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国全集.com》第18/414页


周坚俯身抱起大乔,刮了刮脸蛋笑着问,“莹莹,最近又记住了几个字?”
大乔清脆地童音答道:“周坚哥哥好,莹莹又记下了九个字。”
周坚赞道:“不错,比你周坚哥哥小时候强多了。”
蔡琰和仆妇又笑,每次跟周坚近距离接触,都觉得他与其他地世家子弟不同。
不说别地,就是这句玩笑话,其他地世家子弟是肯定不会说这样的玩笑话的。
这个年代的人深受封建礼教影响,文人气节严重,读书人谁会承认不如别人,特别是不如一个四岁的女童,就算只是一句玩笑,也没有几个世家子弟愿意说出来逗趣。
蔡琰和仆女地观念里,只有气量恢弘之人,才会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周坚放下大乔,又抱起小乔,才在一边地椅子上坐下。
小乔咿咿呀呀的,手指头衔在奶嘴里,吸的哧溜响。
周坚看的忍俊不禁,真没想到,名传后世地大乔和小乔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就不知道等这对姐妹长成后,说起幼事地趣事,这姐妹俩会是什么表情。
和蔡琰叙了会话,心中地浮躁渐渐平息。
每次外出训练,或者杀人之后,只有在这座与世无争地清静别院里,周坚心中的浮躁和杀戮才能得以平息,冷静下来仔细谋划一些事情。
轻灵地琴音响起,伴随着的是蔡琰略带清脆地婉转歌声。
一曲终了,周坚已经放下了小乔。
蔡琰放下古琴,微笑道:“小妹献丑,让周大哥见笑了。”
周坚笑了笑,忽然问道:“卫兄呢,听说他正月过完要回河东是吗?”
蔡琰俏脸有些红,轻轻嗯了一声,道:“已经走了,一个月前走的?”
周坚怔了怔,随即笑道:“这可真是始料不及,正月过完我也要去趟洛阳,原本打算跟卫兄一道走呢,没想到他却先走了。”
蔡琰就是一愣,“周大哥要去洛阳?”
周坚点头道:“过完年准备去洛阳看看。”
蔡琰明亮地眸子里掠过一抹黯然,随即就很好地隐藏了起来。
坐了小半个时辰,方才起身告辞。
出了乔府,心里还在思量着得失。
蔡琰才情美貌皆是上佳,正所谓英雄爱美女,周坚也不例外。
可是,蔡邕却是想要将蔡琰嫁给卫宁,这可就有些作难了。
这个年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根本不由自己作主,特别是大户人家,父母之命简直就是金科玉律般地条款,根本不能反抗。
就算哥有意,妹有情,也绝对无法反抗父命。
至于拐带私奔,那更是扯蛋。
不说蔡琰自幼受礼教熏陶,绝对没可能跟人私奔,就算蔡琰愿意跟周坚私奔,周坚也会背上拐带良家女子地骂名,这样的骂名在这个年代可是足以致命的。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让卫宁人间蒸发。
周坚本来还在考虑要不要找个机会让卫宁消失,没想到卫宁却先走了。
还好,春节过完自己也要去洛阳,有的是机会。
周坚暗暗思量,卫宁虽然是个书呆子,但人还是不错的,颇有君子之风,先找个机会跟他谈谈,再作计较。

第13章 岁除
午后,城外校场,
二十名随从正带着两百名水贼练习弓射和近身搏杀功夫。
周坚看了一会,忽然扭头问身边地蒋钦,“公奕,家中可还有亲人?”
蒋钦怔了下,答道:“只有老母一人,现居寿春乡下。”
周坚道:“上了年纪地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怎么过活。没有人照顾,这大冬天的怕是也不好过,将你母亲接到舒县吧,我安排人照顾。”
蒋钦心头一热,道:“谢公子,小人明天就去接老母过来。”
周坚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看了一阵,正准备离开,校场外一人匆匆奔了进来,却是胡三,
周坚不解问道:“胡三,你来这里干什么?”
胡三忙道带鞘地战刀递上来,说道:“公子让我给宝刀作一把刀鞘,小的作好了刀鞘去府上没找到公子,就来了校场。”
周坚接过打量,刀鞘是用皮子作的,什么皮子认不出来,上面镂刻了许多花纹,精致而不失古朴大气,鞘口刚好卡在刀柄处,大小合适。
“不错,辛苦了。”
周坚赞了一口,十分满意。
胡三忙说不辛苦,又问,“公子要是没别的事,小人就先回去了。”
周坚道:“不忙,我有事问你,鱼鳞甲你可能做出来?”
胡三为难道:“制作鱼鳞甲并不难,不过庐江缺铁,而且就小的一个人,一年怕是也打磨不出几套铁甲。”
周坚道:“这个不忙,你会制作就成,抽空多琢磨琢磨,看看鱼鳞甲还能不能继续改进品质,以后总有机会,不能等临上阵了再磨刀。”
胡三心里疑惑,但也不敢多问,只好应了下来。
转眼到了腊月底。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年前下了一场大雪,百姓冻毙无算。
皖县郊外,一片林子里面。
蒋钦匆匆奔进林子,就看到一个威武雄壮地汉子正持刀而立,瞪目相向。
“幼平,你怎么来皖县了?”
蒋钦略微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方才他上街碰到一名替人传话地流民,说是周泰约见,思及往日情义,他立刻向周武打了声招呼,就匆匆赶来了城外相见。
“怎么,我来不得?”
周泰冷然问道,语气很不友善。
蒋钦叹了口气,道:“幼平何必如此!”
周泰冷笑道:“你如今是官差,在周坚手下过的有滋有味,自然记不起我们这些被官府通缉地水贼,难道我还冤枉你了不成?”
蒋钦默然。
周泰喝问道:“为何不答我言,可是心中有愧?”
蒋钦沉默半晌,始叹道:“某并非心有有愧,实乃不知如何相劝幼平。”
周泰冷笑道:“你想劝我什么?劝我给官府当爪牙?”
蒋钦道:“幼平休要误会,某对官府也无好感,你岂不知。只是周公子气量宽宏,为两百余弟兄求得活路,与某等有义,某总不能做那忘恩负义之徒。”

当前:第18/41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