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病中日记TXT全集》第5/12页


  这是著名男电影明星的舒适和周璇合作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后来舒适先后和周璇合作拍了七部电影。应该说他对周璇非常熟悉,几十年后,他是这样回忆的:
  “周璇没有婷婷玉立的身材,也没有国色天香的容貌:茶褐的容颜、配上一双单眼皮。好在她五官端正,轮廓好,行话说:‘上镜头’,经化妆师略施粉黛,拍起镜头来就楚楚动人。她对演戏是严格认真的。记得有一次和她拍戏时,试了几遍戏,她似乎也没什么激情。开始到了正式开拍时,她竟热泪夺眶而出,霎时间使我感到极为意外。再加上她那委婉动听的歌声,无怪乎她受到广大观众的爱戴,这说明周璇不是靠姿色而是靠艺术制胜获得成功的。”
  提到周璇的演唱,同行舒适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提到她的唱歌,可称是现代利用话筒唱歌的鼻祖。从来唱歌都是拉开嗓子大声唱,她却巧妙地利用了话筒,轻轻地唱,讲究字正腔圆、柔和缠绵和娓娓动听。”
  1939年9月,周璇出演国华影业公司的黑白故事片《新地狱》的女主角。
  1939年11月,她出演国华影业出品的黑白故事片《七重天》的女主角。在该影片中周璇演唱了《难民哥》、《送君》、《天堂歌》、《歌女泪》等四首插曲。
  1940年2月,又与男明星舒适合作,主演了国华公司投拍的古装歌唱片《董小宛》中的秦淮名妓董小宛。该片插曲《董小宛》和《飘渺歌》也由周璇演唱。
  1940年6月,周璇在国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黑白古装故事片《唐伯虎点秋香》中扮演女主角秋香,并演唱了《三笑》、《点秋香》、《画观音》、《诉衷肠》四首插曲。
  1940年7月,周璇在国泰影片公司出品的黑白故事片《黑天堂》中担任女主角。
  1940年8月,著名侦探小说家程小青根据古典小说《华丽缘》改变的电影《孟丽君》,由国华影业公司摄制,周璇再度与舒适合作,出演孟丽君一角。
  1940年9月,国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古装黑白故事片《苏三艳史》,周璇主演苏三,并演唱了《灯花开》、《长相思》、《心头恨》、《苏三采茶》四首插曲。
  1940年12月,由国华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古装故事片《西厢记》放映,周璇在这部影片里担任崔莺莺一角,并演唱了影片插曲《月圆花好》、《拷红》、《赖婚》、《团圆》、《长亭》。
  其中《月圆花好》成了当时流行一时的歌曲,歌中是这样唱的: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团圆美满今朝最
  清浅池塘鸳鸯戏水
  红裳翠盖并蒂莲开
  双双对对恩恩爱爱
  这软风儿向着好风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1941年1月,国泰影片公司拍摄的《天涯歌女》是一部歌舞片,也是周璇主演的一部电影力作。她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歌女,这类角色的生活是她最熟悉的,因此,她的表演出神入化,获得一片赞扬。
  在这部电影中,周璇演唱了《漂泊吟》、《街头月》、《襟上一朵花》、《小夜曲》、《寂寞的云》、《秋天里开春天的花》、《今宵今宵》七首插曲。
  1941年4月,国华影片公司推出黑白古装故事片《梅妃和杨贵妃》,周璇在影片中担任受唐皇贬斥的贵妃梅妃这一角色,并演唱了插曲《梅妃曲》。
  1941年7月,在国华影片公司摄制的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的黑白故事片《夜深沉》中,周璇首次和男影星韩非合作,这一次主演了一个悲剧人物卖唱姑娘月容。
  据当时的报刊披露,拍摄影片《夜深沉》时,投资方让周璇自己来挑选男主角,这在当时的影业界是绝无仅有的至高规格。
  周璇便推荐了曾多次拜托她的韩非。周璇很欣赏韩非的喜剧表演才能。因此,韩非对周璇的提携心存感激之情,每次拍完片,他都要送周璇回家。
  据传,在拍片过程中周璇和韩非之间,互有好感,引起严华的猜疑和忌妒。韩非的被人注意,据当时的《电影》杂志披露:“……也是自那时开始的。”
  而这也是周璇和严华关系破裂的原因之一。
  1941年10月,国华影片公司出品了宣传抗日的黑白故事片《解语花》,该片由周璇和另一位女明星白云担纲主演。周璇在片中演唱了《解语花》、《乡村四月闲人少》、《插秧歌》等四首歌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之一陈钢的父亲,三、四十年代在上海负有盛名的作曲家陈歌辛,也是从《解语花》这部影片开始,为周璇作曲。
  1942年2月至3月间,国华影片公司推出了黑白故事片《恼人春色》上下集。周璇和另两位女明星白云和慕容婉儿主演,片中插曲《钟山春》、《划船曲》、《春来了》,照例由周璇演唱。
  从《孟姜女》开始,到《恼人春色》,周璇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主演了17部电影,演唱了这些影片中的36首插曲。这在中国迄今为止的电影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她拍的无论是古装片还是时装片,每一部都引起轰动,影片的拷贝达到了抢手的程度。甚至东南亚一带的片商,提着现金到上海来抢购周璇的影片。
