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传TXT全集》第3/55页


说起《彩云曲》,许多人至今都想不起来,但对于自己的处女作品,当事人自然不会忘记。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刚从训练班出来,没什么名气,所以一直在跑龙套。
因为我会剪头发,所以平时除了演些小角色,我也会帮电影公司去做一些造型的工作。
我帮过曾志伟、谭咏麟等很多人剪头发,并且结识了很多幕后的朋友。
有一天,一个制片人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演《彩云曲》的第一男主角。
就这样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说到理发,还有一桩好笑的事情:为了在《童梦奇缘》中演华仔的爸爸,黄日华刻意不作打扮,又不剪头发,让自己看来沧桑一点,华仔拍完电影海报后,就马上嚷着叫黄日华不要先走,等他做好访问后,亲自操刀为他剪头发,让他回复青春光彩,大家听到华仔此话一出,便悄悄跟黄日华说,“你还不偷偷走啊,等会华仔帮你乱剪,你不怕啊?
”想不到黄日华安然坐在化妆椅上,笑着说,“不怕,刘大师已经不是第一次帮我剪发了!
他很厉害呢,剪功很好,不用担心。”
果然一转眼,大家就见刘德华走过来,笑着拿起剪刀,在黄日华头上开始下剪……
可见,已经成为天皇巨星的刘德华还是那么不摆明星架子,他的理发手艺也还是不减当年。
刘德华在演艺圈名声大振后,就把美容理发作为自己投资的一个大项目,经过他饶有兴趣地尽心打理,“无名发”美容院总店已成为香港名店,它的分店亦遍布香港各地。

2.校园里的小理发师(3)

一段理发的经历,伴随着刘德华走过了他的中学时代。
在可立中学度过了难忘的514天后,刘德华以一A二B一C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
有了在校园里跟人理发挣钱的经历,刘德华开始懂事了。
他不愿意把暑期生活完全浪费在玩耍中,而是想着要自立,要出去打工,为家庭减轻一点负担。
那段日子,他接下了替一个厂家送手袜皮套至另一工厂的活,待遇不算很差,活计也不轻松。
刘德华却已经很满意了。
每天,他扛着笨重的货物,行走在骄阳似火的大街上,晒得黝黑的脸上大汗淋漓。
这样的吃苦受累,是为了省下老板另外支付的车费。
不过,每当经过湾仔运动场或艺术中心时,他心里便忐忑不安,总是勾着头弓着背,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
他不怕吃苦,只是担心被在艺术中心上暑期课的同学看见自己的窘相,丢了面子。
打工的艰辛让刘德华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更切身体会到自立的重要。
然而,要自立,仅凭力气干活是不行的,还要有丰厚的知识作为垫基。
虽然后来他没有选择继续学习深造,而是选择了演艺事业。
这个选择是他生命的关键之择,他没有半点后悔。
不过,在内心深处,毕竟对自己文化底蕴不厚或多或少有一丝遗憾。
正因为如此,成名后的刘德华在许多场合都热情宣传读书的重要,并以自己的偶像身份在母校设立“刘德华奖学金”,给在校学习的师弟师妹们予以鞭策和激励。

3.生命的抉择(1)

“透过镜头,我觉得自己可以让观众的生活多一点点趣味。
因为我们,他们会笑;因为我们,他们会哭。
所以我觉得现在电影对我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重要。”
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送外卖的小男孩,只把给明星们送外卖当作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没有想过、也想象不到那充满神秘的摄影片场以及水银灯光,会与自己日后的事业有多大关联。
应该说,自打少年时期开始,刘德华就对唱歌有了偏爱。
在上中四时,他参加过“Four友”乐队,并在一次唱歌比赛中摘取冠军奖牌(这似乎算得上是他唱歌方面的初次尝试)。
如果不是他后来选择了进艺员训练班,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刘德华,说不定会是出自哪个音乐学院的高材生。
应该说,刘德华对剧本的创作还是蛮喜欢的,在中学时,他曾经与同学合作,创作出一部名为《蜕变》的剧本,并在一次香港电视台的剧本创作比赛中夺冠。
后来,《蜕变》被香港电视台拍成了电视剧。
这次的夺冠让刘德华信心大增。
如果不是他后来选择了从影,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刘德华,很可能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剧作家。
后来,他在百忙之中撰写自传体散文集的举动,似乎更能解释他与文学结下的不解之缘。
应该说,刘德华对表演舞台剧还是很感兴趣的,在上中三时,他就参加了学校剧社的话剧表演。
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喜欢上电影。
上中学的时候,我对电影还没有那么强的感觉,因为我在念书的时候,已经对话剧有了很大的兴趣,我觉得在舞台上的演出才是一种有艺术的表演。
那个时候我只是偶尔看一些武打片,所以对李小龙特别钟爱……”
其实,中学时的刘德华并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来的工作就是当演员做歌手,他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纯粹是对文艺这种表现形式的兴趣和爱好,并未给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刻意去设计路标。
然而,刘德华却在后来误打误撞地以电影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并以“巨星”之誉经久不衰,演绎出一个艺术生命不老的传奇。
是电影选择了他,还是他选择了电影?
无论是电影选择了他还是他选择了电影,这都是一个生命的抉择。
从影20多年来,他拍了120多部电影。
电影于他已经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透过镜头,我觉得自己可以让观众的生活多一点点趣味。
因为我们,他们会笑;因为我们,他们会哭。
所以我觉得现在电影对我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重要。”
前面说过,刘德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徘徊,这让他有点灰心。
他曾自述:“中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便投考艺员训练班,但学的是幕后工作。
毕业后,公司和每人都签有一份演员合同,我无可奈何才演戏。”
无可奈何才演戏,却演出了一个“双料影帝”。
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艰辛,留待以后叙述。
现在,我们只想探究他当时选择从影的动机。
1980年,刘德华考入了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刘德华选择从影并不是年轻人的一时心血来潮,他是经过了一番十分细致的左右权衡的。
当时,他面前摆放着两张表格:一张是应届高等教育课程报名表,一张是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报名表。
是选择按部就班继续完成学业,然后上大学,攻读学士、硕士……
还是选择学一门适合自己的专业技术,走一条既有风险又有刺激的人生道路?

当前:第3/5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