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为王》第101/441页


  两人进入会客厅之内,先后落座。
  待到他们二人坐好之时,一直伺候守夜的丫鬟小青,懂事的端上茶水,然后乖巧的退避了下去。
  聂铮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随口询问道:“秀芳深夜求见,有何要事?”
  贾秀芳看着聂铮,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的道:“盟主,上次临走之前,你给属下的那封密函,已经破译了出来。”
  听闻此言,聂铮心中一动,道:“哦,里面都是些什么机密信息?”
  贾秀芳微微沉吟了片刻,缓缓的道:“其实,那封密函是高家和当朝曹丞相,私通外敌的信函。”
  “私通外敌?”
  聂铮心神一震,急忙道:“到底怎么回事,详细说来听听。”
  贾秀芳沉声道:“盟主在高霸天家中发现的那封漆黑密函,来自京城相府的暗影堂,根据信函上面的信息来看,曹相爷好像密令高家,在前几个月之内,暗中筹备大量的火硝、硫磺、精炼铁器等朝廷禁物,秘密的运送往黄河北岸。”
  “黄河以北?”
  聂铮微微低头思索了片刻,便不由自主的震惊道:“黄河以北,不是匈奴的地界麽?难道,这大宋当朝的相爷,竟然暗中勾结匈奴,准备谋逆麽?”
  贾秀芳点了点头,继续道:“那曹贼不仅私通外敌,将大量的大宋禁物运送给匈奴,同时,他们还暗中收买勾结了黄河南岸的驻守将领,如此勾结外寇,里应外合,很明显,那在北方一直对大宋虎视眈眈的草原狼王,只怕很快就要率领铁骑南侵了。”
  听闻此言,聂铮心中一动,不由想起半月之前,鳌战突然撤军赶回西关,而西关再往上,便是黄河。
  难道,鳌战撤军的事情,和北方的匈奴有联系?
  想到这里,聂铮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如果匈奴大军,真的欲南侵中原,我们需尽早做打算才行。”
  贾秀芳深深的望着聂铮,双目之中,精芒闪烁,只见他声音有些激动的道:“盟主,假如北方匈奴,真的快要挥军南侵,这也许是我们攻城拔寨,雄踞一方的最佳时机。”
  聂铮眉头一挑,不动神色的道:“秀芳何出此言?”
  贾秀芳深深吸了口气,眼神激奋的道:“盟主,你可有想过?匈奴一旦南侵,朝廷必将惶恐大乱,到时候,这大宋朝的所有精锐兵力,将会全部调派往黄河南岸,抵御匈奴大军的侵犯,像在这种非常时期,我们若是迅速出击,在这龙虎山附近,攻占一方州城,朝廷必定无暇顾及。到时候,咱们坐拥城池领地,慢慢发展壮大,待到日后朝廷真的率兵前来讨伐,为时已晚。再说了,以大宋朝廷的昏庸腐败,能不能抵挡匈奴狼军的侵犯,还是未知之数。总之,不管这中原落入谁手,咱们都必须拥有一方领地才是上策。”
  听闻此言,聂铮陷入深深的沉思。
  沉默了  金锭全部重量:42120克。,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凌厉的望着贾秀芳,道:“假如我们真的攻占城池领地,日后不管是朝廷或是匈奴,他们都不会仍由我们发展壮大,肯定会以雷霆万钧的手段,将我们剿灭。要知道,以咱们龙虎山目前这点实力,一旦和强敌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无论是匈奴还是朝廷,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兵源后勤,咱们这几万人马,死一个少一个,到头来,吃亏我的终究是我们。除非……离开龙虎山,寻找一处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说到这里,聂铮盯着贾秀芳的眼睛,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微笑。
  见此情景,贾秀芳眼睛一亮,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图。
  当即贾秀芳呼吸急促,神情激动的道:“盟主的意思,是前往大宋和匈奴短期无法顾及的边界,攻占一处土地肥沃的领土,然后横扫邻国外寇,做那称霸一方的豪强?”
  聂铮微微一笑,淡淡的道:“咱们只有远离中原,才能彻底的避开主战场,仍由匈奴和大宋拼个你死我活,咱们等待时机,坐收渔人之利。到时候,咱们躲在边界暗处韬光养晦,密谋发展,等到我们羽翼丰硕之时,必定卷土重来,横扫中原!”
  此言一出,贾秀芳两眼放光,忍不住拍手称秒道:“盟主此计,果然妙极!若想图谋大事,这龙虎之地,确实不可久留。”
  聂铮点了点头,淡淡的道:“龙虎山脉,虽然山高林密,地势偏僻险峻,但终究是无根之土。若是只有区区几百数千人马,在这龙虎山内,倒也能够存活下去。但目前形势大不相同,龙虎群山结盟之后,人马瞬间暴涨至数万,单单是这些人的日常粮草消耗,都是一个无比严峻的问题,如若咱们不思退路,继续留在龙虎境内,迟早人心不稳,暗藏祸乱。”
  对于聂铮所说,贾秀芳极为赞同,“盟主言之有理,龙虎结盟之后,看似风光团结,实力暴增,但实际上这数万人马的粮草消耗,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这龙虎之地,山石众多,贫瘠枯寒,根本就难以种植稻麦、自给自足。再者龙虎山周围的州县,都不是盛产粮草的富裕之地,以后数万人马一旦缺粮,只怕有钱都无处购买。如想长远发展,只有按照盟主所言,远离龙虎山脉,另谋他处。只是不知盟主心中,是否已有合适的地方?”
  说完,贾秀芳深吸一口气,目光期待的望着聂铮,想再了解多一点他心中的计划。
  面对着贾秀芳期待的眼神,聂铮缓缓端起茶杯,陷入了短暂的思考。
  微微沉吟片刻之后,聂铮看着贾秀芳,道:“秀芳,这大宋的疆土边境,你身为读书人,应该比我更清楚才对,你觉得,假如咱们这几万人,若是离开龙虎山脉,该去往何处发展比较合适?”
  听闻此言,贾秀芳双目中精芒暴涨,一字一句的道:“南渡沅江,攻占安南!”


