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8期全集.com》第1/24页


《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8期)全集【实体书精校版】

【由网[ 电子书]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来信

字数:1939

唯甘当老二耳

  民国时期人物,跃马弯弓、叱咤风云者众,未必会有徐永昌一席之地,但何以一部民国史,历数风云人物,谁都可以忽略不计,却独独不能缺少徐永昌,本期封面文章会给出合适答案。
  一生从政,从孙岳、阎锡山,到蒋介石,除了担任山西省主席之外,他扮演的多半是辅佐角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不争抢,不贪婪,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不露锋芒,在江湖险恶的官场角色吃重,却得以平安着陆、善始善终,原因无他,幕僚长就是幕僚长,没有任何武林秘诀,即谨守本分,唯甘当老二耳。
  也许山西籍的徐永昌总在历史的深处,低调内敛到史籍未见详细记载,以致于同是山西籍的后来者,竟未能从前辈乡党身上吸取足够经验。令计划权倾一时,进而拥权自重,目空一切,家族式、团伙式腐败,令人侧目,最终锒铛入狱,悲催下场,几乎可以断定。何因何故,不妨再做深思。
  ――杨锦麟
  (香港资深媒体人,锦绣麒麟传媒创办人)

爱问编辑部

  Q 采访对象提出的最匪夷所思的请求是什么?
  ――一根水草

  刘珏欣:很多年前,有个老爷爷,以儿女虐待他的名义找到记者。在挂着他自己遗像(是的,他提前做了老年、中年、青年三张遗像)的小屋里,他吼着(他耳朵很不好)提出了自己的真实需求:让记者帮他找个老伴,要求年轻(比他小个二十多岁)、勤劳(天天给他做饭收拾屋子)以及会暖床。
  赵佳月:《人物周刊》是什么?
  钟瑜婷:采访完还能见面吗?
  彭苏:“最匪夷所思”带有主观认识,我愿从个人体验上谈谈。以前令我为难的是,对方要求审稿,然后想按他(她)对自我的认识来写他(她);中间,我遇到的困难是,对方对你披露某事,并让你录音,最后又不让你呈现在稿中;现在,让我为难的是,如何在一堆已曝光信息中,在未接触对方的情况下,给出一个新角度写对方。

  Q 会受到哪些强迫症的困扰?有解决办法吗?
  ――回锅焖肉

  刘珏欣:我没啥强迫症,困扰我的是拖延症,也可以说,是强迫自己总要拖到不能再拖的症状。唯一略有效果的解决办法是骗自己deadline比实际更靠前。
  陈磊:选题综合症。每天四大门户浏览一遍,刷微博刷朋友圈,看到xx消息就想我们如果做稿子该怎么干。虽然现在不写稿了,还是每天……这是病,得治。个人认为的有效解决办法是,把自己扔在一个断网的环境中!
  张明萌:没写完稿子会一直不舒服,如坐针毡,所以一般都一口气写完,周身通畅。
  黄剑:出门,怀疑门没有锁好,常常返回去再拉拉把手;怀疑自己没带钥匙,反复检查口袋;总觉得录音没有保存,一定得重新打开录音笔听听,确定一下。在这三件事上,我常常这样,并毫无办法。顺其自然吧。
  钟瑜婷:夜晚强迫自己去看门反锁了没有,睡不着的时候来回看三遍,每次都怀疑自己在上一次解开了反锁。自从去年家里进了小偷,摸走了两台电脑、手机,我就觉得总有人会进来。梦见一高大男子蹲下身掐我,我狂叫,室友醒了说“你疯了吗”。
  彭苏:始终困扰的是,我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到底是真是假?可信有几分?现在每每列提纲,都烦恼自己的问题如何不与他人重复?解决之道是,有时会将自己的想法坦然向采访者道出,包括由于时间仓促、伏案准备工作上自感不足,争取与采访者共同完成选题。当然,这也看人与事的不同而言。