  当时的电影刊物上介绍,周璇拍的影片在东南亚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好莱坞的影片,周璇的影响也压倒了当时好莱坞的巨星珍妮麦当娜和狄安娜。
  从1939年到1941年间,国华影业公司力捧周璇,老板柳中浩和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围绕周璇这块“金字招牌”做足了文章。他们指定剧作家为周璇量身定制能够发挥她兼俱表演和歌唱的才能、适合她的性格和气质的剧本;又聘用了电影界最有资历和名望的张石川(1)等擅长拍摄古装片和音乐歌舞片的导演为她执导,聘请了当时最有名气的词曲作家如陈歌辛、黎锦光、陈蝶衣、吴村等,根据她的音域和演唱特点专门为她写作歌曲。
  两年多时间里,快速、集中地推出她的17部电影,这种完全商业化、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是当下的港、台、内地的影视公司,都望尘莫及的。
  “金嗓子”,作为上个世纪中国电影唱片市场上的一个最著名的品牌,是由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如田汉、夏衍、贺绿汀、陈歌辛、黎锦光、张石川、袁牧之、李厚襄、吴村、方沛霖、应云卫,乃至后来的卜万苍、柯灵、佐临、吴祖光等等文化电影音乐界的精英共同的智慧打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品牌。
  她直到今天,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难以估量的含金量。
  周璇,这个艺名,确实是中国电影和音乐市场化运作的一个最佳典范。
  注释1:张石川,(1898一1953 )浙江宁波人,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家和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之一,曾为中国默片电影作出过杰出贡献。1922年创办明星影业公司,历时15年,集编、导、制片于一身,曾导演了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难夫难妻》和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等150部电影,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第一人。
  张石川为周璇执导了《李三娘》、《七重天》、《唐伯虎点秋香》、《孟丽君》、《西厢记》、《梅妃》、《夜深沉》、《解语花》、《恼人春色》九部影片。
  [上一篇] [下一篇]
  登报谢绝 影后桂冠
  周璇不仅成了国华影业公司唯一的台柱,也一下擢升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头牌女明星。
  人在这种高度市场化运作中,容易被物化,被异化成商品。这世上,已很少有人能摆脱这种纸醉金迷的名利场上的诱惑,也很少有人能在这种诱惑面前、保持住自己宁静而淡定的心态。周璇却是一个例外。
  当时的《上海日报》发起了1941年电影皇后的选举,结果自然非周璇莫属了。但当此结果在报上公布后的第二天,不料周璇随即发表启事,声明婉言谢辞这顶“影后”桂冠。此举引起舆论大哗。
  在1942年的上海《中国影讯》上有人撰文是这样评述此事件:“在我们的银国里,曾经产生过两个‘影后’,第一个是胡蝶,由当时大晶报主人冯梦熊,和小型报名编辑陈蝶衣主办,在静安寺路‘大沪舞厅’举行影后胡蝶加冕典礼,展开了一个富丽的场面。那天的胡蝶,穿了一件玄色的旗袍,现出了她大方而美丽的姿态,还亲自演说了一番,来宾中有闻人,有影星,有歌星,有舞星,更有许多男女影迷,总算在一个热烈的镜头中产生了一位‘中国影后’,而且还发行了一本资料充实的‘影后特刊’来作纪念。”
  这个加冤典礼开的可谓隆重、热闹,该文在对此事件揶揄了一番后,笔调一转,写到周璇对被捧为“影后”的态度,文章先引用了周璇自己的启事:
  “说是‘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之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惟以读书消遗,对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两个影后,对名利的两种态度,对比可谓鲜明。该文作者继续发挥余兴:
  “从这段启事看来,周璇小姐是决计不愿意加上一顶影后的冠冕,……她说性情淡泊,的确她在女明星中,是一个好静的红星,我们在交际场中,很不容易发现她的踪迹。再说‘不尚荣利’,我们虽然不敢下一种断语,但是在她平日朴素的服装上看来,也许可以相信她对于虚荣的观念,是相当淡薄……”
  文章最后说:“既然周璇提出了‘辞职书’,那么不妨,就把这顶冠冕,收藏了起来,永远使它成为历史上的一件纪念品了罢。”
  让历史,到今天再来纪念这件事吧。周璇在这件事上是清高的,也是优雅、高贵的。我们再举目四顾当今的影坛和影人,不管是所谓名导还是明星,不管是几大天王还是几多花旦,追名逐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再也见不到如此的清高、优雅和高贵;再也见不到能够如此淡薄名利、把影后的桂冠拒之于门外的人了。
