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那些事儿全集.com》第46/96页


  “李氏清军”在占领东莞后,又发扬其“无恶不做的光荣传统”,对这个地方烧杀抢掠了三天(军队行话叫“放赏”)。
  三天后,一支数百人“收获颇丰”的“李氏清军”,在道滘这个地方,遭到一大群“不明身份武装人员”的袭击,损失惨重,约一百人被杀,所抢的财物及“MM”全部所夺。
  逃回东莞的清军,自然不会善罢干休,他们又叫来了大批同伙,准备血洗道滘。
  但这次清军结果更残,苦战六日,损兵两百。
  事后,打了败仗的清军通过侦查得知,道滘这群非法武装的头目叫莫子元、叶如日。
  他们把这一情况,迅速向刚被任命的“广东军区司令”(广东提督)李成栋汇报。
  得报后的李司令结束了沾沾自喜的精神状态,派总兵陈甲领兵数千,由水路杀气腾腾向道滘逼来。
  早就知道清军还会卷土重来的道滘人民,这几天当然不会闲着。
  他们一边昼夜不停地抢修工事、打制武器、储存给养;一边向附近的沙湾、市桥、高鹤等乡镇紧急请援。
  在这个曾诞生了袁崇焕的“英雄之乡”,普通的百姓政治觉悟和民族感情自然不会落后。
  得到请援信的四乡百姓,在第一时间里自备武器粮草,紧急向道滘集中。
  一时间,小小的道滘便聚集了战船千艘,义军万人。
  刚刚准备完毕,陈甲的清军也由水面赶到。两家二话不说,立即开打。
  大部分由“旱鸭子”组成的清军,在这场水上战斗中的结果可想而知——两千多名清兵被歼,陈甲被俘。
  这是清军自侵入广东以来,遭到的第一场大败仗,它大长了广东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清帝国主义的威风!
  它也再一次向历史证明: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道滘的胜利也让一个“东莞的社会精英人士”,由衷地感叹到:“清军能以三百人攻破大大的广州,却不能以数千人占领小小的道滘,可见我们家乡的民心可用啊!”。
  这个精英人士,就是在东莞土生土长的张家玉。
  张家玉,生于1616年,打小起,除喜好读书外,还爱好舞枪击剑、交江湖朋友,仿佛又一个“袁崇焕”重生再造。
  1643年,他考中进士,因成绩名列前茅,直接进入“国家高级干部培养基地”————翰林院,任庶吉士。
  这时,离袁崇焕英烈的故去,已13个年头。
  13年来,大浪淘沙,水落石出。民间不断有人,对袁崇焕是否真的投敌叛国发出致疑,年轻的张家玉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京城,他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凭吊了这位同乡的在京故居,并写下了《燕京吊袁督师》一诗。“黄沙白雾皂雕旗,独赖孤臣两臂挥。热血作书招死士,裹疮临战立重围。遂令汉卒闻笳奋,共扫妖氛奏凯归。劳苦功高谁得似,中山何事谤书飞。”
  自那时起,他就立下了这样一个志向,有朝一日,像袁督师那样,竭尽所能,不计诽谤,为国效忠。
  第二年(1644年)的三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京城,张家玉被捉。
  大顺军对这位“夙有清名”的大明官员相当客气,不仅没有将他纳入“追赃助饷”的黑名单,反而热情地邀请他“弃明投顺”,为新兴的大顺朝服务。
  但家玉同志就是如此地不识时务,不但不降,反而搞起了绝食斗争。
  绝食七日后,对他敬佩有加的大顺政府决定“网开一面”,放掉了这位耿气的“不合作者”。
  被放后的他,知道自已在京已无所作为,就直接回到家乡静观其变。
  弘光朝建立后,被人诬告犯有“投敌叛国罪”的他,被锁拿进京(南京)。
  幸亏有人,拿出充分证据证明其清白,张家玉最终才被“免于刑事处分”,无罪释放。
  弘光朝覆灭后,张家玉积极参与了“拥唐运动”,并在后来建立的隆武政权中,任翰林院侍讲,兼理吏、户、礼三科事。
  不久,他被下派到郑彩军中,担任“政委”(监军)。
  但郑彩阳奉阴违的做法让他认识到:依靠军阀建国,等于沙上筑塔。
