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12/860页


这句话倒是真的,大顺除了战马,其余的还真的不需要辽国的其他东西了。而辽国需要的东西就多了,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哪一项都是契丹人生活所必需的,而又是他们无法自给自足的,没了贸易之后,除了抢夺之外,他们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耶律良此刻终于插得进话来,说道:“冯大人言过其实,我大辽物产虽贫瘠,亦不是无贸易之物也。黄金在我大辽堆砌如山,白银遍地,如何做不得买卖?吾等敢言,若贵国开通互市,则顺辽再无战事,两国握手言和,把酒言欢,岂不美哉?”

刘庚笑了笑,说道:“原来耶律大使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今日之事,谈论的是贵国想赎回被俘将士之事,可不是讨论互市事宜。就算我们陛下答应开通互市,也需要你们先把赎金交付了,才有得谈。换句话说,这赎金乃是谈判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那就不用谈了。”

双方谈到此处,其实已经谈崩了。一个想要赎金,一个不想给赎金;一个想开通边境贸易,一个不想开通边境贸易。双方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谈不到一块去,哪能不崩?

双方开始拉锯战,极力都想对方答应自己的条件,自己却不想付出一丝一毫的代价。谈到午时,来来去去都陷入了这个死循环之中。更好笑的是,这三个契丹正使副使,想要引经据典来反驳,却自讨苦吃。眼前这个礼部尚书,虽然口才不怎么样,但对于经典史籍,记忆之多,当世不做第二人想。内阁舍人刘庚,也不是吃素的,作为进士乙科第六名,也是了不得的牛人了,对于经典,又岂是钻研汉典没多久的契丹人能比的?这三个契丹人是班门弄斧,在这两人的夹击之下,饶是他们三个算是契丹人里面博学多才的,也被驳得哑口无言,最后还是那副使耍无赖,说不答应互市,就绝不交纳赎金。

见契丹人毫无谈判的诚意,刘庚和冯承平也不多说了,浪费光阴。见已至午时,带着大顺的谈判团告辞而出,向陆承启汇报谈判进程了。

当陆承启听闻契丹人想要开通互市的时候,心中默默地思索了一下:“契丹人的葫芦里,想卖什么药?开通互市,他们也没什么好处啊!要知道,哪怕是在历史上,契丹和宋朝也是处在贸易逆差之中,澶渊之盟得来的岁币,转眼间就又送回给宋朝了。而大顺在我的发展下,商业不敢说超越了宋朝,大概也相差无几了。没有澶渊之盟的岁币,契丹人又有什么底气来和我们贸易?”

不过转念一想,陆承启又想到了一个坏点子:“既然我大顺的经济实力最强,那就以经济实力去碾压他们吧!把他们的钱全都赚完,那辽国就不战而败了。只是辽国分崩离析之后,会给女真人崛起的机会,比契丹人更加凶残的女真人,更是一个强大的敌人,这该怎么办?”

一时间,陆承启拿不定主意,在垂拱殿之中背负着手,踱着步子走来走去。末了,才对等候多时的冯承平和刘庚说了一句:“既然那些契丹人毫无谈判诚意,那就拖吧,反正朕拖得起,就不知道耶律洪基拖不拖得起了。”

不得不说,这一下真的是歪打正着。崔介安给耶律良他们的计策,也是拖字诀。他们基于对陆承启的性格分析,得出结论,陆承启是一个非常急躁之人,渴望青史留名,成为千古一帝。如果他们有榜样,肯定会说陆承启又是另一个隋炀帝了。可惜在这个异时空里面,并没有隋朝,所以他们不知道隋炀帝杨广是何人。但这并不阻碍他们的判断,他们坚信,陆承启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只要拖上一拖,他就会妥协了。

不曾想,陆承启的本意也是要拖住契丹人,为发展谋求时间。大顺的军队还是很孱弱的,哪怕装备了足够多的骑兵,在野战之中,也不一定打得过天生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既然这样,就只能用训练和武器来弥补了。偏偏这两项,是最花时间的,所以现在陆承启缺的是时间。等陆承启装备了几万人的火枪队,还怕这些契丹人不成?

当然,也要先解决了洪祥式步枪的生产瓶颈,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才能有这样的底气。不然以大顺朝的现状,只能经得起局部的战争,有限的防守反击战。打反攻,攻入辽国腹地之中,那就有心而无力了。

基于双方这样出乎一致的拖延思想,就看接下来几日,双方先要求再次开启谈判,看谁先沉不住气,谁就失去了主动权。

陆承启对此毫不在意,指示冯承平和刘庚继续拖住他们,就可稳操胜券。接下来,就是要应对高丽国的使者了。

对比经验不足的辽国使者,高丽国的崔介安,才是劲敌。这个人熟读汉家经典,陆承启是不敢与他比试引经据典的。要想在谈判桌上彻底压倒这个对手,则必须出其不意,把对手的水平拉到同自己一水平线上,然后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击败他。重申前经历过几次谈判的陆承启,对此也算是略有心得,稍微预备一些要说的话,就能主导谈判的走向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高丽的哀求

陆承启刚刚准备好,就有小黄门进来禀报道:“高丽使者崔介安在殿外求见。”

端坐在崇政殿里面的陆承启,稍稍平整了一番衣裳,说道:“宣!”