第110章 称雄大计
  “安南?”
  聂铮眉头一挑,道:“这是又是什么地方?”
  面对聂铮的询问,贾秀芳微微沉吟了片刻,紧接着,他便将关于“安南”的一些详细信息,告诉了聂铮。
  安南,与沅江隔江相望,位于大宋的西南边境,原本是朝廷边疆的一处偏远郡土,内设五城二十八县,和外族土著部落“大越”相邻交界。
  “大越”以前一直都是大宋的附属藩部,年年都进贡朝拜。
  但是在二十年前,大宋国运衰落,奸臣当道,朝廷昏庸无能,导致内乱不断,外敌四起。
  于是乎,那“大越”部落的酋长桑康,便趁机与朝廷断绝往来,在那湄河北岸,建立“大越国”,自称“大得胜王”。
  由于交邻的宋土安南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桑康忍耐多年的狼子野心,终于彻底展露了出来。
  桑康建立“大越国”后的数年时间内,曾经先后多次派出部族联军,强行闯入安南郡地之内,疯狂的对当地的汉人百姓烧杀抢夺,奸淫掳掠,简直  金锭全部重量:42120克。,比那马匪还要可恨。
  这帮大越土著,对待汉人如同猪狗,手段之凶残,行事之冷血,简直丧尽天良,令人发指。
  由于大越土著屡屡侵犯,朝廷便下令让安南郡府,集结招募十万兵马,前去征讨那帮大越外寇。
  结果,安南郡府临时拼凑起来的十万兵丁,哪里是那些阴狠狡诈的大越土著的对手,当场,就被那帮凶残的大越土族联军,杀的丢盔弃甲,死伤无数。到最后,只剩不到三千残兵败将逃回安南,朝野为之震惊。
  大越击败了朝廷派去征讨的十万兵马之后,桑康的野心,空前暴涨。因为,他突然间发现,原来这看似强盛的大宋王朝,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就在桑康击败了安南郡的十万兵马之后,没过三个月,他便集结大越十二部族,亲自率领五万部族精锐,横扫大宋南疆,屠杀大宋官员和兵卒无数,彻底的占领了安南郡,使其成为了大越国境下的领地。
  桑康攻占了安南郡之后,朝廷雷霆震怒,先后也多次派兵前来攻打讨伐,但每一次都被桑康杀的铩羽而归。
  再加上桑康借助着沅江的隔江之险,朝廷大军若想征讨大越,就必须横渡沅江。
  但是,这群大越部落土著,不仅个个都擅长骑射陷阱,骁勇善战,而且他们的水鬼战船,更是威震南洋,令大宋的船队屡遭重创。
  朝廷大军征讨大越,有多次都是栽在了敌人的暗算之下,因为,满载宋军的船队,根本就到不了对岸,就被敌人的水鬼战船给凿沉了。
  多番征讨无果之下,最后,朝廷只得暂时放弃对桑康的讨伐。
  因为,就在桑康扰乱南疆之时,大宋帝国的关外五郡、岭南的五姓门阀,纷纷拥兵自立、逆反称王。再加上北方大草原上的匈奴,屡屡挑起事端,欲挥军南侵,顿时,直把大宋的窝囊皇帝急的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在那些虎狼强敌的环绕之下,朝廷哪里还有心思再去理会桑康这只小蚱蜢,最后,见到桑康没有率军过江的意图,慢慢的,朝廷便逐渐了放弃了对安南郡的收复,最终与那占领安南郡的桑康,隔江守望。
  不过,朝廷虽然放弃了对安南郡的收复,但却苦了那些被桑康统治的大宋百姓。
  数百万的汉人百姓,在那帮大越贵族的暴虐血腥统治之下,犹如一群被肆意鞭挞的奴隶,日夜都过着生不如死,暗无天日的生活。
  哎……
  讲述完这些之后,贾秀芳深深的叹了口气,神情显得有些沉重。
  聂铮听完之后,也对朝廷的昏庸无能而感到愤怒。同时,对贾秀芳提出的攻占安南郡的建议,十分心动。
  要知道,安南郡被外族占领,朝廷又放弃了对敌人的征讨。
  很明显,那位于大宋边境的安南郡,如今已是一块无主之地,当然了,只要赶跑桑康那帮大越土著,安南就无主了。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让聂铮心动。
  最让聂铮心动的,是安南郡内的数百万汉人百姓,还有那广阔无边的肥沃土地。
  据说,安南郡位于南方,那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盛产鱼米粮食。
  假如真的成功占领了安南郡,从那些残暴冷血的大越土著手中,解救所有的汉人百姓,恢复他们的自由之身,到时候,那数百万的安南百姓,肯定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大加拥护。
  到了那时,有了数百万的百姓为根基,从事生产劳役,估计要不了几年,他聂铮就会彻底的壮大崛起。
  等到那一天,什么修建军事基地,修建飞机场,都有大量的后勤人员保障,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没有理由不去做的。否则,要是继续窝在龙虎山脉之内,飞机场是永远都别想建成了,首先,猛虎岭这一带,没几块宽阔平坦的地方。
  目前,唯一让聂铮费神的,就是该如何赶跑那些大越土著。
  虽然还没有跟那帮凶残的大越土著交过手,但是聂铮觉得,敌人的实力应该不会弱,不然怎么多次打的朝廷大军铩羽而回?

当前:第101/44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