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8/860页


陆承启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应该把监察司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刺探情报,并结合审讯,却无权拿人的机构。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出现明代锦衣卫那样的失误。

想到这,陆承启立即召来了许景淳,说道:“监察司还是太少人,朕要监察司遍布全国,才能监察全国。你大胆放手招人,至少每州均有监察司的存在。监察司也要开衙门,便于百姓告官。需要的经费,去户部要,就说是朕特许的。同时,你们还要把百姓疾苦,自全国传给朕,朕要你们做朕的眼睛,耳朵,明白吗?”

许景淳哪里不明白陆承启所想?当即说道:“臣遵旨!”

陆承启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半年,朕给你半年时间,朕就要看到你的成果。如果办不妥,你这监察司司长也不用当了。”

许景淳听到关乎自己的前途,哪里还敢怠慢,恨不得立即去办。但陆承启的话还没说完:“朕要的也不是那种大字不识的三五大粗,监察司里面一定要有通文墨之人,好时时向朕报告。许景淳啊,监察司是朕最关注的,比任何事情都关注,你莫要让朕失望!权力,朕该给的,会给你;不是你该管的,你千万不要伸手,否则朕会要了你的脑袋!懂了吗?”

陆承启这一阵敲打,登时把得了权势的许景淳敲打醒了,后背冷汗津津。陆承启为何这般小心翼翼?明代锦衣卫权柄甚大,后来不得不搬出东厂、西厂来制衡。陆承启不想重蹈覆辙,才一再警告。许景淳也是聪明人,想必也领悟了他的意思。

挥退了许景淳之后,陆承启也没了批阅奏折的心思,下令道:“摆驾出宫。”

大顺朝的皇帝其实很自由,尤其是陆承启开创的先河。在他登基一年多以来,在宫外的时间,几乎等同呆在皇宫的时间。例朝那是能逃就逃,不能逃也任由大臣们互相攻讦,他末了才和稀泥。怪不得杨太师一年之内权势滔天,都是“他”自己惯出来的!

出了威严深深的皇宫,陆承启被压抑的心,才活了过来。走在勾栏瓦肆之外,听着世俗俚语,陆承启不由得感叹道:“这才是生活!”

不过他倒是轻松了,可苦了侍卫长王彦宸,他紧张兮兮的观察着路过的每一个百姓,深怕有刺客会袭击陆承启。神经紧绷的他,看起来就像正在猎食的猛兽,吓得旁人纷纷避开。

终于,陆承启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恼怒地回过头来:“王彦宸,你是不是诚心拆本公子的台?想当初,许景淳就是这样被本公子调开的,你是不是也想那样?”

王彦宸吓了一跳,本来六品御前侍卫的他突然成了侍卫长,正是信心满满想大干一番的时候,突然被陆承启这样一说,忍不住愣在那里:“公子,为啥?”

陆承启没好气的说道:“你这么凶巴巴的,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你叫本公子怎么玩的尽兴?”

王彦宸才知道自己犯了大忌,连忙收敛起嘴里,傻笑一声,道:“公子,我以后会注意的……”

陆承启这才兴致勃勃地走进一间茶坊,今日他的目的,是为了亲身调研长安城里的商铺,不论是卖茶酒的,卖瓷器的,还是卖成衣的……陆承启都像个女人一般,都要进去亲眼查看一番。

虽然大顺朝重农抑商,但在几乎没有商税的情况下,商业其实是压不住的。前面三代皇帝都还好,到了陆承启的便宜老爸那一朝,简直就如同雨后春笋,不要命般冒了出来。所以大顺朝商业的繁荣,大大出乎了陆承启的预料,比之古代商业最为繁荣的南宋,也相差无几了。

逛了一个下午,陆承启越逛越兴奋,他有预见,大顺朝在他手中,定会越来越兴盛的。那时候,莫要说什么女真人、契丹人、蒙古人,都不在话下!就是不知道完颜阿骨打、铁木真这些枭雄是不是会在这个时代出现呢?

