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二号人物全集.com》第1/28页


《和珅:二号人物》全集【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纪连海

【由网[ 电子书]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爱新觉罗.恒钺
  自从一个叫王刚的演员在一部叫《宰相刘罗锅》的戏说历史剧中饰演了一个叫和珅的角色之后,“和珅”这个名字,以及以演员王刚为范本的这个形象,便几度搬演,成了妇孺乐道、热度持久、出镜率奇高的票房大户。恐怕连聪明绝顶的和珅自己都万万没有想到,身后200年之后,《宰相刘罗锅》中的和珅竟再度蹿红,其附身于一个胖乎乎的大腕儿,成了时尚人物。
  当然,王刚是个好演员,以他的演技获得这样的成功是合理的。同时,和珅其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关注,也是合理的。不过,用上海人的话讲,应该“拎一拎清爽”的是,对和珅其人的认知价值,大概不应仅止于王刚的演技以及戏说历史剧中的台词。
  一位搞历史地理的朋友曾给我看了一张乾隆时期的中国版图,老实讲,很难找一两个形容词,确切地形容出我当时的触动和感喟。我并不崇拜大国沙文主义,也很不喜欢以古人的什么成就作励志当下的宣教手段。但是我得承认,如果我今天还站在那样一个版图上,自我感觉大概很不一样。就像一颗衰老的恒星,在塌陷消亡之前,会有一次超威力的爆炸一样,中国的清代,准确地说是康乾时期的清代,就是这样一颗超亮之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辉煌顶点,是封建制度最成功的集大成者。解读了这段历史,对封建社会、对这个体制下的大千色相,庶几识之。
  就此便引出了一个话题:所谓集大成,不是一个空概念,必有种种名至实归、登峰造极的景观。其中,集大成的人物必不可少,亦如二王之于书法,李杜之于唐诗,若没有,便不可思议。举康熙、乾隆二位,说他们是中国封建帝王系列中的集大成者,应该没人反对。由此说到和珅,说他是中国封建官吏系列中的集大成者,或可当仁不让。
  人们对和珅的认识,大抵集中在一个“贪”字上,这当然不冤枉他。不过,若仅此一项,那么请王刚来秀一秀,也就胜任了。然而,能荣膺集大成者之名者,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子项,不过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已。如果只从这一点上盖棺论定和珅,其谬大矣。
  剖析和珅,从发迹到死,似乎集中了一个官本位制度中的所有为官的元素:自幼清贫、发愤苦读、幸识君王、连升三级、侍君如父、位极人臣、左右逢源、精明干练、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可以这么说,把能想出来的、对一个封建官吏的所有褒贬之词悉数用上,都能在和珅那里找到对应。我常想,大概也只有在乾隆的浩大版图中,在封建社会这席最大、最丰、最后的盛宴中,才能看到这样一个飘然而至的身影。
  再转头影视的话题,作为现代传媒,在追逐收视率的同时,时时娱乐着大众,但也常常误了人家的子弟。和珅登上秀场,即是鲜明一例。
  纪连海先生,职业教育家,教人子弟。凭着职业的敏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不使自己的学生将娱乐节目误读为历史,于执鞭授教之余,焚膏继晷,作《和珅:二号人物》。举和珅为切点,可谓精心之选。借助影视、借助王刚,趁势循循善诱,借机徐徐而入,不失睿智,更是教育家的苦心。前面所说的话题,不过是此书的余赘。
  回到历史,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现在校园中流行着一句话,叫什么“我的快乐我做主”云云,看电视肯定比读正史快乐。据说现在美国的很多学生答不出林肯是谁,这大概就是“我的快乐我做主”所致。也许不用多久,高呼着和平口号的秦始皇、柔情似水的汉武帝、飞檐走壁的唐太宗,人还没死就大呼庙号的“我孝庄”之类,或许便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某些学子的历史答卷中。此绝非杞忧之语。
  像我们这样的教育界的门外人,尚有此忧,何况如纪连海先生?
  如今人们脚步匆匆,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鉴史。然而不能没有的,是要在路边立起或扶正几块指引路径的标志。
  纪先生做的,正是这样的事。

