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全集.com》第1/107页


《哥们儿》全集

作者:乔萨

【由网[ 电子书]整理(备用域名: 电子书),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林东林: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1)

说老实话,读书这么多年,最令我怀念的,其实还是十几岁时读小说的那段时光,那是一种全无目的的阅读,完全出于随意地消遣、打发时间,但却会莫名地沉醉其中——被文字和内容彻底感动,那是一种直觉阅读的感觉,很个人化,难以找到传达给他人的准确表述。带给我这种阅读感觉的,记得有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后来,由于接触学中文的朋友,我对文学理论发生了兴趣,经常看一些夏志清、李欧梵、张隆溪、赵毅衡、王德威、张大春等海外学者的书,渐渐学会了用“学术方法”去阅读和解说作品,文学从唯美主义的陶冶变成了理性审视的对象,这个转变的结果是,那种莫名沉醉的阅读感觉也随之而去了,为此我还一度怀疑自己的文学转向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暗自揣测:当文学变成一种专门的知识之后,它联接个人感觉的那根脐带也被剪断了吗?

在渐渐淡化理论的东西之后,再次让我拾起最初那种直觉阅读感觉的,是一部以朋友关系为题材的小说,乔萨的《哥们儿》。这本小说是一个朋友从网上发过来的,作者在两个月之前才刚刚脱稿,还没有经过编辑的加工和审查,所以我看到的文本还近乎毛胚,因为不是纸质文本,我只好对着电脑断断续续地看,差不多用了一周才看完,要说的是,我在电脑或网络上完整地看完的小说,这是第一本。除此之外,最令我受用的一点,是小说的毛胚文本,没有被加工处理过的文字,有一种未曾被驯服的野性和张力在里面,异常不安分,会带给人直面眼前的刺激和真实,读起来真是动魄而又惊心——我称之为“血淋淋的阅读”。

自古以来,以朋友为题材的小说不胜枚举,暗嵌着朋友关系或以朋友关系为背景的小说,更是多如牛毛,但能写出新意或深意的却寥若星辰,尤其是描写当下朋友关系的。《哥们儿》写的是一群京城的中年男人——曹亮、张文、蒋运明、辛波、欧阳青、老熊头儿,他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下,靠倒腾服装、电子表、太阳镜、录音机、摩托车等紧俏物品,成为京城最早一批万元户,只是现如今辉煌已去,他们成了所谓的“息爷”——靠银行存款的微薄利息,过着一种没落“贵族”的日子。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差不多都打过架斗过殴赌过博嫖过娼,但为此就认定他们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似乎不太妥当,毕竟这些人还没有丧失同情和怜悯,还有着最基本的良知,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俗人,一群不高不低的小老百姓。

在这个小圈子里,还有几个边缘却又必不可少的人物,一个是老熊头儿,在被女婿温颜良坑骗欠了银行几百万,女婿失踪之后,他跟着哥们儿过一天是一天,是这个圈子里岁数最大、脾气最温和运气却最背的人,后来死于心脏病;再一个是姚凯,一位从外地进京谋发展却总不得志的作家;另一个是辛波,曹亮、张文、欧阳青这帮人的哥们儿,同时也是颇为知名的演员;最后一个是叶远远,一个贪官被抓之后赴京开茶馆的二奶兼小老板娘。

这帮皇城脚下的哥们儿,既有一路走来的兄弟情义,也有生意之间的利益纠葛,同时还夹杂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男女关系,蒋运明的女友沈莹丽为了拍戏,先是跟蒋运明的哥们儿辛波有了关系,后来为了做女主角,又和姚凯上了床;叶远远和这帮人熟悉了之后,先是跟她倾慕已久的辛波暧昧,此后又吊足了姚凯的胃口,为了生意还不惜付出了身体的代价。更荒唐的是,曹亮的女儿曹欣欣在爱上她父亲的哥们儿辛波后,竟不惜以一死相威胁,以求得辛波和她好,不过他们的不伦之恋也没长久,读大学后曹欣欣就爱上了篮球队的帅哥。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是,为了挽救张文日复一日的颓废潦倒,曹亮、欧阳青、蒋运明几个哥们儿竟从小贩那里买来假的亲子鉴定证明,打消了张文怀疑儿子不是亲生的的念头。

值得一说的人物是作家姚凯,作为一个进京谋发展的作家,几年来他经受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和生活的切肤之痛,为了融入这个小圈子,原先清高、孤傲的脾性也变得随和、谦卑甚至有些猥琐了,甚至在男女关系上他也变得随意散漫、无所谓起来。但与此同时他又是一面镜子,在他沉沦和反省、自我挣扎和奋不顾身的镜面上,映照出了这个小圈子、这帮哥们儿以及他自己身上的豪爽与小气、同情与纠葛、帮助与算计以及罪恶与卑微。此外,姚凯的心里话、肺腑之言、所思所想,以及小说中时常出现的一些引用、旁白和分析,在贴切之外更是几近于箴言,微言大义,让我在读小说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一种抄写下来的冲动。

