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仔全集》第2/42页


李响艰难地侧过头来,方才寒石老人那一记膝撞已撞得他口鼻处血肉模糊。他伏在地上,轻轻喘息,血沫子一丝丝喷出:“师父……我小时候……你为什么不教我这些为人处世之道呢……”

寒石听了,心里便是一窒。这弟子自幼随自己长大,这时回想起来,在他小时候,自己教他的尽都是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类的教诲,而如今,自己却让他来向那滔滔浊世低头服软。

为什么!当他还是个柔弱孩童的时候,自己要教他成为一个伟丈夫,而当他身怀绝技的时候,自己却想要让他变回一个普通人?他对这孩子的疼爱从来未变,可是好心为他指的两条路,为什么分歧会这么大?恍惚间,寒石老人突然怕了起来,这孩子的话突然间让他心头大痛,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阵迷茫。

李响的大师兄此刻抢了上来,伸手托住寒石老人的手臂,叫道:“师父,且慢动手!”他回过头来劝道,“小六,你便认个错又有什么关系?师父年纪这么大了,你忍心把他气成这样?”

李响咬牙道:“我没气他,我说的是实话!”

寒石老人又惊又怒,勉强在犹豫中重新站稳脚跟,剑在手里漾出一片碧色,终于将牙一咬,喝道:“你让开!这样大逆不道的好徒弟,我可没本事教他!”决定还是按门规办事。只要有规矩在,一切事情都可以变得分外简单。

大师兄见师父动了真怒,自己也不由急出汗来,跪下对李响叫道:“小六!你懂事点儿行不行?他是你师父,你是他徒弟!”李响猛地一咬牙,叫道:“师父,其实你也知道我没……”

突然间剑光闪动,寒石老人终于挟怒下手!长剑一抖,剑光如游龙般在李响双腕双踝上一走,血花迸溅,李响大叫一声,身子一挺,又撞倒在地。这一下伏倒后,他便再也没有挣扎,只有浸泡在血中的手脚微微抽搐着。

寒石老人把剑一抖,一柄长剑寸寸碎裂,叮叮当当地落下。他反手甩掉剑柄,道:“从今天开始,天山派再没有你李响这么一个人物!”说完负手出庙,头也不回地喝道,“走!都走!”

大师兄垂泪叫道:“师父!”寒石老人冷笑道:“你干什么?想留下来?你留下来又能干什么?这位李少侠有通天彻地之能、震古烁金之智。你算老几?他的事你管得起么?还是说,你想和他一样,也把我这师父的话当是耳边风?”

大师兄垂下头来,终于慢慢起身,走到师父身后。寒石老人哼了一声,叹道:“以他的性子,也许身子废了,才能活得长久些。”一行人终于纷纷离开了。

此刻,孤零零倒在地上的李响已然失去知觉,在那一剑光华中,寒石老人挑断了自己最得意弟子的手筋脚筋。门外寒风呼啸,一众天山弟子渐渐消失在风雪中,而庙中的李响、曾经的天山派寒枝六弟子、江湖人称‘游天隼’的李响,从这一刻起,已经是一个废人了。

庙中静静的。时光流淌,庙顶漏下来的光柱已经歪了许多,也净了许多。其中一道光柱静静照在李响皮开肉绽的手腕上。一片雪花悠悠落在手腕的血污处,一半已经融入凝血里,一半兀自晶莹地招摇在阳光下。

突然,有一只手探进光柱,轻轻拾起李响软绵绵的手腕。半晌,一人轻轻叹了口气,又将他手腕放下。这一下触动伤口,李响身子一抖,疼得醒了过来。

那人道:“现在后悔了吧?”

李响循声望去,他的视线穿过灰色的光柱,看不清光柱后那人的相貌。只见那人的半个肩膀、一条腿都在光里,丹袖紫靴,红得炫目。

李响脑中一阵恍惚,闭目道:“你……你是谁?”那人的声音听来忽近忽远,让人捉摸不清:“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你已不是天山弟子,十几年所学也一并付诸东流,天地间再容不下你――你是谁?”

李响的身子一动,肿胀的脸上虽然满是血污,但那人还是清清楚楚地看到――李响在笑。

李响笑道:“我是谁……我是李响……木子李,响当当……”那人不料他如此强硬倨傲,微微一愣,笑道:“好!李响――李响!你的事我都看见了。你现在后悔不后悔?”李响这时又痛又冷,只觉得天旋地转,闭目道:“你要是来教我做人的,就趁早滚蛋吧!”