楔 子
  三个完全不同的和珅
  我们现在的影视节目中播出的清宫戏,大多数演的都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事。在这些作品中,和珅是所有描写关于乾隆时代的影视作品中的第一重要角色。
  但是,细心的观众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关于和珅的表演就会发现,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和珅居然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一种是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1~4)中由中国非常著名的影视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是一个完全的反面角色:一生靠溜须拍马为生,不但极端自私,而且极端贪婪——当然,最终,他也死于他的极端自私和极端贪婪。
  另一种是在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是一个完全的正面角色:他忧国忧民,公而忘私,是所有正直人士的好朋友,是一个“高大全”式的正义者的化身,最终,被朋友出卖、被皇帝误解而以身殉国。
  不但如此,这两种完全不同角色的和珅的身边人物,他们与和珅的关系,也居然是完全不同的: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1~4)中,刘墉、纪晓岚分别是各自影视剧作品中与和珅斗智斗勇的英雄人物,是个一心为民除害、努力维护国家与朝廷正义的正直大臣。
  与此完全相反的是,在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中,刘墉、纪晓岚又分别成了努力协助国家的栋梁和珅一起维护国家与朝廷正义的、与不法分子做斗争的两个普通的正面角色形象。
  这两种完全不同角色的和珅,两种完全不同的刘墉、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哪一个才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呢?历史材料与历史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而我们所能看到的没有历史,只是历史材料,而这些历史材料还是被我们大打折扣的。所以,我们只能无限地接近,而无法还原或者复制它。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记载吧。
  通过查阅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中,还是在我们现行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所有的教科书中,和珅这个角色,都是一个完全一面倒的形象,完全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反面教员形象。
  历史最大的价值是用大量生动、鲜活的史实,比如我们通过一个人的悲欢离合,通过一个人的一生,或者通过这一件事情的解剖,原因、经过、结果整个一个过程的解剖,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能让我们挖掘到一些历史的真实面目。
  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知道了他的家产,至少价值清朝15至20年收入的总和;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了解了大清王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社会惊人的腐败现象;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似乎懂得了中国社会到了近代以后落后挨打的深刻的历史原因——似乎这一切,都要由和珅负责——至少,他要负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责任。
  但是,如果我们的读者稍微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正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本身就是戴着有色眼镜书写的——他们一定会为自己避讳,这样就会使真实的、已经过去的历史发生扭曲和变形,从而使他们记载的东西失去某些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因此,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上对于和珅的记载本身就很有可能是不真实的、是不可信的——至少是不完全真实的,至少是不完全可信的,很有可能就是对和珅的栽赃、陷害——最起码是存有这种可能性的。
  如此说来,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还真的有可能是历史的本来面貌了。而与此相反,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1~4)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还真的有可能是对于和珅的诬蔑和陷害了。
  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1~4)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上的和珅,到底三者孰是孰非?到底三者谁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呢?
  历史上关于和珅的疑问简直是太多了,除了上面说到的之外,还有许多许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史学工作者们解答: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为什么不同的史学工作者有着不同的答案?他最后被赐身亡到底与他巨额的家产有什么关系?
  这就给我们史学工作者出了一个难题:还和珅的历史以本来面貌。
  本书就是力图回答这个问题:还和珅的历史以本来面貌,一个我认为无限接近历史真相的本来面目。