林东林: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2)

颇具余音绕梁之妙的是小说的结尾。由于女儿曹欣欣与哥们儿辛波的不伦之恋,曹亮先是抛售了辛波近乎送给他的股份,也断绝了和辛波的来往,大年初三那天,在与蒋运明、欧阳青前往寺庙烧香的路上,曹亮忽然收到辛波想见面和他谈谈的信息,曹亮还没看完就关掉了手机,随口冒出一句:扯###蛋!欧阳青问:“谁呀?”“没谁,一傻逼!”曹亮回答。

说到底,朋友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朋友”这个人类社会最简单也是最基本最美好的概念,却成了最深奥最复杂最令人头疼的难题。说白了,大家不外乎穷人、富人、好人、坏人、智人、愚人,然而一旦成了朋友,也许有很多时候就变了样,越是疏远,就越显得思念和珍贵;越是近乎,就越显得生疏,甚至是彼此常常或防备或猜疑或误会。为朋友打抱不平的,大多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的,刀最后却总是插在朋友的身上。

同情?怜悯?帮助?算计?利用?纠葛?有,但也不全都有,它们混杂在一起生长,只是比例的多少不同而已,既有动物的本能,也有人的本能。但事情的复杂之处,就在于人在最终的意义上是动物,但又不是动物,有本能,但又不全是本能,这是一个既不是纯粹动物的世界,也不是一个纯粹人的世界,这是一个现实高于一切的世界,生活的冷酷和残酷逼迫着每个人都使出浑身的解数和全部的智力,在各自选定的道路上前行和朝拜——有的成了同路人,有的成了陌生人,有的成了看客,有的不闻不问,有的变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对头,还有的干脆就再也见不着了,这里面有死了的,也有失踪的,于是一切也就拉倒了。

作者简介:

林东林,男,25岁,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图书商报》特约书评人,《出版人》杂志专栏作者,兼为《南方文学》、《出版广角》、《时代信报》等撰稿,现居桂林。

王谦:“哥们儿”即江湖,谁能不挨刀(1)

“哥们儿”一词,在网上百度一下,0.001秒的时间里跳出来422万个包含这仨字的页面。单看该词汇的儿化音便能窥知其出身来源:滋生于北京土壤,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到北方范围的一个民间俗词。一般说来,“哥们儿”比四海之内皆可应用的“朋友”一词来得更瓷实、更贴心贴肉,绝对是北方特色的下里巴人。

乔萨的长篇新作《哥们儿》写了一群在北京皇城根儿成长起来,如今已人到中年的“哥们儿”的商海折腾与恩怨情仇,大脉络系绾着小情节,情感戏融汇着商战戏,更有男女间你来我往、你进我退拉锯战般的写实主义情色描写。作品写得朴实、自然而从容,读着也算是够热闹。

这帮“哥们儿”圈子成员的经历各有艰辛,曹亮年轻时为朋友辛波出头打架被人弄残了一只脚,两人可谓“过命”的交情,最终演艺明星辛波与曹亮之女曹欣欣上演了一出不伦之恋,曹、辛两人可谓难兄难弟型;张文一直为儿子是否是自己亲生而郁闷不堪,后来哥们儿替他弄清了儿子的生父是其同胞哥哥张武,张文依然蒙在鼓里,自己开的夜总会被非典弄得关门大吉后跑到重庆跟人入伙,犯了官司亡命逃窜而被捉判刑,可谓冤哉枉也型;蒋运明先与漂亮女子沈莹丽同居,后娶到江南女子为妻,情场上虽弃旧换新,生意场上却是以老旧的生意逻辑来应对当下的商海规则,最后落得个生意场上的孤家寡人,属于一意孤行型;欧阳青几次因酗酒差点玩掉性命,却在“非典”中与前妻重续琴瑟之美,从此不再沾酒、理性回归,可谓浪子回头型;老熊头岁数最大、脾气最好而运气最背,资产被女婿卷走,自己被银行追债,只得向东北商人甘建军求助,结果是赔上了女儿,自己一把老骨头帮甘建军打理生意而被累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型。这一圈子里的哥们儿,冷眼看去,不啻是被装进一个密封罐的数只多脚章鱼,彼此纠结勾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说也曾其乐融融,一旦反目起来也立马势如水火。