  [上一篇] [下一篇]
  万人空巷《渔家女》
  1942年3月,周璇在国泰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故事片《梦断关山》中,扮演了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这是周璇在上海的“孤岛”时期,为国华、国泰影业公司拍的最后一部电影。
  在这部影片中,周璇仍和当时初涉影坛的男演员吕玉堃合作。
  吕在《回忆周璇》一文中是这样记载和周璇第一次见面时的印象的:“周璇头上戴着尖顶、大绒球、淡黄色的绒线帽,长袖衬衫,黑白方格的背带工装裤,坐在床板上,背靠着墙,对着我张嘴大笑,笑得是那样爽朗、纯真。”
  他俩第二次见面时,“周璇已经成了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并戴上了“金嗓子”的桂冠了。我是一个无名小卒。为了求职业,找工作。我到国华公司的《七重天》剧组里去试戏,当龚稼农在化装间向她介绍我时,我满以为时隔三年,上次短短一刹那的相见,再加上她现在的地位,很可能是不记得了。谁知道她回身一看我:‘是你啊!’像老朋友相见似的,问长问短。还向龚稼农他们叙述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她又张着嘴,前后摇晃着大笑了!她就是那样的人,笑得仍是那样地爽朗、纯真。”
  拍完《梦断关山》后,周璇便和国华公司中断了合约。当时正值敌伪时期,周璇对外宣称:“退休”,退出演艺圈。这有点像当年梅兰芳的“蓄须明志”,以歇演表明自己的不合作态度。据称,周璇在这期间,还去找了贺绿汀,请他帮忙,投奔苏北抗日根据地。贺绿汀因故没有促成这件事。周璇只得滞留在“孤岛”时期的上海。
  歇影一年后。事情起了变化。新成立的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请前辈艺人卜万苍创作了一部表现渔家女感情纠葛的戏,并由卜万苍执导。
  卜万苍认为戏中的女主角渔家女周琼珠一角非常适合周璇的个性和身份,并且又为周璇量身定制了《渔家女》、《交换》、《疯狂世界》、《婚礼曲》四首影片插曲。
  1943年9月,在卜万苍的一再邀请下,周璇终于重返银幕。
  在拍摄过程中,卜万苍对周璇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说:“……她不但聪明、努力,对于演戏非常用心,而且一切演员的服务道德,她都能遵守,拍戏时她从未迟到或缺席过,对于导演的话是非常的听从,而且更能虚心的向人求教……再凭她的演戏天才和不断努力……这次演出一定能得到收获……”
  当年《新影坛》杂志就《渔家女》这部影片刊登了一篇对周璇的访谈:“在周璇的香闺中,我晤见她了。她风姿依旧。她很静娴,和蔼和温文,待人是那样可亲的。笔者:周小姐这次重返银坛使我们感到异常的欣喜,不知周小姐自己有何感觉?周璇说,在家休息了一年多,这次重返到水银灯下,当然是倍加地感到亲切,对于影场的一切,似乎重遇故人那样的亲热。同时,我能够得到卜万苍先生的指导,使我感到万分的快乐和兴奋。外界的关切和慰问,我是非常感激的……笔者:……您对于卜万苍先生感觉如何?周璇:……卜先生可以说是我的老师……卜先生做事认真,对于后学者的指导,又是不嫌其烦的。假使《渔家女》的戏还可以一看,卜先生的功绩占大半。”
  在影片《渔家女》的座谈会结束时,周璇强调自己:“……因为我的学识浅,所以讲不出什么东西来。”
  从以上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周璇为人的谦和及低调,这正是她睿智的表现。
  事实上,当时《渔家女》在大光明电影院公映的时候盛况空前,这从当时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整个上海滩都被煽动起来,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境地:“周璇一一天子骄子,毕竟不凡的金嗓子,别来无恙,音乐歌唱巨片《渔家女》光荣献映,观众渴望声中,终于一睹周璇秀丽风采。《渔家女》上映,轰动了大批热烈的影迷,看看久别重逢的周璇,绮丽的姿态,天真的微笑,在银幕上活跃了,论演技和国语,周璇确已合乎标准了,主演《渔家女》好象一首美丽的抒情诗,在歌唱中充分表现出周璇的天生歌喉,余音袅袅,百听不厌。
  连日观《渔家女》新片者,盛况空前,大光明门口车水马龙,万头攒动,争先恐后的围住售票房,尤其光辉夺目的《渔家女》显明的广告牌。摄影记者云集,他们的一颗热烈的心情对周璇寄于无限的赞美。”
  《渔家女》在大光明电影院连续放映几十天,天天爆满。《渔家女》中的插曲传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天上旭日初升湖面好风和顺摇荡着渔船做我们的营生手把网儿张眼把鱼儿等一家的温饱就靠这早晨男的不洗脸女的不搽粉大家各自找前程不管是夏是冬不管是秋是春摇荡着船儿做我们的营生……
  尤其是《渔家女》中另一首插曲《疯狂世界》,更是在那个浮生若梦的时代,被“孤岛”上的男女寄托和渲泄了无穷的哀愁:鸟儿为什么唱花儿为什么开你们太奇怪太奇怪什么叫情什么叫爱乌儿从此不许唱花儿从此不许开我不要这疯狂的世界这疯狂的世界这一首《疯狂的世界》曾经风靡上海滩、风靡香港、风靡东南亚的华人世界。

当前:第5/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