不多时,在小黄门的引领下,崔介安一人来到了崇政殿之中。他刚想按照礼仪,先代表高丽国国王王徽问候一番陆承启的身体状况,却被陆承启何止住了:“崔大人,朕也不是第一次见你了,多余的礼节就不必了,直入正题吧。朕听闻崔大人你,近些时日来,一直求见朕,所为何事?”

崔介安被陆承启这不按套路出牌的招数弄得有些失了分寸,好在他经历的阵仗多,很快就调整了回来。躬身一拜,说道:“我王遣小臣到贵国来,只为请求陛下宽恕而来。”

陆承启倒是有些意外,愣了一下,假装不知情的模样说道:“哦,你们高丽国犯了什么过错了吗,怎么来请求宽恕了呢?”

崔介安已经见识过陆承启的表演功力了,在这个时代,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陆承启算是高手中的高手,腹黑中的腹黑。崔介安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对于陆承启的厚脸皮,崔介安的方式是,单刀直入,绝不拖泥带水:“陛下应该知晓,我高丽转投辽国,奉辽国为宗主国一事的吧?如若不然,陛下为何下令,封锁与我国的贸易呢?”

陆承启“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是这件事情,朕这一阵子忙于政事,倒是忘了。这么说来,是你们高丽国的不是啊!”

崔介安赶紧打蛇随棍上,说道:“正因为如此,我王才派小臣前来,对陛下述说苦衷……”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这就是你们高丽的不对了,明明知道朕与那辽国不共戴天,为何还要转投辽国?难道我大顺没有能力保住你高丽国?”

崔介安突然痛哭流涕,说道:“陛下,您是不知道,那辽国有多凶残啊!每每犯境打草谷,我高丽国民众苦不堪言,我王怜惜百姓,不得已才转奉辽国为宗主国的。但我高丽对大顺绝无敌意,此心天地可鉴啊!”

陆承启通过监察司的暗报,已经得知现在高丽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失去了大顺这个经济大国,技术大国的弊端,虽然不甚明显,只是停留在高丽贵族之间,可那也让很多高丽贵族有些受不了了。没有了大顺的香料,茶叶,象牙和丝织品等大宗货物,高丽贵族的生活,和平常人家的生活已经没了什么两样,根本体现不出他们的优越性来。而一些隐藏的弊端,则是大量依附两国贸易的高丽商人,已经破产,或者不得不开始转行从事其他买卖,对高丽朝廷也颇有怨言。原先一片繁荣的高丽国经济,突然间萧条了起来。这样的变化,让王徽有点心惊胆战,不得不赶紧遣使过来,向大顺赔罪,希望能重新开通两国贸易。

有了高丽国的第一手资料,陆承启就立足于不败之地了。他假装认真思索,心中却道:“这些高丽棒子,做戏倒是一流的。不叫你们心疼一阵子,你们不知道我的厉害!对了,我怎么把这个借口给忘了?”

陆承启灵光一闪,连忙做出阴沉的脸色,怒道:“崔大人,你当朕是傻子吗?高丽、辽国与大顺,在幽云地区之中,呈三角态势。若是放开了边贸,那契丹人通过这个商路,突然袭击我大顺怎么办?幽云十六州乃我大顺中原门户,岂能因小失大?朕虽不通兵略,却还是有这等眼光的。你再做这样无礼的要求,朕定叫人撵你出去,今生不得踏入大顺境内!”

崔介安没料到陆承启的反应这么大,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呐呐地说道:“陛下,我高丽绝无此心,绝无此心啊!”

陆承启黑着脸,说道:“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朕对你们高丽,失望透顶,如何没有防备之心?任你说破天,朕也不可能答应再开边贸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崔介安哭着哀求道:“陛下,我高丽愿派世子前来大顺,以鉴我高丽绝无侵犯大顺之心,也不会帮助辽国侵犯大顺边境!”

陆承启冷哼一声,说道:“区区一个世子,如何比得上我大顺数百万边民性命?”

崔介安不料陆承启态度如此坚决,一时间没了主意,想到高丽国王王徽的谆谆叮嘱,他不由得有些恐慌。高丽国内他的政敌也不少,眼红他的人也不少,要是这次完不成任务,回到高丽之后,他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当前:第112/86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