北京土著之外,还有外地来京试图借用圈子打世界的“准哥们儿”――甘建军从东北杀入北京地产圈欲求发展,尚未真正起步便已将年轻时的梦中情人、老熊头的女儿熊莉收编为情妇;大陆某副省长的公子陈大庆持美国护照来设局,专事忽悠大陆投机商;自由作家姚凯从不名一文到以写畅销小说及电视剧本而改善地位,但遥望真正成功依然路漫漫其足够修远,不知将伊于胡底,。

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围绕“哥们儿”的社会学定位做了多层面的演绎。“朋友”是“哥们儿”的别称,陈大庆的生活法则是:要想不被别人坑害算计,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永远别交真正的朋友(即哥们儿)。他认为,人与人之间,要么相互利用,要么相互排挤,要么相互残杀,这三种关系随时转化和更迭,善于把握和运用这一套复杂而微妙的规律的人就会成为强者。小说写到这个地步,大有几分狡猾处世的“老狐狸经”的味道了也,这类内容对初涉社会的小男生小女生来说,大概会有启示作用,让孩子们少走许多弯路?

一本小说倘是一水儿的哥们儿撑门面,八成好看不到哪里去,讲故事的本事强如施耐庵者,不也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之外塑造了潘金莲、阎婆惜等女性角色末?乔萨书中写了六七个女性角色,真正进入到哥们儿圈子并得到作者正面描写的,是沈莹丽和叶远远。

沈莹丽的存在,如同深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的柔性水草,是主动跃身到潜规则中以身体换利益的当代女孩的典型。她由无名小卒到准著名演员的上升过程,是一部当代漂亮女孩进入演艺圈谋求成功的人格异化简史。叶远远的出现起初叫读者眼前一亮,这个曾做过南方某高官二奶的茶楼女老板给人以冰清玉洁的味道。随着情节的推移,她骨子里的东西渐渐凸显,呈闪一派商海机器的本色,她凭着多年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的历练和漂亮女人的优势,总能及时洞察风向,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其付出的极致便是在与南方某市政府秘书长的权钱交易中被对方以变态方式蹂躏之后回家闭关静养数日之后才能恢复,这使她在与合作伙伴进行利益分配时要求更大份额而心安理得。

王谦:“哥们儿”即江湖,谁能不挨刀(2)

小说前半部分波澜不惊,写到一半时,随着辛波在外拍戏时每天接到一个神秘电话,故事节奏一下多了悬念,叫急欲探究故事结果的阅读心情竟有了几分迫切。辛波对哥们儿绝对称得上尽心周到,当他面临曹欣欣以死相要挟的不伦之恋时却顿失章法,尽管能预见到两人最终结果,还是如履薄冰一般为避免花儿过早凋谢而就范,继而为弥补对老朋友的无边愧疚,将自己的餐饮股份全部赠与曹欣欣。与曹亮的义气、厚道相比,辛波更富于人性的复杂,辛、曹两位再加上现为京漂、将来笃定要在北京扎根的姚凯,这三个人所具的特质可视为作者乔萨意识里北京人的达标标准吧?

这部作品以京派哥们儿来组织故事,以哥们儿的思维逻辑和做事风格来推动发展,其实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中年困惑,或曰中年危机。可以说,人在现实中的生存和挣扎与日趋多元价值的社会间的矛盾和冲突,酿成了书中诸多相互勾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因了“哥们儿”这一北方特别是北京特定的人际关系而越发演绎得热闹和好看。读完掩卷思索,会不期然而然地感受到一股中年的沧桑在心底漫延上来……

有道是:哥们儿即是江湖,难得不挨几刀。商海情海来往,谁能真正笑傲?

作者介绍:

王谦,出版人,书评人,山东出版集团编审。山东曲阜人。著有《孔孟解读》、《论语五十札》、《非本色论语》、《别拿上海人说事儿》、《反动布波》、《有时不必看医生》等20余部作品。在《齐鲁晚报》、《南方日报》、《重庆晚报》及《三月风》、《出版广角》、《小说月刊》等十余报刊开设“郢书燕说”、“上海风情”、“东写西读”、“时尚人物酷评”、“为中国文学疗伤”等专栏。

尹小安: 哥们儿,又见乔萨

或许你和我一样,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书名产生误解,以为这仅仅是一篇写朋友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而已。但事实上,本书的内容更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写,人性的缩写,友情的缩写。只不过,这样的缩写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能让人在阅读时,一边回忆起自己也曾有过的肝胆岁月,一边想念那曾经杯觥交错的哥们儿。

坦白地说,这肯定不是乔萨最好的一本小说,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在这本书里,乔萨的文字,放到故事上面,已经没有任何修饰的东西,只是真实,一个劲儿的真实。叫你一个角色一个角色的读下去,好像你是其中的一个,姚凯、张文或者曹亮。就像你自己也曾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一样,忍不住伤怀、激动和回味。

当前:第1/10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