特别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即便作为穿越人士,遇到几乎打下整个欧洲的凶悍人物,陆承启还是有些忐忑。

陆承启是高兴了,可王彦宸他们却在心中大呼受不了,陆承启好像越逛越精神的样子,他们简直欲哭无泪。好在天色渐晚,陆承启才恋恋不舍的回到宫中,一回来,他就接到了监察司的报告。

陆承启仔细阅读,发现许景淳真的是一个人才,办事效率杠杆的。仅仅两日时间,便把能力、才情、性情俱佳的人选给查了出来。这些官员,先前不是被贬,就是被埋没了,陆承启决定,要一次性启用这些难得的人才。这时候,他最缺的便是人才了。

但是,谁来担任第一任首辅呢?这个人必须要有威望,够公正,能力倒是其次,必须对他忠心,对大顺朝用心,这个人好像真的挺难找的。

突然,陆承启心中闪过一个人,哈哈大笑:“没错了,就是他,不过他的位置谁来顶替?嗯,林镇中好像也还行啊,就是不知道他的数学学得怎么样,会不会算账?”

陆承启打定了主意,便摆驾前往福宁殿了。福宁殿是他的寝宫,也是电视剧所谓的后\宫,陆承启穿越后才知道,原来这后\宫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佳丽三千,或许是他即位才一年多的缘故吧。

一想到那活泼可爱的周芷若,陆承启还是忍不住微笑了一下,是她让陆承启感到了家的温暖。

第十八章:税制改革

“制曰:户部尚书徐崇光,执掌户部以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忠君爱国,才望高雅,着即调往内阁,任内阁首辅,掌票拟之权,大事可直面于朕。须用心处理国事,统领内阁,勿辜负朕之厚望……原尚书侍郎林镇中,忠君爱国,着即升为户部尚书,正二品,以示嘉奖。洪祥二年八月十三。”

这圣旨一下,长安城乃至全国皆哗然。人人皆知,徐崇光这个小老头是真一飞冲天了。虽说这内阁首辅不比宰辅那般大的权势,但是在陆承启这么强势的洪祥年间,做上与宰辅一般无异的内阁首辅,已经是位极人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徐崇光接了圣旨之后,一向严肃的脸上并没什么表情,他知道这是陆承启对他的信任,也是考验,真正的难处还是在统领内阁这一项责任上。徐崇光混迹官场己有三十余年,哪里不知道陆承启的心思?他所提拔的内阁大臣,才学、性情……无一不是上上之辈,徐崇光能领导他们,不过是占了倚老卖老的便宜罢了。而陆承启看重的就是他的资历与威望,才学什么的反倒是其次。

毕竟内阁不同于以往的宰辅,乃是一人堂的时代,内阁大臣对国家大事的表决要超过三分二才能通过,就算是首辅,也不可能有操纵内阁的权力。因为真正的大权,是在陆承启那里。

而一旦陆承启决定的事情,他们却只能基于职权提出异议,却并无权更改最后的决定。换句话来说,一旦陆承启决定了的事情,在大顺朝里,没有一个人能违抗他的意志。

内阁制,是陆承启加强皇权的最终法宝,也是皇权达到顶峰的体现。这个内阁制,虽脱胎于明代的内阁,但它的地位却等同于清代的军机处,或者说是两者的结合体。

在垂拱殿,陆承启召来内阁新任的十二位大臣,以及六部的各位尚书,可以说大顺朝权势最大的人,此刻都集中在垂拱殿。虽然臣子是站着的,但对坐着的陆承启,诸位大臣都感到了一丝丝的威压。

陆承启越来越代入皇帝这个角色了,这也使得他面部不怒自威,沉默不语之时,让百官皆如芒在背,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陆承启见人都来的差不多了,说道:“看座!”

待诸位大臣坐定,陆承启开口道:“太祖以商起家,诸位卿家,为何到了现在,却要打压商人呢?你们且给朕说说。”

诸位大臣皆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陆承启找他们来居然是为了这个。他们熟悉了陆承启的作风后,便知道这个小皇帝的作风乃是雷厉风行的,一般来说在垂拱殿召唤他们议事,会直接开门见山,不搞什么心机。但今日却不知道为何这般吞吐,难道小皇帝又要搞什么大动作不成?

当前:第18/86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