第一章 命中注定要当官

和大人不姓“和”
  说起和珅的姓名,恐怕很多读者都会错误地认为,和珅嘛,当然是姓和名珅啦。这一回,诸位还真的是说错了。
  读者判断有误,也不都是读者的责任。在现今所有的关于和珅的影视剧作品——包括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1~4)和《乾隆王朝》在内,所有的剧情里面的人物都是直接称呼和珅为“和珅”的。
  其实,这真是大错而特错了。
  那么,真实意义上的和珅应该姓什么、叫什么呢?
  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上学以后才由学校的先生改名叫和珅。“和珅”是其满语名字的音译,如果直译成汉文应该是“三纲之纲”的意思。当然,如果单纯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来解释,那就完全是另外的一层意思了:“和”的解释有很多,不用细说了;而“珅”字,据《集韵》的解释,是“美玉”。
  也就是说,他的全名应该是叫“钮祜禄.善保”,后来改名字叫“钮祜禄.和珅”,故其全名应该是叫“钮祜禄.和珅”。在本书后面的内容里,我们为了方便起见,就直呼其名为和珅。
  “钮祜禄氏”,亦写作“钮祜鲁氏”。这是一个满洲人的贵族姓氏,一个很不平凡的姓氏。
  钮祜禄氏家族出了很多的名人,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和珅了。清初时有额亦都,满洲镶黄旗,清太祖赐号巴图鲁。康熙帝时期有名臣遏必隆。清代后宫中的后妃亦有多位来自钮祜禄氏,乾隆皇帝的生母即是。
  传统上,汉族人的姓一般来讲是一个字,是为单姓,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之类;也有少数是两个字的复姓。
  这些汉族人的两个字的复姓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因地名而得,如东郭、南郭、东门、西门、左丘等;
  第二是因官名而得,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等;
  第三直接来源于少数民族的姓,如宇文、慕容、第五、万俟等。
  清朝的时候,满洲人单姓的很少,一般都是两个字以上的复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称,满族共有姓氏647个,其中十分之三是见于其先祖《金史》中的女真姓氏,还有一部分是以地名命之的,另有一部分满族姓氏则是汉姓。蒙古族投降后金之后,一些蒙族姓氏也成为满洲姓氏中的一部分。这些满洲人复姓的命名原则与汉族人的复姓的命名原则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是因部落名称、地域名称而得的姓。最为典型的如慈禧太后的姓氏“叶赫纳喇”:“叶赫纳喇氏”又被后人简称为“纳喇氏”,也称作“那拉氏”。这其中,“叶赫”是部落名称;“纳喇”是当地一条河流的名称,也就是地域名称。除此之外,还有居住在马佳地方的“马佳氏”、居住佟佳地方的“佟佳氏”(“佟佳氏”是满洲人最大的姓氏,1912年满清政权灭亡后多改姓“佟”)、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宁古塔氏”、居住乌苏里江边的“乌苏里氏”等。
  第二是直接来源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姓。如“博尔济吉特氏”等。“博尔济吉特氏”源出于蒙古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氏”原是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姓氏——也就是说“博尔济吉特氏”的人们原本应该是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孛儿只斤”的原意为“蓝眼睛的人”——也就是说“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氏的人们原本应该有一些欧洲人的血统。1912年满清政权灭亡后,原来满洲族和蒙古族的“博尔济吉特氏”已经改姓鲍、包、宝等姓。也就是说,今天满族和蒙古族中姓鲍、包、宝的人,他们都应该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
  第三是以所崇拜的图腾作为姓氏的。最为典型的如和珅的姓“钮祜禄氏”等。
  “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一个很大、很古老的姓氏。清朝时期编撰的《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里面有关于这个姓氏来源的详细记载。这本书里记载说,“钮祜禄氏”是满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是女真时期就有的一个姓氏。这本书里面还记载说,“钮祜禄氏”原来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山区。
  “钮祜禄”,在满语里原本的意思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狼”。“狼”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崇拜的最为重要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开始称为“钮祜禄氏”。
  说起来,“敌烈”原本是辽、金时期游牧于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下游的一个中国古代游牧部族,亦有迪烈、敌烈、敌刺、敌拉、迪烈、迪烈德、迭烈德、达里底得等翻译名称。
  敌烈部分布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下游南北,西接鞑靼(阻卜),东邻乌古,内分八部,故又被称为敌烈八部。以游牧、渔猎为业的敌烈部可能来源于北朝时的地豆于部。敌烈部与其姊妹部落乌古部并称为契丹北边大部。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神册四年(919年)征服乌古部后,敌烈部于天显五年(930年)降辽,此后叛服不定。统和十二年(994年),辽圣宗命萧绰与萧挞凛经略之,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绰在敌烈诸部建立镇州、防州和维州三城以镇胁敌烈诸部,并西捍鞑靼。此后,敌烈部方才真正臣服辽朝。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置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寿昌二年(1096年),又将敌烈、乌古部迁于乌纳水。金朝灭亡辽朝后,耶律大石率余众西迁中亚,敌烈部亦有一部分随其西迁,余部降金。金朝后将敌烈部同乌古部东迁至庞葛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其后,敌烈部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敌烈部之名也再不见于史书——代之而起的,是“女奚列氏”这个庞大的部落家族。

当前:第1/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