他出言不逊,那人倒也不以为忤,只是赞道:“果然是少年意气,不知好歹!”李响哼了一声,正待反驳,突然间只觉得两肩剧痛,那人不知何时已潜到他身后,为他接上了关节,接着左臂一麻,他已隔着衣服捉住自己的断筋。一麻过后便是疼痛,这疼痛已非常人能忍,李响大叫一声,终于再昏了过去……

忽明忽暗,李响仿佛浮身于一片沉沉虚空中,四肢不能动弹,双眼看不到光明,耳畔却有一个声音萦绕。那声音似乎不是他耳朵听到的,而是在冥冥中响起,穿透了他的整个身体。

“李响,你耳后见腮,脑有反骨,不甘寂寞。注定不能见容于师门。如今你已被逐出天山,人单势孤,虽有大志,却不成大事。你须得要再寻到六个与你骨相相同的反骨背心之人,以‘七杀’之势上合天命,方可一践你的野心。手脚我帮你接好。天地为炉,万物为炭,你是神兵利器还是顽石残铁,将来能掀起什么样的浪头,就做给我看吧!”

李响奋力睁眼,模模糊糊的,那紫靴人的身影闪出庙门,慢慢融在门外的白光之中。隐隐约约的,外边传来一声悠长马嘶,旋即马蹄声如暴雨从地上涌起。李响心头一松,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终于彻底失去了意识。

第二章 逃婚叶杏

黄河进入甘肃,峡高水盛,摇摇摆摆地如懒龙翻身,将一路高山劈断,奔腾咆哮。时值初夏,骤雨初歇,但见山洪恣肆,泥沙俱下,一条河又宽又疾,浊浪滚滚,吼声隆隆。两岸草木叶绿,一派生机盎然。

距兰州城三百里,有葫芦峪地势平缓,河面宽阔。浊浪至此,微微一歇,已可见有零星的羊皮筏子穿梭两岸。那筏子以羊皮充气,架以木架载人,最是轻巧。黄河中漩涡多,等闲的木船进入扳不过头|奇*.*书^网|,十有八九要人仰船翻,唯有借着皮筏之力随波行走,方能通行两岸。

这时两岸几个手段高明的水手冒险下水,存心卖弄,一段花儿“黄河上渡过了一辈呀子,浪尖上要花(呀)子哩”,唱得天地间一片辽阔,直麻到人心里去。两岸码头等着过河的纷纷哄然叫好。

这渡口因为大雨,已经封了两日,到今早天晴仍兀自水猛,不能渡人。到了这时,已在两岸各积了百多名的渡客,俱望着大水心焦。兰州本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茶马互市的中心。因此此处的渡客也多是惯走远路、风尘仆仆的商贾汉子。其中不但有许多服饰特异、容貌绝迥的,更有高鼻深目的异族混杂其中。

六月的天气,上午的阳光正渐渐有了热度,可是给喧腾的河水一吸,燥热中又沁着丝丝凉意。北码头旁的柳树下,人们一边张望,一边说些闲话。出门在外跑生意,哪儿能不和人打交道?可能别人的一句话就让你发达了呢?

眼看水路渐通,忽然间从北边来了几个青衣后生,七手八脚地将十几棵垂柳全都挂上了喜绸。细枝柔缎,红绿辉映,煞是好看。

渡客们兀自新奇,已有河里的艄公唱问道:“张小乙!霍大官人家的喜事还是今日么?”那叫张小乙的将手拢了个喇叭,答道:“是啊!大爷说,喜事不延期,天晴便是好日,午时便操持拜堂,这就让你们都过去呢!”

渡客们隐隐觉得不妙。果然,两岸的艄公怪叫几声,齐齐撑筏过来。南码头一时间开了锅,又叫又骂。可是一众艄公只是嘻哈说笑,陆续来北边上了岸。

北码头的渡客慌忙想拦,有艄公道:“各位客官,葫芦口霍大官人家的喜事既然赏脸招呼了咱们,谁敢不去呀?你们等一会儿,一两个时辰,咱们自然回来渡大家过河。”

有渡客气急败坏,口不择言道:“霍大官人?霍大官人是什么东西,凭什么不让咱们过河!”那艄公笑道:“想在黄河上走,霍大官人的名头你还是要尊重些的。人家坐镇甘肃三百二十家渡口,历时三百多年。家里有钱,江湖上的朋友又多,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祖传的霍家十七路分波叉法更是罕逢敌手。这一代的家主霍源又荣任金龙帮西北分舵舵主。你若想要安安稳稳出甘肃,还是先闭上嘴再说。”

那渡客登时闭嘴。他的伙伴怕艄公记仇,连忙岔开话题道:“那这喜事,敢情是霍大官人娶亲?”那艄公正将皮筏拖上岸,闻言笑道:“不是,霍大官人五十多了!这回是他二儿子的大喜。”

当前:第2/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