  明白了这一点,他立刻弘扬“知行合一”的精神,自己着手组建了一支小小的武装部队——武兴营新军。
  在隆武帝汀洲遇害后,无粮无饷的他,一度对时局悲观失望,解散了新军,仅带了一部分骨干返回家乡。
  道滘的胜利,让他在大发感叹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他马上派出手下的参将陈登云,赶往道滘联络。
  道滘义军头领莫子元、叶如日见这位名扬海内外的人士主动联络,异常高兴,他们马上派出战船,把张家玉所带的兵马及家眷等接到道滘,共商抗清大计。
  张家玉的资历、名望、能力,使他一来就变成了这个抗清基地的“实际领袖”。
  在他的主持下,道滘迅速完成了以下四项工作:1、修泥城。
  张家玉根据道滘的地形特点,提出一个“经济实惠,即刻可行”的工事修造方案——筑泥城。经过数千人热火朝天地加班加点,泥城在一夜之间便奇迹般地矗立在这块红土地上。
  泥城内,坑道交错,陷阱、火炮、地雷依点设置,环环相扣,完全成了一个“绞肉机”式的堡垒工事。
  2、整军队。
  张家玉对这支来自四村八乡,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义军,申明约束,整顿军容,严肃军纪,使义军做到真为国、不忧民,取得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在此基础上,他选出精壮骁勇的五千人,组成了“突击部队”,作为攻防作战的主力。
  3、举义旗。
  1647年3月4日,张家玉正式树起义旗,表示“弹丸之地”的小道滘将与“庞然巨兽”的大清国决战到底,并热忱欢迎华夏大地上,一切不愿作亡国奴的人民,加入到道滘的“反抗阵营”中来。
  4、取东莞。
  为将抵抗事业做大做强,张家玉并不死守道滘。他邀请博罗县的举人韩如琰,作为自已新的合作伙伴。约其从陆路进军,自己则率“突击部队”从水路接应,直取东莞。
  双方于3月14日,发起水陆夹攻,当日就拿下东莞,活捉清朝新任命的“伪知县”。
  张家玉四个快速而漂亮的动作,搞得在省城坐镇的李成栋晕头转向,特别是东莞的丢失,更让他觉得“无颜见大清权贵”。
  为找回丢掉的尊严,1647年3月16日,李成栋全军出动,准备以武力收复东莞。
  为确保此次胜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李成栋派出“秘密特工”,收买内奸对东莞的大炮作了特殊的“技术处理”。
  3月17日,东莞攻防战打响。
  义军在东莞城墙上架起大炮,计划对城外清军的阵地,展开轰击。
  但经过特殊处理的大炮,在关键时刻,竟全部“哑口无言”。
  大炮的无能为力,让义军的自信心大损,清军趁机发动了攻城战。
  经过一天的力战,义军不支后退出该城,东莞重新落入清军的手中。
  攻取东莞后,预谋对道滘斩草除根的李成栋,又开始进攻道滘的前哨————望牛墩。
  与顺利攻取东莞不同,小小的望牛墩,成为清军一个新的“伤心之地”。
  他们在这里苦苦地熬了七天七夜,扔下五六百具尸体后,才占领了这一块被鲜血染红的小高地。
  3月26日,死伤累累的清军,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来到了道滘的泥城下。
  在清军发起进攻后,道滘的大炮这次毫不客气,滚烫的炮管中,发出一声声雄壮的怒吼。
  在炮击中,攻城总指挥李成栋及其坐骑“幸运地中了头彩”。
  坐骑当场炸了个粉碎,李成栋负伤,跌落到旁边的泥坑中,狼狈不堪。
  两天下来,这支曾横扫东南的清军部队,竟在小小的道滘泥城下损兵折将,只能无可奈何地“望城兴叹”。
  万般无奈的李成栋,忽然灵光大现,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一句话——“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他深信“重赏之下,必有内奸”,于是开出大价钱来收买内奸。
  内奸李郝思现身了,作为张家玉的表兄弟,他参与过泥城的施工建设,熟悉其中的布防情况。

当前:第46/9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