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全集.com》第2/42页


在一项毕业生调查报告中显示,每年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有一半多会出现“社会不适症”。尽管他们大都对未来充满跃跃欲试、展翅高飞的决心和理想,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角色转移不到位,使得这些社会新人备感紧张,很是十分失望,工作也常常不告而终。

社会就像一架机器,未来与现实就像一对咬合的齿轮,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适应,犹如不断地向齿轮加油,才能有利这两个齿轮的减少摩擦、协调运转。譬如,如今电脑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我们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达到更好、更快、更简洁地工作、学习与交流,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如今,“适应”更是“超越”一切的前提。因为没有模仿,就无法创新;没有适应,就更谈不上超越。所以只有当你足够了解了周围的环境,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我们踏入社会后,对于之前自己的感知与现实无奈的差异,必然会产生理解分歧。如果你始终保持一种强硬的态度,那么你只会因此而付出很大的代价。社会有时候就像个不倒翁,你越是想让它朝着你的方向倒,它就越会朝着相反的方向摇动。

因此,年轻人一定要学着去适应这个变化极快的社会环境。只有当你学会承受一切不可逆转的事实,对那些必然的事情主动而轻松地承受,那么不管任何时候你都能做到,在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时依旧“处变不惊”。

3.学会接受你看不惯的一切

“他可真怪,居然会穿这种衣服,真难看!”“如今这世道怎么这样,怎么看都不爽……”生活中,这类议论在我们身边总是屡见不鲜。很多时候,一旦他人的思想、语言、行为与自己格格不入,我们常常就会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并加以非议。

其实,如果老是用这种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除开自己每天愤世嫉俗,不停地抱怨外,很多时候我们的好心情,也全都被这副“有色眼镜”所代替了。

王梅和路莹是同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兴趣,那就是喜欢读书,都是书迷。可是王梅喜爱三毛的作品,而路莹却迷恋琼瑶的小说。当然,两人对此表现出不同的见解,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王梅却对路莹冷嘲热讽,把琼瑶的小说抨击得体无完肤,并力劝路莹转变读书兴趣。路莹很不服气,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后来,王梅谈了一个对象。刚开始那会儿,两个人谈得很融洽,但后来在谈到对未来新房布置时,王梅却非要她的男友在所有的见解与审美观上与她保持完全的一致。如果男友表示异议,她就认为对方古怪,不可理解。最后,两个人越闹越僵,男友终于受不了她的这种刁钻,而提出了分手。

俗话说:“人各有异,人也各有志。”不少年轻的朋友常常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以致把自己的处世关系搞得非常糟糕。只要一遇上某件事不合心意,或者与自己的心境想违背,就觉得看不惯,不顺眼,到头来反倒伤了彼此的和气。

毕竟,每个人的思想程度、文化水平不一致,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个人有个人的标准,有人以为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人就认为很怪;而有人认为值得惊奇的东西,有人却毫不奇怪。

一个聪明而又有理智的人,在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既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会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学会理解人,也就是学会尊重他人,并以宽容、公平、冷静的心态与他人友好相处,从而赢得大家的喜爱。

有一天,禅师正在禅院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人的悲欢离合皆由心生,几位施主心中有结,如是放下,便可结开心明。”

三人又问:“可是,世间这么多的纷纷扰扰,总有自己看不惯、参不透的事情,不可能事事都能放得下啊。”禅师又开口了:“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倘若如施主所言,那这世上为何又有快乐之言?”信徒们无言以对。

禅师微笑道:“既入浊世,自当海纳四方。心静身静,便可荡气回肠。心容天下事,则事事顺心,接受眼前事,则快乐相随。”三人纷纷恍然大悟。

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世上的事物也是复杂多变的。例如有人崇尚鲜艳,喜欢大红,有人却以素色为美。所以,年轻人一定要试着接受周围不合理的存在。如果你老是挑剔,老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会让别人觉得你缺乏修养。

估计没有一个人会去找一个过分挑剔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也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只顾自己嗜好,而不许他人有嗜好的人结成终身伴侣。因此,只有当你去学会包容和理解,那么才不会因为对周围毫无理由的“好恶”而到处树敌。

