在十贯钱左右。”

十贯也就是一万文,等于白银十两,黄金一两。冷羿现在除了前面拜年花了大约三十两黄金之外,还剩下二十两,加上昨天晚上得到的五十两,一共还有七十两。也就是可以买七十头牛。不过不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来买牛,因为百姓遇到的困难,只怕还不仅仅是耕牛的问题。还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吃粮的问题。

冷羿又问:“咱们衙门的粮仓,每年调剂粮食够用吗?”

“哪里够用啊。”董师爷道,“按照规定,号称每县一千五百石,就这个数字满了,也不够百姓吃的,更何况仓库里的粮食,从来就没有充盈过,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半而已。”

“唉!需要办的事情太多了。”冷羿道,站起身,从床下面拿出了那一小箱子金子,道:“这里面是五十两黄金,加上先前剩下的二十两,总共还有七十两,我准备用来帮助百姓春耕,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补充接济百姓,先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董师爷大吃一惊,道:“东翁的意思是自掏腰包,无偿周济百姓?”

“也不是无偿了,那样的话,现在能周济一时,以后怎么办?我可没这么多钱长时间的周济。所以,必须把这笔钱作为一个活水源头,能救急之用。花出去的钱,到时候能收回来。还能赚一点,这样才能不断壮大本钱,也才能有更多的钱周济百姓。”

“嗯,东翁想得很周到,着法子好。可以像一些大户那样,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把钱拿出来接待给百姓,等秋收有了粮食卖了,再还给东翁。”

冷羿笑道:“这不是青苗法嘛。”

“青苗法?”董师爷自然不知道这个将近一百年之后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

不过,冷羿对这个青苗法持慎重态度,毕竟这改革引爆了整个朝野,随后还是被废除了。他只想安安心心当知县,顺便给老百姓做点实事,而不是去搞什么改革。

冷羿问道:“现在的粮价算不算高的?”

“还算可以,一年的粮价,以秋收之后最低,冬春两季一般,夏天和秋收之前最高,因为那时候青黄不接。”

第119章 分离

冷羿道:“百姓可能那时候最需要接济吧?”

董师爷道:“是。那时候一些大户会拿出粮食借给百姓,不过利息很高,达到五分利。而百姓没得吃,只能借,到了秋收,打了粮食再还。”

冷羿想了想,道:“我记得好像有一种粮仓制度,叫常平仓,就是朝廷在秋收后粮价很低的时候,拿出钱来买粮存放着,等到夏天青黄不接粮价很高的时候,再把粮食低价卖给老百姓。以平抑粮价。”

董师爷摇头道:“这个本朝至今还没有这样的粮仓。”

这种常平仓制度,在宋朝是宋太宗后期才在京城附近州县出现。又过了十多年,才在全国推广的。所以冷羿这个时候还没有这种制度。

冷羿道:“那好,那这样吧,拿出三十两来买耕牛,可以买三十头,然后租借给村里百姓耕种,让他们尽早开耕,这样才能更多百姓能用上耕牛。租金你帮我想想多少合适,不要太高,一分利就差不多。现在没钱的,可以用秋后打上来的粮食冲抵。剩下的钱,全部买粮食,等到夏天青黄不接时,拿出来比现在略高一点的价钱卖给百姓。――那些富人是五分利,我的不超过二分利。这样,百姓能度日,我也能有一些收益。先生以为如何?”

董师爷起身长揖一礼,道:“东翁仗义疏财,学生深感佩服!不过,这样对东翁可没有什么多少可赚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一个百姓能有饭吃,我就高兴了。如果这个可行,就这么办。这些钱谷的事情我不懂。就全权委托先生帮忙办理了。”

“学生领命,一定做到账目清楚,百姓受惠。”董师爷道,“不过,这钱还是太少,东翁如果找知府大人想想办法。从朝廷救济款里拿出一些钱来补充进去,或许更好。”

冷羿摇头:“我的钱不想跟朝廷的钱混在一起。以免人家说我假公济私,那时候,帮不了百姓自己还落了一身不是。还是尽我自己的能力,能帮多少帮多少吧。”

当前:第177/112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