  Q 有什么理由会让你离开这个行业?
  ――咕噜

  刘珏欣:有更想做的事了。
  陈磊:收入和未来前景吧。现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啊……
  张明萌:失去好奇。
  赵佳月:如果《人物周刊》倒了,就再也不会干这行了。呸呸呸,童言无忌!
  钟瑜婷:理由就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做别的事情会给社会贡献更大吧,比如生对心灵健康外貌美丽的双胞胎?
  彭苏:记者干到一定时候,我发现:有人名为记者,也可说不是记者;有人虽非记者,论其素质行为,已是记者,甚至胜于记者。所以,心若不在此上,还需要什么理由谈离开?
  大食:最近右边肩膀因为长年用相机过度,举手都痛,所以想哪天身体不行就得退出这个行业了。或者是跟随传统纸媒一起到底,毕竟照片还是要捧在手上看慢慢思考的,人们吃多了快餐,还是想吃点精致食品吧?纸媒应该再做得考究一点,还是要有专业摄影师的。


故事有讲完的一天吗?

作者:杜强 字数:1297

  春节回家采访秦腔戏班,我总在琢磨,人们为什么迷恋传统和老旧事物?一种解释是说,传统社会的知识大多来自经验,而经验总是寄身于老旧之中,也就是说,它源自一种不经省察的思维。当我跟家族中的老人提出一些质疑的时候,他们总是回答说,“这是老根本。”
  但有两样显而易见的东西,就我所能想到的来说,常人却总是追求新鲜:性和故事。即使最体恤老祖先的人也不例外。一个人追的星、听的歌往往会停止进化(不信问问30岁以上的人TFboys是干嘛的),但对新奇故事的需求却永不止歇。
  这门技艺十分古老,大概原始人围着篝火就开始讲故事了,比如你爷爷原先是怎么一棍子打晕了你奶奶并扛回山洞然后就有了我们其乐融融的一家子之类。或者伪装一下,出身微寒的英雄如何斗倒了恶龙娶回美貌的公主,从此过着莫名其妙的幸福生活。
  但是,故事“新鲜”的边界在哪里?小时候不懂数学,我曾担心人类有一天会把文字的所有排列组合都试验完,然后陷入无所事事的恐慌。显然,故事的构成单元要比文字少得多,曾有学者总结出民间故事的一般结构,比如英雄、公主、蛇(诱惑)、坏人的诡计、智者的指点等等。故事真有讲完的一天吗?
  电影《阿凡达》几乎要被视为神作了,我仍记得第一次观影时的震撼,以及很快便嗅出来的陈腐气味。人类对潘多拉星的殖民,不过是西方世界殖民历史的翻版,甚至土著纳威人的相貌都以非裔为模板。男主角对人类文明的反叛,跟《与狼共舞》中凯文・科斯特纳对西方世界的反叛如出一辙。要说有一点点新意,无非是潘多拉星生态系统的设定,但也是现实思潮的粗糙显现。
  有没有可能创造出完全新鲜的“故事”?任何人都不曾经历过、故事元素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任何对应物,一种纯粹的新鲜。当然不行,我们只能基于经验去理解,更需要与现实的对应来引起代入感和同理心。
  人是经验的总和,却总想着挣脱。对渴望讲述新鲜故事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灾难。如果只擅长对现实进行奇形怪状的模仿、移植、嫁接,恐怕很难成为好作家、好诗人。所以有人说,这门技艺的首要秘密在于拓展经验的边界,像是一处空荡荡的房间,却能描述出被熟视无睹的、有意义的细节。而这需要故事讲述者对生存境况的高度知觉。
  即便意识到这一点,新鲜的极限仍是不可知。不过,既然人类经验在更新,经验的边界也在更新吧,譬如秦始皇再暴虐,当时应该也不会诞生出《1984》。
  现实中,糟糕的故事讲述者永远不会灭绝,甚至往往活得很好。大概是因为人类的记忆力没那么发达,一生能听的故事也有限,比作朝三暮四的猴子也许不恰当,但也差不太远。仔细想想,老天爷对人还真是挺仁慈。话又说回来,笼子里也有猴子根本不想吃橡果,再多也没用。

陕西永寿县监军镇民丰村一位老人的葬礼上,聘请的秦腔戏班演员在哭灵 图/张星海


刊中人

字数:1556

不可或缺的拉美人

当前:第1/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