4.你不再是小孩,别指望每个人都喜欢你

尼采曾经这样说过:“人不过是一把泥土。”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以为所有的人都会都围着你转。一旦当你受到冷落,失去了周身的那层光彩,你定然会有种从天上瞬间掉落到地上的失落感。

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稚嫩的幼童,应该明白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任何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因为这不可能,也没必要。

曼冬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上学的时候,班里的男同学都在背后悄悄叫她大眼妹。到恋爱的时候,追求她的男生都可以组成一个加强连,而她的老公并不是其中最优秀的那个。但是他殷勤备至,每天都给曼冬送去一只鲜红欲滴的玫瑰,晚上睡觉前,温馨短信也必须准时发来。一到曼冬休息的时候,他更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对曼冬可谓一点一滴都关怀备至。曼冬提示他不要这样,可是他却坚持对曼冬说:“你是我的公主。”就是这句话,让曼冬欣然嫁给了并不很出色的他。

然而,结婚后,曼冬总是很不满,因为老公不再把自己当公主了。她要做家务活,要学做饭,老公只在特殊的日子才买玫瑰,在偶尔的时候才给曼冬买爱吃的零食,她感到自己的老公变了。于是便总是逢人抱怨,男人原来都是骗子,说把你当公主,娶到手后就把你当丫环了。

还沉浸在幻想和憧憬中的年轻人,赶紧醒一醒吧!要明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道理。不要成天地去幻想自己能够成万人瞩目的王子和公主,更不要把身边的人当成你鞍前马后的奴仆。太过于宠爱自己,太过于自恋,会让旁人觉得你虚伪而且天真过了头,没有一点成熟的表现。

美国前任国务卿鲍威尔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因为很多时候,当你希望和每一个人都搞好关系,最后当你为此而付出很多时,不欣赏你的人照旧可能不欣赏你,而且还不会领你的情。

人活在世上要时刻地检讨自己。俗话说“人外有人山外山”,总想以自己为中心,让大家都能围着自己身边转,这是绝不可能的。同大家一样,你也是食五谷杂粮的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况且,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有由内而外所散发的光芒,越把自己抬得高离地面太远,就越容易会失去重心。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认可都会有所不同,别人对你的反映或许是多棱镜,甚至有可能是让你扭曲变形的哈哈镜,你怎么能期望让人人都满意呢?

有人曾经说过:“人生处事应如雪,柔和淡然花散地,才能让人深润铭记于心底。”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看着顺眼、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尽量适应他人,能做得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吗?显然不可能!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只会让你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顾虑重重,活得太累。

所以,年轻人在为人处世上面,应该多多学着做人踏实一点,谦虚一点。千万不要为了别人喜欢自己,而让自己每天活在愧疚与疲惫之中,试着去用一颗平常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那么你的从容必然会在无意之中博得大家的喜欢。

5.学会和你不喜欢的人相处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让我们心生厌恶的人。这些人有的可能是因为利益的对立,有的可能是因为不好的印象,也有可能是对方身上某种不良的习惯。总之,当见到这类人、闻到这类味道、听到这类声音时,都会让我们产生自然的心理反射作用。

但是,年轻人要明白,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心理。假如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对你发生过任何利益的纠葛,那就只是你主观意识在作祟,导致你排斥、不愿接触对方;如果对方也有同样的回应,就会造成互相敌对的局面,相信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见到的。

所以,为了不因对某人毫无理由的“好恶”而到处树敌,我们需要学着去试着和不喜欢你的人交朋友,甚至要尝试和敌人拥抱―这是气度,更是胸襟。

余力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业务员,而且已经有三年的老资历了。可以说,从刚毕业进入这个公司开始,他是看着公司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可是最近公司忙着改革,于是又招到了一批精英。而其中有一位一上任,就成了余力的领导兼销售总监。虽然余力一直都很期待自己能坐到这个位置,可也只能是叹气了。直到有一次,他和销售总监出去见一个公司的大客户,当到了那里之后,余力才发现自己带的文件夹里面,有一份很重要的采购表没有带,于是他又返回去。可是客户见到他的粗心之后,有点心有余悸。总监毫不犹豫的当着客户和其他人的面狠狠批评了余力,余力也拍着桌子和总监大吵一架,出去了。

当前:第2/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